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
電動車問題就幾個
1.車價問題:電動車目前無法大量普及化的問題之一
2.里程以及充電問題:講白點就是充電樁密集度問題
3.成本問題,各大車廠因無法達到規模經濟問題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外都處於虧錢狀態
除了2這問題外
1&3與特斯拉息息相關
特斯拉目前就是降低售價維持甚至搶市占,但降價後其他車廠又衍生兩個問題
1.是否要持續砸錢研發和生產上,但政策沒改變前這是必然結果
2.是否要降價賣? 但各車廠成本根本降不下來,降下去就是虧損更大
特斯拉一直降價也讓其他車廠頭痛
在尚未獲利之前就只能一直讓這錢坑燒下去?
特斯拉是少賺,其他車廠是多賠
到底車廠會如何因應,也是一件值得觀察的事情
※ 引述《dansy (Eye Taiwan)》之銘言:
: ※ 引述《forbefor (高樹馬莉亞)》之銘言:
: : 原文標題:
: : 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TA 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
: : 原文連結:
: : https://reurl.cc/MyznRX
: : 發布時間:
: : 2023.10.19 14:00
: : 記者署名:
: : 原文內容:
: : 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了高利率環境都美國消費者的影響。
: : 他說:「如果我們的車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或者,至少,他們
: : 不太可能買。但由於許多美國購車者等不起稅收抵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車仍然比
: : RAV4貴得多。」
: : 馬斯克說:「我認為,在糟糕的信貸形勢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商業地產顯然處於糟糕
: : 的狀態。你知道,信用卡的利率超過20%,這是一種高利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利率
: : 會變得非常糟糕。」
: 比起車價,另一個重點是電網供電能力
: 之前日本就有機構做研究,純電車比例超過整體約15%左右,電網就開始面臨考驗
: 意思是當大量電車在某些時段集中充電,會造成電壓波動,整體供電品質下降,超過臨界點(也許20%或30%)後嚴重壓降,甚至可能跳電,所以豐田為何堅持發展氫能源,背後不是沒有道理的
: 另外日本、美國、台灣都是走110V規格,天生限制又比220V國家更大,如果真的要大量推廣電動車,現在就要開始翻新電網了....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Realme RMX3560.
--
如果其他車廠用這麼貴的價格都撐不下去,那電動車
根本就是一場騙局啊
https://tinyurl.com/yvwh3dys 一篇華郵但彭博記者
不覺得2跟特無關,特的充電樁擴展的速度還是很驚人
我就愛汽油 咬我
寫的,有提到中國政府阻止"非正常訂價"
所以...XD
當然是繼續賣油車 還年年漲
他就是要幹掉豐田 就這麼簡單
https://tinyurl.com/msz95xd6 剛好又看到一篇講
價格,但是是在說歐洲車
那個說愛汽油的 希望你繳碳稅繳爽一點嘿 XDDDDDDDDD
未來油車就是高稅碳 一台油車價格抵兩台電車
看你還會不會再愛油車 不夠?? 再加碳稅啊 加到你爽
當碳權交易所開假的逆?? 世界趨勢已經無法擋囉
他不止要幹掉豐田 還要幹掉德國車 全世界對半開
笑死 等特斯拉可以60萬一台再説囉
電動車的價格已經算很平民化了 中產能買得起
現在主要問題是充電樁太少 各國都在猛蓋
印度有開發超便宜電動車啊
要便宜把自駕功能有的沒的拿掉就好
https://tinyurl.com/2wvs7aw5 支援印度電動相關
比亞迪現在算賺政府補助
電動車變紅海就是鴻海的天下
比亞迪也是虧錢
股東也少賺啊
電動車最大的問題就是本身馬達+充電樁需要的銅量
銅現在還不算貴,大概2025年後才有明顯漲勢
很謎啊 各國都想發展 事實連充電都是問題
連玩真的玩假的都不知道
電價上漲已經是趨勢
油車都繳燃料費了,還要碳稅?
自駕訂閱+自駕數據庫才是未來特斯拉賺錢的本領,車
子只是載具而已
最重要的就是自駕10年內完全不可能
他國就算了 你要炒股沒意見。台灣自駕撞到人誰負責
?
難怪蘋果發明智慧手機時也是一堆人說是場騙局
智慧手機又不是蘋果發明的
電網跟的上嗎
手機一台1萬 跟智障型手机價差不大
特斯拉1台160油車一台60-70怎比
現在電車就靠油車補貼 稅金都免 電車八成之後看你電
車還有什麼競爭力
特斯拉對岸壓到一百內了,問題電池成本還是站大頭
電動車未來就是取代油車 把油車市場全吃啊
光沒電之柱就十年內不可能取代電車
我想問充電速度有辦法跟加油速度比嗎
手機以前也沒快充,充電這部分是會一直進步
電車取代油車再十年有可能,但這又賺不到啥
電車在舊大樓可以充電再來說取代油車吧
不知道車廠堅持什麼,給鴻海代工就好了
到最後其實是舊大樓會被淘汰 現在新大樓都很強調至
少預留充電管槽了
碳權四十年前講到現在,很多人都等到往生了也沒見到
過。
油車才是王道 不然你要中油去死嗎 哈哈哈哈
前陣子去趟美國 美國人看到充電要那麼久 直接不買
電動車絕對不是騙局,主要問題是左派組織覺得2035年
2040年就能做到他們想要的終點 這在都市型城市就是
不可能 反而是鄉村型住戶通常都是獨棟的城市才可能
一樓笑死人
要都更都困難重重了,更別說淘汰舊大樓
講中油的不知道中油正在積極佈局鋰電池嗎?鐵鋰和鈦
酸鋰都有在進行,也有在進行自己的換電站呢
美國都自家裝充電了 回家就充還要在意時間?
