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知識複利筆記術》讀後心得和推薦原因
《知識複利筆記術》讀後心得和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zettelkasten-practice/
當今的社會,我們被無窮無盡的資訊環繞著,要如何在這片汪洋當中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的陸地,成為了許多人的疑惑。我認為,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知識複利筆記術》就像是一個指南針,幫助我們在資訊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當我們以為看到了一線曙光
在認識這本書之前,我們需要先知道一段關於「卡片盒筆記法」的小故事。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最初是源自於 20 世紀的德國社會學家尼古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在他的一生當中,他總共出版了 70 本書和 400 篇論文,探究的主題橫跨了多個跨學科領域:社會學、生物學、數學、電腦科學。而且,這些著作在當代學術界都佔有一席之地。他對知識的廣泛興趣、高產出的能力、源源不絕的洞見,全源自於他善用了卡片盒筆記法來進行研究和寫作。
可惜的是,礙於語言的關係,這套方法僅在德國學術圈內流傳,大多數的教學和討論都是以德文為主。一直要到了 2017 年,事情開始有了巨大的轉變。德國學者申克.艾倫斯(Sönke Ahrens)率先出版了一本以全英文撰寫的《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用一種易於理解、旁徵博引的方式,全面性地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這套系統。
突然之間,這本書在網路上引起了爆炸式的討論,特別是在歐美各大筆記、學習和研究社群之間,卡片盒筆記成為了一個當紅的熱門關鍵字。從這個時候開始,全世界各地的人終於能夠借鑑魯曼教授的智慧。在我剛讀完英文版沒多久之後,台灣繁體中文版的《卡片盒筆記》就在 2022 年正式推出,我也重新閱讀了一次繁中版,並且大力推薦給自己的讀者和聽眾。
註:歡迎參考我寫過的另外三篇文章
〈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是什麼?12個法則和重點整理〉
https://readingoutpost.com/smart-notes/
〈《卡片盒筆記》我的實踐感想與心得、大力推薦的原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mart-notes-foreword/
【實踐心得】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兩年後,我的改變和具體收穫
https://readingoutpost.com/2-years-of-zettelkasten/
這本書想解決什麼問題?
然而,就如同很多讀者之後給予我的回饋,《卡片盒筆記》這本書雖然讓我們獲得很多的收穫,但是,又總有一種「沒有搔到癢處」的感覺。這本書提到了很多「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可以獲得什麼好處」,但是卻缺乏了實戰上面的範例,讓讀者沒辦法在讀完之後直接跟著操作。
套用一個由管理思想家賽門.西尼克(Simon Sinek)提出的「黃金圈」理論來說,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必須知道三件事:「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卡片盒筆記》這本書充分地說明了「為什麼」要使用卡片盒筆記法,燃起讀者的好奇心,驅使人們開始嘗試這套方法。但是在「如何做」和「做什麼」的部分只有點到為止,當讀者開始提筆練習時,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卻鮮少能從書中找到直接的答案。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本《知識複利筆記術》,就是直接幫我們解決「如何做」和「做什麼」的疑難雜症。這本書的作者是朱騏,他除了是卡片盒筆記專家之外,也在軟體業擔任過產品經理以及技術寫手。我當初會認識他,是因為讀了他寫過的數位筆記工具 Obsidian 的系列教學文章,然後訂閱了他的電子報,後來就開始有比較頻繁的交流。他對於卡片盒筆記法的應用方式,帶給我很多啟發,我也很開心能受邀為這本書撰寫了一篇推薦序。
我認為他寫的這本書,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用的操作模式,使我們能夠跳出傳統的學習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框架,對資訊進行吸收、組織和產出。書中提出的卡片盒筆記系統,結構清晰,易於使用,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整理自己的知識和資訊。
1.吸收知識
關於吸收知識,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如何「寫卡片」。像是朱騏介紹的寫卡片三種方法,我自己在過去一年多來也經常運用,這些方法同時兼具了實用性和便利性,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章節。透過具體的步驟、範例,你能夠學會如何有效吸收知識,並且轉化成屬於自己的卡片。
像是他在書中介紹的其中一個寫筆記方法「HQ&A」,就是一種幫助我們深度思考的做筆記方式,主要針對自己有興趣、想要深入探討的主題內容做筆記。而 HQ&A 筆記法的步驟有三個:
Highlight → 畫重點:在閱讀或聽講時,用不同顏色的筆或標籤來標示出重要的概念、
定義、例子等。
Question → 想問題:對於每個重點,想一個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是想要測試自己是否理解的地方。如果重點是答案,那問題是什麼?
