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城與不確定的牆
看完《城與不確定的牆》就想到倉田對於塔矢行洋退休前夕棋局的評價:
「那局棋絲毫沒有塔矢行洋的風格。那人的平衡感非常好……不過,那種感覺好像消失了
。」
「那局棋很糟嗎?」
「糟?那局棋非常精彩!那是頭銜戰的最後一局,卻不斷下出令人玩味的棋步……都那種
年紀了還可以這樣改變自己。」
《城與不確定的牆》(以下都稱「本書」)擁有村上春樹(以下無條件簡稱村上)過往許多作品的痕跡。
除了看書名就可以略知一二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還有明顯的《挪威的森林》及《多崎作》的元素,甚至可能還有一些(我沒有很熟但印象中應該有的)《海邊的卡夫卡》及《舞舞舞》的意象,根本就像是CLAMP的《TSUBASA翼》。
但除了這些痕跡之外,整體的感覺不太像是村上的作品,如果說是其它作者的同人作我大概還會被迷惑。
原因是什麼或具體跡象是什麼並不是很清楚。
但看後記村上說這部作品是他在疫情期間寫的,幾乎足不出戶,我想這應該多少有所影響。本書很明顯的有些地方村上不甚耐煩,失卻了以往的精細度,應該跟沒有辦法運動有關,導致行文潦草。另一本很明顯受到疫情影響而行文紊亂的是陳思宏的《佛羅里達變形記》,我想可以相互對照。
再來,這本的行文有點像日本的商業小說,說真的我接觸的不多,但村上居然開始埋梗(雖然有點拙劣)以及藉由角色的口吻抱怨,都讓我覺得滿新鮮的。村上以往的作品基本上只會丟/疊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書中都是充滿謎團但理所當然的存在。
村上在《村上春樹雜文集》首篇〈自己是什麼?(或美味的炸牡蠣吃法)〉有一段很棒的文字:「為了創造好的故事,小說家該做的事,極簡單說,不是準備結論,而是只細心地一直累積假設。」村上習慣以問題解答問題,但這本書在提出「懸疑」之際後續告訴讀者答案,並不是村上慣用的手法。
在村上寫作的早期,寫了〈城與不確定的牆〉的短篇,但一直不是太滿意,就寫成了《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這件事在《村上春樹雜文集》其中的〈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文體〉也有提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相互對照。後來仍覺得這個故事如鯁在喉(原文是說魚刺),所以再以同樣的基礎創造這個故事。
也是在這個意涵上,這本書非常本質上的有異於《世界末日及冷酷異境》。
我略引用〈自己是什麼?(或美味的炸牡蠣吃法)其中一段,大概就是某讀者進入大型宗教,對方禁止閱讀教義以外的作品:「不過他把我寫的小說《世界末日及冷酷異境》,悄悄藏在行李底下……不過他寫道,如果沒有繼續讀那本書,他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逃出那裡。
」基本上,村上以往的作品,若有現實與意識的雙線,最後都會歸於意識的主線。但是,在本書,主角最後回到了現實,我非常喜歡這個結局。
而在我說「我喜歡這個結局」的同時,是我在意這個故事。這在村上的書也是相當罕見的。村上的作品不太重視劇情,就算有(像是《挪威的森林》)動人的是其中的點滴而不是劇情。真的開始在經營劇情我認為是《1Q84》,或許是因為它很長,沒有劇情可能無以為繼;而到《刺殺騎士團長》的上冊,劇情可謂非常精彩(下冊就爛掉了)。在本書,雖然很多地方都還是概念先行,但撇除概念不談,我認為在劇情上是好看的,至少不過不失,也如同前面所談,似乎多少有在向大眾文學靠攏的傾向;認真要說雖然村上有在經營劇情,而我也喜歡,但平心而論也還算滿普通/普遍的,只是對於村上來說並不平常。
或許是因為村上的強制分野,縱然本書有很多前作的遺緒,我也覺得有些特定內容被村上拉開了。
我認為其中非常值得一談的是,村上很喜歡寫爭議性一直很高而我也覺得在他的作品中未必必要的,「性」。
不喜歡村上的理由可能很多,但「男性凝視」好像蔚為反村上的某種主流談法。
