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南門書局老闆超嗆:反對圖書秩序制度法!!

看板book標題Re: [討論] 南門書局老闆超嗆:反對圖書秩序制度法!!作者
bobbytung
(Ebookismyfate)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2

※ 引述《Nolan5566 (迴轉木馬的終端)》之銘言:
: 我就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今天在書版的版友,誰在南門書局買過書?
: 出來喊個聲,價格品質如何?買什麼類型的書?買多少本?花多少錢,佔讀者比例少
: 佔台灣出版品總數比例多少?

南門以童書套書為主,所以很分眾。

很可惜的,台灣沒有明確的出版統計數字,所以我就新書資料網資料,南門書局在
民國111年出版184本書,110年出版172本書。多為童書、套書。約佔台灣一年3萬本
紙書的0.5%。

然後如果南門書局每年營業額有到2億,台灣按照出版業發票統計產值,若最近一年
有200億,他們這家就佔了整體產值的1%。要是需要比較,那麼根據時報作為上櫃公
司,年營收4.4億。

不過南門不只賣自家的書,也幫其他出版社,像小牛頓銷售。

: 南門書局說的很對很好啊!
: 把今天參與連署的出版社出版的書全抽掉,看看讀者還剩下多少書、什麼書可以讀?

延續原發文下面的回應討論:

台灣現在的書市發展多久?其實大約30年左右而已,未達40年。
書市逐步形成的過程我也經歷過(幹,一下覺得自己老了,雖然我才40初)。

台灣80年代的書店真的就是小書店,賣文具、玩具各種雜貨,兼賣書。沒有幾家大型
書店,所以我還記得小時候被家人帶到現在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Under Armour對面
那位址的國際學舍書展去賣書;後來就轉型成台北國際書展了,國際學舍建築也拆了。

當年沒有大書店,蠻多書都以直銷的方式銷售。

像是最早讀者文摘的大套書(瀛寰搜奇有沒有讀過?根本就是老高的原型)就是採用
直銷郵件,還要你不停回覆信件購書,可以抽獎。接在讀者文摘之後的是漢聲,像是
《漢聲精選圖畫書》60冊、漢聲小百科、漢聲小小百科、漢聲拇指文庫。這些大套書
甚至還有直銷媽媽在推。

然後小學每半年都會有書商來發表格,給幾套樣書讓你下課翻,接著填單子付錢購買, 什麼漫畫中國的歷史啊、世界的歷史啊,身體、科學套書賣了好幾年。

這些生意模式從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都還很盛行。

檯面上這些出版社也不例外,我就記得小時候定期會看遠流寄來的直銷書訊,看看
有哪些新書、套書,但當年還小,不敢填單子去郵局「劃撥」購書。

圖畫書直銷請參照:
https://www.slideshare.net/012book/web-13146184

後來形塑現代書市的主要推手我認為是金石堂,當年公館金石文化廣場汀洲店地下
地上兩層樓的大空間真的讓人耳目一新。那時也解嚴解除出版禁令,各種書系真的
一本接一本出,書系相同的書背設計放在架上超有吸引力。當年遠流好多書系,像是
歷史館、傳播館、大眾心理學。台灣文學洪範爾雅九歌也各自放一整櫃。時報藍小說
與皇冠當代經典,當然一直在賣的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也有。那應該是台灣出版界最
好也最爽的年代。(這些套書後來都回頭,大量放在中山地下街被誠品接手前的回頭
書展裡,偶爾會發現一些好書)

當年書真的很便宜,大約180到200出頭,超過300就要想很久了。

(題外話,當年郝明義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推出的Open書系很受金石堂歡迎,很多
長銷書迄今還是很好賣,推薦烏韋.提姆的《咖哩香腸之誕生》。)

