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將帥都希望能重現坎尼會戰?
※ 引述《Bz5566 (只剩協志和仁甫的5566)》之銘言:
: 看了上面某一篇突然有感而發
: 漢尼拔的坎尼會戰和亞歷山大的高加米拉會戰應該是我讀過的戰史裡面
: 最依靠指揮官本身的天才/靈光一閃/上帝視角/開外掛(以上形容詞請擇一)
: 才有辦法打贏的戰鬥
: 反倒是裝備技術/士兵素質/戰略規劃/後勤能力,這些優勢才是比較有辦法複製的吧
: 假想某天撞到頭,醒來發現自己人在兩千多年前,不小心替換掉漢尼拔/亞歷山大的靈魂: 根本不可能有辦法在戰場上抓到步兵佯退(漢)/騎兵衝鋒(亞)的時間點
: 所以到底是為什麼會說將帥都想重現一次坎尼?
坎尼最大的特點在於把戰場上敵軍的優勢兵力消滅到幾乎殆盡,這是大多數名將在顛峰之作也沒能達成的。
亞歷山大雖然大破波斯軍隊數次,但是以寡擊眾通常仍是擊潰而不是殲滅。
南北戰爭中,羅伯特李將軍的「完美戰役」Chancellorsville戰役雖已是難得的經典策略,但是也只是將兩倍於己的北軍逐退並取得較佳的交換比,石牆傑克森還陣亡。企圖用劣勢兵力將敵方主力近乎全殲實在太困難、太少有了。
即使是拿破崙和腓特烈大帝,幾次重大勝利也多是擊潰戰,還沒有坎尼那樣將敵方戰場上主力一次全滅的(就我印象所及,有誤請指教)。
坎尼在古代可能只是代表戰況慘烈以及取得關鍵勝利,所以1636年的Wittstock戰役被時人比喻為坎尼再現,但是這場戰役雖然出現了以寡擊眾(有爭議)以及側翼包抄,但是新教軍隊並未成功殲滅天主教軍主力,戰術上也不夠壓倒性。
就我先前閱讀一些書籍文章的感想,坎尼戰役真正被提高到軍事策略上的最高標準,或許是18、19世紀以後的事情。
越到近代,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終於成為巨人之間的絞肉,從中誕生的是消耗與殲滅兩條道路,而數度興起的堡壘與防線構築技術更加深了突破僵局的難度,讓透過消耗戰取得攻勢上的勝利變得代價太過高昂,但是又似乎難以避免,成為軍事理論的瓶頸。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將領為了迴避慘烈的消耗,都寄望於一舉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若能以劣勢兵力將敵方主力包圍殲滅,那就能夠迴避現代化徵兵制以及列強經營既設防線造就的泥淖消耗戰局。
是以一戰爆發之初,德、法、俄、奧匈等各方都意圖以決定性的會戰,將敵軍陳列於邊境的主力重創乃至於全殲,以避免敵方退守天然或人造的陣線以遂行持久戰。時至二戰初期,德軍更是透過較他國更早一步開發出成熟的新一代機動戰能力,達成數度包圍殲滅大量敵軍的案例。
換言之,坎尼會被推崇至極,主要是因為許多人都在思考有沒有總體戰時代下仍可行的捷徑,所以會希望能夠有這種極端的決定性殲滅戰,來迴避持久性的資源消耗。
以上淺見。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在軍事教育專業化後 學校裡教的就是各大歷史戰役 坎尼自然
深刻在正規軍事教育出身的將領心中了...
坎尼會戰被神化主要是出於德國西里芬的研究
因為克勞賽維茨理論認為要打擊敵軍意志的最好方法是透過打擊
敵人的軍事力量 西里芬則研究坎尼會戰認為包圍殲滅戰是最好的
打擊敵人軍事力量的手段 於是包圍殲滅成為德軍顯學
在兩次世界大戰後 德軍包圍殲滅戰理論大流行 坎尼才為人所知
另一方面同樣受到克勞賽維茨理論影響 又跟德軍交手的蘇聯
也開始崇尚這套但加入自己的研究(主要是改靠優勢戰力來執行)
於是包圍殲滅戰在共產黨軍事理論界也成為顯學
中共跟越共都靠這套打贏的
但這套要執行需要很多條件 並不容易成功
特別在韓戰跟越戰當中 共產黨都發現美軍陣地火力太強啃不動
幾次試圖包圍殲滅美軍部隊的企圖都死傷慘重失敗了
但打國民黨跟法軍之類火力沒那麼強的就頗有效
不過如果能夠成功確實對打擊敵軍的兵力與士氣都相當有效
中共將領是因為到蘇聯留學或交流才特別學會或熟練圍殲?