Answer → 寫答案:用自己的話再一次回答這個問題,盡量簡潔明瞭,避免抄書本或講義上的原文。
這個筆記方法有點像是一種「自問自答」,我們在未來就可以透過「問題」來回想「答案」。我認為這樣做筆記的好處非常多,像是:強化我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增加了對知識點之間關聯性的掌握、提高了對知識點適用場景和限制條件的認識、培養了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HQ&A 筆記法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筆記方式之一。
2.組織知識
關於組織知識,書中解決了令最多讀者感到困惑的部分:「我該如何整理卡片?」透過暫存區、資料夾結構、索引編號…等實際的操作展示,我們可以快速學會把寫好的卡片「各就各位」,不再擔心將來找不到,或者擔心儲存卡片的結構太複雜。
像是朱騏在書中就針對最多人困惑的部分「卡片該如何編碼?」,做出了詳細的說明。他會把自己感興趣的、最大的那些主題的卡片,編碼成「1、2、3、4…」這些阿拉伯數字。像是他舉了一個很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你可以把關於水果的主題編碼成「1 水果」,你可以把關於汽車的主題編碼成「2 汽車」。
接下來,當你要寫一個新的卡片筆記,這則筆記是關於「香蕉」,你就可以延續水果的編碼,將這張卡片編碼成「1a 香蕉」。如果你要寫的筆記是關於「水果茶」,它跟水果比較相關,但是跟香蕉無關、也跟汽車無關的話,你就可以把它編碼成「1b 水果茶」。以後的編碼,就用數字和英文字交錯著編碼,比較容易讓我們自己辨認。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要寫的下一則筆記是關於「公車」的話,那它就跟汽車比較相關,所以你就接續汽車的編碼,把它編成「2a 公車」。透過這樣的編碼方式,隨著你寫了越多的筆記,這些編碼就會逐漸成長,變成一串又一串的筆記串列。
每一則筆記的本身紀錄了一個知識,而這些知識又藉由編碼的方式串連起來,就很像一棵大樹長出了很多的枝枒,結出了很多的果實,最後變成了一顆茂盛的知識大樹。所以「組織知識」這件事情,就很像是一個在「種樹」的過程。
|卡片盒筆記法是紀錄「想法」與「想法的串列」,而不是「筆記」。
3.產出知識
關於產出知識,書中也展示了時下最流行的「內容地圖」(Map of Content)的概念,讓我們秉持著「以終為始」的心態,先想清楚自己想產出什麼樣的內容,然後再將自己吸收和組織過的知識,朝向產出的方向更邁進一步。
而所謂的內容地圖,就像是一本書籍的「大綱」。當你已經寫了一長串的卡片和編碼之後,你就可以把這些卡片重新排列成你心目中的大綱。例如你想要創作一篇關於水果的文章,你就可以把曾經寫過的關於水果的卡片,全部都整理起來。透過內容地圖的指引,我們就可以有效且快速地寫出社群媒體貼文、部落格文章、書籍,甚至在未來製作成課程講義、演講文稿…等各種知識類型的產出成品。
妥善運用「內容地圖」來編排和導引自己的未來的新卡片時,我們就可以大幅降低寫作時的阻力。如同朱騏在書中所說的:「如何把寫作的摩擦力降到最低?困難的不是『如何寫』,而是『穩定地知道寫什麼』。」因為我們可以把內容地圖視為一份「草稿」或「文章的半成品」,新的卡片都可以圍繞在這個內容主題上,繼續發展出其他相關的想法。
在書中,朱騏總共展示了四種產出知識的實戰案例,像是職場上班族如何用卡片筆記製作一份報告,還有老師如何使用卡片筆記來製作教學講義,以及學生如何運用卡片筆記來準備考試,最後是自媒體創作者如何使用卡片筆記來創作內容。
由於每個案例都是一個實際成果的展示,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案例來參考。
後記:知識複利筆記術適合誰?
