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有雷] 《蚵豐村》守一輩子的男性尊嚴

看板movie標題[有雷] 《蚵豐村》守一輩子的男性尊嚴作者
KevinMoleaf
(陸坡)
時間推噓 X 推:0 噓:1 →:1

圖文版請於連結: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3743403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新時代,舊村莊,以為可以守著一切的人

時代變遷有時候可以讓我們帶來更多的國際視野和新生活,但也有一些不得不逐漸走向凋零被逼著轉型的角落故事。有時大浪來襲擋不住,現實總讓人像螳臂擋車,翻船後你還是得死命抓住那漂流的木板碎屑深怕自己往深淵去。

由台灣導演第一次的長篇劇情片故事《蚵豐村》是一部以海邊逐漸沒落的蚵村為背景,描述主角盛吉從大城市回鄉參加妹妹的婚禮,與羨慕他的兒時玩伴昆男和一直理念不合的父親順明之間關於過去與現代疊加一起的人生故事。小小的蚵仔村有著各自不同守著男性自尊,抱著僅存的一點點堅持逐步來到十字路口的交會處,決定往後自己守著一輩子的東西該何去何從……

台灣電影雖然很少有大製作或國際重量級卡司加持,但拍起小人物的故事往往真誠不扭捏,有著別具一番的自我特色,並且在許多描述情感中電影中讓人印象深刻。

《誰先愛上他的》描述亞洲少見的關於同妻與同志之間的角力矛盾、《大佛普拉斯》則是台灣現今社會的縮影、《黑熊森林》讓動物研究員和原民獵人之間因為黑熊而牽起山裡半輩子的羈絆,台灣電影近年有嘗試說出與過去新浪潮時期不同的電影敘事和分鏡嘗試,雖然優劣參半但也是一個好的開端。



以男性尊嚴和父子之間的矛盾和血緣為電影主軸的《蚵豐村》,在電影整體的敘事的確掌握住關於小人物故事與台灣過去傳統觀念對於「男性自尊」和「成功的人」這種價值觀遷連住,裡頭的人物都因為自己是男人不得不去守住一個身為男人的責任。

電影中似乎有刻意去弱化女性存在的軌跡,最明顯的例子是在一開始妹妹出嫁以後就絲毫未再提起,並且將轉折都放在沒有女性演員出場的片段可說是安排巧妙,也呼應整部電影以男為主的本質。

但是對比近年來台灣其他電影來說《蚵豐村》可說並未能留下印象的電影,從整體電影風格太類似新浪潮,大量的長鏡頭、民俗與獨白戲,並且安插關於虛實交錯實驗性手法著實直覺讓人想到張作驥導演的《醉生夢死》。

有太多的拍攝手法過於向80、90年代的電影致敬,導演本身的電影敘事反而被壓縮。在故事整體的背景上似乎不像是2020年代的故事,有可能是因為用十六釐米底片拍攝呈現出時代感,反而更像是一個剛邁進2000的時代記憶點。







因為台灣整體產驗轉型之故,許多漁港和漁業逐漸從興旺轉為沒落,在紀錄片《蚵子寮漁村紀事》中就有以實際的蚵仔村轉型成觀光與娛樂產業,並在一點點找回過往的漁村記憶,並且同樣提到海平面上升跟抽水養殖的地層下陷問題。

《蚵豐村》在背景上可說是做足田野。故事主軸雖然以男性自尊與傳統價值做一個探討,但在父子之間製造出許多劇情衝突,在最關鍵的地方卻又回到父親的個人獨演可說是有點可惜之前堆積的父子彼此疊加的戲劇張力。

《蚵豐村》雖然想將次代矛盾與父親的角色和台灣男性象徵做出一個詮釋,雖然裡面用了許多衝突與對手戲來講述父子兩人的隔閡到了解,但呈現出來卻還是各自表述了自我的內心,彼此之間除了階級複製外就在沒更多交流點。

而如用配角的故事對比主角,則也無帶來太多的感觸,只在最後結局得來一個前後呼應,雖然此時故事相對於直接跟觀眾說清楚整體探討的內容與想表達含意,但應該有著更好的詮釋手法,結尾跟整體電影給人的感覺有點銜接不上來。







1997年蔡明亮導演拍攝出《河流》描述父親、孩子、母親三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明明是親人卻生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這段親情的描寫上緩和的步調最後爆開了巨大讓人無法忘掉的記憶點。

《蚵豐村》雖然完整了故事卻找不到讓觀眾保留的記憶點,2020年的電影活像穿越到了
1990年,受到海內外前輩的影響是必然,但是當全然變成那個時代的電影映象而只留下少少的自己。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38.12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KevinMoleaf (223.140.38.122 臺灣), 06/13/2020 03:32:09

butmyass 06/13 17:50牽連住 產業 再沒更多

butmyass 06/13 17:51最後一句是不是沒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