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豪門媳婦日記 La Piéce Rapportée (2020 法國片)
上週法國片《豪門媳婦日記》談法國貴族古堡大宅的婆媳過招,有巴洛克建築夾子大樂隊配壺下午茶,是齣頗有老法國味道的荒謬喜劇;只是荒唐莊園外不遠就巴黎塵俗,有 20 世紀中偵探小說氛圍、有 20 世紀末巴黎上班族地鐵遇上愛、還有 21 世紀 3C 滑手機世代?整個混搭在一起充滿突兀錯愕的喜感。整片雖然乍看下並沒什麼有意義的中心主題,但光從「婆媳過招」就衍生出很多人畜無害的笑梗,雖然有時血肉模糊走在限制級邊緣但基本不傷害我們關切的主角,真限制級的還是凱薩影后 Anaïs Demoustier大秀她的平胸裸體啦 XD 海報上這位還算有胸部絕對是騙人。
本片改編自法國劇作家 Noëlle Renaude 的短劇 Il faut un héritier直譯「必須有個繼承人」,而改編出來的電影片名 La pièce rapportée 片名好像又有種雙關:字面意思是「這篇報告」看來意指片中婆婆請來跟監媳婦的私家偵探寫調查報告、但另一個意思「補丁」就令人比較摸不著頭腦,而我看完後的解讀是:同一個法國甚至同一個巴黎(電影都在里昂與隆河谷地拍,但場景設定在巴黎),裡面不同階級不同世代各有其鬱悶與渴望,而大家走出藩籬跨階級相遇說不定也能「互補」一回圓滿彼此呢?那就先從原作劇名的「繼承人」開始認識各自的空缺:
https://fr.web.img5.acsta.net/pictures/21/10/21/13/08/2564427.jpg
角色一「太后」Adélaïde,還有個城堡家族的大名字 Château-Têtard ,只是看來也不是傳統貴族而是工業世家:他們家族前幾代男人們都是 19 世紀以降各種「升降機」與「電梯」等移動機械發明家,致富成為新興貴族擁有了城堡,卻毫無傳統貴族仁心而吃人不吐骨,從開場打獵戲亂槍打死一堆家丁可見一斑。她承繼的大帝國很「需要一個繼承人」,可惜兒子 Paul 很魯很廢,連接受她安排相親生個繼承人都不肯,令她超煩惱。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17/17/54/5452310.jpg
角色二「少主」Paul,是這 Château Têtard 一家超不成才的繼承人,雖然家族前人都是發明家都很了不起,但他自己已是個廢世代,年已48歲還每天在玩手機打電動,老媽給他安排越多相親他越反抗,只覺得自己一直被老媽管得死死... 這天想搞離家出走到南法 Antibes度假別墅卻連飛機都不知去哪裡搭,胡亂走進「巴黎16區」富人區的一間地鐵站,竟遇上做事散漫的地鐵售票員小妹 Ava,和他遇過的假掰富家小姐都大不同?於是驚為天人一見傾心馬上娶回家!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17/17/54/5522513.jpg
角色三「媳婦」Ava,由影后 Anaïs Demoustier 飾演,再次發揮她迷糊出世但用力生活用力去愛的天兵式法國甜心戲路、只是這次已從過去小三戲路升級為劈腿!這 Ava是穿洋裝踩著矮子樂的一般法國小魯妹,父母雙亡孤兒院長大基本是在社工體制下成長,長大也不過就是可以存活工作庸庸碌碌過一生,就如同無數法國勞工衣食無缺但了無生趣... 她遇到貴族少主 Paul 的追求喜出望外快速嫁掉以為豪門人生會更有生趣、但很快發現與其說自己從豪門得到生趣不如說 Paul 從自己這民女身上才得到生趣?因此她還得再往外找到個真命天子,反正老公 Paul 懶得多管她。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11/20/15/39/3901973.jpg
