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若再次發生球員西進潮?
這個議題很有趣
SBL有兩段高峰後走下坡的時期
一個是大約在2008年前俠獸對決
裕隆三小龍 信安飛人
2008後人氣下滑
另一個是2015年冠軍賽
台啤劉錚對抗團隊籃球璞園
塞爆新莊體育館8000人
國王和中信永遠不可能超越的紀錄
因為應該有超賣
2016年又雪崩式下滑
不知道國內有沒有人在做相關研究?
為何SBL人氣每次由盛轉衰都來得很突然?
適中弟我提出一些淺見
2003-2008年 行銷單位是Nike
2003-2007年 場館在白館 地點良好 座位少 容易營造氣氛
2006年開放洋將 國內球員數據下滑 2009年再放寬
2007年田壘受傷 此後數據回不到從前 票房吸引力降低
陳建州推出態度後 淡出台啤行銷 進入無行銷狀態 時間點大約是2008
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陳建州以血淚為主題所打造的「態度」行銷
非常的厲害 營造非常成功
但在激情的行銷後抽離行銷 反而讓台啤蒙上「熊庹」的酸名
更精確的說 酸酸一直存在 你愈行銷 酸酸就愈多
但是成功的行銷會不斷蓋過那些酸酸的聲音
一旦中止 酸酸的聲量就會大起來
由此可見 行銷是種需要不停給予觀眾球迷刺激的專業
所以如果你是老闆
最好你確保你團隊永遠有好的行銷人才
或者你自己就是行銷人才
2008年爆發轉播權爭議 比賽拖太久才開打
中間官方沒有餵養任何消息
季外行銷是SBL長久的問題
但碰上轉播權爭議(以及疑似內鬥)
讓殺傷力放大數百倍
2009年林志傑去中國
-------------------
2015年SBL又在佛系行銷之下
不小心靠劉錚打出知名度
加上璞園的粉絲也很多
造就了冠軍賽的盛況
然後隔年又突然間沒了
2016年劉錚去了中國
就更沒救了
---------------
回應標題 去中國CBA很傷嗎?
對SBL很傷
但對PLG可能要再看看
第一是PLG似乎有打造出
黏著度在球隊而非球員的那種狀態
也是我相信最理想的狀態
(也許有天球星出走 球迷不是跟著出走而是燒球衣)
第二是 PLG沒有本土超級球星
不像SBL少了林志傑 劉錚影響這麼大
第三是PLG在行銷上已經打造多看點
不像以前SBL只有俠獸對決一招
陳又瑋一來還是小咖
二來因為陳又瑋才看鋼鐵人的比例應該不多
三來PLG整個聯盟還有其他看點
少一個傷害不大
反正鋼鐵人球迷稍微變少還是可以靠其他隊cover票房
--
重點還是在581本身是業餘聯盟
不管你多有人氣 最終還是無法轉化成$
這需要轉型成職業聯盟才能解決的問題 要有實質收益
強調業餘兩字沒意思 因為要請各位先定義業餘
白館位置真的超級方便,但球星出走還是最大的原因啦
,誰想花錢賣票進場卻看不到一線球星?
就像你很有人氣 但是你錢還是丟水溝 每年一直丟
這企業真的要很有佛心才能年年丟
做公益的就是這樣
2008-2009 野獸因為無法幫SBL吸引足夠票房
2008-2009 野獸已經無法幫SBL吸引足夠票房
2015-2016 劉錚也無法幫SBL吸引足夠票房
然後呢 台灣籃球的頂尖人才成長到一定高度後
你要母企業老闆再丟更多錢給球星嗎?
球星出走影響絕對有 但似乎剛好都不是出走後才下滑
請記住 這是做公益 不是玩營收的
當你了解這個體制之後 就不會怪老闆為何不留人了
因為人家玩的是業餘 是做公益的
不是像NBA那種做營利的 玩職業的
有興趣去成立一間公司玩公益看看就知道了 玩起來很
像每年把錢丟水溝喔
業餘做公益vs搞職業賺錢 很難懂嗎?
你看哪個搞職業說我們做公益的不求賺錢
不是故意要臭T1的,突然想到有個職業聯盟在官網直
接說不以營利為目的…。
樓上是故意提公益的吧www 不過我還是希望T1趕上來
搞職業但實際上沒賺錢 那還能叫職業嗎?
