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美國10萬vs 台北 300萬
要解決這個與美國小孩疏離問題說簡單很簡單,說難也難 - 給小孩母語能力與身份,但給他亞洲價值觀
作法就是在小孩吧0-10歲間待在美國,在小孩青春期11-18歲間移民亞洲,然後讓小孩上美國大學
根據Steven Pinker的語言本能一書的理論,人在10歲以前,有把任何聽到的語言變為母語的能力。10歲以後,絕大多數的人就失去這個本能。所以10歲前待美國,你就會給孩子英語為母語的能力
人在10-18歲青春期之間,是建立價值觀、自我認同的時期。我在美國東西兩岸遇過並且紀錄過5歲到20歲之間過來美國的朋友數十人,的確驗證此理論。18歲以後赴美的,認同幾乎就是台灣人中國人。10歲以下的幾乎都是美國人。之間的就都有。
要養出一位有亞洲價值觀的孩子,不希望他與父母祖父母差異太大,並且給他日後回亞洲的可能性,也避免華人ABT/ABC第二代(尤其是男孩)的自我認同危機所遇到的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他青春期時待在亞洲。
不過,這對父母的彈性的要求不低就是
引述《justinXD (Justin)》之銘言:
: 第一代移民美國的華人爸媽
: 到了美國 人生地不熟
: 沒有原生家庭依靠
: 生活往往都很辛苦
: 但還是保留了華人傳統文化
: 把小孩照顧的無微不至
: 跟美國那種放生不太一樣
: 從小把你吃不飽 穿不暖
: 房子會想留給小孩 遺產留給小孩
: 然後偏偏生了美國小孩
: 小孩長大了跟同學在一起
: 門口都是英文
: 咱們美國文化
: 講的是自由主義 個人意識
: 孝順爸媽這種觀念
: 完全就是亞洲落伍的觀念思維
: 看了好多老年
: 因為寂寞 或者為了台灣健保
: 落寞回台灣
: 跟小孩分離的華人爸媽了
: 用了一輩子為小孩做牛做馬
: 養出了不在身邊陪伴的一個洋人小孩
: 第一代想移民美國的華人爸媽
: 夾在兩種文化之中
: 完全就是最悲慘的存在
: ※ 引述《Tosca ( )》之銘言:
: : 這種感覺只要養小孩
: : 根本就直接跟著第一代移民一輩子了
: : 原因很簡單
: : 因為小孩根本就是100%美國人
: : 我表姊 我同學 小孩都是這樣
: : 用英文思考 用英文講話
: : 吃東西也都是純美式 比薩都要滿滿的起士
: : 要他用中文講話就痛苦的要死
: : 所以第一代移民等小孩越長越大
: : 孤獨感就會越來越大
: : 因為 裡外不是人
: : 父母和從小長大的同學 都留在台灣 100%台灣人
: : 自己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小孩 卻是100%美國人
: : 自己呢? 阿災 就裡外不是人
: : 跟台灣父母和朋友 很難聊 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人事物
: : 跟美國同事朋友鄰居 也很難聊 因為自己英文不夠好XD
: : 這種認同危機和孤立感
: : 隨著時間進展
: : 小孩越來越大 只會越來越強烈
: : 廢話 因為小孩是美國人 但你不是阿XD
: : 解決這種認同危機和孤獨感
: : 大家也想的到 對 就是去找同樣是台灣人移民的小圈圈
: : 靠背 結果就更被困在小圈圈
: : 長期下來 孤立於美國社會之外 也孤立於台灣之外
: : 只能說 第一代移民 真的都很偉大
: : 根本就是犧牲自己的人生 在成就小孩 成為道地的美國人=.=
--
他18歲受盡臺灣教育折磨後 再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孩子一
定充滿感激接受大禮
青春期在亞洲好處是不用在國外遭受霸凌
推分享
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啊。
推
講的好像在美國教育不會折磨XD
華人教育在那都折磨啦 只是小孩會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
不然想想你高中準備考試升大學的時候後 你爸跟你說你
是美國公民 我要帶你去美國讀大學 會是很幹還是很爽
我覺得美國大學教育比台灣還硬 我朋友修課修到崩潰
有一科作業"參考"室友的 被教授叫到辦公室跟他討論退學
害他差點嚇尿 幾百萬學費差點灑到海裡
台灣可以念美國學校
這篇文很中國 XDD 對岸論壇也一堆北美移民說要讓小孩回
中國受教育吸收華人五千年優美文化及中華民族思想
為啥小孩一定要有亞洲價值觀
是亞州價值觀父母需要亞洲環境灌輸孩子亞洲價值觀
希望小孩不要覺得父母是莫名其妙的怪咖父母
亞洲價值觀很好嗎?