角色四「小王」Jérôme,由演員中最年輕面嫩的《我的抓狂(女)友》William Lebghil 飾演,也再次發揮他下世代法國草食男倒貼肉食女的荒唐演技。這位 Jérôme 比 Ava還魯是個沒有一技之長只想努力混口飯吃的年輕人,一貧如洗領最低工資每月光食宿就花光光,因此在偵探社打工的他能得到個機會「跟監」富家少奶奶當然義不容辭、少奶奶看上他那順便玩場性愛遊戲何樂而不為?但當電影後半面臨「愛情 or 飯碗」的考驗時,他顯然還是窮怕了要選飯碗的... 他既不能貢獻愛情那又能貢獻什麼呢?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1/09/17/17/54/5438269.jpg
那當然就是全片亂象的初始空缺、也就是舞台劇原作劇名的那個「繼承人」啦 XD 總之一個巴黎近在咫尺的老貴族夫人、新貴族魯蛇、公務員魯妹、低薪小勞工,四個階級各有各的空缺一生也難解、儘管兩兩湊合懷抱著夢想仍未能圓夢、但四個疊合就成一個「互補」循環皆大歡喜啦!當然真要說此片有在訴諸「打破壁壘」「階級流動」或「四海一家」等巴黎大都的 SJW進步價值?那也許太過嚴肅,說穿了就是一路追趕跑跳荒唐耍笨博君一歡啦。推薦喜歡法國喜劇的觀眾欣賞,若在這種法影中想看出些意義好像也可以?但別太認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3M-5AG4ob8
--
謝謝分享!收入觀看List了
90
[心得] 艾蜜莉在巴黎 Emily in Paris S01 (雷) Netflix 文化喜劇本週上架的 Netflix喜劇《艾蜜莉在巴黎》,由《慾望城市》Darren Star 主創、由邁入三十大關的美國甜心 Lily Collins 主演,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在時尚產業的職場文化與生活。此劇是浪漫喜劇、一切都輕飄飄地無傷大雅,不論是成功失敗熱戀失戀還是雲端谷底都沒什麼大不了,這劇情調性說難聽是風花雪月沒有重量與深度、但說正面則是輕巧聰慧完全沒負擔。此劇主角 Emily從芝加哥的時尚行銷母公司外派巴黎子公司Savoir,要為他們帶來「美國觀點」,當然也與公司同仁尤其女強人老闆既針鋒相對又互相學習、當然也要學習法國式生活更要學法國式調情! 這關係與處境,處處令人聯想到十年前上代美國甜心 Anne Hathaway主演的《穿著 Prada的惡魔》,甚至思考起兩性關係與文化身體時,也時有《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之映照。不過《艾蜜莉在巴黎》把一切的張力與思辯都做了輕盈化處理、而且充分融入 2020 社群網路時代的「文青時尚」與「網紅文化」,作為新世紀年輕人的聲音來重新觀看文化底蘊源遠流長的老巴黎。巴黎這地方或有陰鬱與悲慘、但此劇選擇陽光與活力,巴黎文化可能有其傲慢與嚴肅、此劇則讓 Emily負責來鬆動,巴黎時尚可能有其尊貴與深邃、此劇則讓 Emily穿一套套多彩復古的文青裝自拍走大街。 我不知道一般觀眾怎麼看,但柯粉如我光看一集就心花怒放!Lily Collins當玉女也十年了,中間也曾嘗試轉型演技派、還在 Netflix拍過《深刻入骨》這種嚴肅作品?