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張藝謀批「看3分鐘解說影片」對電影很傷
每天NBA/MLB,都會剪成高光,
不停的放送,
其實這就是一個另類的行銷廣告,
就算觀眾知道了結局,
只要是一場好比賽,
還是願意付費去看重播,因為重點不是結局,
可是那一個過程,
加上很多電影其實要很多藝術素養才能理解,
如果短片拍得好的話,其實是可以提升觀眾觀賞的意願,
我到今天還不知道香港有名的導演,
使用的手機箱拍攝手法,也是看了短片才知道,
簡單講重點:
好的電影不怕被人家拍成短片介紹,
甚至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介紹自己!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5560.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111.124 (臺灣)
※ PTT 網址
推
介紹跟暴雷不一樣喔,你把電影的起承轉合全盤托出,
→
就已經不是介紹了
→
觀眾需要不一樣,不是人人都有理解
推
看完highlight可能會買球衣帽子等周邊 看完機械配音
→
的3分鐘濃縮小美小帥你會買甚麼 連頻道會員都不會買
→
不同媒介的東西在那邊比 還慷別人之慨
→
現在我如果為了流量 把你這篇直接濃縮成一句
→
這個人就是支持盜版 有人看就好導演是在叫啥鬼
→
你能吞下去?
噓
樓上邏輯完勝
推
這高光視頻的質量就是牛逼。
推
我覺得你不能這樣比較 沒有一場比賽是一樣的 這才是
→
吸引你去看比賽的原因 電影拍完就這樣了 你精華都
→
看過還會花時間重複看?
推
這邏輯跟中國人一樣
10
張藝謀的鴿子封包是不是遲到10年==? 老實說那種電影解說影片 不論長短 跟電影心得文或影評沒有什麼不同吧? 只是一種是文字形式呈現 另一種是用影片呈現1
抖音基本改變影音生態 速食文化對電影確實有影響 但電影市場衰退主因 絕對不是電影解說 經濟是一個原因6
強調一點,網路上所謂的3分鐘講解、5分鐘講解整部點影 絕大多數都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行為 這篇講得很清楚 著作權法上的侵權 (這裡談的是抄襲),要滿足幾個條件:2
基本上根本沒傷害到 會看X分鐘看電影的基本上也不會進電影院 我反而常常被X分鐘燒到跑去網飛看有沒有 而且基本上X分鐘看電影都老片居多... 你上電影院也看不到了18
張說的是事實, 因為電影是靠畫面來講故事, 不是靠劇情來講故事。 X分鐘看電影,很多時候觀眾反而會忽視那些電影中令人讚賞的畫面與音樂。 雖然也有什麼X分鐘重點回顧。
47
[超好雷] 一屍到底2018年的日本喜劇【一屍到底】講述一個電影劇組在廢墟拍攝殭屍片時,竟然被真正的殭 屍攻擊的故事。 當然了,這是無雷的劇情介紹,看過的人都知道實際上完全是另一回事XDD當年看完很喜 歡,上映的時候討論度也挺高。最近網飛有上,於是就拿來複習一下。 -36
[好無雷] “法蘭西特派週報”無雷心得這是一部用文字拍成的電影,用數個短片故事來呈現出雜誌最後一期的內容,看完後 觀眾能感受到“法蘭西特派週報”是個多神奇有趣的雜誌,不同專欄的作者有不同的寫作 風格主題,唯一風格統一的地方應該是內容都既荒謬又精彩,或許在美國人眼裡的法國就 是這麼神奇的地方,雜誌社老闆給作家創作的自由,也讓人感受到寫作者們的隨意與任性 。21
Re: [新聞] 對長片的容忍度下降了嗎?美國民調顯示先講結論 觀眾對長片容忍度降低(X) 對難看的片容忍度降低(O) 雖然新聞中的調查說,受訪觀眾的理想片長是 92 分,大家不想看太冗長的電影 但嘴巴上講,實際上用鈔票投票又是另一回事19
[討論] 《進擊的鼓手》成本330萬美金,僅19天拍2014電影《進擊的鼓手Whiplash》,三十歲的導演Damien Chazelle 自編自導,製作成本 三百三十萬美金,僅費時19天拍攝 製片團隊將劇本中15頁拍成一部短片,以爭取投資者的青睞 18分鐘短片在2013年的第29屆日舞影展上放映,獲得不少好評,並榮獲陪審團虛構短片大 獎,最終吸引Bold Films投資330萬美元,使該劇本得以被拍成一部完整的電影3
[請益] 怎麼從抖音短片找出電影名稱?滑抖音都會跳出電影或是電視劇的介紹短片 有些3分鐘,有些5分鐘 影片裡面有出現知道名字的影星 我就去谷歌他演過的電影來找 但是有些根本不知道名字1
Re: [討論] 台北電影節放映前的廣告短片不喜歡9把刀,不過我覺得蠻好笑的, 當一般短片還ok 但是覺得拿來當形象影片其實很不得體, 幾個觀眾在討論剛剛看的電影有多爛 大家看著王淨,可能要他表態,結果...X
[好無雷] 四重點認識什麼是OCD的《怪胎》有圖區: 今天來談談前幾個月上映後口碑好評不斷的國片《怪胎》。這部電影很大的一個特色便是,導演、編劇、攝影和剪接全都只經過一人之手,也就是當年當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執行導演的廖導,廖明毅。這部電影單看劇情只是在講述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愛情故事,但導演就是有辦法把這樣平淡的素材轉換成發人省思的劇本內容,著實令人敬佩。 重點一:拍電影要用好器材? 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就是全程都是使用iPhone手機拍攝而成的。導演一開始刻意用了1:1的比例來剪輯影片,讓我們產生好像真的在看iPhone影片的感覺。而欣賞完整部電影後,才能體會到導演的巧思與用心。關於畫面比例的切換,有心的朋友們可以仔細觀察看看,究竟畫面是何時切換的,原因又是什麼呢?。話說回來,單單只是用iPhone就可以拍出如此優質的電影,我們到底還有什麼資格怪器材設備不佳呢? 重點二:用強迫症裝飾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