博恩好像就是這樣
難怪博恩只會把國外的脫口秀半生不熟搬回去
連說話的調子語氣都要模仿 華人的山寨本性不變
博恩真的難笑
但因為博恩有旅外經歷讓他得到很多好處
語調模仿真的很蝦... 我覺得不止中文英文的問題 用
的時機不對整個節奏就很鳥
好慘,回台灣國高中被操一次,去美國讀大學再變操一
次 XDDDD
靠夭噢 是養小孩還是養寵物啦
2X
發了篇文遇到一堆跳針在跟原意無關的地方 實在沒什麼意義 直接重發一篇 一般外商跳回去美國其實比較建議30歲左右去 最晚不要超過35過去 如果人家30過去 在美國打拼的$$跟升等都累積起來了7
這邊來討論美國的Medicare 65歲以上可以申請 Part A 住院保險 報銷詳情:負責報銷生病住院、養老院護理、臨終關懷護理以及家庭護理的費用。Part A 2020年Benefit Period Deductible(每次住院免賠額)為$1,408;付清免賠額後住院前2
這標題直接看 不用經過大腦都直接選台灣300萬 但問題是 1. 能在台灣拿300萬的 會來美國拿10萬? 2. 美國10萬對來美國的台灣人來說是地板 但台灣300萬要多久??機會人人有?? 我在南加工作 起薪大概就是標題的數字 在台灣我當然領不到300 所以才出國阿35
這話題大概只有科技業才討論的起來吧 那弱弱問一下 我在FANMG其中一間L5了 現在薪水有符合標題 房子有了,新北四房16
美國本是科技業的主戰場, 不論是市場或人力需求 本來就比較找得到高薪的工作 很明顯, 沒蛇摸好比的 不過... 以前一個加拿大來台灣的老外問我:10
你既然是個型男,年收 3M 老婆不用上班每天在家當貴婦 我想他一定很正對吧~ : 每個月可支配 (300-40)/12 = 21.6 : 扣掉以下:20
小弟也想弱弱問一下回台灣的可能性 我在FANMG其中一間L6上工不久 剛從MBA/Engineering dual degrees畢業 不過我是做Sr product manager technical 薪水比L6的資深工程師少一些14
第一代移民美國的華人爸媽 到了美國 人生地不熟 沒有原生家庭依靠 生活往往都很辛苦 但還是保留了華人傳統文化
72
Re: [閒聊] 請問有小孩大了,重拾電玩興趣的嗎看上一篇兩個孩子的爸說有點後悔讓兩個小孩玩很多電動 (他最後的忠告是不要給小孩玩) 其實看過很多網路上的風氣 大多人還是都喜歡提供3C跟遊戲給幼童 也親眼看過很多人讓一歲的小孩每天打電動玩3C61
[寶寶] 雙語?多語?最重要的是父母的目標是什麼看了一些(其實是很多)討論寶寶語言教育的文章 有點看不下去(或者是看得太投入) 個人淺見也來貢獻一篇 先說,這篇不是要提供什麼參考資料或是討論兒童發展或教學理論 純粹就個人經驗和觀察來寫一點看法36
Fw: [閒聊] 請問有小孩大了,重拾電玩興趣的嗎想說跟育兒有相關 因此也轉到這邊,分享一下心得~ ------ ※ [本文轉錄自 PlayStation 看板 #1YLYHrTc ] 作者: yeary2k (千禧年) 看板: PlayStation15
Re: [問卦] 婚姻板熱議!帶媽媽一起出遊老婆大吵台灣 女權 世界第四 亞洲第一 台妹 心理素質 亞洲最慘 30歲還不明白哪種男人適合自己 30歲不適合結婚??? 台妹 失去正常溝通能力 差五歲就會有代溝 無法跟小孩溝通 無法跟公司主管交談 台妹 選擇 最容易念的學校 科系 混個大學 薪水跟1990年的專科畢業一樣 行政 助理 前台 因為不需要跟主管太多交流19
Re: [北美] 為了小孩教育去美國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不見得適用每個人... 我住在西岸Oregon,住學區房,學生跟居民大多是亞洲人,白人在我們這區域算是少數。 經濟寬裕的家長,雖然買了學區房,但小孩還是送私校。ㄧ般家長都是買學區房,小孩就 直接上學區內的公立學校。我也是有認識幾位小孩念3、4分小學的台灣家長,房價相對低 一點。好學區房價比較高,但資源也會多一點。16
[心得] 讓天賦自由的內在動力 教養書心得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昨天收到幼稚園課後才藝的通知單,每一堂課的介紹都看起來很棒,訓練邏輯之類的,讓 我很容易有「既然都要在幼稚園等了,不如學點什麼吧?」的想法,也是負擔得起,要不 要全部打勾勾報下去。不過(摸摸口袋),多花時間和金錢在這些課程上面,是否真有效益 ?14
Re: [問題] 全美/雙語幼兒園的選擇不好意思我來回文一下 我覺得最基本的考量是父母的英語能力 根據你寫的,父母目前在家和小孩全英語 所以問題是這個全英語可以到什麼程度?可以持續到孩子的哪個成長階段? 如果一直要全英下去,不可避免的隨著小孩的成長和學習內容越來複雜X
[問卦] 青春期是不是夭折率最高的時期?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病 有些人愛胡思亂想,恐懼自己在同儕之間沒有價值,討好他人、壓抑內心來獲得滿足 有些人囿於家庭不美滿,缺乏自信、無比自卑,家庭不是避風港,學校也無法給予安慰 有些人對性別認同感到困惑,若不符合社會價值觀且不受到旁人諒解,容易走入歧途 有些人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逃避現實中所有困難,就這樣來到25歲、30歲,依然沒能脫離青春期2
[問卦] 為何沒國家廣設學齡前寄宿學校以打破階級如題啦,按照一些左派學者的理論 人類社會充滿著階級複製的情況 像是有錢人的下一代有極大的機會一樣是有錢人 中產階級的下一代通常是中產階級 而無產階級的新生代也容易複製父母的地位成為無產階級2
Re: [求助] 因為老公打小孩而吵架教養問題在婚姻中困難的其中一個點在於兩個人站的位置是不是一致。 當太太跟先生說明自己的立場時,假如是用一個母親的角色,但是 對方回應的時候是以先生的角色回應時,經常會無法對焦。不過這個很隱微, 不是很容易分辨。 舉例來說,兩邊在談孩子問題的時候,跟過去還沒結婚或是還沒小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