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劉墉<超越自己>對"元宇宙"的批判?
基本上你把劉墉那段話
「遊戲」兩個字換成「電影」、「戲劇」、「小說」
都是一樣的
遊戲、電影、戲劇、小說、美術、音樂
哪項創作不是用虛擬的方式來模擬現實?
你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從中體會人生哲理,我玩巫師就不行?
尤其是小說,我相信書版不會有人覺得看小說是玩物喪志、沉溺虛擬世界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116.84 (臺灣)
※ PTT 網址
2
我不認同什麼虛擬永遠比不上真實 世界的東西的講法。 這個觀念是你從劉墉的書得到的不專業推論。 我尤其不認同什麼在虛擬環境如遊戲蓋房子, 永遠無法比擬去工地現場蓋房子。這類話。2
我看後續的討論都越扯越遠了 但我還是針對首篇回應一下 ※ 引述《MrTaxes (謝謝提醒)》之銘言: : 以前家裡有一本劉墉的<超越自己> 書忘了丟到哪去了 : 但是有一篇文章很有印象 剛好搜到網路上有3
這篇文章引來的正反討論很有趣,來回應一下~ 我也曾經有被劉墉相似的觀點給震撼到,當時遇到一個中年婦女說「現在的小孩從小就在 看動畫玩遊戲,扭曲了世界觀」。 那次開始,我好像才第一次發現真實跟虛擬之間的界線。 所以人類的藝術創作、書本、影劇、遊戲,本質上都是一個媒介,也就是說,人類的想像14
首Po以前家裡有一本劉墉的<超越自己> 書忘了丟到哪去了 但是有一篇文章很有印象 剛好搜到網路上有 等等貼給大家看 內容是對虛擬世界的批判 那篇文大概是1980-1990年之間寫的吧 當時的電腦運算和畫質都還很差 網速也很慢吧43
我知道劉墉在講什麼,1997也已經有角色扮演遊戲, 最後是叫玩家打開家裡的門(同時也是內心的門)去接觸更廣大的真實世界。 SQUARE社不待自己獨立出來做遊戲的專業者是很有想法的, 順便解釋給不熟遊戲的人聽,當時的SQUARE社可以說是日本遊戲界的精稅公司, 他們用遊戲對著日文玩家表達請不要沉溺遊戲的手法比光是用文字更洗鍊,9
劉墉在文章中提到迷幻藥和酒精帶給人的飄然和麻痺來做類比, 代表他在當時就意識到了電腦遊戲可能導致成癮性。 當時這篇文章是再1980年代寫出來的(好像是1987年)。 而遊戲成癮(或是網路成癮)做為一個議題被精神科專家提出來, 已經是1995年以後的事了。(wiki)15
說實在,我覺得這篇文章稱不上什麼多前衛,1980-1990的年代其實早就已經有很多科幻作 品對資訊時代、虛擬vs現實做過不少描述了,隨便講幾個在那之前或者在那年代的作品: 銀翼殺手(原作1968) 銀河便車指南(1978) 神經喚術士(1984)
73
[閒聊] 你各位以前都看哪些網路小說乳題啦 以前高中的時候上課都在看小說 圖書館進一大堆網路小說 舉幾個我現在還很有印象的 飄渺之旅18
[問題] 買輕小說的人是想看小說還是插圖?買輕小說的人 是想看小說還是插圖? 還是要插圖??? 通常小說和插圖的頁數比是 20:17
Re: [問卦] 九把刀小說哪部是「經典」?九把刀很強! 從《功夫》、《少林第八銅人》 就可以看出來他跳脫出武俠的框架, 創出一個有別於當時盛行的武俠作家另外的風格。 他曾經在某一篇文章寫到: 「我的才能就像一個延長線一樣,今天想寫什麼就打開那個開關就寫的出來」3
[問卦] 有沒有台灣小說家很多動漫家很少的八卦檢討台灣動漫產業幾乎是月經題了 很多人都怪在「唯有讀書高」的教育觀念 覺得畫畫沒前途、賺不到錢 問題是,以台灣的觀念 小說家跟漫畫家比,也正經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