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書店翻書,上網訂購,會很沒品嗎?
現實上,我們在實體書店真的無法消費太多,
因為書很重,一次買個5、6本,當天應該就很難跑其他行程了,
所以書店應該也要認清,他們無法從一個人身上賺到太多。
但除了書籍的交易之外,跟人互動才是實體跟網路書店或電子書的最大差異化來源,
只是實體書店需要人跟人互動,偏偏互動又很看運氣,
有些獨立書店老闆本身很有氣質,
有些獨立書店沒想賺錢,只是滿腔的熱血想要改造社會,
有些獨立書店老闆其實是討厭太多人際互動的文人,每每遇到奧客就想收店
有些書店老闆很豪爽豁達直來直往,有時會嚇到客人,
有些書店老闆就只是高姿態的商人,才懶得把消費者當回事。
我在某小有名氣的獨立書店看到裡頭找書的客人把老闆當貓在呵護,
而且老闆也早已是接近退休年齡的男性了,是的,那家書店跟貓很有關係,
也曾經看過客人訂書一直沒到,在現場問訂貨進度老闆愛理不理好像不關他的事。
有一個名詞叫體驗經濟,我在此不多提,
不過從上面來看,除了體驗標準化的連鎖書店外,
其實進去一家陌生的實體書店對消費者而言也是種賭博,
進去是期待,但出來是什麼心情事前無法預料,
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
所以實體書店確實可以從銅臭味滿滿的書籍裡找到一些出路
對小農來說,採收農作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遊客竟然願意自掏腰包來幫忙採果、釣魚、挖文蛤?到底怎麼回事?
很多觀光農漁牧業,就是直接把體驗賣給消費者,而得到雙贏
我幫忙採果、採的自己帶回家,比去超市買還貴,但莫名覺得值得。
實體書店當然不是只能賣書,大家都在想各種出路,
有辦活動的、請作家或名人來現場跟人深談對話的,
試著把自己當成某社會運動基地的,
當然賣文具、文創商品的不在話下
這些其實都是一種賣體驗的經濟模式
用「過程」而不是「最終商品」來滿足消費者,換取消費者掏出腰包
另外,既然書籍消費轉往網路(無論是實體或電子書),但網路試閱都是很大的問題,
那我其實,閱讀即服務(Reading as a Service)也許是另一種出路,
其實租書店就是類似的做法,圖書館也是。
以下是延續大家的討論隨口講講:那可不可以有一家只計時收費但不賣書的書店,
裡頭有咖啡、甜點,就是讓大家下午想要靜靜看書的地方,
因為不賣書,所以同一本書不用太多庫存,
就可以多放其他的書,或者多放幾張椅子,讓大家舒適的看,
畢竟即使是大型書店,多數人還是只能坐在地上或站在書櫃旁忍著看,
這是一個很不舒服、很難專心的閱讀過程。
如果客人看完真的想買,書店也許可以代為訂購(實體或電子),並與出版社抽成,
所以有機會同時跟消費者跟出版社收費,
書店這時比較像是同時提供體驗跟媒合消費者及出版社的平台,
而不是賣書,畢竟賣書真的不是實體書店的優勢。
是的,就是租書店啊,只是裡頭的書換了,也像圖書館,只是是營利且自負盈虧的
當然這只是隨意想想,我沒有意願及能力為背後的商業模式負責就是了,
反正現在的書店愈來愈不像20世紀的書店,未來變成什麼樣也都是有可能的。
--
不只書啦 這年頭所有要試用的東西都是實體看 網路買
計時的那種書店有啊!戴勝益的益品書屋就是。只是裡面都
是些裝潢用的書,去過一次不再去了。
怎麼聽起來像是旗艦級的網咖......
