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單品] 分享層次最豐富的手沖方法

看板Coffee標題[單品] 分享層次最豐富的手沖方法作者
circlelee
(非斷不可)
時間推噓15 推:15 噓:0 →:29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是決定香氣的主要物質
以往悶蒸都是用九十幾度的熱水悶蒸
悶蒸後會很香,但也意味著好的voc一直不斷地消散

沖到最後好的voc幾乎都消散,最後留下大分子的不好的voc。
也因為如此國外yt 開始出現以低溫悶蒸的方式進行

台灣則是所謂的尊任流,是以冷水悶蒸。
但低溫或冷水的缺點則是沖不開,無法做最完整的悶蒸
雖然不好的voc比較少,但好的voc也比較出不來。

加上最近滿多yt在推所謂的咖啡金屬冰球,都是強調瞬眼降溫可以將
甜感、香氣鎖進咖啡液中。

所以我認為一個直得一試的方式那就是
一樣用熱水悶蒸,聞到香味之後,立刻沖冷水並攪拌,瞬間降溫,
將香氣鎖進咖啡液中,同時防止之後的過萃。

一個recipe例子即…

15g 淺焙豆 中等或中略細的粗度

50g熱水90c以上悶蒸

味道上來且變濃時(也許15-20秒附近)
快速注入50g冷水(常溫水) 同時輕微的旋轉攪拌 流乾

再回到50g熱水,一般注水即可

水快接近粉面再注100g熱水,拉高水位,流乾。

total時間可能3分-3分半以內。

這樣操弄溫度會得到一杯酸甜層次相當豐富、滑順的一杯,且澀苦味會最低…。

其他的細節微調就看個人喜好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5.16 (臺灣)
PTT 網址

s8524950012/05 11:52準備兩個手沖壺!感謝分享!

andy100a12/05 12:20有點屌

dlance12/05 12:27謝謝分享,下次來試試

jacknotblack12/05 12:31幫補小胖低溫悶蒸recipe

x8037812/05 13:01有趣

Icta12/05 13:12處理比較重的我會偏向這種前中段降溫

Icta12/05 13:13但是淺烘的傳統水洗非洲豆之類,高溫高萃取的複雜度平衡

Icta12/05 13:14可能還是比降溫好些,不過這都是個人偏好就是了

jaysuzuki12/05 13:15推實驗精神

jacknotblack12/05 14:24請教lcta大對於低溫沖跟沖完立即降溫在您的理論中是

jacknotblack12/05 14:24否有區別?

Icta12/05 15:20samo新的論文是講17%以上果香會開始減少

Icta12/05 15:2219.5%的時候土味是最低點,之後相關的voc濃度就會變高

Icta12/05 15:22但這個數據能不能直接連結到品評的喜好我覺得很難說

Icta12/05 15:23而且他的研究不是講降溫不降溫,而是單純講萃取率

Icta12/05 15:23所以我覺得這方面還有待後續很多研究才能有一定的結論

Icta12/05 15:29就我有限的經驗,降溫沖或沖後降溫,有的豆子好有的豆子不好

Icta12/05 15:30我自己偏向還是看個人喜好,我沒有覺得特定手法能100%泛用

Icta12/05 15:32像是處理重的,有的17%就很好入口也不會太過頭

Icta12/05 15:32那就降萃取就好,但如果一個極淺肯亞,沖17%我可能無法喝

Icta12/05 15:34那就是先把萃取率作高,要不要額外冷卻就試看看

Icta12/05 15:34天氣冷一點我也沒有特別想額外冷卻就是了

Icta12/05 15:35不是比賽的話真的是喝開心就好

Icta12/05 15:36比賽的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豆子,而不要期待有萬用解

masala12/05 17:47很特別,改天來試試,謝謝分享

lane3412/05 20:36非洲淺焙豆可能無法用 我最近溫度<92 就未熟水果青澀味

lane3412/05 20:37拉高到94度 快沖 才沒有那個味 兩支不同家的Kenya都有

ruinfish12/06 00:29感謝分享

z016080212/06 03:10看過金屬球降溫後我都丟一顆冰塊在杯子裡在開始沖,不過

z016080212/06 03:10我喝不出來

vein82812/06 06:04樓上的丟冰塊方法我也試過,不過一兩次就放棄了,家裡冷

vein82812/06 06:04凍櫃食物太多沒辦法做出沒有味道的冰塊

今天又再沖了一次我的熱冷操弄手法,又得到一杯酸甜質層次異常豐富的咖啡 異常明亮的酸,像星星一閃而亮,甜感也是穩定細長,尾韻的輕碳焦香味也出的來 但卻不苦澀,甚至還有一絲滑順感。 我認為要控制酸甜感就是在前兩注的操弄 如果想要甜紮實感強的話,前面注近沸水悶蒸30秒以上 如果想要異常明亮的酸感,前面注水溫度離沸水遠一點,悶蒸時間要略短 其他有新的發現也請大家一起交流進步。 我認為溫度的操弄才是真正造成酸甜層次炸棚的主因。 在萃的前期過程中溫度的極劇變化,所產生的複雜生化反應,是很難從其他方面來cover

※ 編輯: circlelee (36.226.5.16 臺灣), 12/06/2023 08:44:32

Syg12/06 09:11粕谷哲的惡魔手沖法也是用低溫得到最好的香氣甜感?

kikolo12/06 12:31sherry的沖法就是二壺高低溫的水搭配摺紙濾杯

kikolo12/06 12:42https://reurl.cc/Zy0k7M

kikolo12/06 12:42所以高低溫二壺水是可行的~

ruinfish12/06 13:17早上用這方法沖藍驢子,有點塞但完全不苦澀也有更明確甜

ruinfish12/06 13:17味,ㄧ入口有股香氣很明亮

kikolo12/06 13:21其實一壺水也可以玩,只要拉長沖泡時間,水溫就會自然往

kikolo12/06 13:21下降不少了

kikolo12/06 13:22這就是我前面說的花瓣+淺焙濾紙的玩法

kikolo12/06 13:23所以我才說不要一直玩高流速濾杯,除了前段酸香沒有其他

kikolo12/06 13:23太多口感跟尾韻的

就這陣子的嘗試結果,悶蒸後,冷水是決定香酸值的重要參數。 如果喜歡多層次香酸、輕熟的味道,冷水要多一點,如同我文內的注水時帶攪拌 但相對,後面的熱水的溫度就要近沸點,前面也應該先做溫杯的動作 冷水會拉高香酸值主要是冷水可以抓取更多的小分子voc以及co2 小voc=>香,co2=>酸 所以要最大化香酸值,就要先拉高溫度,當好的voc大量釋出時迅速下冷水攪拌抓取 如果覺的酸太強烈的話,在冷水的注入,可以平緩一點,量少一點或是不帶攪拌。 如果想要甜感更多的話,也可以在比較中後段冷卻, 這比較像一般高手建議的中後段中溫萃取,也可防止末段的苦澀 總之要取香酸值,要靠高溫萃取後的快速冷卻手段,這幾乎是必要條件 附帶一提,amis的攪拌法,也是強調抓取酸香的方法之一 但如果在攪拌的過程中,在熱水攪到一個程度後換冷水攪一段,我相信會有最驚人的 爆炸性的香、酸、甜與body,萃取的極致。

※ 編輯: circlelee (1.171.136.249 臺灣), 12/08/2023 08: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