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普立茲記者》擲地有聲的不只是報導,更是
雷文防雷資訊頁
圖文好讀版:https://link.medium.com/7cys22yII7
~*-*~*-*~*-*~*-*~*-*~*-*~*-*~*-*~*-*~*-*~*-*~*-*~
《普立茲記者》電影中主要敘述,曾經採訪希特勒的英國記者-Jones,對蘇聯超乎預期的經濟成長感到好奇,決心前往莫斯科訪問史達林,卻在過程中發現了被掩蓋的悲劇……看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了解故事的時代脈絡相當重要,以下整理了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
#一戰後亟欲改革的蘇聯
失敗的政策:農業集體化
一戰後,全球經濟蕭條,多數歐洲國家經濟困頓,蘇聯的穀物存量也漸漸露底。逼走黨內右傾集團的史達林,獲得極大權力,將國家的糧食危機歸咎在富農階級,並發展「農業集體化」。不斷打壓富農,並將私人農場整併成大型農莊,期盼藉由機械化提升產量。不料,農民害怕財產充公拒絕合作,甚至焚燒農作物與屠宰牲畜;富農遭流放後,生產技術、經驗也跟著被流放,留下的農民不如富農熟嫻耕作;害怕自己被劃為富農的農民們,不敢辛勤耕作,降低產量。上述原因使得全國農作產量非但沒有提高,甚至下降1/3。
比政策更失敗的政府
政策失敗並不少見,但不願承認失敗的蘇聯卻打算採取更激進的作法,收歸農具、機械為公有,並徵收所有的農產品,禁制私下買賣,所有的糧食被運送到莫斯科,給官員與富人充飢。事發至此,原本的「歐洲糧倉」烏克蘭在1932-33年發生嚴重的大饑荒,據統計死亡人數高達數百萬人,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迫使官方下令禁止食用自己的孩子,這種荒謬且不尋常的法律更凸顯該政策的失敗。除了最為慘重的烏克蘭外,其他地區,如:北高加索、伏爾加地區、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等地也發生嚴重的饑荒。
自欺也欺人的解決方式
極權統治的蘇聯對內採取高壓管理,嚴禁民眾討論與提起此話題,遠在莫斯科的官員眼不見為淨,欺騙自己國泰民安。控制且封鎖消息的蘇聯,進出國界都需要嚴格的審查,在國內的外國人也受到監視,因此國際上難以取得第一手未加粉飾的消息,政府再透過嚴格的言論審查與賄賂,軟硬兼施的讓外國記者正面地報導國內的消息,如榮獲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莫斯科分部主任宣稱「Russians Hungry, But Not
Starving.」,甘願為莫斯科當局粉飾太平,這也是本劇最大的嘲諷。此外面對國際重要人士參訪,則是建立「樣板式的集體農莊」,上演革命成功後人民安居樂業的、農業生產力提升、高度機械化的假戲。
國際政治的犧牲品
面對納粹德國的野心與再次崛起的強大軍備,歐洲各國紛紛擔憂著二戰的到來,因此對蘇聯的作為噤聲。以德國為假想敵,作為鎮守東面戰線的蘇聯,是英美為首的國際聯盟不可或缺的盟友與戰力,即便民生凋蔽的蘇聯將國內的生產力轉往軍備與實行高壓政治,甚至各國就算耳聞飢荒消息或發現端倪,也不願揭陋蘇聯與其撕破臉,在政治上的考量下,烏克蘭的糧食成了換取利益的犧牲品。
#報導的正面影響
在肅殺國際氛圍中,雖然這篇報導沒有辦法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被Jones的文字和報導啟發了。
延續揭陋真相的精神
有人說這篇報導啟發了英國作者歐威爾創作《動物農莊》,一部警世的小說。書中隱喻史達林十月革命後的蘇聯政治,政府建立資訊傳播不透明的社會氛圍,並洗腦民眾盲目地相信官方的資訊,相近的時空背景與小說暗喻的故事都和報導接近,與Jones同為英國人的作者,都是推斷小說受到報導影響的線索之一,因此電影中也巧妙的運用小說中的經典名句串場,加強電影傳達的訊息。
長尾效應創造聲量
雖然在當代無法成為最吸引眼球的報導,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會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篇報導,民眾們開始討論、學者們深入研究,看過電影的我們或閱讀此篇文章的你也成為了這股聲量之一。2002年烏克蘭政府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六定為「饑荒紀念日」,波蘭與美國參議院也都公開聲援這個歷史事件,譴責蘇聯政府的不當政策,同時緬懷受難者。
只要我們能夠持續討論、不忘記,滾動的歷史將會把正義還給當初的罹難者!