國共不是一堆將領都是黃埔的同學? 共軍將領懂,國軍的
不懂?
坎尼打到羅馬哭泣 讓羅馬瀕臨崩潰 不過也造成費邊出現
羅馬還是跟漢尼拔打下去 而且能堅持焦土戰略
謝的很好
寫
敦克爾克應該可以算是一個成功的重現吧
要也是講巴巴羅薩發動後那年的數個包圍戰吧
推
推
基輔會戰,完美包夾
推
簡單來講,絞肉機戰場出現後大家都在研究怎麼有效絞人肉
,然後發現大前輩已經給了最好的範例。漢尼拔前輩,讚
15
其實以寡擊眾並殲滅對手並不是漢尼拔的專利喔~ 別忘記古代中國的白起啊!!! 1.伊闕之戰: 白起出道戰,以不到韓魏聯軍一半的兵力,殲滅韓魏軍24萬, 並擊殺曾攻入函谷關的魏國大將犀武公孫喜12
首Po看了上面某一篇突然有感而發 漢尼拔的坎尼會戰和亞歷山大的高加米拉會戰應該是我讀過的戰史裡面 最依靠指揮官本身的天才/靈光一閃/上帝視角/開外掛(以上形容詞請擇一) 才有辦法打贏的戰鬥 反倒是裝備技術/士兵素質/戰略規劃/後勤能力,這些優勢才是比較有辦法複製的吧14
我覺得把漢尼拔和亞歷山大放在一起比是不對的 他們兩個有很大的差距 亞歷山大率領的是最先進的軍事體系去打較落後的波斯軍事體系 但是漢尼拔則是帶領雜牌軍(雖然高盧兵還不錯)去對抗精銳的羅馬軍 這是漢尼拔厲害的地方
40
[閒聊] 中國歷史小說關於軍事的有趣現象如題 中國歷史類小說談到軍事時有個很有趣的現象 背景如果是明末或歐洲中世紀、近代,對於戰場上的陣型、戰術就會多所描述 比如明末,主角就很踏實訓練長槍兵陣 如果是秦漢兩晉、隋唐宋,就很喜歡在那邊談36計、戰略、大勢28
[提問] 俄烏戰爭為何沒有殲滅戰戰場最高指導原則 是殲滅敵方有生力量 漢尼拔在坎尼 德軍巴巴羅薩 美國在越南 需要 想要的第一步是殲滅大量敵方部隊 就算要和談 領土28
Re: [提問] 我以為的烏俄戰爭與現實上的不一樣這還不夠 因為現代國家都有總體戰的能力 所以一但要入侵 需要讓被入侵國家失去功用 要對一切民生設施打擊 包含電廠 鐵路 橋樑 基地台等 考量對於入侵的便利性27
[閒聊] 如果不知情,坎尼會戰聽起來像阿宅幻想如題 坎尼會戰大家應該都知道 漢尼拔使用了神乎其技的排兵佈陣,讓羅馬軍團在戰鬥中一步一步落入陷阱 等時機成熟就下令包圍,然後徹底擊潰兩倍於自己的羅馬軍團 當中聽起來比較扯的是漢尼拔讓中軍穩步後撤,引誘羅馬軍團快速推進13
Re: [閒聊] 中國歷史小說關於軍事的有趣現象我還是直接拿實際案例出來講好了 以凱撒跟龐培的內戰—法薩盧斯戰役當例子 在此之前兩邊已經打了很多場局部戰役,最終爆發這場決定性戰役 凱撒一直追著龐培,龐培則被迫逃往希臘,龐培最後決定尋求一次決定性的會戰 戰前兩邊肯定都做好全盤戰略規劃跟規劃,就等開戰了10
[閒聊] 中國的戰役過程是不是都只能靠瞎猜的?如題 看到前面的坎尼會戰,就覺得很感慨 中國的戰役,真正的交戰過程幾乎都不存在 所以對於那些名戰役,我們都不知道到底怎麼打的 比如說項羽的生涯的經典戰役─彭城之戰6
Re: [問卦] 拿破崙是人類史上最強軍事家嗎歐洲四大名將: 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拿破崙。 四個都展現出高超的戰場指揮能力, 在適當的時機,做出適當的戰術指導 ,攻擊敵軍的軟肋。2
[光榮] 信長之野望新生 新增會戰系統情報信長之野望・新生 新增會戰系統情報 當大名部隊附近發生戰鬥時,如果希望迅速決定勝負,便可發動「會戰」,將附近 的敵我兩方部隊聚集在同一戰場一決雌雄。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玩家需要作為大 名,依據整體的戰況下達最合適的指示,發揮調兵遣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