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讀書摘要--巴巴羅薩:德國入侵蘇聯的內幕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讀書摘要--巴巴羅薩:德國入侵蘇聯的內幕作者
Tukhachevsky
(總參謀部艦種觀測組組長)
時間推噓23 推:23 噓:0 →:55

書籍介紹:https://item.jd.com/10022031146219.html

巴巴羅薩作戰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作戰,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深遠。而巴巴羅薩
本身留下的許多 What if 問題更是成為軍迷討論二戰史中無法迴避的議題。
敝人在板上也曾留下爭論元首第34號訓令的正確與否跟莫斯科會戰討論的相關文章

過往西方主流思想往往把未盡其功的巴巴羅薩作戰失利原因都推給希特勒;然而,隨著
蘇聯解體後許多俄文資料的公諸於世跟西方世界史學界基於大量原始檔案重建戰況下
許多過往德國二戰名將的為尊者諱逐漸被打破,讓我們重新理解到整個巴巴羅薩的輪廓

近日上網看到有人在爭論巴巴羅薩制訂時的相關問題,覺得把前幾年讀這本書時做的
一部分簡單摘要放上來會對討論品質很有幫助:

=============================================================================這本書主要是用德國老兵的基層觀點具體看待41年夏天的戰事,跟過往的將領與參謀本部的觀點有所不同。德國在1987年後才開始提出應該重視底層官兵的觀點,但直到2000年代才蔚為風潮,但可惜為時已晚,許多老兵已經過世,而本書作者大約採訪或引用了數百位1941年在東線中段作戰的官兵的觀點寫出這本書

==============================================================================

『德國的策劃者為何如此自信,以致鑄成大錯?他們並非愚蠢之輩,不僅訓練有素,還
擁有多年軍事經驗。他們認為自己仔細考慮過所有可能性,並相信所得出的結論是有效
的。可最終他們卻作出了軍事史上最狂妄的舉動。』 G.P. Megargee

============================================================================

1941的巴巴羅薩計畫受到色當奇蹟以及自以為得自1940年的經驗教訓的誘惑,成為幻想的受害者。而這種幻想曾經令西里芬元帥沈迷不已:一場快速機動戰可以迅速又果斷地擊敗擁有物質優勢之敵,這種運動戰在一場所謂的決定性殲滅戰中得到。因此這讓哈爾德與其同僚認為:法國戰役的戰例可以證明取得戰鬥勝利僅僅只是制定適當作戰方案的問題,
嚴重曲解了1940年的教訓。這種想法帶給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制定中造成致命影響。

希特勒在40年夏天,當美國國內的選舉分成三種陣營:干涉、孤立、與灰色地帶時,估計美國會在1942年參戰;而對於蘇聯的評估雖然缺乏確切情報,但蘇聯正在重整軍備與恢復帝俄勢力範圍是不爭的事實,對德國人的行動也越來越有威脅性。同時正如同美國掐著日本戰爭機器的命脈一樣,蘇聯也越來越深的影響德國戰爭機器的運作:石油、糧食、礦產、橡膠等等。因此不能將德國戰爭機器的持續運作寄託在史達林大發慈悲上是希特勒的重要觀點 因此入侵蘇聯慢慢變成了希特勒與軍方的共識。40年夏天,OKH開始研究在東部展開一場戰爭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

希特勒本打算在40年秋天就發動征俄戰役,但被約德爾勸阻:事實上不可能完成調動說服1940/7/31 希特勒正式宣佈將入侵蘇聯,認為這樣就能讓英國人的寄望破滅,完成整場
戰爭。另外,面對42年可能參戰的美國(希特勒如此認為)與英國聯手的海權聯盟,跟蘇聯打一場大規模陸地戰役是德國人能夠採取主動的戰場;但是進攻蘇聯不只是基於軍事戰略計算實用或機會主義的考慮,而是深深陷入了希特勒自身的意識形態,這是一場希特勒的戰爭 。

============================================================================

老毛奇元帥把卓越的組織與戰略規劃能力跟明白戰爭中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
敏銳直覺聯繫起來。雖然克勞賽維茲講過戰略應該服從政治,但他也強調戰爭藝術的首要義務與權力是在阻止違背戰爭本質的要求,毛奇也同意這種觀點。

然而,1940年的德國國防軍卻幾乎忘了這點。他們從未質疑過希特勒的目標
(無論是實際還是道德性的),無視一堆實際困難--比如運輸、路程、兵力部署等等,甚至認為大批步兵可以在八月撤離蘇聯,機械化部隊在九月。