這些管道可以參考遠流王榮文先生1990年的文章:
http://ceo.ylib.com/job0031.htm

後來大型書店的普及:誠品、何嘉仁、法雅客、紀伊國屋、墊腳石,才把現代書市
的樣貌給普及開來。

當然啦,套書與直銷還在持續,南門書局就是該方向轉型的代表。

後來博客來成長、張天立被掃地出門後另創TAAZE、連鎖書店經營吃緊、銷售轉線上
這些大家都經歷過了。但真的,台灣「現代書市」真的很年輕,吃過去戒嚴的壓抑
大幅成長,然後又因為科技衰落,變動真的太快了,以至於沒有什麼根深蒂固的文化。

其中我覺得很可惜的是書系的衰落。因為書系的主編與顧問群帶出的不僅是一本書,
而是一整個知識體系,傻傻順著讀都能對該領域建構出相當的認識。

但是後來書店空間不足,書系再也不能佔據書店一整面的櫃位,就慢慢沒人做了,
加上主編與書系規劃人年紀大退休、轉行等等,書系的精神也和過往不同了,現在
出版社有參考價值的書系,不多。

好多書都單發單發地出版,都想搶大眾市場,書名與書封、推薦,遠離原書主題的
案例很多。這樣的書不僅不抓不到原來會感興趣的讀者,連目標外的大眾都不想讀。

但這種「出版社—經銷—通路」的現代書市模式,就是讓出版社掌握不到讀者。

如果檯面上的出版社要和南門市場(不對,是書局)的老闆學習,真的就是應該好好
掌握自己編輯部的「個性」與擅長的「書種」,好好培養社群。甚至同種的書由
不同出版社的編輯一起經營,我覺得也未嘗不可。但台灣出版社啊,要合作,很難;
只有遇到這種打折被打到骨折,要政府出來管管;或者是沒錢時要補助,才會站在
一起。

說真的啦,之前文化部委託政大邱炯友教授做的圖書定價制研究與評估,裡頭世界各
國都一堆例外,日本再販制度是通路與經銷的協定,出版社直售可以打折;德國團購
與套書可以打折;英國給Book Club的折扣也除外(Book Club像是訂閱制,由Book
Club選書,和出版社購買授權推出廉價版本給付費的讀者)。

現在要求政府針對折扣做出規範立法,啊台灣書市各種銷售狀況要不要考慮進去?
參考書本來就是折扣在賣,算不算在裡頭?等到考量各方模式後寫出草案,都幾年
過去了。

所以把力氣與資金與時間花在這種緩不濟急的事情上頭,不如做更多嘗試,找出賣書
的新模式。

當然書本身就是舊媒體了,只是出版社光做電子書的數位轉型都做不好,要怎麼做出
更大的改變?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34.246 (臺灣)
PTT 網址

randy12304/29 03:40我印象中80年代書局幾乎都是純書店了。那種什麼都賣的

randy12304/29 03:40書店反而後來變成文具行。我小時候有間中型書局至少就

randy12304/29 03:40存活了十年之久。一層樓約40坪滿滿的各類書籍,還有十

randy12304/29 03:40幾坪的地下室塞滿各種參考書與考卷,這當年學生幾乎人

randy12304/29 03:40手一本。 後來店收掉的時候聽到老闆跟人閒聊講來看書的

randy12304/29 03:40多 來買書的越來越少就收了。再來1987諾貝爾也開業了。

not556604/29 03:56很喜歡書系的概念 可惜沒經歷過

medama04/29 05:25印象同一樓 當初有兩種書局,賣書為主的跟賣文具為主的,

medama04/29 05:26以賣書為主的書局當時已經很多了

widec04/29 09:39沒錯,大塊現在依然頗有個性

widec04/29 09:40現在就出版式微,出不起長線,只能出一本算一本

richardplch04/29 09:43書系現在還有,只是現在都偏重每本書獨自發揮設計,

richardplch04/29 09:43往往即使同書系排列在一起也看不出是同書系

richardplch04/29 09:45內容也缺乏系統規劃

not556604/30 11:41對呀 現在常常看到的書系感覺就像是只是分在一起,沒有一

not556604/30 11:41個主題感

devilhades05/01 14:25同意這篇,出版社自己要隨市場調整自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