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分心不見得不好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分心不見得不好作者
coffeeday
(Keep Running)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3

https://pinkbee35.blogspot.com/2023/04/blog-post.html
(網誌圖文無音樂版)


[讀後小感] 想要更有專注力?其實分心不見得是壞事


還記得小時候的成績單,蠻常出現「上課愛講話」的評語。
怎麼上課要專心這件事,就這麼難呢?


原以為長大後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一定能夠專心了吧!
沒想到,脫離了校園,人生中還有更多需要與專注力搏鬥的活。

原本只打算花5分鐘收email,卻不由自主開始整理收件匣;
打算專心閱讀30分鐘,但讀了幾行,思緒就飄到今天辦公室發生的某件事;
明明開會老闆正在講話,聽沒兩句話就想著待會午餐要吃甚麼......


分心這檔事,無所不在,無役不與。
難道,我天生就是容易分心的人?!



一直到看了《開始分心,就是快要變強了》,才恍然大悟,原來分心(思緒漫遊)本就是人類內建的一種心智模式!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善用這狀態。


#清醒時人有30至47趴的時間都在思緒漫遊

所以,你能阻止思緒漫遊嗎?
作者巴爾博士(Moshe Bar) 說,阻止幾乎不可能。
我們能做的,

「搞懂思緒甚麼時候以甚麼方式漫遊,再有效地讓思緒在對的時間處在對的狀態。」

當我們需要認真處理眼前任務時,好好專注;該好好體驗時,讓自己沉浸在當下體驗中;希望激發創造力、好心情時,盡量讓思緒漫遊。



#養成檢視自己的心智狀態的習慣
#識別你現在處於探索狀態或利用狀態

作者是知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家,他研究發現,
心智狀態可區分為兩類:廣泛開放的「探索」模式,以及狹隘封閉的「利用」模式。

透過檢視自己,若你正處於廣泛開放的心智狀態時,就讓自己保持好心情,
善用此心情進行探索式活動,
可以思考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或就讓思緒漫遊,無妨。
而當心情低落時,就去完成某件你一直不去做的枯燥任務;
或想完成一項目標,想要專注、有優質思維時,狹隘的心智狀態就是你需要的。



#用思想標記封裝惱人的想法

一直想用冥想加強自己的專注力,減少思緒亂飄的想法,腦子依然容易東想西想。
看完這本書後,稍微釋懷些。
作者也透過冥想來觀察自己的想法。對於如何「別再去想那些惱人的想法」有相當實用的建議。
當愈不想去想某件事,反而會著了魔似的一直想著它,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
作者介紹兩種方法,
一、承認並直面這個想法;
二、承認這想法,給它一個標記或名字,可以放進腦中的盒子。稱為「思想標記」。

當你腦中出現一個想法,先以不同面向進行標記,區分其屬於「正面、中性、負面」、「過去、現在、未來」、「自己、他人」。
一旦完成標記,想法就會開始從你腦海中消失。

作者會在標記想法時想像自己聽見email寄出時的咻咻聲,開始覺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透過「思想標記」來封裝想法,感覺是個很讚的方法。決定好好來試試!



#RightTimeRightMind

沒有哪種心智狀態較好或壞。
所以也不用覺得分心就不好,一定要強制大腦把思緒拉回當下。

若能學會依照當下的情勢,採用合適的心智模式,
讓思緒在對的時間處在對的狀態;
久而久之,讓檢視自己的心智狀態成為第二天性。
大腦越是輕鬆自在,我們就越有創造力。

作者所說的這句話,覺得相當適合思緒經常飄散的我,

「人應該想少一點,好讓自己想得好一點,但若真的想了,就該想得廣一點,讓自己心情好一些。」



所以,分心是不是壞事?
Well,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不會再給出二分法的答案。
而是先問,你當下需要甚麼狀態?
先知道自己正處在哪個光譜,再根據所處位置去引導自己的活動。
或許,分心正是你當下所需要的狀態!

--
久晴不雨
此心早已龜裂
如果你是凝聚不滴的淚
我多麼想
化為你眼中的魚啊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235.183 (臺灣)
PTT 網址

mema04/15 16:54上次在圖書館借了"拖延有救",果不其然,我還是被催了兩次才

mema04/15 16:54拿去還

levs04/16 21:57有種說法是容易分心的人擅長速讀

levs04/16 21:58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