制定初步的作戰計劃從七月中開始,哈爾德參與了初期計畫的討論,隨後委託給第18軍團參謀長馬克斯少將負責,8/5 馬克斯少將交出了初步計畫,認為需要147+44各師的力量
(哈爾德初始認為100個師) 預估9-17周完成目標 但是這是基於對蘇聯武裝力量錯誤認知所擬定的計畫。

同時 OKW也在搞作戰計劃,由約德爾派駐在OKH的參謀官負責,他的參謀計畫與最終的計劃非常雷同。可以假定希特勒受到了這份計畫的影響--完成主要突破後先奪取波羅的海沿岸後才能攻向莫斯科。但是,這份計畫對蘇聯的輕蔑比陸總的計畫還嚴重。甚至認為烏克蘭會有內部起事來幫助德軍很容易的佔領,蘇聯會很快的在丟掉西部與出海口後崩潰。

隨後的正式計畫的制定,哈爾德委由新任命的第一總軍務長保祿斯中將負責。他當時也認為東線應該可以在41年前結束,甚至4-6週就結束也不是不可能。計畫在11月下旬完成,根據保祿斯傳記,概念為:第一階段先在西維斯納河以前消滅蘇軍主力。第二階段則襲向莫斯科,但元首希望能奪取北部/南部的經濟價值區域。最終的妥協為:先完成列寧格勒-斯莫陵斯克-第聶伯河一線的進展後再看狀況決定。

保祿斯計畫完成後,經過兩場兵推討論過。其中第二場討論過攻抵明斯克-基輔一線後繼續實施行動的可能性;最終達成的結論是,南北集團軍的主要任務是提供中集的側翼掩護另外估計抵達斯莫陵斯克後,德軍有三週的修整時間。對莫斯科的進攻應該第40天開始。

正式的報告則在12/5向希特勒報告,希特勒基本同意這個作戰計劃,但他仍然希望能在第二階段攻向南北兩面;哈爾德等人對他的意見依然保持保留,但至少雙方對於第一階段目標達成一致意見。至於第二階段,哈爾德認為只要攻向莫斯科態勢已成,那就不會被取消

12/18 修改過後的第21號元首令(巴巴羅薩作戰計劃)提出,指令要求41/5/15前做好進攻準備,目標為AA線,希望可以殲滅紅軍主力並摧毀俄國工業區。

同時在作戰實施方面,明確指出(用OKW之前的研究)一但擊敗西維斯納河-第聶伯河前方的敵人後,機動部隊從中央將轉向北方。只有在佔領列寧格勒跟喀朗斯塔德後,再發起莫斯科會戰。除非俄國抵抗崩潰,才能同時進攻兩個目標。雖然哈爾德依舊認為攻擊莫斯科是第一優先,但對於元首21號指令,他並沒有提出抗辯。相反的,他繼續擬定一套合乎他想法的作戰計劃,好像他跟希特勒的意見並沒有分歧。

==============================================================================

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假定蘇軍主力會在西維斯納河以西被消滅,之後就只是追逐殘敵而已。但錯誤的假定蘇軍主力靠前部署是個問題,一但閃擊戰沒有擊敗敵人,那問題就會變得極端複雜。


蘇聯糟透的鐵路/公路系統所造成的後勤/作戰問題,恰恰為克勞賽維茲定義的”摩擦“
提供了教科書般的案。德國人在擬定計畫時極力克服這些後勤/作戰上的困難,但最終選擇沒有理會這些問題與困難,或者受到各種樂觀假設的誘惑--這些假設變成了所有策劃工作的基礎。

巴巴羅薩作戰中,德國人投入的兵力僅略多於1940年的法國戰役,而法國戰役的戰場面積只有13萬平方公里,1941年的卻是260萬平方公里。而他們對蘇聯的軍事實力不屑一顧。

上述為所謂的總體評估,但是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從下列幾個主題展開
a) 除了初期行動,沒有明確的計畫
b) 過度依賴作戰策劃
c) 缺乏實施這場戰爭所需要的資源
d) 情報部門工作不力
e) 後勤計畫的失敗

德軍參謀本部西線勝利的教訓是,作戰計劃是成功的關鍵。然而因此忽略了後勤、情報、與其他作戰藝術方面。過於強調戰役與戰術層面,這種傳統可追到老毛奇時代,而希里芬伯爵加重了此一趨勢,把戰爭理論簡化為純粹的軍事事務。 巴巴羅薩作戰計畫充滿了此問題,文中充滿了作戰細節,但卻沒有從政治與經濟因素上提供一份完整的作戰計劃。
元首同樣加重了此一問題,他過度癡迷於戰爭細節,而不是制定更廣泛的戰略藍圖。

