PTT推薦

Re: [閒聊] 雙重武裝:英國的長槍/長弓

看板Warfare標題Re: [閒聊] 雙重武裝:英國的長槍/長弓作者
sfsm
(有初老症狀的鹹魚)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6

※ 引述《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之銘言:
: 此外,1626年英法交戰時,英軍派去參加拉羅歇爾攻防戰的遠征軍,
: 編制上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員是弓箭手(雖然似乎實際上找不出那麼多),
: 這是英軍歷史上最後一次正式派遣弓箭手去歐陸作戰(傑克邱吉爾:Hi~)。
: 1638年開始的大規模英倫三國衝突中,仍可以看到弓箭的少量使用,
: 尤其是蘇格蘭高地當時仍屬於弓箭較普及的地區,所以高地部隊還有用弓箭。
: 英格蘭的部隊則主要在城鎮的攻防戰使用弓箭,可能因為可以拋射。
: 參考資料:Military Archer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E. T. Fox, 2015)

還好!這網頁還存在!!2006年文章還沒消失!還能看到實在感動

https://wtfm.exblog.jp/4811086/

但是我還是想轉錄過來做個備份好了,畢竟現在伺服器都是說關就關的。

-----------

《英國長弓的沒落與槍枝的興起》


英國長弓兵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緩慢地被淘汰,且因而產生了新舊武器間的爭論。
在1584年,一個步兵連裡仍存有相當數目的長弓兵。

當1569年約克郡派往北方平亂的部隊中,兩千人當中僅有六十名火槍兵。
裝備的匱乏,不只是槍枝而已,其他裝備復亦如是,
故伊莉莎白一世強烈要求肯特、埃塞克斯、漢普夏(Hampshire)等地的
主官(deputy-lieutenant)提供槍枝以應付任何亂事。
這三郡的槍枝比起中北部更要普及,能負起供應火槍的重任。

在1573年的倫敦團練(train-band)中受過火槍訓練的士兵約不到三千人,
約佔該城徵兵(levy)的一半。


到了1588年,長弓已然明顯的被廢棄,
雖說在無敵艦隊逼近的同時,仍有大批持弓的地方武力(shire-levy)應召,
但有些地區的部隊已經沒有了弓兵,
如劍橋、杭廷頓(Huntingdonshire)、威特(Wiltshire)等郡。

倫敦常備團練(regular train-shire)中已沒有弓兵,
僅在四千名未訓補充兵當中還有八百名弓兵。

中北部的弓槍比是一比三到一比五,長弓仍是弱勢。
唯二的例外是白金漢與牛津兩個森林郡,長弓在比例上有微幅的優勢,
其原因可能是拿長弓偷獵比槍枝好,不出聲音。

在1588年西英海戰後七年,英國樞密院下了一道重要命令,
至此長弓不再被目為英國國技。

該命令規定未來長弓不再作為任何郡的常備團練中士兵的法定武器。
以後所有的「射擊」部門指涉的是
火繩槍(arquebus)、鳥槍(caliver)、重型火繩槍(musket)。

從福爾柯克(Falkirk)、哈利頓丘(Halidon Hill)直到福羅登(Flodden)諸戰役
以來,沿用三百多年的長弓至此吹響了熄燈號。


長弓的逐漸淘汰乃至於廢棄,引發許多爭論。
支持長弓的有約翰史密斯爵士;
而支持火槍的則有羅傑威廉斯爵士(Sir Roger Williams)
與韓福瑞巴威克(Humphrey Barwick)。






約翰史密斯支持長弓的論點有六:

1.訓練有素的長弓兵可以比火槍兵射得更準,後者只能在極近的距離辦到。
當一個好的長弓兵能在一百五十碼至兩百碼的距離擊中目標時,
火槍兵只能在一百碼的距離擊中。

2.長弓是種構造極其簡單的武器,槍枝卻極複雜,會有很多原因導致故障,
如堵塞或髒污,且又必須由專業的師傅來維修。
潮濕的天氣會弄壞火藥,風大的天氣又會吹熄火繩,或將火苗吹進火藥。

3.在戰鬥中除非是老練的部隊,否則火槍很容易操作失當。
例如忘記填塞固定彈藥的填充物,約翰史密斯還曾親眼見過子彈從槍口掉出來。

4.火繩槍兵只能排兩排,弓兵卻可以排六排,最後一排可採大仰角射擊。

5.比起長弓,火繩槍太重,行軍很累人,半個小時的激烈交火後會讓士兵的手不穩。

6.最重要的就是射速,長弓兵一分鐘可放六箭,火槍兵卻常兩三分鐘放一槍。

約翰史密斯僅同意火槍在士兵以堡壘、山丘採取掩護時,
或是利用牆壁或叉架(rest)開火較有用。







韓福瑞巴威克也以六點回應約翰史密斯:

