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灣CM11/CM12/M60戰車未來規劃
※ 引述《saccharomyce (酵公菌)》之銘言:
: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79442
: 台海軍情》460輛M60A3戰車不退役 陸軍先砸4.4億小批量更新裝備
: 據軍方人士透露,現役二型主力戰車的規劃也已敲定,450輛的CM11戰車以維持現有戰力: 為優先,力拼維持國防部頒定的妥善率標準,至於數量達到460輛的M60A3(TTS)戰車,: 因具有車內空間較大丶離壽期屆滿還有一段時間等優勢,將會分階段進行裝備及系統更新: ,強化M60A3(TTS)戰車的戰力與防護力。
: 根據國防部送交立法院的明年度國防預算書顯示,陸軍已明確提出計畫,由中科院為
: M60A3(TTS)戰車進行戰車砲控丶射控及觀瞄系統進行委製案,經費規模達到4億4401萬: 元。
: 軍方人士則說,這次的M60A3(TTS)戰車部分系統委製案,採小批量方式進行,將以3年: 為期(2022至2024年),若是試製及測試評估成果良好,符合陸軍的需求,未來會再進行: 分階段丶大數量的M60A3(TTS)戰車系統更新。
: 心得感想:
: 即便來了108輛M1A2T
: 460輛M60A3TTS仍會逐步更新射控和觀瞄
: 但似乎不打算變更火炮、裝甲和動力?
這邊解釋一下,以前就有新聞提到,
中科院只負責砲控丶射控及觀瞄。
至於120炮、外掛裝甲、引擎這類的中科院不管,
那是由軍備局負責...
但是也不代表M60就真的要升級...
畢竟M1A2T才剛買,還有海馬斯、M109A6、陸劍二等案子,
M60的升級案會被排擠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談到(我估計是8-10年後)。
10年後變數又一堆,未來會怎樣誰也不知道,
美國爸爸可能會要我們團購MPF的分攤成本,
也有可能用解放軍96式取代M60的悲劇結局...
至於中科院能搞出坦克的砲控丶射控及觀瞄嗎?
以科科院以往的前科來看,應該是山寨CM11的系統,
當然會改到美國爸爸沒辦法告我們侵權就是...
--
不是拿二代雲豹的射控改嗎?
那種還不存在的東西只是軍盲的幻想文(等等,我這
篇山寨CM11也算是幻想文吧?)
二代雲豹改的是車體懸吊轉向等,和射控還真沒關係
印象中好像有加裝反應裝甲的實驗車,好像太重了就沒
下文了。
那不是什麼新實驗車吧 就外購少量驗證而已
已經很久以前的東西了
M60如果要改防護 大概砲塔非換不可
不然那古董殼 連塞餡料 掛附加裝甲的
結構都沒有 設計太老的問題
M60 就沒有查布漢複合裝甲,要升級真的要連砲塔都換
不然乾脆不要大改 恢復性能就好
現代連毛子都換焊接砲塔 因為
平板外型易搞模組瓦片 擴充較容易
鑄造圓滑外型是連加掛儲物箱都很難
說成瓦片太low了,好歹也是中空置物箱
連想用雜物與空氣妨礙Heat都不容易
圓滑鑄造砲塔真的太過時
不要說查布漢複合裝甲 好歹要能外掛模組
哪怕只是中空置物箱+外覆普通陶瓷鋼盒
也遠比純鑄鋼砲塔好很多
而且放土產比較方便....
陸上自衛隊拿礦泉水出來喝的影片我找不到,請求支援
鑄造砲塔是可在上面焊支架,鎖煙霧彈發射器,備份履帶
置物籃,也可鎖附加裝甲;542那輛CM11就鎖過附加裝甲
要重新設計焊接砲塔的話,那優先換CM11砲塔,CM11就差
在砲塔空間太小,若有大一點的砲塔,表現絕對比60好
外加裝甲的問題是引擎會死。砲塔就是整個戰車最貴的
一部分,所以是最不可能換的一部分
炮管是軍備局的事,可是研發新炮彈卻是中科院的事
中科院作炮彈的又跟作射控的沒關係,是二個部門
不,砲彈不是中科院的業務
是202廠生產砲彈 203廠提供發射藥
中科院只做飛彈火箭
中科院頂多幫軍備局研發砲彈電子引信
鑄造砲塔焊支架只適合少量小東西
不適合大面積模組
因為一堆像箱子盒子的模組化東西
先天就很不適合裝在不規則曲線表面
會導致安裝效率很差且重量更大
因為用方的東西去包裹較圓的東西
太沒效率 不如直接換焊接鋼板砲塔
可以先套一個箱子在象鼻砲塔外面,再把反應裝甲和其
他東西都放在箱子上。問題就是箱子有多少重量,動力
設備要怎麼強化。
那就沒效率啊
幹嘛做個造型不平整砲塔再包成平的
焊接鋼板又不貴 直接換新殼就好
你要嘛 就留用舊殼 放棄外掛一堆東西
省錢的延壽就好
要嘛就是換殼 再加掛一堆東西
砲盾上有附掛孔,精是槍架就鎖這掛孔;要掛啥都行
陸軍就不想花錢在CM11;除非整批做性能重建才換砲塔
不想花大錢,圓砲塔掛附加平護板也不是沒好處
平護板跟圓砲塔就形成兩個不同角度的避彈面
國軍現在戰車營長以下沒有獨立攜帶生活裝備操演經驗
野戰背包,毛毯,是檢查用,沒有真正到外面獨立生活
不像有遠征軍經驗的部隊,戰車帶鍋碗瓢盆, 鐮刀鋸子
野營帆布,汽化爐,野營燈;國軍只會發便當,睡後甲板
越南M48照片,砲塔上面就掛一堆,包含雜物,備份履帶
附掛備份履帶,脫困桿,鋼索,拖車桿,就是一種附掛裝甲
就掛那些哪比得上現代附掛模組規模
且那樣根本違章建築模式
換砲塔是有明顯好處 所以外國要掛滿就換掉
那是效率問題
而且備份履帶本來就能彎曲適形的構造
不像M19之類西方ERA是方正巨大箱子
換砲塔要錢,陸軍就不想花錢,在不花錢的前提附掛裝甲
掛備份履帶,承載輪,輸出齒,脫困/搶修/拖車/野營工具
不花大錢,有實戰意義的附掛裝甲
鋼板每噸三萬,15頓鋼板45萬,加離子切,車削,焊,90萬
做得出來外殼,加上管路支架160做得出來,但陸軍就摳
11/60還有一個很機巴的問題,發電量太大,電瓶常過充
電瓶沸騰溢出硫酸,搞得電瓶盒鐵板銹蝕
每次都要在砲塔密閉空間除銹塗漆,解決之道是發電機
整流器換成開路式整流器,開模攤提下來每個一萬
陸軍就是不花這筆錢,一直讓電瓶沸騰腐蝕電瓶盒鋼板
基層一直花人力處理
軍備局自費都能弄出砲車砲塔原型了
不換 就是讓其他投資一併低效益
不然就是乾脆放棄附加外掛與餡料
而陸軍看來是偏向後者
不換砲塔的原因是也不強求改善防護
研改以恢復射控光電性能為主
恢復射控光電最沒意義,只要保留光學瞄準,鏡頭總承就
這麼大,傳統光學體機跟結構縮不下去,就是會卡到油壓
維護手路跟散熱,能縮小的陀螺儀跟射控電路已經夠小
除非放棄傳統光學鏡頭總承,全面電子光學,但老車特點
就是可以無電作業,全面手搖+光學瞄準
光學鏡頭包含修正表尺及砲管連動,跟辦公桌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