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器材] 手沖濕佈粉 wet weiss

看板Coffee標題[器材] 手沖濕佈粉 wet weiss作者
chang17a
(5566得第一)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53

版友針山文創意無限,
剛剛看到youtuber不輸,
拿WDT佈粉針往手沖注水後的粉層桶下去,
lalale後得到驚人的萃取率數據,
從沒有la的17.xx%, 搖濾杯的18.xx%,
拿小湯匙la的19.xx%,
到最後拿WDT佈粉針的22.xx%,
說風味甜感都提升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uWsvlj8qI

好奇版友的針山桶下去的結果…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3.201.37 (臺灣)
PTT 網址

lightmei10/31 15:27拿茶筅下去la應該會更高

qwe8801610/31 15:43概念應該跟Rao那派沖法很像,只是wdt不怕戳破濾紙嗎

qwe8801610/31 15:44乾脆直接拿電動打蛋器XD

newererw10/31 17:37虹吸攪拌的概念?

Icta10/31 18:46茶筅沒用,也不是單純攪拌法,wwdt是要在保持粉層完整性

Icta10/31 18:47的同時,增加粉層均勻度,其他類型攪拌法的目的不是均勻度

Icta10/31 18:48茶筅用下去就會破壞結構,增加細粉遷移,不比湯匙好多少

Icta10/31 18:49其實Gagne的搖晃濾杯理論也是用來增加粉層均勻度而不是擾動

Icta10/31 18:49但看很多人看完書以後都搞錯這個概念

Icta10/31 18:51總之如果你的手法會讓細粉分離過多,那均勻度反而是下降的

Icta10/31 18:51做wwdt的話,大部分細粉還是會被吸在粗粉層間

Icta10/31 18:52增加均勻度的同時,降低攪拌或搖晃濾杯過度造成的細粉分離

Icta10/31 18:54均勻度拉高的話,極限萃取率就自然會上升,這跟espresso相同

Icta10/31 19:05其實我蠻推薦前期佈粉完成(預浸、搖晃、wwdt)後

Icta10/31 19:06後段用無擾動萃取,看要用gabi還是hario還是melodrip或打水

Icta10/31 19:06後期完全是緩慢濾過的方式,萃取率拉的高,味道也乾淨

Icta10/31 19:08興波比賽手法的問題是幾乎都是無擾動,粉層品質不夠好

Icta10/31 19:09前期要是能加入一些佈粉技法的話應該會更好些

Icta10/31 19:09好品質的粉層是無乾粉、無結塊、無氣泡、粗細均勻分布

Icta10/31 19:10純無擾動的沖法無法達到這個標準

homie40710/31 19:34不會有雜味跟過萃問題嗎?

jakkx10/31 19:36所以才說這跟單純攪拌不一樣…

jakkx10/31 19:38只看萃取率也無法分辨萃的好不好吧

jaysuzuki10/31 21:22均勻度提高就是降低部分不足部分過萃的機會,至於均勻

jaysuzuki10/31 21:23度高萃取率又高到一個產生負面影響的程度時,是另一個

jaysuzuki10/31 21:23問題

jaysuzuki10/31 21:23看多數比賽選手也能看出沒有追求過高的萃取率

jakkx10/31 21:25所以,以這篇來說,只看萃取率,也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均勻

jakkx10/31 21:25度提高。要嘛其它測試方法,要嘛喝了才知道

sommerbrisen10/31 23:02請問l大,無擾動萃取工具您比較建議哪個?gabi mast

sommerbrisen10/31 23:02er b /melodrip/hario

tomdk11/01 14:14之前看杜嘉寧的教學影片,她就提到在把咖啡粉倒入濾杯後,

tomdk11/01 14:14用類似拉花針的東西進行手動佈粉。

Icta11/01 15:52我覺得省點錢的話,先快速拉高水位以後用個小攪拌匙貼近水面

Icta11/01 15:53做緩衝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了,緩衝後的水滴到水面後會擴散

Icta11/01 15:53是能達到整個後段上方水位都是完全澄清不混濁的效果

Icta11/01 15:54可以先試試看,之所以不特別推薦上面任何一個是因為大家都有

Icta11/01 15:54一些使用上的缺點在

Icta11/01 15:55佈乾粉的效果還是不太一樣,畢竟水柱沖下去粉層就改變了

Icta11/01 15:57其實拉高壺嘴到一定高度然後小量出水,也幾乎不會擾動粉層

Icta11/01 15:58但水溫會變比較低,所以緩衝法變數還是少一點

Icta11/01 15:59除非你是用不會側流的濾杯類型,否則後段水位還是大約1~1.5

Icta11/01 16:00cm以內就好了,有一定高度做緩衝與保溫,又不會太多測流

Icta11/01 16:01維持那樣的水位並不需要很高的流速,頂多2~4 ml/s就可以

Icta11/01 16:02用緩衝很容易做到無擾動,不見得要花灑類的器材

Icta11/01 16:05hario/melodrip/滴滴樂/興波都是高流速的,不控水的話

Icta11/01 16:05水位會拉太高,側流大,萃取也會掉,所以還是得自己控水斷水

Icta11/01 16:06gabi master b最無腦,他的流速很ok,可以倒進去不理

Icta11/01 16:06但溫度也掉最多,要去調整這部分

Icta11/01 16:09不過上面這個流速的想法前提是考慮錐形濾杯減少側流

Icta11/01 16:09如果今天用無側流的濾杯的話,那水位直接拉到最高就結束了

Icta11/01 16:10那用哪一種分水器其實都無所謂

Icta11/01 16:16喔,不是說小匙緩衝不用控水,而是都要控水所以選成本低的

Icta11/01 16:19melo或hario他們原廠參數都是要多次斷水

Icta11/01 16:19但其實如果手不酸的話,用低注水量去控在一個適當穩定水位

Icta11/01 16:20側流量跟溫度變化會更小

Icta11/01 16:21持續注水穩住水位,流量、壓力、溫度不會高高低低

每次看Icta大的分享都有許多學習,超級感謝~ 我這幾天也在想kono法前段點滴後段加大注水的做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XNS5uy0p8&t=162s

道理應該類似,讓水流擾動粉層的影響降低. 但手很痠就是了 XD

※ 編輯: chang17a (42.72.66.65 臺灣), 11/01/2022 17:26:55

sommerbrisen11/01 19:25感謝I大分享,本來在考慮melodrip,但看了實際使用

sommerbrisen11/01 19:25影片覺得穩定度似乎不足,但也代表可操作空間更大。

sommerbrisen11/01 19:25等orea收到,加上濾紙壓折器,還是先來試用湯匙注水

sommerbrisen11/01 19:25輔助看看低旁路的沖煮法。

vein82811/02 16:41稍微試了一下,覺得如果原本沖煮架構就是走高萃取(偏甜

vein82811/02 16:41、長尾韻)那加wwdt會讓總萃取高到令人不悅,不然就是要

vein82811/02 16:42像l大說的用wwdt後再做一推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