=============================================================================

後勤從來沒有在德國軍隊中佔據重要地位,包括老毛奇、西里芬等元帥都有忽略後勤的
傾象。40/8 當巴巴羅薩作戰開始規劃時,後勤部分的計畫就交由陸總軍需總監瓦格納
少將負責擬定,十一月時基本完成相關計畫。

瓦格納少將認為,德國的補給體系可以支撐一場越過邊境500km的推進 也就是說抵達
西維斯納河-第聶伯河一線。他們的後勤規劃工作基本上仰賴公路,因為鐵路太不可靠
但即使如此,瓦格納將軍還是認為補給薄弱到令人擔憂,需要用不同尋常的方式設計
補給方案

瓦格納的參謀組也研究出,進軍一但超過500km,就只能仰賴鐵路+公路的運補方式,
但這樣就會嚴重依賴俄國的鐵路體系。另外,瓦格納為增強集團軍的機動運輸能力,採用將各師的機動車輛上繳給集團軍的方式,南集因而擁有12750噸的額外力量。而步兵師接收馬拉大車作為補充。並且盡可能的將補給下放給基層以便攜帶最多的補給,每個集團軍還有自己的處理繳獲物資的中心。

但是,瓦格納的後勤計畫跟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依樣,只完成第一階段,後面只能隨興而為而且儘管採取了嚴格的節約手段,物質依然短缺。到41年燃料最多只有三個月的消耗量,而估計到41/7就會開始出現短缺。

巴巴羅薩是在後勤薄弱的基礎上發展的,阿基里斯腱就是後勤。而越打到後來,前線單位就越覺得遭到背叛,因為後勤實在是糟透了。

=============================================================================

1/31 陸總布勞希奇元帥與參謀總長哈爾德大將一同與三位集團軍司令開會。這是首次的作戰執行負責人會議。會議上波克元帥質疑哈爾德的敵情假定:憑啥認定蘇軍會在西維斯納河與第聶伯河前誓死抵抗讓德軍可以殲滅,為何不是後退打持久戰?哈爾德無法回答這一問題。

但哈爾德雖然坦承蘇軍採取後退持久戰是有可能的,但後續的準備工作依然圍繞著蘇軍會在西維斯納河與第聶伯河前抵抗作為前提假定。

陸總高層雖然反對希特勒的第二階段目標,但並未當面提出質疑。而是抱持著等到第二階段攻向莫斯科態勢已成時,希特勒將不得不接受的態度。另外陸總不接受德軍受挫、蘇軍兇猛反擊等等假定。他們認為勝利已成定局,接下來只是如何贏得而已。因此,他們不接受批評或反對意見。

=============================================================================

由於要在41/5完成戰鬥準備,因此在這個日子的前九週,也就是41/3時,就再也無法進行重大調動了。

1/31的陸總內部會議後,隨即向元首交出了部隊展開命令。2/3 元首召集陸總高層討論,哈爾德在會議上發言,他認為紅軍可用兵力為100個步兵師、25個騎兵師與30個機械化師雖然紅軍步兵師也有坦克,但德軍質量好很多。紅軍在一切技術兵器的質量上都低於德軍將領素質低劣,值得注意的只有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科元帥、並且紅軍必須沿著邊境部署好保衛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與烏克蘭。

在此次會議上,哈爾德小心的不揭露自己意圖--第二階段攻往莫斯科的主張,也沒向元首報告之前會議上討論的細節:後勤嚴重不足。元首在這次會議上基本同意陸總的計畫,並未談及巴巴羅莎的整體目的:擊敗蘇聯、擊敗共產黨、在俄國土地上殖民等等

============================================================================


對於過往進軍南斯拉夫與希臘拖延了巴巴羅薩作戰行動4-6週的說法,John Keegan是反對的,他認為由於部署緩慢,加上必須考慮天氣(比如溪水暴漲與春季解凍比平常晚)與客觀軍事因素,巴巴羅薩作戰行動都不可能早於六月第三週發動。而由於陸總遲遲無法做好
進攻準備,五月底才正式確定6/22為行動時間。
天氣因素影響很大,比如布格河在五月底還處於氾濫狀態,6/18地還是泥濘的。

巴爾幹戰局主要影響到南方集團軍,因為被抽走一個第12軍團,導致其推進速度在三個集團軍中最為緩慢;另外克里特島的嚴重損失也導致空運能力大幅削弱,並且讓之前討論的傘兵前導裝甲部隊跟進的戰術無法實施。