無論你是學生、老師、上班族、研究人員,或者是任何需要學習和創新的人,我相信《知識複利筆記術》都能帶給你很大的幫助。你將學會如何在海量的資訊中找到自己的洞見、如何有效地存儲和回顧自己的學習經驗、如何將各種碎片化的知識整合成一個連貫的思維體系。
另外,朱騏在書中也附上了數位筆記軟體的操作展示,主要是兩個最常見的免費軟體
Obsidian 和 Notion。如果你本身是這兩套軟體的使用者,你就可以觀看朱騏的示範影片,搭配著書中的文字說明,更清楚地理解這整個卡片盒筆記法的操作流程。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中,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以應對各種挑戰。這本書將會是你最好的夥伴,陪伴你走過這個充滿變革的世紀,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學習者、更好的思考者、更好的創新者。我衷心推薦這本書,並期待你在閱讀和練習的過程當中得到啟發和喜悅。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謝謝導讀推薦
推,一直以來我的筆記方式都偏卡片盒式,但是苦於分類
現在有這麼多書分享真是太好了
推
推推 已加入書單
謝謝分享
13
[心得] 《卡片盒筆記》當初想買這本書一方面是看到網路文章的介紹,對它一致好評讚譽有加,暢銷榜上也能見 到它,不禁讓我想知道內容究竟在講些什麼,真的有如此厲害嗎, 另一方面也想說如果能學會一套有效率的筆記法也是不錯,對於閱讀學習也許有幫助, 畢竟腦海中能想到的筆記方法就是書上畫畫線,頂多再拿螢光筆畫上幾筆,讓書看起來 有被讀過的樣子。8
[心得] 不怕被 ChatGPT 取代的《卡片盒筆記》我是在我有興趣的領域,會拼命蒐集知識的人,如何整合並應用自己辛苦蒐集來的知識對 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也因此我不斷鑽研筆記方法、精進自己的知識管理能力。而到 了 ChatGPT 人工智慧迅速竄紅的 2023 年,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熱愛寫筆記的人,會不會忍 不住懷疑自己: 「有事問 ChatGPT 就好、我還需要寫筆記嗎?」4
[心得] 子彈思考整理術—使用心得分享圖文並茂區 我是怎麼知道子彈思考整理術? 老實說真的是很不經意地知道這個資訊的,如果認真要追朔應該是因為剛好看到柴鼠兄弟在4
[心得] 《卡片盒筆記》- 高效思考筆記術▶ 網誌完整版: 「卡片盒筆記」靈魂人物: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 貫穿「卡片盒筆記」這本書的靈魂人物 – 「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是 有名的德國社會學家,仍而在成為社會學教授之前,魯曼連社會學的學位都沒有,但他卻 利用獨特的筆記方式,在短短一年之內,取得了當地大學的任教資格,並開始長達30年的3
[心得] 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閱讀心得: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作者:高橋政史 出版日期:2015/01/26 圖文好讀版3
卡片盒筆記若是讀非文學作品,最有趣的不啻為作品之間的連結,在看似不相關的概念上找出其內在關連性。就我,這是大量閱讀、反芻,才會「閃現」的火花。 「卡片盒筆記」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由概念出發,將不同脈絡但類似的素材以自己關注的面向形成連結,在不同的素材之間形成脈絡,並在脈絡中找尋連結及歧異點,協助製作者思考並之「書寫成文」。至此,「卡片盒筆記」的適用者,狹義而言是需要以向他人輸出為業的人,瓦基將之稱為「知識工作者」;廣義者,應是不斷檢視自己想法並自我挑戰的讀者。 我不太能夠有條理的寫文章,但論文倒是寫很快,包括前女友的論文我都參與一二,幫忙寫了些什麼。據察,論文寫不出來對我而言是問題意識不夠明確,所以不知道要找什麼資料或是容易開花;「卡片盒筆記」即已在閱讀的同時調整書寫的定位與方向,等閱讀到一定程度後,問題意識與文章大綱會經由各次的安排而自然浮現,相關資料與想法也相對齊全,是協助前期書寫甚至跨專業的有效利器。 本書即為《卡片盒筆記》的成果展現,作者是德國教育哲學教授,內容盡情展現各式連結與觸點,讀起來五花八門相當過癮,就像表演,在閱讀過程中會看到一些常見甚至是沒看過的觀點在不同脈絡中相互拼湊。但很可惜的是,也或者是說將「既定議題為基礎而為發展」的寫作方法,本身就悖於「卡片盒筆記」的特性──由筆記告訴你要寫什麼,而不是決定要寫什麼再來看筆記。 所以通篇寫作雜亂無章,也有不少與標題或是所想要表達意涵毫無關連的描述,單拆各個展演都很有趣,組合在一起像災難一樣。是本整體性與結構性相對薄弱的作品。1
[心得] 《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讀書筆記】提高創作的品質:《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網誌完整版: 在書寫文章、發表論文或是創作非小說類型的作品時,很有可能會陷入瓶頸,或是不知道 該怎麼持續下去,陷入低潮與困境當中。尤其是在傳統依循計畫逐步完成的情況下,透過 學習卡片盒筆記的思維方式,建構出專屬於自己的系統與脈絡。1
[心得]〈知識複利〉從累積知識到知識變現的大全網誌好讀版 --- 你是否曾經感覺「我的報酬,比不上我的才華」、「我的專業,沒被世人看見」?如果你 曾經這樣想過,那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你。1
[心得] 用筆記實踐人生目標的《防彈筆記法》《防彈筆記法》是能幫助你寫學習或者職場筆記都能大大提升效率的筆記架構。 在這篇文章,我將寫下我在《防彈筆記法》學會的兩個重要筆記技巧,可以讓每個人都立 即提升書寫與應用筆記的效率:任務導向、以及集中處理,並且,我也會分享這些作法實 際上會遇到的困難與個人心得。 網誌好讀版:- (網誌圖文版) #我還需要學怎麼寫筆記嗎? 以為,唸到研究所、考試也算一帆風順,過去整理得有條有理、章節分明的筆記,還曾經 提供給同學使用,難道還不清楚怎麼寫筆記嗎?逛書店時,總下意識地忽略這類工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