我覺得很可惜,但這個議題要談要從理論-文本之間的關係談起,又不是在寫小論文跟方法論,算了我沒有要討論這麼大的議題。但的確,有些關於性愛的描寫我會覺得多餘了(抱怨一下《多崎作》)。
這是站在讀者,也就是我的角度是這樣。但放在村上習於西方敘事的脈絡來看,我相信「性」對於村上的角色是日常,不用刻意提起或避開的話題。或許就非常理所當然的存在於村上的角色之間。
在本書中,並沒有性愛的場面。都有談到,但因女方之故,都避開了。
第一章的女主是直子的變形,《挪威的森林》在臺灣有一度被當成色情小說宣傳。但因為女主認為自己還不完整所以不能跟男主上床。
第二章的女主是性冷感,所以即使他們也都有意願跟對方上床,但這是純屬意願,無法化為行動。
村上為什麼要這樣寫,但作品中的脈絡是什麼,我還沒有想通;但如果被當成是男性凝視批評的回應,也是很有趣的觀點。我沒有辦法很決然的說是或不是,先提出留待想像。
我忘了是出自於哪一本書,記憶所及應該是《身為職業小說家》,但翻了翻沒看到這個片段,大概是村上說小說不管怎麼寫都會有讀者批評再長一點或是短一點就好了。我當初在看他在描述這件事時我笑了,因為我也常常這麼覺得。
本書的後記寫道村上本來只想要寫第一章,但寫完覺得沒有寫完,所以有了後面。村上寫作基本上都會先確定想要寫的是長篇還是短篇再下筆,有這樣「感覺沒有寫完再往後寫」的第一部作品是《多崎作》,再來就是本書。我覺得村上的這個決定非常棒,而本書是村上較為後期(大概就是《1Q84》之後)我唯一一本不會抱怨太長或是太短,覺得很具完整性的作品。
--
我正百無聊賴,你正美麗。
(妳是朵待沽的玫瑰,而我是怕痛的行者)
--
34
[閒聊] 有村上迷嗎?大家安安 乳題 先說我蠻喜歡看村上故事類別的書的 像挪威跟國境之南 最近在看1Q84,但是看得很痛苦16
[問題] 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什麼不改編漫畫或動畫?作者: zkowntu (冰封冷雁) 看板: C_Chat 標題: [問題] 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什麼不改編漫畫或動畫? 時間: Thu Aug 12 04:33:54 2021 村上春樹在日本應該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跟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他的作品多數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18
[心得]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閱讀《挪威的森林》心得文、重點金句與書摘點這裡 37歲的主角,乘著波音747降落德國漢堡機場。著陸後,機上開始放送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本該只是作背景音樂用的平凡流行歌曲,卻意外地大力撼動了主角的內心,讓他想起過去的種種——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挪威的森林》採倒敘法,劇情主軸講述主角與直子、綠子,永澤與初美的愛情故事。一如村上春樹一貫的筆法,書中大部分的文句讀起來平和冷靜。整體來說,劇情顯得哀傷糾結,又時不時激烈辛辣起來。這部村上春樹的代表作之一,可說是五味雜陳,層次豐富。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邁入40歲中年前的作品。此時的他,創作技巧已經相當嫻熟,不如先前的作品中,往往假以第三人之口道出格言一般的哲思,在本作中,這些哲思自然地融入角色的對話中,並且運用得宜。例如,主角的好友,永澤,對自己的人生期許,就是要當紳士。而他說:「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在這裡加入這句話,除了豐富小說的思想深度,同時也讓永澤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本書對不同場景的摹寫,也相當詳實豐富——寄宿院每天莊嚴的升降旗、大家髒亂不堪的房間,對比主角和敢死隊一塵不染的房間、住宿生之間特殊的人際關係,村上春樹彷彿讓人身歷其境,就算對日本宿舍一無所知的我,閱讀後好像也對寄宿院得到不少了解;小林書店的平凡與沈寂、於頂樓晾衣台對著火災看熱鬧的場景、宛如打擊樂器演奏現場的廚房,主角造訪綠子家的經過,也躍然紙上,就好像親眼目睹一般。8
