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2]

看板Warfare標題Re: [心得] 南北戰爭中的馬隊 [22]作者
jimmy5680
(喜歡鯊鯊的企鵝)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 推 chewie: 推 不知道有沒有關於馬匹給養的探討? 騎兵單位是人人一匹 03/30 14:23: → chewie: 馬自己飼養嗎? 抱歉長篇連載不知道是不是錯過討論了 03/30 14:24
南軍方面幾乎全部的戰馬都私有,所以馬匹的餵養除了草料理論上是包含在公家配發補給之外,細節都是自理為主,包含各種馬具經常都沒有配發,官方頂多就是給補償津貼──
不過因為邦聯貨幣通膨嚴重,到戰爭後期津貼只是聊勝於無。

因為邦聯沒有官僚系統的馬政可言,所以到後面就越來越找不出可以用的戰馬,很多官兵如果戰馬死亡或病弱也沒辦法找到替換。這就使得騎兵團中有越來越多人是掛名騎兵但是實際上只能步行戰鬥。

南軍也曾有人提案要公家協助處理戰馬的獲取與餵養等議題,但是沒下文,不了了之。這不只是軍方的態度,還牽涉到邦聯的政府組織一直很疲弱無力。前線將領能做的只有盡量讓騎兵不用作戰時分散開來就食和尋求補給。

==

北軍的騎兵都是配給官馬(很多軍官有私人坐騎就是)。是人人一匹沒有錯,南北戰爭期間似乎沒有易馬而乘的戰法,至少正規軍沒這作風(游擊隊可能有)。

雖然馬是公家配發的,不過騎兵上前線之後當然要自己負責餵養,而北軍的騎兵消耗速度可以說是惡名昭彰──1863年夏、秋之間的作戰季,平均每一名騎兵六個月內配發三匹馬
,換言之每兩個月就要替換一匹。

當然這種恐怖的消耗速度一大部分是因為戰鬥損耗,但是也有相當比例是在艱苦的行動中累倒餓倒(在野地機動時不一定能得到充分補給,卻得連日奔波),或單純是餵養不佳。

北軍的騎兵部雖然指派軍官主持戰馬採購與配給,也在東西戰場分別建立騎兵大營,不過因為官僚系統的傳統弊病、戰情緊張下的執行困難等原因,一直未能提供新兵充分的訓練,而傷病戰馬的復健、新購戰馬的品質,也都只是差強人意。

東部戰場的騎兵大營位於華盛頓特區(波多馬克河南岸),可容納最多三萬兩千匹馬,不過戰爭期間最高峰的數字是兩萬一千匹。大營內包含獸醫院、馬廄、鐵匠鋪、糧草倉庫、麵粉廠、兵營、飯堂、教堂、碼頭等等,一應具全。

北軍慣例是在作戰空檔期間,各騎兵單位撥派人員返回騎兵大營更換坐騎、接受整訓,但許多軍官認為後方生活安逸,士兵去了大營會紀律不整,而且還會讓士兵忽視戰馬餵養,以便到後方放鬆。

至於要求各騎兵團主官每月匯報轄下戰馬的健康狀況,檢討餵養的方式,對於本來就工作繁重的各個騎兵團長來說只是多了一項必須敷衍應付的差事,並沒有得到確實執行。

(每個月都來高裝檢,是能有多少成果)

乍看之下聯邦軍方的騎兵部好像成效不彰,不過僅僅是如上述持續提供大量的換乘戰馬,就已經是巨大的成果,而且騎兵部在1864年也持續精進內部的作業流程,包含處理各種弊案、逮捕涉案人員,強化品管審查,調整騎兵部和軍需部之間的權責劃分,諸如此類,對北軍維持前線戰馬補給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

總結來說就是南軍是放任騎兵自生自滅,北軍是官僚作風,不完美但可以改進,而且總比對手什麼都沒有好得多。


--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 James Madison, 4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6.93.54.28 (美國)
PTT 網址

chewie03/30 18:32推!感謝 非常詳細!

articlebear03/31 02:37那個匯報戰馬健康這段心有戚戚焉 當兵時也曾經加班幫

articlebear03/31 02:37大家弄加班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