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新書 淞滬會戰-德國軍事顧問呈德陸總部
以下轉自 老戰友工作室FB
書影
https://i.imgur.com/Unay4X5.jpg
今天是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紀念日,83年前的今天,國軍主動向駐上海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防區發動攻擊,揭開了二次大戰以前,在東亞地區所發生的一場空前的海陸空三棲大戰。
老戰友即將推出新書:《淞滬會戰-德國軍事顧問呈德陸總部報告》。本書為德國軍事顧問團回國後,所撰寫之淞滬會戰全般經過及其經驗教訓的正式報告。民國27年7月,希特勒為了維持三國軸心同盟的地位,決心放棄中華民國,下令在華協助中華民國國軍建軍備戰、並參與實際抗戰業務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全員返國。他們在回到德國以後,奉德國陸軍總部之命,將在華的活動與使命,更重要的是淞滬會戰的全般過程,彙整各個人士的回憶與見聞,撰寫成本報告。
淞滬會戰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德國戰爭」(The German War),此應指德國因素在國軍中所發生的影響,具體轉換為實質的指揮管制作為以及各階層部隊之戰鬥行動。頭戴M35鋼盔的國軍部隊,操作德造戰防砲、各式防空火砲,以及德造重型榴砲。加上為數眾多的德國顧問分別進入各級司令部內,襄助國軍指揮幕僚策定作戰計畫,因應戰局變化,「德國因素」在本次會戰中確實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用。
上述的總總,都在這份《德國顧問呈德國陸軍總部報告》中有精要完整的紀錄。讀了本報告之後,我們才赫然發現,德國顧問介入淞滬國軍實質之指揮作戰事宜,竟是如此之深。而德國顧問在文中對於淞滬會戰的描述,更是遠超越國軍方面的官方記載,不但扼要詳實,其涉及層面之完整,觀察之敏銳與視角之獨特,絕非國軍當時將校之素質所能體察。因此本報告是一份相當珍貴之淞滬會戰戰史文獻,極富價值。今日老戰友滕昕雲博士將全文翻成中文,即將於近日付梓發行,敬請各位戰友們期待。
-----------
1. 滿期待的...
2. 我刪掉一段我個人覺得不重要的段落。
如有疑慮,請查詢官網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老戰友工作室-ALTE-KAMERADEN-143287515766146/
--
但沒想像中有效果,以多打少,打了十天,沒拿下上海
。法肯豪森砸了自己招牌?還是,德國人那套只適合德
國人
有德軍,讚
不知道德國人的觀點是不是和之後我們得到的一樣
在上海租界 這邊不能打 那邊不能打
一開始德國人的不是建議應該要在北方逐線抵抗
而非在上海租界開戰
畢竟國軍買的德國重武器數量太少
37年唷
啊我想到1937了。平常沒在用民國紀元思考近代史
我的理解是德國顧問只負責戰術及執行戰略各方面,
但是「要不要打淞滬」這件事是顧問團能置喙的嗎?
看起來都是國民黨軍決定要打的?
德制師也就那兩個,是能起多少效果.....
德國顧問是建議蘇杭江南等水道複雜
環境,對國府只有輕步兵的,
抗衡日本摩托化部隊的劣勢較少
一個整體是中世紀的國家,能打這樣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了
但要怎麼打是國府高層決定的
但啃不下來 又 靠海遇到艦砲航艦轟炸
要不要繼續砸老本豪賭...
德國顧問團也不可能做這種建議
後面就內外政治外交民族自尊之類問題
江南水道對擁有大量渡河工兵器材的日軍根本不是問題
國府在813前的空軍調動,大部份也是在北方
能解決 也仍是麻煩阿 相比北方平原
36、37、88師打上海的那10天,日軍又沒辦法用艦炮支
援。用上艦炮是松滬擴大戰事後,雙方幾十萬人在週圍
打了起來
這場太丟臉了我不想研究
太丟臉就不研究,那中國近代史不就不用玩了???
以國府的工業力來說,很難支撐重砲的維護與後勤,後見之
明,國府應該引進並大量生產120迫擊炮取代105以上的重砲
另外多買20mm反戰車步槍的關鍵零件,並大量生產(反正日本
戰車皮薄)
像ZB-26能國產,就幫助很大,甚至是仿製擲彈筒,也幫助很
大
另外,使用錐形裝藥彈頭的PIAT也很適合當時沒火箭技術的
中國
戰前鋼鐵產能連印度都是國府10倍
開戰以後產能還幾乎腰斬
印象中國軍德裝師的火砲密度遠輸正版德意志1936年制步兵師
記得有說日本是在128事變中吸收教訓所以在淞滬時配置較
多工兵渡河器材,所以表示128日軍行動是有被水網限制
那國軍以此推斷在水網對抗日軍較有利很正常
事實上也沒錯,如果要在大平原跟水網跟日軍作戰,當然
還是後者對國軍較有利
另火砲遠輸德軍正規師沒錯,150mm在德軍是師級就有配置
的火力,但國軍是軍委會同意才能調用的等級,又記得淞
滬時即使那3個師火泡也沒滿編,好像只有36師有達到預定
編制火砲(75mm)數,另兩個師忘了是沒滿編還是根本還沒到
120破砲並不適合長途攜行...