12隊穩定經營下去 基層一定會擴大很多 大頂薪時代
所以職業一虧錢就只能被稱作公益嗎?
還是你們一直拘泥在別人的稱呼上?
忽略本質? 陳建州的「態度」 不就是本質?
其實帳面虧都還有其他效益 廣告 企業形象 老闆聲望
千萬別講聲望 因為那又是典型的公益
就是有這些附加價值 所以虧一些都還在容忍範圍
聲望滿實惠的 你看台鋼 謝裕民就直接跟高雄市長
立院副院長都建立關係 進軍職棒前大部分人也不認識
東森羚羊 當時操作感覺很職業
他 現在至少棒球迷都認識了 有錢後追求的是名望
結果原來是為了小巨蛋的經營權...
而名望又可以讓商場更順遂
反過來說 中信聲望夠了吧 他又何必為了公益聲望
再進軍職籃
其實整個sbl人氣都是台啤撐住
沒有啦,當年達欣人氣也很旺
當時達欣台啤裕隆都滿多球迷的
志傑跟田壘那時候真的是最吸票房的!
主要是黃金以後,真的沒有那種可以讀當一面的本土球
員了....
職業聯盟直接說不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真的很鬧
83
我是覺得你的擔心有一個盲點 就是球迷的流失 真的是因為野獸 理事長等人西進 還是因為SBL自己越走越倒退 我自己是覺得應該沒有正相關啦9
西進潮也是看對岸給的錢和和約而定,金錢當然是誘因 以CBA的強度來說,是很強沒錯,也吸引很多退役或是無 約的NBA球員在裡面掏金討生活,台籃的球員去到那也是 無可厚非,但以球隊經營來說,對岸還是著重自家球星 和提升球隊戰績為目標,對岸的球迷也是很凶悍的,打不76
首Po近期看到鋼鐵人如此用心的在經營陳又瑋 站在一支球隊的立場我覺得是再好不過 不過陳又瑋也表達如果有機會會想挑戰CBA 這讓我想到當時林志傑離開台啤的事 球隊壓了很多行銷資源在志傑上11
????? 除非今天陳又瑋目標是放在NBA, 否則他要競爭力的目的是什麼, 台灣如果能給他比CBA更多, 反正他天花板就是在CBA沒辦法到NBA,4
簽複數約大概也沒什麼用 CBA球團真的有心,開出比PLG高的價碼,球員是留不住的 球員真的想去也會跟球團反應,從過去西進的例子看來 多半台灣球團是樂觀其成 有人認為在CBA賺比較少或是跟PLG差不多而已,為什麼要去
爆
[情報] PLG 21-22 年度新人王|陳又瑋年度獎項公告|PLG 21-22 年度新人王|陳又瑋| 高雄鋼鐵人 Kaohsiung Steelers P. LEAGUE+ 今(21)日公佈2021-22年賽季年度新人王得主,高雄鋼鐵人的選秀榜眼陳又瑋 本季加盟PLG就拿下抄截王,加上各項攻守數據都十分亮眼,成功拿下本季新人王。而這 也是陳又瑋繼HBL、UBA之後,生涯第3個年度新人王的頭銜。 陳又瑋雖然初次踏上職業賽場,但卻成功扛起高雄鋼鐵人先發控衛的角色。總計28場出賽爆
[討論] 陳建州可以晉升職籃教父級了嗎?本土職籃經過兩年時間已成功吸引出走中國CBA等好手回台 今日也有風聲傳出還在陳盈俊、劉錚也會考慮 就突然想到"職籃教父"這個詞,即查到CBA創辦人-職籃之父洪敏泰 1993年邀請裕隆嚴凱泰先生、宏國林鴻道先生、幸福水泥陳兩傳先生創立CBA(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2000年因金融風暴、球員球賽問題等因素倒閉85
Re: [討論] T1跟PLG實力不相上下,就輸在包裝吧?其實是輸在領導者的思維,我以前文章就有提到過 關鍵在黑人陳建州 他唯一成功就是傾聽市場消費者的聲音 並努力去執行它 你說就這樣簡單,對就這樣簡單...但很難...聽了也不一定會去做 做了也不一定成功,但前提是要先"聽",逛逛ptt都有一堆很不錯想法意見,都能 取之參考。77
