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個人提升課題:關於憤怒
情緒課題也是我們正念減壓課的主題之一,
在下也來做些分享
※ 引述《rabinson (何時無事一身輕?)》之銘言:
: 分享原由:
: 憤怒如何產生
: 憤怒的特色
: 憤怒的功能
: 如何對付自己的憤怒
: 分享內容:
: 1.憤怒如何產生?
: 當事情發展不如自己的預期 ,
: 和別人對待自己不如預期,
: 會產生三階段情緒:錯愕 ,失望 ,然後憤怒。
: 簡單說:啊啊啊?唉唉唉......氣氣氣!
: 也就是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
: 跟世界實際運作的方式,落差大到你能忍受的範圍。
: 更深層的原因是,你是一個變動的主體,對方也是一個主體,彼此是無法互相控制的,所: 以控制失敗就會產生挫折感。
是的,很可能會如此
我們的情緒和我們的預期,以及我們「如何面對事情不如預期」
有很大的關係
正念減壓裡,我們探討"壓力事件"和"壓力反應"
「預期」是其中一個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現象
它是身心作用裡的一個環節
如果能客觀、不帶評價的認識它,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不如預期、有挫折感也不見得產生憤怒
一件事會怎樣影響我們什麼,也看一個人過去累積什麼東西 (慣性、情緒包袱..)
如果我們找到鍛鍊心智的方法,只要持續練習累積
憤怒、失望、自責、受傷...等等情緒持續的時間、對我們的影響就會越小
: 2.憤怒的特色
: 憤怒是一種高能量,由情緒驅動,
: 他讓你能夠爆發,為戰鬥做準備。
: 但缺點就是智商會降低,
: 因為以前的戰鬥是肉體不需要用腦。
: 在現代的人際衝突,憤怒的降智特色,反而會搞砸事情,讓衝突上升到無法挽回。
: 例如很多殺人案件,都是一時的情緒憤怒衝動。
生命的維持需要能量
任何一個身心狀態都是能量驅動
情緒是身心狀態裡面的其中一部分
我們所說的憤怒不只是一種情緒而已
它更是整個身體血液、神經、肌肉和其他器官都發生改變的一種狀態
稍加留意就能感覺到,憤怒時身體發生的變化
客觀覺察自己一段時間後,有時會注意到身體先有"體感"
也就是生理現象先發生改變,情緒隨後出現
身體反應是快於情緒的
這邊的重點是,情緒只是一個功能、生活工具
幫助我們應對眼前的情境和壓力
它本身沒有好壞
當我們充分了解明白自己處境、以及我現在的身心狀態時
許多情緒,包括憤怒,都是很好用的功能
憤怒讓我更好地向虧待我的人談判,向欺壓我的人反抗,
凝聚一群人的共識,改變人際關係
也能讓我用更快的速度收拾好我的房間
而當我不曉得自己陷入了憤怒狀態、不瞭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不明白自己的處境時,我只是為了發洩而憤怒
我只會做出每次我憤怒時,最習慣做的行為
所以,搞砸事情的不是情緒,而是我的"不曉得"
是因為我失去覺察力,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陷入了過去習慣的反應
而覺察力是可以鍛鍊的,透過客觀、不評價的留意當下身心體驗
這和大腦理智、智力是不同的層面
當代人很理所當然的高估了理智的重要性
但理智(包含我們認知功能)也受身心狀態控制
如果理智對人際關係這麼重要,社會也不會那麼多痛苦,離婚率那麼高了
覺察力 + 理智 + 經驗學習 = 智慧
^^^^^^ ^^^^^^^^正念減壓練習的是覺察力和應對身心反應的經驗學習
從中得到自我照顧、減少壓力的智慧
: 3.憤怒的功能
: 昨天看到一個心理分析講得非常好:
: 他說憤怒是一種給予能量的方式,
: 所以更代表了,這個主體處於一種無力,他的潛意識知道,現在的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 只好用生氣賦予自己能量。
: 這就像我們看漫畫裡面的勇者,
: 當遇到無法解決的魔王,
: 只好使用爆氣大絕招,燃燒生命,
: 把自己的戰鬥力提高到另一個層次。
漫畫的勇者如果那樣去使用憤怒能量,那一定是知道自己只能使用這招了
如果他知道還有別招能取勝,必定不會燃燒生命使出大招的,對嗎
勇者不是因為不懂害怕、或只知道憤怒
他被稱呼勇者,是因為他去做他認為需要做的事
知道什麼是必須要做的,這是覺察
知道什麼時候要憤怒、要孤注一擲,這也需要覺察
憤怒是在使用能量,無端的憤怒是在浪費能量