不過我還是覺得這種輕喜劇玉女戲路才是最適合、而且她臉上已開始有點皺紋要拍就要快!此劇她自己也是參與製作的,小資女不服輸的職場喜劇也演得輕快活潑詼諧促狹善用各種文化梗、這演技彷彿集她多年之大成。最棒的是,這大概是 Lily 歷年影劇裡愛情線最百花齊放的一齣,Emily 從離開芝加哥還和男友依依不捨彷彿生死相許,沒多久就上了三個吻了四個曖昧了五個!巴黎果然有種魔力等人去發掘。 從第一集起,這家法國行銷公司 Savoir 與美國空降 Emily就展開文化碰撞,當然一切都從美國主創與編導的視角來看,舉目所見都是刻板印象中品味出眾傲慢自負的保守巴黎老摳摳,不過 Emily也同樣被塑造成刻板印象中直爽過動沒國際觀的粗率美國年輕人。只是巴黎人與美國人只有這兩種對立的刻板印象嗎?那絕不!這刻板印象只是劇初製造對比醞釀笑料的熱身,到劇中認識的人慢慢多了文化光譜也漸豐富起來,而且我們會發現在巴黎主角群之外還有更廣大的年輕人更像 Emily的美國身段呢!也許 Emily來到這間公司與法國老摳摳衝突一場,是要促成巴黎文化進化的。84
Re: [轉生]轉生成路易十六,全力阻止革命讓瑪麗幸福從法國大革命知道的事就是 跟誰都能講道理,巴黎暴民除外 要大家坐下來講之前,先要讓巴黎市民害怕你,否則他們只會把耳朵塞起來 路易十六就是人太溫柔 嚴禁軍隊包括他的衛隊開槍殺害巴黎市民10
[問題] 交通中心掉了,真的會很絕望嗎如題 關於二戰的法國,在失去北部的兵力優勢,確定守不住巴黎後,法國選擇了投降 但是當時德國佔領區好像也才幾分之一 好像沒人覺得還可以遷都南部繼續抗戰 之前看過的解釋是,巴黎是全法國的交通中心,所以巴黎被德國奪走後,不管遷都還是炸掉9
[好雷] 詩情攝慾 Curiosa (2019 法國片)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去年綺拉奈特莉主演的《花都教主柯蕾特》?那片談一個 1870s出生的法國女性文學與劇作家 Colette、談她在 1890s的婚姻處境與性別啟蒙、最終在 1900s的法國文壇推出作品大放異彩!而這片《詩情攝慾》呢,也談一個 1870s出生的法國女性詩人與小說家 Marie de Heredia 、談她在 1890s的婚姻偷情與情慾啟蒙、最終也在 1900s的法國文壇推出第一本小說大放異彩!到 1910s這花都巴黎的美好年代極盛期時,兩人與同時代另一位 Anna de Noailles 已成為巴黎文壇三大女性作家,引領著解放的風潮。 不過《花》片與《詩》片的故事重點與拍攝取向截然不同。儘管 Colette & Marie兩人都有其文藝圈的公領域生活、亦有家庭愛情的私領域生活,但《花》片明顯著重公領域的巴黎文壇社交圈、而《詩》片明顯著重私領域的婚姻情慾與性解放;反映到視覺風格上,《花》片整體來說是集體的、是彩色的、是關於文藝實踐的,相較之下《詩》片更偏向聚焦Marie 的家庭情人小圈圈、電影偏向灰白色調僅有肉體有鮮明色彩、而它的主題較少關於文藝實踐而更多關於情慾啟蒙。 當然,本片主要戲份都在「裸體攝影」,那也是種文藝實踐,不過那只是男主角 Pierre Louÿs年輕時代的副業而已,他的文藝本業還是詩與小說,那倒不是本片重點了。本片這「裸體攝影」牽涉的人看似很多,但其實幾乎全部出於女主角 Marie de Heredia 的家庭小圈圈。電影開場 1895 年,就是她們一家三姐妹:大姐 Hélène 喜歡爸爸的詩人學生 Henri de Régnier、二姐 Marie和爸爸的旅遊作家學生 Pierre Louÿs情投意合、三妹 Louise 年紀還小還不太懂喜歡誰、爸爸的第三位學生 Jean de Tinan則是暗暗喜歡二姐 Marie... 