樓上搞錯了吧,M-30全重305公斤,M101全重2260公斤,
怎麼是前者不易攜行。
20mm反戰車槍還是太複雜太貴而且功能單一。能普及M2
重機槍就好了,防空反甲反步兵反資材,抗日神器非它
莫屬。
看德國幫建的工廠基本都要到1939年完工就知道,淞滬時
國軍重武器根本不夠用
PIAT用過都說爛,真的配發到軍中,我看被彈斷肋骨受
傷的中國士兵,會比日本戰車兵還多
瓜島戰美軍都還抱著M1917, M2不夠用啦......
中國沒火箭與無後座力炮技術,德國鐵拳的科技研發不出來,
不用PIAT的彈簧射,難道用神臂弩發射錐形裝炸藥
組三弓床弩射的更遠XD 乾脆設個床弩軍好了XD
AOE2,中國弩兵升級到頂是射錐形裝炸藥??
當時國軍有李文斯拋射砲,淞滬會戰也有使用,能替代迫擊砲吧?
1
關原之戰前 德川家康藉由討伐上衫家的名義召集諸侯 隨後就帶著先鋒部隊出發了 大量西邊諸侯響應號召 在帶著軍隊前往關東的路上 途經大阪城時 被石田三成攔截3
的確在軍事是匆促的 看起來不合理 但如果站在蔣當時的立場上來看 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各路勢力都偷偷在跟日本談判 而且可能已經進行到某個階段了3
推 overno : 以國府的工業力來說,很難支撐重砲的維護與後勤,後見之明,國府應該 引進並大量生產120迫擊炮取代105以上的重砲 → ja23072008 : 20mm反戰車槍還是太複雜太貴而且功能單一。能普及M2重機槍就好了 ,防空反甲反步兵反資材 這就要實際看淞滬會戰時國軍武器彈藥的消耗跟生產實際情況才對,下面引用一段話:3
對這段歷史不熟所以去看了下wiki。 8/9發生虹橋機場事件,誰挑釁誰這邊不討論,但據此兩邊開始增兵, 中國這裡是佈屬了"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及教導總隊", 日軍也要求國民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隊,拆除一切防禦工事,並向上海增兵。 8/11,日軍佐世保第二艦隊軍艦16艘開到,陸戰隊2,000名登陸11
上面的基本概念是循序漸進發展軍火工業,從輕武器開始而漸進到重武器。 但是記得史實上大陸淪陷之後,中共對於工業的發展政策不正是先作重工業 ,後來才慢慢作輕工業? 比方說煉鋼、造車船等重工業之復興為國家重點, 至於民間生活所需的各種輕工業放在一邊? 最明顯的就是在老毛等的重點指示下,集國家力量先把核武器製造能力開4
其實也不能說沒有準備就在上海開戰 當時國軍原就有把上海日軍趕下海的計畫 畢竟128之後 國軍在上海不能駐軍(除了警察/保安團) 變成防禦上的空隙7
關於和日軍在華北或上海開戰,孰優孰劣,在網路上看到的軍迷討論,提供大家參考: Jack Hwang 沒有什麼東西戰略轉換。蔣在8月13日毫無準備下於上海開戰,是輕率的決策。 而從戰略上來說,引日軍到長江僅是讓握有海權的日本更容易深入中國內地。長江提供了日
14
Re: [討論] 南京保衛戰正面突圍比起渡江 存活機會大?藉著大家討論淞滬會戰,略提幾篇相關論文圖書供參考~ 鮑家麟〈列強對中國抗戰的態度〉 林美莉〈七七事變之後國民政府走向對日決戰的時局判斷〉9
[問卦] 淞滬會戰前搞了什麼粉碎了三月亡華論?據說不只日本,西方列強在中日戰爭之初也普遍認為國軍不能打,所以日本的三月亡華論 以此為本。直到淞滬會戰之後,國軍還有一線生機,列強才開始刮目相看,伸手給援助。 看來國軍是有做什麼改革,讓淞滬會戰的戰果讓各方驚訝吧? --8
[問卦] 共軍在二戰期間有參與哪些會戰?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開始合作抗戰,國軍好像至少還有打打淞滬會戰、撤退重慶,共軍有 參與哪些會戰呢? 當年毛主席的軍階是什麼呢? --5
[討論] 假如吳福國防工事發揮功效 南京保衛戰會?大家好,大家晚安~ 張發奎的回憶錄有提到一段: 一九三六年冬,浙江省主席黃紹竑,將修築蘇嘉國防工事的工作,交接給張發奎;而中央 軍校校長-張治中,跟江蘇省主席陳果夫,則負責修築吳福國防工事。 張發奎說蘇嘉跟吳福國防工事極為堅固,有各式鋼骨水泥地堡,機砲步槍掩體及壕溝,大2
Re: [閒聊] 在Twitter上看到的國軍照片借這串問一下 也是在推特上面看到的 Chinese Commanders of the 88 Division. H.G. Oehme was taken in 1937. 是德國軍官在淞滬會戰時去教導中國88師 87師軍官其中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