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印度的山城與火箭[下]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印度的山城與火箭[下] 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12/blog-post_30.html

--

印度的山城與火箭[下]


拙文〈山寨與火箭〉當中,提到了南宋的山城因為飲用水與消防用水兩需求互相排擠,使得火攻對守城方的傷害更大,以及為了應對山城所具有的遠距離兵器射程優勢,攻城方需要更遠射程、同時能施展火攻的兵器。在這種需求下可能催生了以床弩為初始動力發射火藥弩箭、接著以火藥推進增加弩箭射程的新兵器。這也意味著火箭的發展,是從最初始的以燃燒為主要功能、弓弩發射的火箭(fire arrow),過渡到同時兼具推進功能、但仍以弓弩發射的火箭,最後演化成完全以火藥推進為動力的真正火箭(rocket)。雖然火箭
(rocket)一般認為是透過蒙古人從中國傳入了印度,但火箭初傳印度之時可能也還處在(介於fire arrow與rocket之間同時具備兩者特徵的rocket-assisted arrow)過渡階段──
印度的火箭專家Roddam Narasimha便認為,12世紀合撒爾斯瓦剌(Hoysaleswara)神廟上的浮雕,可能就是此種處於過渡階段的火箭 。


那麼印度人是否曾經像蒙古人一樣,使用床弩來發射射程遠達3公里、以火箭助推的「契丹箭」呢 ?在1221年至1351年間,蒙古鐵騎曾多次蹂躪次大陸,同時也有許多蒙古人叛逃到印度陣營;1300年戛爾吉王朝的蘇丹阿老瓦丁(Alauddin Khalji)在圍攻讓坦波若(Ranthambore)時,城中就有不少蒙古人幫著守禦城池,以弓弩(qaus)投射火箭燒了三座攻城塔。有趣的細節是,其中一座弩的火箭纏繞在弩身上射不出去,最後把自己燒了
。該紀錄一則暗示床弩火箭或許曾在印度使用過,二則說明印度製造的床弩或許品質不是很好、或許人員經驗不足,以至於弩弦被纏住而發生意外。伊斯蘭世界的確也曾使用過巨型十字弓,但似乎不很流行;在印度使用同類型武器的紀錄更少,或許因為欠缺製造與使用經驗而沒能繼承類似蒙古人「契丹箭」的超長射程武器 。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印度人走的技術路線不是兼用不擅長的床弩,而是持續改進、增長火箭(rocket)自身的射程。實際上,早在1258年,德里蘇丹王朝就已經收過禮物:旭烈兀送來的3,000車煙火;大約在1290年代自力推進的火箭(hawai)已見諸文獻,這個詞彙在接下來一個半世紀的北印度經常出現,但在16世紀hawai一詞逐漸被ban取代。經過150多年的改良,至16世紀,印度火箭以鐵製的藥筒取代了紙質或竹管藥筒;熟鐵火藥筒最主要的好處是能更緊密地塞入更多火藥,既增加威力,也增加了射程 ──一般說來印度火箭
的射程可達1,000碼(914公尺),最遠甚至可到2.4公里。這遠遠超出了同時期射程在200至300步(約310-467公尺)間、最多500步(778公尺)的明代火箭 。


元、明之後遭到攻打的山城主要位於川滇黔一帶,在16世紀前以幾乎完全不會使用火藥兵器的西南土司政權作為對手,中原王朝缺乏增程武器的誘因,火箭的射程停留在投石機之外已足敷應用。但在印度,除了蒙古人從北方傳入的路徑之外,與中國間的海上交通也是火箭流傳的可能途徑;佔據北方平原的穆斯林南下時可用火箭攻城,但南邊各色據守山城、信仰紛雜的獨立政權也紛紛採用火箭還以顏色。全印度幾乎是從南到北都很快地採用了火箭。這就意味著在印度,無論是攻守哪一方都不能獨佔火箭射程上的好處,只有不斷升級在藥筒裡加裝更多火藥的軍備競賽,才能在射疏及遠時佔便宜。最終印度的火箭射程青出於藍,遠超出了乃師乃祖。


典型的印度火箭,藥筒直徑介於3.7公分至5.8公分之間,筒長大約20至25公分,傅藥筒的箭桿則長達1至2公尺。藥筒頭部稍大,塞滿火藥之後在尾端蓋上帶噴嘴的鐵製圓盤,敲打藥筒尾裙使其朝裡內凹,裹住、固定圓盤。鐵
殼在爆炸時的效果類似開花彈──法國旅行家塔維尼埃(Jean-Baptiste Tavernier)就把
它說成是綁在桿上能夠飛行的手榴彈。部分火箭還會在藥筒尾端加裝刀刃或尖錐,一方面增加殺傷,另一方面也可能有穩定飛行的功能,或者是命中後使其附著固定在標的上。另一些火箭則像響箭一樣加裝哨嘴,掠過空中發出駭人的尖嘯。除了直接持桿發射之外,印度人也設計了類似火箭筒的管狀發射器來發射火箭 。


而在雙方都大量裝備火器的交戰中使用火箭,像山城那樣逼仄的地方,火藥堆爆炸的風險也更大。16世紀有個特別戲劇化的例子。1544年末,將蒙兀兒帝國逐出北印度的什爾沙(sher shah suri)將喀陵伽山城團團包圍。戰事進行了半年,正在將火藥填入地道準備傾城的關頭,進攻方的一枚火箭射向城頭,卻好死不死反彈回來正中火藥堆。雖然什爾沙此時在望樓上登高遠望,爆炸威力之大仍使其身受重傷。堅城最終被攻下,什爾沙聽聞捷報,含笑而逝;一場意外崩解了一個冉冉上升的新王朝,也替蒙兀兒帝國重返印度鋪平了道路 。


另一場著名的爆炸事故則發生在1780年第二次盎格魯-邁索爾戰爭的煙硝中。在波梨盧爾(Pollilur)戰場上,邁索爾的火箭點著了敵人的火藥堆,從而大敗英軍 ,四年後戰了個平分秋色不分勝負締結和約。雙方此後還有兩次鏖戰,而品嚐過印度火箭苦頭的英國人也沉潛下來開始研究新兵器的可能性。西傳的印度神兵接著為火箭的發展史開啟了又一篇章。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articlebear12/31 09:54

wittmann421312/31 12:17推,很喜歡看這類有關武器演進史的文章

ja2307200812/31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