不過沒想到 Henri來提親時提的竟不是大姐而是二姐!令大姐 Hélène 痛哭失聲、二姐Marie 無奈結婚、二姐情人 Pierre 憤而出走。不過過了兩年到 1897 年 Pierre 回來了,雖然對好友 Henri當年背著自己把愛人娶走感到忿忿不平,不過他也故作堅強地 move on而養成一種既解放又壓抑的愛情觀:「愛情,才不是精神之愛而是肉體歡愉,是關於女人堅挺的胸部、關於女人緊實的小穴」XD 哎哎打起這種台詞我都臉紅了,不過這片就是這麼語不驚人死不休!還好它的編劇導演統統是女性不然恐怕逃不過 #MeToo 的制裁...4
[好雷] 燃燒的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brûle (2022 法國片)暑假阿姨帶來一堆外片 DVD,裡面有我從三月就很想看的法國新片 Notre-Dame brûle直譯「燃燒的聖母院」,是曾導過《玫瑰的名字》《情人》《火線大逃亡》與《大敵當前》的法國老導演 Jean-Jacques Arnaud今年最新作品!剛好這週 Netflix上架了新劇《巴黎聖母院大火》令我看了挺五味雜陳,就把這片也翻出來比較看看。話說我看那齣 Netflix新劇的感想是:東拉西扯說了很多人們的故事、安插了很多角色來聖母院演內心戲、反而打火英雄的消防專業退居次要都在情感掙扎、甚至打火戲份僅 1/3左右一直被生活劇情打斷、最後比較值得欣賞的還是聖母院3D重建... 但這部 110分鐘的電影《燃燒的巴黎聖母院》取向完全相反:導演在火災過後一開始是想拍「紀錄片」、後來慢慢發展成為按照時序重現火災過程的「紀實電影」,他不採3D模型的電腦技術而到處去找大教堂、用好多間法國歌德式教堂與巴黎聖母院相似之處拍攝近景戲份,而遠景的聖母院大火他廣徵當時的新聞與民間錄影畫面、果然一呼百應得到廣大迴響栩栩如生記載了那多國報導萬民祈禱的焦心夜晚!有不少馬克宏畫面也模仿了個川普畫面、還有伊達戈市長客串演自己。然後「角色塑造」非常次要,因為打火英雄極多都不同面孔,唯一主角還是眾人搶救的聖母院本身! 片頭第一部分,從大火前的 2019/04/15 下午談起,聖母院的春天白天就是滿坑滿谷國際觀光客!英法德意西中港日等多國語言統統拍一團導覽,馬上告訴我們「巴黎聖母院」絕非僅屬於巴黎或法國而屬於全世界,待會兒燒起來後的各國新聞畫面更展現了全球的關心!不過下午觀光客離去後 18:00晚間彌撒開始 18:15才悄悄火起,史實火起的官方說法是電線走火,但從這裡開始本片在大致的「紀實」前提下處處描繪一個「得過且過」不上軌道的巴黎: (1) 屋頂整修的工人們閒散抽菸,明明到處都寫著「不准抽煙」!這煙蒂被風一吹吹到屋簷吹進窗裡就進了屋架;(2) 堂堂聖母院的打鐘點燈等電線居然還是裸線缺乏保護!而大教堂自古以來就是屋簷閣樓豢養鴿子的最好去處,鴿子會怎麼築巢怎麼啃咬誰都很難說;(3) 史實第一聲警報,剛上任的值班保安還在隔壁打電話吃東西,他至少有趕快回來戰戰兢兢上報;(4) 但受報去檢查的老警衛隨便看看找錯地方就回報沒事,只說「又是誤報好煩人,系統老舊該換了」卻得過且過未嚴肅面對;(5) 居然還是有人觀光自拍傳給朋友才發現「聖母院有煙?這裡也選教宗嗎」XD4