我們不要隨便浪費能量,讓我們向勇者學習
我做正念的教學,就是因為我認為這是需要做的事
: 4.如何對付自己的憤怒
: 常見的憤怒有兩類:
: 第一種是自己的不滿產生的憤怒,
: 第二種是別人對你不滿,然後你自己被引發的憤怒。
: 我目前學習到的是使用抽離來消化。
: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也歡迎分享。
: 第一種的解決比較簡單。從認知來解決。
: 先理解自己會生氣:
: 來自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問題,
: 你希望事情90分,但只有80分,
: 所以你憤怒。
: 那改變思考模式可以解決:
調整思考模式確實有好處,好處不少
但改變思考、觀點改變不是理智推理的過程
而是要覺察我們觀點對身心的影響,累積足夠多的覺察經驗
這就像我們看課本說日本美國怎樣怎樣
跟我們真的去到當地,親眼所見、親耳所聞
是完全不同的學習
陷入身心狀態時,我們的大腦有時會進入重複模式
不斷重複那個不愉快的念頭,好讓我們繼續維持那樣的身心狀態
轉念在這種情況的效果微乎其微,有效果也只是暫時的
最有幫助的作法,反而是"仔細留意覺察身體的體感"
只要掌握住訣竅,我們能夠將注意力停留在身體的體覺
而非去感受情緒或腦袋亂糟糟的想法
隨著練習經驗增多,我們會發現
自己對於當下狀態、自己內在需求的把握、自己的精力和工作效率都會變好
並且情緒恢復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先拉近自己和身體體覺的距離,有足夠的覺察力後
我們對自己、對別人的需求,會有更多的認識
根據當下的情境和自己的能力,來決定該怎麼"回應"對方
這是正念減壓八週課程後半段討論的內容
: a.接受:80分也很好,這就是自然生長。
: b.知道會憤怒是因為,覺得自己無力。那就往內心安慰自己的小孩,你已經盡力了沒有做: 的不好。
: 第二種別人對你憤怒所引發的憤怒。
: 這就比較複雜分成理解別人,跟你自己,最後快速整合。
: 一樣用上面的模式,
: 理解這個人會憤怒其實是他對自己的無力,憤怒和哭其實是同一種表達,
: 但憤怒會讓我們驚嚇,哭卻會讓我們同情。
: 本質都是一樣的:這個主題在要求更多別人的付出。
: 再來解決自己被引發的憤怒:
: 1.他是個可憐人,他很弱小所以才用憤怒包裝自己,不要被嚇到。
: 2.他的憤怒表面上針對你,其實是針對自己。
: 例如嬰兒哭鬧,可能是肚子餓或拉屎了,但他自己無力解決,所以用憤怒要求大人替他解: 決。
: 但真正的憤怒是他對於自己身體上的不舒適感。
: 3.正因為他的憤怒是求助,索取。
: 所以你會感到不舒服被攻擊。
: 自己也會憤怒的情緒有幾個來源
: 被攻擊了想要保護自己;
: 覺得被要東西不爽。
: 如何找到自己內心的自洽:
: 1.他會攻擊你索取你,表面上是他覺得自己比你強大,但恰巧顯現了,
: 他覺得自己很弱小很匱乏,
: 因為他無法自己製造的東西才會跟你要。
: 2.既然他是比你弱小的個體,
: 你就不用把自己升級到憤怒來保護自己。
: 因為這不是一場戰鬥,
: 他的等級不需要你武裝。
: 就像嬰兒吵著要吃奶,你也不用跟他吵架。
: 3.不用對索取生氣,
: 因為你餵養他,這是你能力的展現,
: 還有強大的展現。
: 4.自我的抽離升級
: 有時候計較來自於恐懼,
: 你的內在小孩也被啟動,
: 所以要先安撫好自己的小孩,
: 沒有人要攻擊我們,
: 對方只是來要飯的,吃飽了就會走。
: 5.適時的提醒:
: 雖然我們可以滿足對方的需求,
: 但不代表我們要無上限的滿足他。
: 因為嬰兒也是會被寵壞的。
: 嬰兒也被需要教育跟塑造模式。
: 如果對方是一個成年人卻用小孩的方式來行動,
: 那我們必須告訴他,
: 我可以包容你是小孩的部分,
: 但因為已經成年了,我只能包容你一部分的時間是小孩,你還是要偶爾展現出成人的樣子: 。
: 就像一個家庭裡面有父母也有小孩,
: 才是一個完整的三角關係。
: 你演完小孩,也要回來演一下母親的角色,
: 這個架構才會穩定。
: 但這些所有的大前提都建立在,
: 你自己的情緒非常穩定,還有認知提升,
: 不會一下子就被捲進對方的情緒漩渦。
: 這個還蠻需要功力的,
: 也是我自己期待的目標。
: 附註補充:
: 當一個人厭煩覺得你在說教,
: 其實真正的意義是:
: 他很煩躁,而煩躁的來源是:
: 聽不懂,加上不知道如何做。
也可能是
我們說的話,不符合他當下的需要
: 我們舉個例子:
: 為什麼上課聽老師笑話故事,
: 聽半小時都不覺得無聊。
: 但是聽微積分大概10分鐘就想爆炸了?