不斷上演的歷史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歷史卻會不斷上演。近百年前集權統治的蘇聯政府,針對烏克蘭民族復興運動,為了維持國家政權,報復性地創造大饑荒劑型種族清洗,對內持續控制言論、對外則創造國泰民安的形象給國際社會看;近百年後,中共以反恐之名設有新疆再教育營,為了維穩,控制維吾爾人言論、宗教自由,而當面對忽視人權的指控與爭議,邀請外媒參觀「樣板」營區,展示符合人權的作法。相似的歷史再度上演,如今面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勢力,許多國家也對此議題噤聲,但只要我們不斷的討論這樣不公不義的事件,累積足夠的聲量,仍會讓受害者有看到希望的那
天。
~*-*~*-*~*-*~*-*~*-*~*-*~*-*~*-*~*-*~*-*~*-*~*-*~
我非常喜歡看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或是電影中表現出當代大事件的影響,像阿甘正傳這類型的電影正是我的最愛。《雪地裡的真相》又或譯為充滿諷刺的片名《普立茲記者》,重現1930年代的歷史,一段嚴肅又可能在現代重演的悲劇 — 烏克蘭大饑荒,那時記者赴死揭陋了被掩蓋的真相,而我們何其有幸,能夠以電影的形式閱讀這則事件!如果你也喜歡看歷史電影,非常推薦這部!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ad
--
9
[好雷] 南山的部長們 - 南韓真實的歷史事件3/11(三)有幸參與這部電影的特映會, 看完覺得很適合推薦給以下觀眾觀賞: 1. 喜愛南韓近代歷史的觀眾。 2. 對南韓政治發展有興趣的觀眾。 3. 喜愛1970~1980年代的觀眾。9
[片單] 末代俄國沙皇到蘇聯歷史小時候看柯南劇場版 世紀末的魔術師 提到關於末代沙皇一家的故事 有勾起我的興趣 另外像莫斯科沒有眼淚 白樺林兩首歌曲的歌詞故事背景 感覺也是跟蘇聯背景有關 想問問有沒有關於俄國末代到蘇聯這段歷史的推薦電影7
Re: [討論] 習家軍全面攻佔政治局常委我很久以前說過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 就是一個比較久一點的新經濟政策 (蘇聯1921-1928) 1917十月革命之後 隨之而來的紅白內戰 蘇共為了內戰需要 開始實施了所謂的戰時共產主義6
[好雷] 普立茲記者/雪地裡的真相 Mr.Jones (2019 波蘭&烏克蘭)前幾天看了美國老爺爺泰倫斯馬利克《隱藏的生活》、這幾天則看波蘭老奶奶 Agnieszka Holland《雪地裡的真相》,兩部都相當好看、相當感性、內裡精神我覺得更是相通的。此兩片背景都是 1930s-40s,都是關於二次大戰與其前夕的古裝片,都有城市與鄉村的對比風景,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天上威權老大哥,在地面上看的見的則是或天真傻氣或自我蒙蔽的芸芸眾生。其中《隱》片談的是希特勒與納粹德國治下的奧地利,《雪》片談的則是史達林與蘇聯治下的烏克蘭。 1932-33 烏克蘭大飢荒 誰人是 Mr. Jones?片頭居然由一個其貌不揚的配角邊打字邊緩緩道來,聽了幾句我才慢慢發現竟是《動物農莊》,這個打字配角就是喬治歐威爾、他一面打字窗外農舍還有小豬們在嗝嗝叫 XD 這才想起《動物農莊》這本書開頭就被踢走的農莊主人就叫作 Mr. Jones!不過本片這位 Mr. Jones是個史實記者名叫 Gareth Jones ,他在 1933 年 2月以「第一個採訪到希特勒的西方記者」聞名、同年 3月馬上以「第一個具名報導烏克蘭大飢荒」聞名,可惜也招來極大的危險。 這部《雪地裡的真相》是要談真相的,就聚焦在這個「烏克蘭大飢荒」Holodomor ,相關題材的英語電影前幾年已經有部加拿大與烏克蘭合製的《烏克蘭悲歌》,那次的悲劇王子主角由 Max Irons & Aneurin Banard 飾演,直接在飢荒的中心談農村的剝削、崩潰、鎮壓、屠殺、封鎖。而這次《雪地裡的真相》,悲劇王子主角由出身外型俱貴氣儒雅的 James Norton 飾演,他從影集起家進軍電影演過 2017 年《別闖陰陽界》與 2019 年《她們》後,這次他終於發揮他的演技與帥度獨挑大樑了!5
[問卦] 為何蘇聯農業集體化會造成烏克蘭大飢荒?蘇聯在史達林時代實行農業集體化政策, 結果造成烏克蘭大飢荒餓死數十萬人的錯誤。 我想請問大家, 為何蘇聯農業集體化會造成烏克蘭大飢荒? 難道史達林不懂農業造成錯誤嗎?4
Re: [閒聊] 豬政府大撒幣蓋風車要幹嘛?動物莊園的主旨很簡單,就是諷刺蘇聯從建國到二戰的事情。 當中蓋風車代表了史達林時期的工業化進程,而歷史上史達林執政下,蘇聯的重工業發展 得十分迅速,從一個農業國晉身成世界工業大國,為二戰後與美國分庭抗禮定下了基礎。 但蘇聯過度側重於發展重工業,導致輕工業比較落後。舉個例子,蘇聯的民用轎車質素是 十分參差的。3
[影評] 聞天祥評 / 普立茲記者【影評】《普立茲記者》 雪地裡的真相 -- 去年在金馬影展放映的《雪地裡的真相》換了新片名《普立茲記者》在台正式上映。 這個發生在 1930 年代的故事,現在看來卻特別有感。2
Re: [心得] 讀書摘要--巴巴羅薩:德國入侵蘇聯的內幕好啦, 這問題其實..很複雜 我還是認真回一下吧. 主要是巴巴羅薩的戰略目的: 這在歷史上還是一個灰色地帶 現在很多資料顯示, 蘇聯其實在 41 - 43 都有接洽, 探討停戰的可能 (當然戰後一概否認, 不過, 你看貝利亞被槍斃的一個罪名竟然是..和納粹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