[心得] 瑪塔哈里 Mata Hari (雷) 俄葡諜報劇20 世紀諜報故事,最早的應該就是一戰前夕美好年代老歐洲,總是和上流社會的貴族軍官紳士淑女風情脫不了關係。那時歐陸就有個傳奇女間諜 Mata Hari,她既是異國風情的艷舞舞者、是歐洲多國達官貴人的情婦、更是一戰德法兩大強權間的雙面諜!她是以德國間諜的指控死在法軍行刑隊手上,但她到底是德國間諜還是法國間諜抑或兩方通吃?那在歷史上仍然是個謎、百年來各種傳說軼事加油添醋更增其神秘色彩。關於她的電影,最有名的是 1931 年葛麗泰嘉寶主演的老片《瑪塔哈里》;近年則有這齣葡萄牙與俄羅斯合製的 2016 年電視劇。 此劇是葡俄合作,葡萄牙方主要提供場地,以里斯本波爾多與辛特拉場景,打造本劇美好年代風情!雖然場景是巴黎阿姆斯特丹海牙列日馬德里、明眼人都知葡萄牙城市建築室設景觀完全不相容 XD 但葡萄牙建成環境風貌的古雅開闊與奔放、比井井有條的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都浪漫多了。俄羅斯方,則以堂皇的聖彼得堡補充部分下半季場景、並在全季提供龐大配角陣容。不過此劇請了美國導演、眾男角中最有男主格的是愛爾蘭與以色列演員、也請了國際大牌如魯格豪爾 & 傑哈德巴狄厄 & 藍伯特威爾森各客串一兩集... 女主角則是知名度較低的法國女星 Vahina Giocante。 這位演員最為人知的作品應是青春情慾電影《天使愛說性》Lila dit ça,那也是 2004 年舊片了,但她演技在法國演員中不到一流、面容雖美身材雖辣但外型也沒出眾的特色。要讓她來演一部 Mata Hari的傳記影集,那星度與深度大概都有點不足,但是娛樂度與紮實度我個人覺得都還挺不錯。尤其,Mata Hari 著名的爪哇舞基本功與進化型艷舞的表現力、以及遊走男性上流社會長袖善舞顛倒眾生的危險魅惑,她都有好好做出來!更不簡單的,是 Mata Hari在歷史上品德淪喪行為淫蕩的名聲,此劇有透過她做出一個令人憐愛又認同的悲劇性新詮,她也交出了紮實成果。 對我來說,此劇就是看女主演出、看她的遭遇跟她一起哭笑嘆息悲傷喜悅、欣賞一眾俄羅斯型男美女配角們當她人生過客、然後享受服裝造型場景美術舞藝情色等美好年代異國風情。不過要說此劇品質呢,恐怕還是二流,大概就像我們對俄製商業片的信心一樣 XD 它的演出有點直白、劇本有點童稚、細節有點粗糙、劇情有點紛亂、敘事未盡流暢、轉接時常跳躍、面孔有點難辨、諜報有點淺薄、甚至一群俄羅斯與國際卡司都講不太自然的英語... 總之若有版友有興趣,請對品質做好心理準備也把標準降低點,我個人是不計較這些純看上題材而看完的,倒也看得津津有味。3
[好雷] 春日小戀曲/16個春天 Seize printemps (2020 法國)上週上映的法國片《春日小戀曲》Seize printemps (2020),我記得去年八月台灣院線本來要上,那時片名譯為《遇見你,在我第16個春天》,不過好像疫情來了就臨時被撤檔?事隔一年竟然捲土重來還重新包裝、不但片名不同連海報都換了!我且猜測前譯的《遇見你,在我第16個春天》太過文藝青年了、這次改譯《春日小戀曲》比較有夏日愛情的小清新味道,雖然這兩者可能都有所謂的「文青」標籤但本質大不同,我看完後的確也覺得它比較接近後者,就一個 16 歲女高中生覺得比同儕成熟而肖想大叔的故事 XD 本片宣傳都會提到編導主演一手包辦的 21 歲法國新生代 Suzanne Lindon 的背景:她是法國影帝文生林頓與法國喜劇天后 Sanderine Kiberlain的女兒有家學淵源、19歲第一次拍片就一鳴驚人得到好多一流影展選映!不過當然這事在法國也有遭到詬病:一個 19 歲小女生沒拍過短片沒上過電影學校、怎麼第一次就可以得到這麼多資金奧援給她拍劇情長片?這難道不是法國「影壇家族」小圈圈文化在拱她這個影二代嗎?