=============================================================================

在參戰第二年,德國的軍備生產比起第一年幾乎沒有增加,相比是英蘇的翻倍與美國的三倍。所謂的軍備生產增加是用其他地方消減換掉的,通常是指彈藥。這對未來作戰有很大的影響。

產量無法提升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關鍵原因可能很簡單,高層相信憑著現有力量與庫存就能結束戰爭;開戰前兩週的元首命令甚至指出要將軍工產能從陸軍轉移到海空軍--陸總沒有質疑過此一命令

從以上這些敘述可以證明一件事,對蘇戰爭只是用來解決西方問題的一個手段;從1939年開始。德國最高統帥部根本就沒有準備一個戰爭計畫,因此也不會有一個完善的軍備方案

==============================================================================

1941春天的鐵路運輸計畫分成五期,第一期從二月開始,至5/20第三期結束。這時,戰鬥序列上的大部分師都已經部署到東部地區,並且開始悄悄地往邊境移動。機動師(12個裝甲師/12個摩步師)在最後一刻調動並完成展開。所有部隊在攻擊前四天起才能進入最後的攻擊發起區。

每個集團軍有自己的補給區域,比如中央集團軍有13個彈藥庫、11個油料庫、與14個口糧庫。給北方/中央/南方集團軍的彈藥數達68000/127000/84000噸。每個師都拿到了一個
補給基數彈藥,第一線各師多半個。

(中集50個師的一個補給基數為3萬噸彈藥,不含集團軍/軍團/軍屬部隊與配屬單位)

同樣給中央集團軍的油料與口糧達52000/45800噸,相當於13個基數份的油料與20日份口糧一個基數份的油料約為3500噸/每日口糧約為2400噸 一個基數的油料可維持約兩週。
雖然進行了如此長的準備,但後勤能量還是不夠。機械化部隊把步兵甩開後。就只能倚靠蘇聯糟透的鐵公路,被破壞的鐵路設施與德國不夠用的卡車運補,甚至需要用空軍空投

補充兵的準備跟戰略、戰役、後勤相關準備一樣,都是基於戰役將於8-12周內結束的假設。後備軍司令福洛姆在5/12匯報,後備軍已經提供前線九萬名補充兵,後備軍只剩47.5萬的補充兵,但德國空軍要9萬人。所以換言之只剩38.5萬人;預估在邊境交戰(8月前)會損失27.5萬人,然後九月還會損失20萬人;換言之,德國有訓練的補充兵將在10月前耗盡。

簡單來說,巴巴羅薩作戰沒有進行到冬季的可能,因為德國人在6/22前沒有做任何準備

=============================================================================

德軍有沒有辦法完成基本假定:在兩到三個月的戰局中粉碎蘇聯?6/22的國防軍在總兵力、武器數量與質量上均不佔優勢。所以巴巴羅薩是目標大小方面嚴重動力不足,投入的兵力遠遠不夠。

以中集來說他們只有1800輛坦克與1000架飛機,沿著500km的戰線推進。這以幾年後蘇軍沿著同路線反攻來說,兵力實在太少了。對此,凱薩琳元帥回憶錄中有段與戈林的討論,凱賽琳元帥在會議中直指以這樣的兵力難以為中集提供足夠的掩護,空軍參謀長耶雄尼克也贊同。最終戈林同意在飛機與高射砲上再提供最起碼的加強。凱薩琳回憶:戈林說有相同要求的不止他一人,但是對英國的戰爭還是得繼續下去。凱薩琳認為:如果無法集結起必要的力量,那就不要發動新戰爭,戈林表示同意。

============================================================================

到了7/10 德軍三個集團軍都已經挺進了數百公里,南集的裝甲前鋒已經在基輔接近地,北集則橫越了波海三國,裝甲前鋒準備發動向列寧格勒的突擊,中集則已經突破到第聶伯河與西維斯納河。此時蘇軍有至少28各師被殲滅,70個師被重創,損失70萬人與大量物資裝備。 7/15 陸總作戰處開始擬定一份備忘錄,預計在九月以後開始撤軍。蘇聯境內只留下56個師(其中包括12個裝甲師、6個摩托化師)。
並且假定組建一個高加索-伊朗戰役集群:由2個裝甲師、1個摩步師、2個山地師組成
(另一說是由一個烏拉爾戰役集群:一個裝甲軍跟一個山地軍組成負責進攻)

但當元首跟陸總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行動時,蘇聯的抵抗持續增強。七月的最後兩週,
德軍所有進展都趨緩:南集無力攻向基輔並消滅蘇軍主力,北集緩慢前進,中集碰到第三戰略梯隊,並加上開戰至今的損耗,於是7/30 陸總下令中集停止推進。

