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題] 為何清國晚期不去好好學習刺槍

看板Warfare標題Re: [問題] 為何清國晚期不去好好學習刺槍作者
jimmy5680
(還想飛的企鵝)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 推 moslaa: 順便問一下。 11/10 07:26: 推 moslaa: 板主提到法國軍官認為進攻要有視死如歸的勇氣 11/10 07:28: → moslaa: 跟黃埔軍校早期進攻因為缺少武器 11/10 07:28: → moslaa: 所以很仰賴黃埔生在缺少武器的情況下 11/10 07:29: → moslaa: 依然發起進攻 11/10 07:29: → moslaa: 是否可以類比? 11/10 07:30: 推 overno: 中國軍隊的火力密度一直很低啊,才有機會被人近身肉搏 11/10 07:40: → overno: 北伐時其他軍閥的火力密度根本不能跟歐洲日本比 11/10 07:41
其實一戰前的列強強調進攻主義,並不全然是因為否定火力優勢,
而是有許多後世認為較具爭議性的理論假設,其中一個想法是:

認為透過進攻作戰、搶先集中兵力物力,可以在局部戰場爭取火力優勢,
從而取得戰役上的勝利與突破

這種思維其實並不完全錯誤,普法戰爭時的德軍就是集中兵力和火炮來取得戰略突破
一戰初期在部分戰場上,也都證明此等作戰藝術是有可能取得成果的
像是著名的坦能堡戰役,德軍也是聲東擊西後以集中猛攻的方式包抄俄軍

然而一戰初期的西線戰況,卻是顯示出善用地形和野戰工事,
即可以相對有效的阻止敵方進攻,再不濟也能遲滯敵軍推進速度
西線經過最開始幾個月的運動戰後,更陷入雙方都形成連續且具縱深的戰線的消耗戰
任何集中兵力實施進攻的作戰,即使勉強推進也會被多層次的陣地和預備隊阻滯

東線雖然兵力密度較低,戰場相對寬闊,但是到了戰爭中期狀況也差不了多少
更別提伊松佐河、馬其頓、加里波利、巴勒斯坦等各戰線了

======

一戰初期的進攻,因此不完全是重視精神更勝於火力的結果
更包含了軍事理論家崇尚殲滅戰、意圖避免消耗戰的觀點
只是執行上受限於技術條件和經驗不足,所以很少取得成功

這點也可以觀察一戰美軍的經驗
潘興為首的當時美軍高層,就是在參戰時仍堅信能以大量傷亡為代價、迅速突破戰線
結果事實證明美軍連局部戰場都很難迅速掃蕩


相對而言,國民革命軍的衝鋒作戰可能就真的更多是受迫於軍械匱乏和訓練不足
而不是有什麼集中火力的想法
只能希望用機動性和衝擊動能來打破戰場平衡

其實觀察年代相近的戰爭,還有一場較少討論的墨西哥革命戰爭
該衝突也是可以看到很多裝備較困窘的派系,戰法其實是游擊作戰的概念
也就是避實擊虛,若捕捉到機會就試圖迅速突擊
這也同樣是因為火力不足而採行的作戰方針


--
You ask, what is our policy? I will say: It is to wage war, by sea, land and
air, with all our might and with all the strength that God can give us; to
wage war against a monstrous tyranny, never surpassed in the dark and
lamentable catalogue of human crime. That is our policy.
~ Winston Churchill,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5/13/1940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212.230.218 (美國)
PTT 網址

moslaa11/10 16:00感謝回應!

wittmann421311/11 11:53

hedgehogs11/12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