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普雷] 貓王與我

看板movie標題[普雷] 貓王與我作者
reggiewang
(freshman)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傳記片如何命名,決定了觀眾對電影的預期心理。尤其影迷只要打開維基百科就能搜尋人物生平,如何用影像帶出主角的不同面向,同時又不拍成流水帳,都考驗著導演與編劇的功力。

.
對我來說,《貓王與我》和前陣子看的《大師風華:真愛樂章》都是反面教材。這兩部片不約而同聚焦名人的感情生活,既有銀色情侶的夢幻、也有步入婚姻的夢醒;前者以貓王遺孀普莉希拉為英文片名《Priscilla》,後者則以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的尊稱《Maestro》入題,但劇本對他們的另一半都描繪得更鮮明,以至於真正的主角存在感薄弱,看完之後對他們並沒有更深刻的認識。

/

電影開始,普莉希拉是個無憂無慮的九年級女孩,睜著大眼打量酒吧的一切、電影結束,她不過 28 歲,卻已經是個生無可戀的少婦。看來尋常的愛情故事,因為主角是貓王與普莉希拉而套上夢幻濾鏡,女孩愛上大明星的麻雀變鳳凰不僅是言情小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羅曼史,光是這點就足夠迷人。蘇菲亞柯波拉接下導筒、加上現年 78 歲的普莉希拉親自背書,讓本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前就備受矚目。

.
蘇菲亞柯波拉在開場不久,就讓觀眾意識到這段銀色戀曲的弔詭之處:貓王與普莉希拉相差 10 歲,展開追求時她只是國中生,因此片中所有情話、凝視與親密互動,儘管拍得唯美,看來卻都有點彆扭 – 但這或許也是蘇菲亞柯波拉選擇執導的主因:《愛情,不用翻譯》的大受歡迎,讓被戀父情結驅動的少女成長故事,成為她往後的創作路線,《凡爾賽拜金女》《魅惑》或讓她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的《迷失某地》皆是如此。

.
但《愛情,不用翻譯》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兩位主角處於相似狀態產生的默契,表面是他鄉巧遇故人的羈絆、實則對婚姻與事業的茫然,因此這份交心源於攜手逃離現實的不甘寂寞,加上東京情調的催化與史嘉蕾喬韓森的盛世美顏,讓這部片成為療癒無數男女的寂寞聖經。

.
但這份曖昧在《貓王與我》明顯不適用:貓王是事業上升的萬人迷,最大困擾是情緒問題與藥物成癮,未成年的普莉希拉只是他的獵豔對象之一;普莉希拉則截然不同,體驗世界的可能性在她愛上貓王的那一刻就註定絕緣,這是人生勝利組的代價。因此劇本賦予她最大的考驗,是被八卦雜誌告知老公的緋聞,卻只能吃醋的無能為力,疏於挖掘她的掙扎,也就難以觸動觀眾對人物共情。

/

「這些年下來,艾維斯成為我的父親、丈夫、甚至神一般的存在。」

.
普莉希拉在回憶錄裡如此描述她的前夫,這說明了卡利史派妮何以憑本片拿下威尼斯影后。乍看之下,普莉希拉對貓王揮之即來、呼之即去總是逆來順受,但她的確在劇本有限的心境變化描繪上,做出細微的層次:

比如面對孟菲斯黑手黨成群的男性凝視,她在小心翼翼接近貓王的同時、仍舊有意識地閃避、而當她鼓起勇氣向貓王表示想出門工作、卻得到在家相夫教子的失落,卡利史派妮的詮釋都讓這個過於物化女性的傳記劇本,稍微跟上《史賓賽》《王冠》等更當代的女性覺醒腳步。

/

對年輕的影迷來說,貓王是個陌生的經典人物。在看了《貓王艾維斯》和《貓王與我》後,我不確定如果他還在世,在現代是不是會擁有同樣人氣?前者透過奧斯汀巴特勒狂野電眼和激情翹臀,讓觀眾得以一窺他的舞台魅力,但難以讓他的歌曲完美置入劇情(礙於版權可以理解),真正體會到他的熱情與對文化的影響力。

.
《貓王與我》的雅各艾洛迪在造型做到更高的還原,卻僅有一場舞台表演(而且是背影)。之所以說本片的貓王更有存在感,是因為普莉西亞在關係裡幾乎活在他的控制下(雖是你情我願),一邊告訴她做自己就好、一邊又挑剔她的眼影與洋裝,許多粗暴無理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夫妻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下,更讓他的每句台詞都是 PUA 的完美示範,宛如控制狂般讓人不寒而慄。

.
但或許也只有現在的社群時代,能夠出現這樣的作品,名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他們可能是媽寶、可能很大男人、可能有道德瑕疵,因此傳記片不再是歌功頌德的媒介,而試圖在去神化跟講八卦之間、取得相對真誠的平衡點 – 買不買單,就是粉絲的選擇了。


更多影評推薦,歡迎按讚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p/C2pcL7UvgAH/?igsh=N2t5aHI0c21lcTlw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236.13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