7月德軍陣亡了6.3萬人,超越整場戰爭中除了史達林格勒包圍圈外的任一個月

七月底豪辛格注意到哈爾德已經進入神經緊張的狀態,陸總發現戰爭還看不到盡頭,而深入蘇聯腹地卻看不到戰爭結束的希望時,元首與陸總對戰爭目標的選擇爭議激化。

===========================================================================


對蘇聯而言,雖然斯莫陵斯克會戰依然以失敗告終,但他們在會戰結束時已經重建連亙戰線,對敵人造成了嚴重損失,並阻止了閃電戰的勢頭。蘇聯將在接下來繼續對斯城反攻。

到了七月下旬,陸總內開始承認閃擊戰並沒有打垮毛子。他們跟元首的根本矛盾出來了,在規劃下一階段的行動時,是要進攻莫斯科,還是要攻下經濟目標?

在7/23的會議上,哈爾德向希特勒報告,八月底可以進入莫斯科與列寧格勒,10月底可以抵達頓河與伏爾加河,巴統與巴庫可以在11/1抵達。

七月中旬時,德軍幾乎已經抵達戰前規劃的位置,但他們為下一階段的準備遠比預期更慢而在此時,一些參謀已經意識到戰局無法在今年內結束,俄國人依然保有自己的工業區的後果是--他們將在明年以裝備充分的大軍捲土重來,德國將面臨兩線作戰。

七月中,當德軍進行斯莫陵斯克戰役時,希特勒已經意識到他的陸軍將領已經畫出一條通往莫斯科的作戰線,但他不願意放棄他的戰爭經濟論,於是他開始大力干預軍事策劃工作,這讓陸總人員開始大感沮喪。

============================================================================

7/23頒布的第33號元首命令提及兩個裝甲集團往南北兩翼席捲,協助南北集團軍攻擊自己的目標後,終於引爆了陸總與元首間的歧見。7/23 在哈爾德報告後希特勒依然不為所動,並要求把中集拆成三個部分,這讓波克當晚氣得要辭職。

約德爾支持布勞希奇與哈爾德的直攻莫斯科看法後,等於從中央到地方都對反對元首訓令達成了共識:約德爾用進攻莫斯科才能捕捉紅軍殘餘主力為理由來勸說希特勒,但希特勒依舊不為所動。雖然中集的態勢讓希特勒晚幾天宣布南北轉向的命令,但由於蘇軍在斯城以東越來越強的抵抗,德軍的後勤問題終於讓元首決定進行南北分兵。

8/4希特勒飛往中集司令部的視察,波克等人在會議上提出進攻莫斯科的想法,希特勒專心聆聽但不支持。古德霖等人還提出應該儘速生產坦克引擎提供補充,古德林說有足夠補充下,他可以在8/15完成新的戰鬥準備,霍特謹慎點,給的時間是8/20。希特勒雖同意撥補,但數量依舊不夠。希特勒想的依然是擊敗蘇聯後的戰爭計畫。

============================================================================

蘇軍對葉利尼亞突出部發出的連續反攻,讓波克在8/3告訴哈爾德這樣下去無法保證不發生崩潰,同一天,古德林被迫將裝甲集群司令部警衛連也投入戰鬥。 隨著更多部隊的投入,突出部狀況稍嫌好轉,替換了黨軍帝國師與國防軍的大日耳曼團,但是發生崩潰的可能性依舊存在--20軍只有一個營的預備隊,而且砲彈依舊短缺。

葉利尼亞的問題只是其中一部分,為了要往莫斯科進軍時有個穩固的南翼,首先就要解決羅斯拉夫利以南的蘇軍--剛編組的中央方面軍,這是PZ24C的工作,這也能達到希特勒的要求,封閉中集與南集的缺口。

魏克斯的2A協同古德林麾下的PZ24C完成了奪下戈梅爾並消滅當地蘇軍的目標,而戈梅爾的拿下不僅消除了中集南面所受的威脅,更造成了第聶伯河以西蘇軍的總崩,原本一直在科羅斯堅防守的蘇聯第五軍團被迫後撤,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集群終於度過第聶伯河。

在另外一面,霍特的第三裝甲集群再度向大盧基發起進攻,希特勒希望鞏固北方集團軍的東面側翼,而陸總則坐著這是往莫斯科大規模裝甲突擊奪取出發陣地的目標。經過激戰後,目標達成。但波克高興不起來,因為他知道,儘管他贏得了七八場會戰的勝利,但離殲滅前方的蘇軍主力的目標越來越遠。