講中油佈局鋰電池的才是笑話吧 中油除了石油產業外
哪個賺過錢 鋰電池原料八成做出來賣外面廠商外面廠
商再做成產品賣回中油讓關係好的廠商扒一層皮給煉
油廠儲能 然後對外就可以說中油做的材料賣多好 實
際是賣出去加價買回來的操作
台灣就白癡走110特規啊 神經病
充電樁數量和充電時間影響大多數人選擇電車
這兩項沒有達到臨界點之前,電車數量很難大幅上升
自家有充電樁 對美國人外出都幾小時車程在跑...
等充滿電3分鐘就是大多數人選電車的時候了
一樓,那裡是騙局? T又沒有虧損已經證明這條路是可
行的,其他車廠做不出來只代表他們目前打輸了而已
換電沒有機會啦,維護成本太高了
降到比RAV4 便宜再說,環保團體就愛嚇人
充滿電3分鐘代表現在的充電速度提升400趴
最大問題,是維修料件取得。
15
比起車價,另一個重點是電網供電能力 之前日本就有機構做研究,純電車比例超過整體約15%左右,電網就開始面臨考驗 意思是當大量電車在某些時段集中充電,會造成電壓波動,整體供電品質下降,超過臨界點(也許20%或30%)後嚴重壓降,甚至可能跳電,所以豐田為何堅持發展氫能源,背後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日本、美國、台灣都是走110V規格,天生限制又比220V國家更大,如果真的要大量推廣電動車,現在就要開始翻新電網了.... -----30
看到電話會議喜歡畫大餅的馬一龍變保守就知道這個產業出事了.美國滲透率拉不起來.中 國滲透率快到頂.看到連假那些電車車主排隊充電就覺得很荒繆.一個禮拜前還是明星產業 一個禮拜後人人喊打.. 不過今年靠我特賺了一些..9月11號那天莫名其妙爆拉10%直覺可能要出事了.大機構逼空. 只有落下風的人才會先出手.果斷出清反手放空.這波看180有沒有撐..沒有的話我們150見Qx!15
滲透率一直是緩步提高的北美雖然慢也是穩步往上, 9月更是破30萬輛,歐洲也是一直往上提升。 特斯拉這次是北美市占率大降剩約50%, 股價先不論,現在可預見的就有兩點, 1.品牌定位:過往是電動車頭號交椅,8
在經濟下行情況 Musk必須負責他之前的策略錯誤 在2020年Musk勾畫了一款低於25000價位 低階車款 但這塊推遲沒執行 也就是Musk一直把自家車定位還是鎖定在中高階價位族群 這件事情在現在這一年回過頭來看 是個超級致命的決策失誤 (更正:根據某大大訊息 此部分非Musk決策錯誤 而是現實不允許 ) 在4~5萬美金電車價位下 願意買ModelY/3消費者早就都買電車了32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 應該是2020年底還是21年初,上過一個行銷的線上課程 大致上是在說產品如何定價之類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老師說特斯拉降價賣車是嚴重錯誤 要是他的話不只會降價還會拉高價格,把特斯拉當精品賣14
是這樣的 大家一般認知的宜蘭馬詩客 都以為他是一個賣防彈電動車的 想降低毛利 拼薄利多銷 但是事實上宜蘭馬的公司17
聽他在講幹話 幾年前就在吹全自動駕駛 到現在還沒實現 再加上如果要降到跟Toyota RAV4一樣價格 特斯拉的利潤大概又要再壓縮1
可是馬斯克是老闆 老師就只是老師 出一張嘴= = 文章也寫的很清楚 馬斯克歷經2009金融風暴27
他就省成本大師 其實你看他那些製造方式和技術發展 其實都是往極小化生產成本的方向在進行 舉例來說: 比起其他車廠的超高度自動化設備 讓他不用鳥公會,也讓他不用負擔大量養老金、退休金等等議題11
他說:「如果我們的車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或者,至少,他們 不太可能買。但由於許多美國購車者等不起稅收抵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車仍然比 RAV4貴得多。」 特斯拉之前的高毛利不就是價錢超貴帶來的,現在降價不就毛利降低了, 馬斯克自己都說了,特斯拉比Rav4貴很多,這句意思不就是還有很多砍價的空間在,
19
Re: [請益] 川普上任要全力支持比特幣原因是啥?16
Re: [請益] 川普上任要全力支持比特幣原因是啥?37
[標的] 1210 大成11
[情報] 3363 上詮 多次達注意標準 10月自結-0.193
[情報] 113/11/22 八大公股銀行買賣超排行8
[情報] 4744 皇將 本公司配合檢調單位執行搜索2
[標的] 3690.HKG 美團 到底是怎樣的公司1
[情報] 1122 上市櫃外資投信買超金額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