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不負責任的房價所得比探討
剛剛看了志棋七七的新影片
https://youtu.be/T-nVPL3WGvY
其實訴求在台灣這30年來都沒變過
以前的我也是覺得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很誇張
一定是台灣泡沫了
但認真去算一下…
(數字不負責任歐,大概的感覺)
https://i.imgur.com/xO3U2Pw.png
影片中探討了San Jose
(他那個9萬的持有成本應該是嚴重低估了)
我抓一樣1800萬的房
乍看之下
台北的房價所得中位數比很高
超過Sam Jose的2.5倍以上
但如果認真去投報率
會開始縮小
加上這種價格的房子在San Jose
應該是破爛的小黑屋
台灣的水泥房平均每年折舊應該可以慢很多?
因此把這點納入考量的話
San Jose多那2%的風險溢籌
好像也只是剛好而已
所以很好奇
國際間的房價所得中位數比
或者房屋投報率
到底有沒有納入持有成本的計算啊?
另外
持有成本持續增加
的確才會有房價壓低的效果
畢竟在經濟條件一樣(收入、租金、利率等)
大家看的不是絕對值
應該是投報率才是
如果為了維持2%
那麼簡單的房價模型如下
https://i.imgur.com/7JQei0z.png
其實整個就只是差在
那個價值到底是被屋主賺走還是政府拿走罷了
在持有成本低的情況下
的確整個優勢是傾向資本家的
所以大家不想買房才有鬼
最後
我覺得台灣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
整體的都市及交通規劃嚴重的差勁
使得大家都覺得住在很破敗的地方
導致所帶來的價值效用感偏低
一種是一直靠市地重劃賣地維生的政府
因此財政來源比較one shot
價值最後較難傳輸到公共建設
(價值都被買房的人儲存起來了)
另一種是靠著穩定但較高的的稅收維生的政府
價值可以比較穩定輸出到公共建設
但相對的人民會少一項價值儲存的機會
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有無bug?
歡迎留言探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4.65.199 (臺灣)
※ PTT 網址
推
又來打廣告啦
→
你還要算房貸利率 就拉更近了
→
一個2%一個5% up
→
的確就是一個多給政府還是自己留著
→
除看房價所得比,也要算供需量差異...
噓
沒有
94
Re: [新聞] 手上現金只有6萬 情侶買520萬房連這種新聞都能討論 只能說這些炒囤房稅的根本已經 走火入魔 1.貸款450萬 如果30年貸款 2%利率 每個月繳 一萬六千六 如果不買房 這對情侶去外面租三房來住77
Re: [閒聊] 靠北房價貴之前, 先看看世界各國數據房價的影響的因素很多,很難用單一因素來說看合理價 例如全部看漲就算房價不合理,但只要買了會漲就是合理的投資 如果先不管看漲看跌這種投資的面向,先假定房價不漲不跌 而單就價錢來看買房的負擔合不合理 用房價所得比來看還是差了個重要的東西23
Re: [請益] 認為台灣房價不會跌的人到底是何道理最近不知道是選舉到了還是怎樣,一堆空空又開開心心出來喊居住正義。 先講結論,台灣現階段的制度因為持有成本低, 所以極度缺乏房價下跌的環境,以下用幾個數字呈現給你看。 房屋的持有成本主要有三大類: 1. 稅22
Re: [問卦] 房價10年內可能跌嗎?最近如果要談房價,都會推薦去看SuperY這部影片,雖然要20多分鐘, 但是整體脈絡非常清晰,不管偏左派或是右派,都值得思考借鏡。 先說結論,個人認為除非中國開戰,不然房價要崩盤是不可能, 是否會開始"緩跌",就要看整體經濟環境跟政府的具體手段。20
Re: [閒聊] 究竟是房價太高還是薪水太低☹很簡單 柏林單價 中位數55.3477 中古屋13
[請益] 不動產基本面公式(兼ceca小筆記)老實講看了ceca大的文章 我有種我大學四年學的都沒學到精髓的感覺 當年只學到容積 建蔽率 土地法優先購買權那些 但是老師從來沒講過18
Re: [請益] 囤房稅會讓租金上漲的由來?所有的金融行為都還可以用風險跟投報率解讀 1000萬的房產租金兩萬五,利潤約3% 在持有稅0的情況下 持有成本則是貸款金額或是資產價值x利率1.3% 最終投報率只有不到2%14
[閒聊] 如果政府針對房屋加稅,房價會跌或租金漲現在因為疫情關係,全球經濟受影響 因此在復甦期間,政府會比較少撲滅經濟動能的做法 不過這裡單純考慮政府加稅會出現的情況 根據C大提到的 出租投報率 vs 資金成本 + 持有成本10
Re: [閒聊] 房價如此高,年輕人都不會有無力感嗎台灣現況就是政府不斷的把錢放出來 錢多就是會找地方去,房地產就是好去處 央行目前態度就是房價不能跌,投資客當然勇敢買進,在台灣畸形的稅制,一台車的稅金都 比房屋稅跟地價稅高很多,房地產持有成本超低,也導致全民炒房- 安安,各位安安,買不起房子的魯蛇安安。 事情是這樣子的喇 你知不知道台灣人口密度、台北人口密度有多高? 台灣人多有錢? 人均多少? 台灣儲蓄率有多少? 可支配所得多少? 然後不動產持有成本有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