當哈爾德等人為了說服希特勒往莫斯科進軍,他們有意無意間忽略掉了某些令人不快的事情,同時也讓他們自身掉進了過於樂觀的假設:比如估計蘇聯只剩下60-65個師有戰鬥力坦克師最多只有10各,後面還有40個師正在組建等等錯誤的情報推論上

=============================================================================

希特勒與他的將領對於下一步目標在八月中的強烈衝突,不再特別陳述。但本書作者
認為8/21的元首命令沒有問題,原因如下:

1. 儘管古德林跟霍特分別鞏固了南北兩翼,但還是有遭遇蘇軍大規模反攻的風險。
基輔合圍能夠消除這個風險。
2. 八月底九月初往莫斯科進軍只會有56個師,比起史實10月初的78個師少了將近1/3
而且八月底的蘇軍比起九月底的更強大,他們被用到了錯誤反攻中
3. 41/8月下旬,中集補給狀況異常惡劣,根本無法維持進攻。而到了九月第二週擊退蘇 軍反突擊後,這個狀況才好轉,才開始能準備未來的補給
4. 由於德國鐵路綫在八月底抵達了戈梅利,因此只有古德林的二裝集與第二軍團適合發 動攻擊

而且,相對於陸總的戰役層級思考,希特勒的戰略層級思考更為正確: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一場長期戰,奪取戰略資源更為重要。如果希特勒的意圖最終落空,並不是因為他要求往南進軍是錯誤的,而是他無法接受一個事實,對蘇戰爭在八月底時已經實質失敗。

作者認為,希特勒一直都把莫斯科視為第三順位的選擇,所以當中集在八月底只有古德林的部隊能夠採取進攻時,他妥善地利用這個機會發起了基輔合圍。古德林、哈爾德等人
塑造出了一個希特勒猶豫不絕,沒把中集續攻莫斯科而是攻擊烏克蘭的形象無疑是錯的,但可惜這被李德哈特所採用並且成為史學界主流。

哈爾德傳記作者哈特曼認為,哈爾德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正好應證了心理學上的自我安慰一說,他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目標爭論簡化到8/21那天,而忘記了做出這整個戰爭計畫時他誤判了蘇聯的戰爭實力與潛力,這些致命錯誤都發生在這場爭論前,他逐漸將戰爭失敗的原因都重疊到這場爭論中,因而把一切的問題都推給希特勒

而至關重要的戰車,恰巧是因為了北方與南方的戰略目標達成,大量額外的裝甲部隊調
到中集,因而增加了颱風時參戰的戰車

因此 Martin van Creveld 認為,如果說進攻莫斯科的行動確實遭遇了延誤,那也不過
頂多一兩週,而進攻蘇聯的結局並不取決於那一兩週的時間。

東線陸軍到八月底損失達到50萬人;各步兵師平均戰鬥兵力減少40%,裝甲師為50%。當時只補充了25萬補充兵,所以換言之缺員達到25萬。哈爾德被迫承認10/1以前補充兵就會
耗盡,而損失永遠無法再恢復

===========================================================================

在後勤上,推到第聶伯河以東後,德軍後勤做了兩個可笑的假設
1. 推進後的主要任務只是在肅清殘敵
2. 可以用蘇聯的鐵路線與繳獲的鐵路車廂火車頭等等 這都是十分可笑的。

中集的基本需求在八月底是需要每天24列火車提供,為了屯進攻需要的物資還需要額外的六列。可是國防軍只能保證每天提供24列,而實際上抵達的很少超過18列。

卡車的情況類似,陸軍高層雖然口口聲聲說莫斯科是最重要目標,但不但沒有全力搜刮後方可用的卡車到中集,甚至從中集抽出5000盾運輸能力給南集.

因此,到了八九月間,中集用於遂行一場現代化戰爭所需的物資即將耗盡,就連配發給一線的每日定額補給也出現短缺。但是基本必需品缺乏還可忍受,真正的問題是彈藥與油料缺乏。葉利尼亞突出部的戰鬥中,蘇軍的炮火優勢被無限制放大正是因為德軍缺乏彈藥
每日能打的砲彈數甚至只有1/3個基數。開戰前忽略的後果現在終於開始展現了。

