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不計台積 台企成長淪4小龍末座

看板Stock標題Re: [新聞] 不計台積 台企成長淪4小龍末座作者
coolgigi
(markus)
時間推噓14 推:15 噓:1 →:42

: 但在排除台積電後,前百大企業市值平均規模僅140億美元,低於日本369億美元、香港: 365億美元、印度328億美元;整體企業的平均規模為12.3億美元,低於印度19.6億美元、: 日本15.9億美元、香港15.7億美元。
: 在2023年台灣企業獲利的平均毛利率、淨利率為25.7%、13.57%,利潤率低,會受到國: 際匯率變化,影響國際競爭力;與4小龍前百大企業營收成長率相比,台灣企業平均僅7.5: %、R&D平均金額3.03億美元、跨國併購金額62億美元,都是4小龍中最後1名。
: 蔡鴻青表示,排除台積電後才是台灣經濟的真正樣態,企業的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中仍有待: 提升,企業規模就是國際競爭力的憑證;並提醒,台灣的家族企業保守,不太去併購、融: 資,雖然企業資金狀況好,相對其他國家,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中併購力道不足。
: 蔡鴻青強調,許多傳產、供應鏈的毛利低,且過度依賴供應鏈訂單,少了定價的談資,並: 過度依賴內需市場,未來需透過轉型、國際化支撐長期發展,也呼籲政府應給與更多支持: ,協助經濟主力的中小企業突破規模瓶頸,成為台灣經濟新引擎。

這就像台灣成天都有一些學者鼓吹 台灣要發展品牌不要只做代工一樣

但這些人根本不了解台灣經濟的本質 就是單純用美國的思維看台灣


首先, 台灣有近99%都是中小企業(98.83%) 中小企業定義請自己google

簡單地說, 一部手機 三星可以只有幾十個外部供應商(生產零件的主要是三星電子子公司)

但在台灣(或中國)變成了幾千個供應商

每個供應商都只做其中1~2項, 不但專精, 而且會想辦法降低成本, 或研發

這是台灣很多大企業 研發費用不必那麼高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 台灣的模式是很多美國和德國學者最推崇的完全競爭和變形蟲模式

也因為如此, 台灣公司一般規模也不會像日韓美印企業這種大, 因為這些企業大多是

財閥式 全包式的運作, 但台灣是能外包的就外包


其次 台灣購併金額較小? 平心而論, 台灣企業的國際化低是真的

但要以購併來判定競爭力 那有點不務實 台灣企業畢竟是以生產為主 而且市場定位

是相對高品質和相對便宜 一般來說, 台商會考慮自己去當地設廠 而不是去買別人既有工

廠. 而且購併本身就是件高風險的事. 如果說一個國家購併金額很多 競爭力就強 這有點

奇怪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6.155.77 (臺灣)
PTT 網址

luche 06/21 13:56彎彎還有很多地下產業

KrisNYC 06/21 13:57大致認同 郵輪上面的GPS是國際航電組裝的

KrisNYC 06/21 13:57但裡面的各種機構件 很多都還是學者看不起的小工廠

KrisNYC 06/21 13:58甚至是那種民宅一樓門拉開是工廠的地方在製造

KrisNYC 06/21 13:59遊艇一年交個600台很多了 你以為那個小零件誰做的

bnn 06/21 14:04但一般來說像鴻海上下游全包就比較有國際競爭力

benson502 06/21 14:05本來就是該外包就外包,讓專業的來,什麼都要自己

benson502 06/21 14:05來,就像是為了喝牛奶就要養一頭牛

benson502 06/21 14:09而且現在代工很強的是規模經濟,通常到最後製造技

benson502 06/21 14:09術都在代工的人手上,品牌廠不管是誰都要找那幾間

benson502 06/21 14:09代工,台灣現在製造業就是強在這

vanjoey 06/21 14:10這樣玩經營理念是做全球的夥伴,我也不懂這有啥不好

CuLiZn56 06/21 14:11你看台中太平幾乎每家都有磨鐵的噪音,都在做料啊

Armag 06/21 14:15如果進到鴻海內部,你會發現各部門是盈虧自付的;

Armag 06/21 14:15其實廣達等大型台灣代工廠都有類似現象,基本上每

Armag 06/21 14:15個副總都可以視為一個公司負責人,所以什麼來自廣

Armag 06/21 14:15達或是鴻海內部消息大部分都看看就好,除非訊息來

Armag 06/21 14:15源極高層

benson502 06/21 14:16你跟對手同時開品牌,一個找人代工,你自己如果先

benson502 06/21 14:16花上幾億蓋工廠,起點你就輸了很多億,還要維護廠

benson502 06/21 14:16房、養工人,營運成本也是大增,蘋果是最發揚光大

benson502 06/21 14:16的公司,才不會吵著他自己做東西,他是想辦法養兩

benson502 06/21 14:16家供應商讓他們競爭,可惜有一個阿斗也扶不起來,

benson502 06/21 14:16台積就獨大了

linfuon 06/21 14:17這篇內文跟推文長知識了

jyan97 06/21 14:18大中小都有是最好吧,要到國際上競爭還是得弄大企

jyan97 06/21 14:18業,然後層層外包給中小

benson502 06/21 14:20台灣中小很強阿…因為沒上市你看不到,就業人口超

benson502 06/21 14:20過80%的人都在中小企業就職欸

jyan97 06/21 14:23當年dram跟面板太陽能,就被中韓用大企業或國家資

jyan97 06/21 14:23金跟研發壓過去

ck326 06/21 14:27這套真的很好台灣現在人均就是6萬美不是3萬了,嘻嘻

doggystyle 06/21 14:33中小企業很強沒錯 但也就這模式才造就低薪環境

calase 06/21 14:37不管這套好不好,人均3萬對一個沒家底的小島來說很

calase 06/21 14:37厲害了吧

calase 06/21 14:38西班牙這類南歐國家則是明明有家底人均還只有三萬

calase 06/21 14:38左右,也算可惜了

calase 06/21 14:416萬以上的國家在全球只有10個上下

guowei616 06/21 14:54某樓說的好像人均6萬以上的國家很多似的 實際上台灣

guowei616 06/21 14:54就是在前段班

MiniArse 06/21 15:16你縮的是結果 事實上不是台灣要"發展"中小企業

MiniArse 06/21 15:16而只是有少數(台積 鴻海) 能夠做到領頭羊

calase 06/21 15:25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啊,台灣每次都拿g7國家來

calase 06/21 15:25比才奇怪

Uncontinue 06/21 15:41台灣就甚麼洨都要跟最頂尖的比 莫名其妙

win8719 06/21 15:47其實說白一點他們的品牌的概念還停留在賣給終端消費

win8719 06/21 15:47者的產品才叫品牌

e44444 06/21 16:106萬以上大部分都都市型國家,有什麼好比的

ActionII 06/21 17:23你要不要看韓國前幾大根台灣前幾大的差別有多小

AndyMAX 06/21 18:09標準提升到六萬鎂了啊

Justapig 06/21 21:42對岸的比亞迪就是自研狂魔,十幾年慘澹經營瘋狂投入

Justapig 06/21 21:42資金,到最近幾年才開始收穫成果。對他們來講技術就

Justapig 06/21 21:42像是養在魚池裡面的大魚,等到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把

Justapig 06/21 21:42那條大魚撈起來,問題是人家一年投入的研究經費進百

Justapig 06/21 21:42億人民幣

homeworkboy 06/22 17:39對錯不知道,感覺有點想股票週期一樣

beagle2001 06/22 20:59https://reurl.cc/WxWVAe

beagle2001 06/22 20:59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