[心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讀後感圖文好讀: 會買這本《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是因為覺得封面很漂亮。記得當初還在要買世界末日 版還是冷酷異境版中,掙扎了一陣(最後是買世界末日版)。結果入手後看到那厚實的份 量,又讓它躺在書堆中好一陣子。最近突然想起,才順手翻了看。5
Re: [問卦] 爲何村上春樹沒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運?這個 本木村略懂略懂 現在讓我進到文學的世界 1980年 當時的村上春樹7
Re: [問卦] 《挪威的森林》值得拜讀嗎記得當年身邊的人都在讀都在討論《挪威的森林》 心態屁如我覺得去看這種人人趕著潮看的書的這種行為 實在俗不可耐 還故意不看 後來某個暑假到朋友家晃4
[心得] 聽風的歌 村上春樹出道作其實這部作品買很久 但忘記有沒有看過 村上的作品大部分都有看 長短小說 散文等等也都滿喜歡 看他第一部作品有一種尋根的感覺XD 想知道以前他對文學的想像與題材 和現在差多少 看完只能說是 非現實的題材還不多見4
[心得] 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兼具品味、h《第一人稱單數》是一本由八個篇幅不長的故事組成的短篇小說集,於2020年在日本出版,中文版則在2021年推出,是村上春樹的最新作品。全書敘事風格洗鍊,劇情線清晰,主題多樣,題材豐富,足見村上數十年的深厚創作功力,是一本舊讀者會喜歡,同時也適合讓新讀者,像是我,進入村上的小說世界的作品。我約莫以一天兩篇的速度閱讀本書,因為每篇故事約莫半小時皆能讀完,所以也適合當作睡前讀物,讀起來輕鬆有趣,也讓我感到有所收穫。 本書閱讀體驗不僅是場文學的饗宴,更開啟我對音樂世界的大門,從評論查理・帕克的爵士樂、提到披頭四的西洋流行樂,到深入討論舒曼的謝肉祭(狂歡節)與古典鋼琴演奏曲,音樂對村上的影響不在話下。閱讀這些與音樂相關的故事時,彷彿跟著一位有品味的大叔(或者該說爺爺?)一起走過歷史的點點滴滴,閱讀後我也實際聽過這些音樂作品,除了讓我更能進入小說的世界,也豐富了我自己的音樂世界。 首章〈石枕上〉融合短歌這個文學體裁進入主角與一位女性的短暫浪漫緣分當中。雖然我沒有特別喜歡裡面的短歌,但覺得將不同體裁的作品融入小說還是滿有趣的,而且文中「喜歡上一個人,就像是患了醫療保險不理賠的精神病。」這句話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奶油〉講述了一個奇妙又讓人困惑的故事,非常吸引人繼續讀下去,最後引出的省思也是別有一番深意,足見村上春樹說故事與闡述道理的功力。以前便在英文課上聽過crème de la crème這個說法,奶油中的奶油,意指最精華的部分。當時的老師不是說奶油,而是啤酒上的泡沫。不過不論是奶油還是泡沫,我們都應該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樣,用盡全力思考與探求,找尋人生中精華中的精華。 〈查理.帕克演奏巴薩諾瓦〉延續上一篇擁有神秘情節的風格,主角一次在紐約唱片行偶然發現自己捏造出來的專輯,後來的發展又出乎意料之外,彷彿夢一般,後來一個神奇的夢也確實發生在一個夜晚。- 手邊有一些村上的小說 但還是比較喜歡他寫的散文和隨筆 最近看了江國香織兩本書都還蠻喜歡的 想看看有沒有板友想交換村上的書 已經看過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