總之 七月到九月討論的攻向莫斯科的計畫純屬歪歪,因為後勤不可能支持。

============================================================================

颱風的過程省略,但到了11月中,理應停止攻擊之時,德軍卻做著一次霜降把道路凍住後再發動進攻奪取莫斯科的幻夢,並為此開始囤積彈藥與油料。令人驚奇的是,希特勒
跟這個決定毫無關係,這是哈爾德跟波克的意圖。在41/10-11希特勒少見的沒有干預陸
總的決策,如果他能在這時拒絕哈爾德的提議,或許就能避免幾週後的災難

到了11月底,進攻已經抵達終點,颱風以來的損失已經達到兵力的10%,哈爾德被迫承認德軍再也無法回到41/6的時候了。波克提出戰術性後退,退到可據守的防線上,但希特勒與哈爾德拒絕了,他們低估了自身的損害又高估了敵人的困難

雖然德軍在蘇軍冬季大反攻時並沒有崩潰,但是德軍再也無法恢復到41年的對蘇戰局之前了,而在41年都沒有打垮的蘇聯,現在將發揮他的人力物力優勢,而且還會有美國與英國的援助。

=============================================================================

巴巴羅薩本質上就是一個會失敗的計畫,因為實力嚴重不足、後勤假定實施根本一團兒戲情報獲取與判讀更是完全不行,而德軍高層過度執迷於包圍殲滅戰,而沒有考慮火力
、後勤、戰爭中必然出現的摩擦等等因素。 從軍事角度上看,真正具有決定性的不是德國人做了什麼,而是蘇聯在前六個月把數百萬後備人員動員並投入戰鬥,同時發起總體戰,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而德國人卻不願意為了勝利而做犧牲。


因此,當德軍進攻在斯莫陵斯克停下來時,蘇聯崩潰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而數以百萬計的後備軍人與各式各樣的裝備將不斷投入戰場,這場戰爭變成消耗戰,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數字計算,個人與指揮官的英勇會被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克勞塞維茲基於其自身經驗睿智的預言說:只有通過俄國本身的弱點與內部異議的影響,才能征服這個國家。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0.59 (臺灣)
PTT 網址

Pravda02/09 20:56其實英國不投降後,好像德國除了對蘇開戰也別的路了

SCLPAL02/09 21:33最近看到誰的你管影片也是贊同希特勒分兵是當下最好選擇

EvoLancer02/09 21:39德國地緣注定怎麼做都會兩線作戰 打敗波蘭跟法國後

EvoLancer02/09 21:39東西線變成更難搞的英美跟蘇聯 逼英國太緊可能會過早

EvoLancer02/09 21:40逼美國選邊站 但消滅美國不可能 但消滅蘇聯是可能的

Stabberlol02/09 22:47那些二戰後出來寫書推卸責任的將軍真的...^^

gametv02/09 23:48死人不會說話嘛

amurosheu02/10 00:14回憶錄爭功諉過舉世皆然,這真的是習慣就好 :P

donkilu02/10 00:30拿下莫斯科除了復刻拿破崙以外沒什麼意義…

donkilu02/10 00:33徒增一個突出部 天王星行動提早一年上演

donkilu02/10 00:34感覺德軍始終沒搞清楚巴巴羅薩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Edison117402/10 00:39莫斯科在政治與交通的意義上遠比1812年更重要

jimmy568002/10 00:54圖帥欸

ja2307200802/10 03:46

jimmy568002/10 04:45拿下莫斯科不是沒有意義,以前板上討論過

jimmy568002/10 04:46宅希攻下莫斯科的話,蘇聯確實會受到很嚴重的打擊

articlebear02/10 06:21推 整個作戰計畫真的是當作兒戲

lostkimo02/10 12:04莫斯科怎麼會沒意義。重要的政治、工業、交通中心。

gundam0102/10 12:25但是直衝莫斯科 側翼的壓力會很大

gundam0102/10 12:26歷史上的選擇是先吃掉兩邊才往莫斯科推近

gundam0102/10 12:28小鬍子本人更在意的是南線的的糧食跟石油產地

loxjjgu02/10 13:30看來就是1940年勝利帶來的嚴重後果

iamlittlede02/10 17:24推讀書摘要!

schwalbe02/10 21:54看不出來這是一個征服法國的參謀本部能制定出來的計畫

WaterFrog02/11 00:03進攻莫斯科真的沒啥意義,就算莫斯科是交通大城,能不

WaterFrog02/11 00:03能使用要看史達林會不會搞焦土,以及德軍的運輸載具跟

WaterFrog02/11 00:03不跟的上,後者已經證明德軍沒辦法

saltlake02/11 00:06莫斯科是交通樞紐,就算史達林用焦土滅掉,蘇聯也因而

saltlake02/11 00:06不能使用。這樣對蘇聯沒有重要影響?