這種批評當然有其道理、她家學淵源耳濡目染自然也有其實力,而此片少女主角這「覺得比同儕成熟」的情懷、說不定與她影壇家庭背景也脫不了關係。 剛好最近版上大男生們又在吵經典愛情迷思片《戀夏 500日》,那我覺得也很適合來看這部小女生版《春日小戀曲》,那季節到了情竇來了一眼愛上心花怒放的情懷還真有三分神似!尤其當年 Joseph Gordon Levitt 一上到床馬上載歌載舞滿面春風讚嘆世界多美好、本片 Suzanne Lindon 也有屬於她「親到大叔」後寂寥巴黎都有了樂音的少女獨舞版!當然啦,越是滿面春風翩翩起舞享受蜜月期、越是預示絢爛愛情終有一天將重歸寂靜,這種「失戀電影」的格局模板也不新鮮了,只是這位 19 歲少女拍起少女視角,重點就不在知性成熟的哲思討論、而在青澀迷惘的心動當下。3
[心得] 巴黎聖母院大火 (雷) Netflix 法國災難劇三年半前 2019/04/15 令法國與全歐心碎的「巴黎聖母院大火」,國家地理頻道已拍一部紀錄片在 Disney+可看,而劇情作品今年三月在法國上了老導演 Jean-Jacques Arnaud拍的《燃燒的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brûle ,影集則有本週由 Netflix推出的《巴黎聖母院大火》Notre-Dame, la part du feu,不過想看的觀眾可能要先注意一下這劇名:劇名直譯「聖母院,大火的那部分」,或可說是「聖母院,大火的那一章」,與其說是專心拍聖母院大火這事件本身、不如說是在談人們在聖母院大火那晚的人生記憶。 E01 開場一位女消防員與一位小餐館大叔,就以另一個許多人難忘的「麥可傑克森過世那天」為例給本劇破題(但背景配樂是大衛鮑伊 XD 有點違和):麥可過世那天,許多人那一刻的記憶銘刻於心,也許本身並不多喜歡麥可或多在乎麥可,但都栩栩如生地記得那天在幹嘛、那天與誰在一起、那天心情是什麼,可以說「麥可傑克森過世」已成了一個全球的集體記憶!好,同樣道理,「巴黎聖母院大火」這人人一起看電視聽廣播為巴黎祈福的 2019/04/15 也將成為下一個全法甚至全歐共同的「集體記憶」!這在 E06最後一鏡將有頭尾呼應。 不過問題來了:觀眾要看一部以「巴黎聖母院」為名的影劇,尤其還是看打火英雄不顧危險奮力搶救聖母院的這天與這晚,真的會想看「巴黎眾生」在這天的各自人生事件與點滴回憶嗎?光是有人這樣提案就令我不太看好... 但本劇每集片尾 credit 都有提醒觀眾這是有原著《巴黎聖母院之夜》La Nuit de Notre-Dame 為基底,既然有人出過書那拍成影集應該也有人想看?我看完全劇六集之後是挺五味雜陳:它共分六集每集都有「救火」的進度、雖然消防實務描繪不多但至少掙扎糾結很多 XD 但每集都還有消防隊內與不相干市民的人生回憶小劇場!那可不免令人出戲了。 本劇有很多內心劇場與人生抓馬的角色共有八人,包含三位消防隊一位記者與四個不相干路人。其中與救火相關的那四人掙扎的多半是對「救火」的取向爭辯與抉擇,這多少和他們此前人生的信念與創傷有關,那當然就會連結上很宗教的「信仰危機」;而另外與救火不相干的四位市民,他們則在大火前就或多或少和聖母院產生某種連結,可能是去過聖母院參加活動或在聖母院工作過、亦可能他當下的人生遭遇就面臨跟聖母形象息息相關的「傷痛」與「守護」等考驗。畢竟,許多外省人與外族人來到巴黎,第一站往往就是參觀聖母院,感謝聖母的庇佑並學習做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