: 因為故事有趣而且容易理解啊!
: 微積分你根本聽不懂,又不會寫,
: 所以就很煩躁。
: 回歸到人際關係也是這樣,
: 所以不要被困在說教這個詞,
: 又覺得自己被攻擊了。
: 其實很簡單就是,
: 對方有聽沒有懂,
: 他覺得你在敘述一件他無法執行的事情。
: 這時候有兩個方向:
: 第一請他提出他的疑問,我們再繼續解釋。
: 第二簡化你的說明:
: 不要講理論,只講執行方式,
: 讓他多做,做多了就慢慢會懂了。
:
最好的是,不只講執行方式
還要帶著他做,做完了還要討論過程中的經驗、感想
調動他的學習興趣、了解他的觀點、回答他的疑問,
然後還讓一群人一起做,互相討論,彼此支持
這就是正念減壓課程在做的事
--
人們渴望強大的能力,但強大用在錯的地方,就會變成詛咒
如果你背負著強大的能力
你更有義務學習如何妥善使用它
--麥卡
《來自正念的擁抱》
https://laizizhengniandeyongbao.webnode.page/
--
謝謝分享
10
[心得]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網頁好讀版: 作者: 安卓雅.布蘭特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3 被動式攻擊又稱消極抵抗,以看似沒有敵意的方式表達憤怒的一種手段。5
Re: [問題] 請問職業媽咪們每天有多少自己的時間呢?很開心有人對正念產生興趣,這真的幫助我很多,有幾本書也可以推薦大家。比較新的育 兒書很常提到正念,如親子解憂課、高敏感父母、優勢教養、與孩子的情緒對焦...等。 有一些是在說如何教孩子正念,其中高敏感父母是提供以正念減壓的方案,與孩子的情緒 對焦是說明以正念穩定父母的內在,才能有能量與孩子連結。 另外也有專門寫正念的書,孩子的簡單正念是提供了一些用遊戲手法練習正念的方法,例5
[心得]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飲食練習指南全文好讀版: 大家常說減肥七分吃三分練,身為一個減肥為最高職志、一口氣減了10公斤的我來說,吃 東西一直是我的心魔。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種情緒性進食。這本書就是一本探討情緒性飢餓的書。4
[心得]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貪吃時的理智《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正念讓我在貪吃時保有理性! 圖文內容參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因為不追求目標,反而成就目標的經驗?對我來說,當正念面對自己, 偶爾就有這樣的體驗,正念不是單純的冥想、放鬆,而是一些內心習慣的培養,心會帶著 我們找到答案及方向。這個概念運用飲食控制之前,需要有一位嚮導,在面對多樣的食物3
[心得] 不生氣之後,變身有錢人部落格純文字版 這是一本 174 頁的小書,文字淺顯易懂,顯然我是被標題的「有錢人」三個字釣到了。 實際讀完,這本書要說的,比較是讓人學到另一種看待「憤怒」這種情緒的方式,也與日 文書名《キミは、「怒る」以外の方法を知らないだけなんだ。》(你只是不知道憤怒以2
[情報] 「身體盒子」情緒覺察戲劇工作坊(免費)再見2021,傾聽「身體」,覺察「情緒」 【「身體盒子」戲劇工作坊】 現代人常處在工作、家庭、生活的高壓環境中, 有可能會不知不覺把壓力或情緒累積在身體裏, 而身體某處的不舒服、疲累、僵硬,2
[心得] 《正念減痛》觀察疼痛的大智慧部落格好讀版: 《正念減痛》讀後心得 因為之前有上過正念減壓的課程,所以知道正念確實在疼痛處理上有所幫助, 儘管與疼痛共處多年,有時候仍無法控制負面想法。 當身體疼痛時,表現出來的無力、脆弱,或是因為疼痛過後關節變形的不美觀,1
Re: [寶寶] 情緒管理,是否該看身心科推文講到性別跟家暴的關係,其實我個人認為那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被教導辨識情緒、抒 發情緒,而男性又比女性更壓抑。 原po可以發現自己不對勁,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去諮商是很好的,有縣市衛生局也有免 費的諮商可以預約,現在也能找看看有沒有線上的服務。 如果沒辦法立刻諮商,那我會推薦你了解正念。這兩個字很seafood感,會讓我想到正念- 作者: Jinne (Jinne) 看板: Yunlin 標題: [情報] 「身體盒子」情緒覺察戲劇工作坊(免費) 時間: Sun Jan 2 01:12:59 2022 再見2021,傾聽「身體」,覺察「情緒」 【「身體盒子」戲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