WaterFrog02/11 00:20沒太大影響,當時工業重鎮都已經轉移到後方,蘇聯可以

WaterFrog02/11 00:20慢慢耗死德國,大不了二戰多打幾年。反觀德軍這邊,進

WaterFrog02/11 00:20行了一場半吊子的動員,一堆後勤跟不上,只能在莫斯科

WaterFrog02/11 00:20守了空城。而且以上只有中央集團軍,如果少打了基輔會

WaterFrog02/11 00:20戰,南方集團軍能不能拿下烏克蘭並威脅高加索地區的油

WaterFrog02/11 00:20田,更是最大問題

WaterFrog02/11 00:24小鬍子一開始的想法是藉由以戰養戰的方式,讓德國本土

WaterFrog02/11 00:24在最低的動員下,殲滅蘇聯,所以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才

WaterFrog02/11 00:24是重點目標,莫斯科根本只是為了爽而已,比史達林格勒

WaterFrog02/11 00:24還沒有戰略價值

donkilu02/11 07:13這就跟史達林格勒重不重要一樣 你當然可以說重要到不行

donkilu02/11 07:14但在整體戰略上意義其實很低 打下來也差不多要被包圍了

castlewind02/11 09:29總是要夢想一下 打下首都敵人就投降了

jimmy568002/11 09:55當然打下莫斯科蘇聯就投降是太天真,但是圖帥在板上也

jimmy568002/11 09:56提過莫斯科如果失守,蘇聯之後的反攻能力就很成問題

jimmy568002/11 09:57#1LhxU_zK #1LgucGTk 當時的討論串

donkilu02/11 10:37原來七年前圖帥就跟Caleb大爭論過了XD 我的看法接近後者

kuma66022402/11 12:48反攻能力是看有沒有美國卡車提供後勤

kuma66022402/11 12:49這影響比較大

kuma66022402/11 12:49比消耗戰 德軍遲早被逆推到波蘭

kuma66022402/11 12:49才有距離優勢而擋住的勝算

kuma66022402/11 12:50但諾曼第後 兩面開戰就沒救了

PAULDAVID02/11 13:49拿下莫斯科的空城也還是有意義 他是交通總樞紐 能令進

PAULDAVID02/11 13:49攻方從外線變成內線角色 但莫斯科的位置註定它無法被真

PAULDAVID02/11 13:49正拿下 那個地方不可能投射基輔包圍圈等級的戰力 而只

PAULDAVID02/11 13:49能寡兵突入 結果會導致史達林格勒悲劇提早上演

jimmy568002/11 14:38可以學俄國內戰的白軍搞包抄啦,雖然德軍後勤太悲劇

PAULDAVID02/11 19:40那不然把空降獵兵扔進莫斯科跟裝甲軍裡應外合算了 接著

PAULDAVID02/11 19:40

kuma66022402/12 19:02如果只佔莫斯科 就變成被圍的突出部

kuma66022402/12 19:03的確很可能像史達林格勒

kuma66022402/12 19:07蘇聯在大都市陷落前照慣例經驗先拉支線

kuma66022402/12 19:08半圓形繞過快失守地區維持運輸

kuma66022402/12 19:20拿下空城未破壞樞紐 還得控制周圍

kuma66022402/12 19:42要大到無法用急造鐵路繞過

nanpolend03/12 10:52希特勒犯下跟拿破崙一樣錯誤,輕視俄國和後勤補給的重

nanpolend03/12 10:52要,希特勒法國之役大勝,拿破崙三皇會戰和耶拿大勝,

nanpolend03/12 10:52鑄下再賭一把就會贏的過度幻想

nanpolend03/12 10:56拿破崙拿下空城莫斯科沒用,希特勒就算拿下,一樣效果

nanpolend03/12 10:56不大,通通搞焦土後退到後方,俄國只亡而內亂從不亡外

nanpolend03/12 10:56患,只有蒙古這例外

saberr3304/23 14:03莫斯科是交通節點,當然有意義

saberr3304/23 14:04我覺得德國高層也沒考慮到美援的數量是如此龐大

saberr3304/23 14:05沒有美援的話,蘇聯應該是能被壓死,至少不可能有大規

saberr3304/23 14:05模反擊

KingJames5605/06 15:13側翼紅軍真能像想像中的那麼有威脅嗎?

KingJames5605/06 15:14美國阿爸的支援感覺比較關鍵

gm7922792207/27 00:28最近看完信息素 要真的打下莫斯科很難

SaintsRow10/08 11:47沒有美國 希老闆早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