1.長弓兵已經沒辦法射那麼遠了,「弓道」老早已經淪喪。

2.若壞天氣不利於火槍,也不利於長弓,
雨水使弓弦鬆弛,在潮濕地區行軍會使箭羽脫落。

3.長弓兵也會像火槍兵一樣,在作戰中緊張。
巴威克曾看見長弓兵太過緊張,以致於搭箭時不拉滿弓弦,為的只是盡可能多放箭。

4.當長弓兵列隊超過兩人深,後排沒法真正瞄準,結果可能什麼也射不到。

5.長弓兵比起火槍兵,靠他身體實際的力量會更多,
若他不像平常在家那樣三餐無虞、晚上不受凍,
否則身體羸弱,將無法拉動弓弦以射到夠遠的距離。

6.槍枝的改進以及經常的操練,老兵能在單位時間裡比以往裡放更多槍,
已經能在一小時內開四十槍,而且射速在未來還會增加。

著名的羅傑威廉斯爵士是在尼德蘭作戰的強悍老兵之一,
也參與了對約翰史密斯的弓槍爭論。
他認為,在戰場上,五百名火槍兵要勝過一千五百名長弓兵,
且認為當代的長弓兵良莠不齊,五千名長弓兵只得一千五百名善者。

且支持巴威克有關天氣的說法,認為當天冷時,長弓兵不到十分之一還能保持體力,
很少人在兩百四十碼至兩百八十碼的距離還能殺傷敵人。
但火槍兵只要還握得住槍枝,照樣具有殺傷力。當然,
羅傑威廉斯忽略了疲勞、飢餓、寒冷一樣不利於火槍兵進行操作。

1595年的英國樞密院令使爭論的結果倒向了火槍派,長弓兵不再列為團練項目。
而重型火繩槍更在十六世紀結束時更佳普及,
以重型火繩槍取代原有槍枝的呼籲可上溯至1587年。

這是一種重武器,比火繩槍更長更重,
需要在發射時利用叉架(a 'rest',a forked staff)架住槍管,
也因而導致更複雜的操練,但也因而更準確。火繩槍則常會因槍手的疲勞而不穩。

by cwj36 | 2006-12-29 00:36 | 【英、法、蘇、愛篇】

-----------
這篇文章可以看出,能不能穿甲不是重點(至少英國人這麼認為)
能不能培養出足夠的士兵才是主因。
16世紀的英國已經無法培養足夠又稱職的長弓兵。

文中提到5000名長弓兵只有1500名算合格,剩下都是濫竽充數。

為什麼會這樣?我猜測可能是百年戰爭後英國失去法國肥沃土地後,
財政上無法在培養充足的長弓兵
(畢竟一位長弓兵必須從青少年開始花上數年訓練箭術和體力,
而且要有足夠的飲食,這些都很花錢)

這時候火槍成本優勢也就展現出來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6.83.12 (臺灣)
PTT 網址

sdd542611/20 18:29長弓兵消失是因為圈地運動導致長弓兵主要來源的自耕農階

sdd542611/20 18:29級消失

kuma66022411/20 21:3916世紀板甲興起後 長弓已很難射穿了

kuma66022411/20 21:40所以早期輕火繩槍無法讓長弓消失

kuma66022411/20 21:40而1595英國樞密院討論的是重火繩槍

kuma66022411/20 21:42那時主流已不是14-15世紀的1x kg盔甲

kuma66022411/20 21:42板甲總重已經2字頭起跳

kuma66022411/20 21:44其穿甲能力是精銳長弓平射2倍

kuma66022411/20 22:23雖然英國本身沒有特別強調這點

mikamikan11/20 23:14不用到16世紀,15世紀百年戰爭時就射不穿了,阿金庫爾

mikamikan11/20 23:14戰役的長弓主要殺傷的就不是騎士,而是馬匹,騎士多數

mikamikan11/20 23:14是在落馬後的混戰中被匕首幹掉的

skytank11/21 17:07有種感覺是板甲加速歐洲熱兵器革命和普及

skytank11/21 17:09反而亞非的防具水準讓弓弩在18世紀還在服役

kuma66022411/21 17:59好防具很貴 好火器也貴 能互相砥礪進化

kuma66022411/21 17:59背後也是歐陸各政權經濟體的重商實驗

kuma66022411/21 17:59財稅體制進化 跳脫中世紀遺毒

kuma66022411/21 18:00資本投入與商業分工再讓成本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