[情報] PLG 第20周MVP - 陳又瑋第20周 周MVP|陳又瑋| 高雄鋼鐵人 Kaohsiung Steelers . 高雄鋼鐵人在賽季尾端拉出連勝,在攻守兩端都有貢獻的陳又瑋絕對是大功臣,兩場主場 賽事平均可以貢獻21.5分、6助攻、3抄截,其中抄截更在個人數據排行榜上超越李愷諺暫 居第一,也成為本季第一個拿下單週MVP的新人!46
Re: [閒聊] 目前為止P+與T1隊伍數據比較第一年成軍的球隊,開季前的比賽沒有參考價值 至於強度比較,雙洋VS三洋+亞外 拿龍頭對決好了 國王 湯瑪士 要虐 庫薩斯 我是覺得不可能啦 頂多64開 甚至55開27
[討論] 台籃是不是行銷大於一切?一開始PLG很會行銷所以吸引大量粉絲,連那些沒在打籃球、沒在看球賽的都因為黑人創辦而跑來看 PLG旗下也是幾支球隊特別會行銷的粉絲數量很多、周邊賣超好 後來T1進來第一個被嘴的就是不會行銷 到現在T1砸重本從一開始學PLG硬要湊6隊、PLG拿球砸人T1隔週也拿球砸人、PLG啦啦隊搖臀干擾罰球T1隔週也是啦啦隊搖臀姚乃木香奈 T1對球員的行銷從一開始塔壁賈西亞同隊、阿巴西、林韋翰、張智峰19
[討論] 中華職籃當年人氣跟SBL台啤全盛期比如何?小時候很喜歡中華職籃,包括宏國象裕隆恐龍 鄭志龍羅興樑東方介德周俊三,還有一堆名字好記的洋將 那時候只知道很多人都愛看籃球,但是還是中華職棒比較紅 後來職籃結束,SBL成立,先是少俠大戰飛人的戲碼 再來是勵志的林志傑帶領台啤的故事4
[討論] PLG跟T1的差別就在這先說我P粉,因為看PLG進場體驗>T1 以下內容就我觀察 1、兩邊執行長 PLG執行長黑人 : 本身親力親為,有看球的都知道他基本上南奔北跑,再看看他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基本上4
Re: [討論] T1對整體台籃環境是正向影響吧我真的很好奇,這種大環境承受的評估,請問是有什麼專業研究嗎?我每次看到這種4隊可以,6隊不行的理論,我都很好奇,按照BLG的規模反推,台灣有6+6+5or4真的太多嗎?還是其實只是在乎人家沒準備好?就跟平平是+2,獵鷹國王有用心,鋼鐵人雲豹比較匆促還出包,就是增加太多? 之前我不只一次說明過,為了台灣籃球好,在籃球圈的大家都有做過努力,CBA的成立,倒台前大家的努力挽救,SBL的創立,和SBL中間有球隊推動過TBL,後面也有CBL,然而這兩次反對的要角除了裕隆外,都有富邦跟黑人,當別人要做時杯葛,自己做了之後呢?沈董想用高雄九太加入不給人加,台啤2019年底說有考慮職業化,是誰直接打槍直接說暫時不增隊?後面國揚集團跟中信也不是沒有直接說過想參與職業化。結果呢?PLG的主事者如果真的為台灣籃球好,真的在乎什麼市場規模的話,早就有不知道多少種方法可以把台啤、海神(九太)、中信、這些球團安排好,而非 搞到後面要讓人放話要搞新聯盟。 結果一說要搞新聯盟歡迎參加,那些原本想買SBL璞園的,想搞基隆二代虎隊的,中信原本相信PLG願意開放南部加盟而在台南籌備的,想在台中搞球隊的通通都跑出來了。是說台灣原本就有很多想搞主場家鄉球隊或是想加入SBL這種頂級聯賽的團隊,SBL當年原本預計增隊也是有三個團隊參與,以T1的大家共組聯盟邏輯和協會制,原本就是滿足年投入5000萬,交500萬入會費跟1500保證金,有完整營運計畫就能夠參加了,對於某些人的“為了台灣籃球好,要嚴格審核加入門檻,T1沒有做好” 這種理論,我只想說看看鋼鐵人,難道季中搞出出經營權風波的是T1嗎? : 而且還是很不智的不在乎本土球員素質以及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