開這種書店 可能改開個讓你帶書來看的店更好 更符合訴求
推推推謝謝分享
連擔心庫存書的問題都沒有
那就是有書的咖啡店的概念嗎XD
蔦屋就是鼓勵現場看啊,有沒有買就不知道了
書店書不是買斷的 大部分沒賣完會退回給上游
新書被當租書用 到時候退給上游恐怕不收
我最早開始上網買書就是因為'太重了'
上海有間叫做「神獸之間」的書店有點類似本文提到的模式,書
本售價跟電商即時同價,靠會員費和周邊的飲品或其他體驗營利
@erimus 你想想全台灣的風尚倒成什麼樣子
推這篇
很多獨立書店根本不獨立
主打閱讀的書店像無關書店,它還賣書賣東西還是倒了
雖然我認為主要是疫情把無關書店弄倒的
真要支持實體書店 一次5~6本會搬不動嗎[email protected]@a 在我看來就
是現在爛書太多又用裝飾品規格去出版所以書的定價過高
而台灣薪資偏低 就會形成有些人特地花時間跑去書店翻書
然後上網買 只為了省一本書30~50之類的 這有沒有品我沒
資格評價 我只是想以經濟的角度切入 一是你的時薪值多少
二是這種做法實體書店遲早倒光 就沒機會讓你現場翻書惹
前面時薪值多少的觀點很直接和人生階段有關 學生時代比
較會花時間這麼做 開始工作後時效更重要 就真的不是那麼
在乎價差了 因此我會建議想趕快開始閱讀的就實體店買 網
上評價不足以說服你下單 需要你跑實體店翻書做確認的 就
跟實體店買 然後一定比例的書籍消費分配給實體店
總之我的重點就是 有用得到實體書店服務的 該給人家賺就
給人家賺 剩下要在哪買 買電子書還是實體書就都個人選擇
日本有的書一本八千多九千多日圓,那種我會去圖書館找
找不到就去書店翻,因為有一點速讀能力有些能在書店
站著重點看完,在日本旅行時大多時間都花在書店速讀XD
讀了覺得很想買的會去買二手的,有的等了一兩年才買到
比方說"自己愛と境界例"這本賣四千六百日圓,我等了
三年在二手網站發現才買的XD 書一開始就寫是寫給醫療
同業(精神科醫師)看的,我不是醫師,要看這類書只能買
二手的或是在書店用速讀讀完,這樣也許是沒品吧XD
興趣是逛台灣的國圖跟日本的國會圖XD
最想收藏的某本書一本七十萬日圓,常去國會圖書館翻
我早上還沒喝咖啡 現在喝了咖啡看前面推文覺得我講得有
點兇XD 我沒要說有沒有品啦 只是在提供另一個切入角度
不會兇阿,我覺得有自覺自己做沒品的事也蠻重要的
實體店跟出版社也是需要有消費者消費才能生存
可是太貴的我真的沒辦法,不過我有自覺這樣的確不好
我覺得開始工作後反而更常用網購,直接送到家很方便
實體書店反而有時後找不到想要買的那一本
@hidexjapan 所以我對本篇提的「閱讀體驗」覺得太夢幻
書店想衝的應該是銷貨量而不是翻桌率
推這篇,另外實體書店真的蠻常找不到想要的書(如果已經
有鎖定讀物XDD)代訂服務如果需要回到書店取貨,感覺又
是另一個麻煩QQ畢竟網購都可以宅配到府了…
同樓上+1 物流宅配的部分是不是很難突破 :(
五六本就算是漫畫也是個負擔啊,這力氣省下來能多買好幾把新
鮮蔬菜呢,書這種沒有保鮮度問題的東西自然會首先淪入網購
我扛書上限應該3本,而且要之後沒行程直接回家才行
支持實體書店進場就該付費.. 書店提供了空間服務
所以找不到想買的也要硬挑一本消費?
你說的店有啊 聯饗書屋
推
51
Re: [討論] 11/11歇業潮我不懂 我不懂為什麼大家會熱烈討論起實體書店日漸嚴峻的經營難處? 這是實體書店的困難,不是你的困難! 開店沒人上門會哭哭我可以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版友是在幫QQ什麼鬼 當初百視達短短五年內倒閉數百家店面,也沒看有電影版的人出來幫說話52
Re: [分享] 實體書市場所面臨的兩個嚴重問題給原PO建議,我知道你很熱心,這兩個問題的確嚴重 不過PTT畢竟是以文字為主的論壇,不要只是把影片說明貼上就好 最好是簡單說明一下狀況,讓版友自己判斷要不要點 不然像是YT也有廣告盈利問題,有些人就不喜歡點 講回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MOMO賠錢賣書,這都已公開我也不忌諱什麼36
[問題] 購買電子書的情況下,如何支持實體書店?----------更新----------------- 感謝各位的回應! 實體書店不只有賣書的功能,它也有推廣書籍的功能,而前者能被市場評價,後者卻缺乏市場評價。 從推廣的功能來講,實體書店的存在顯然對電子書商城有好處──讀者在書店看到心儀的書之後,有可能會選擇購買電子版。 也就是說,實體書店產生了外部效益(電子書商城的業績增加)。29
Re: [討論] 11/11歇業潮我之前也曾經很支持獨立書店 就是隨便走進去逛一家至少會想挑一本書帶走的 但到後來讓我開始不爽的是 獨立書店也開始兼賣一堆其他產品 甚至80%都變咖啡廳 賣書只是順便 這就讓我開始想... 你們到底把自己的 文化水準 定位在哪裡? 如果是求生存 學誠品多元經營 我很同意17
Re: [討論] 會在momo買書嗎?我家附近本來賣書的某間地方小連鎖, 後來長期主力擺文具,這次疫情後過三年回來發現已經倒店了。 原本鬧區某間大型百貨裡面有大型連鎖書店,疫情期間也撤櫃了。 再這樣下去以後地方上逛街真的都沒書店了, 都只能去逛圖書館,然後上網買。7
Re: [討論] 11/11歇業潮實體書店在現代要生存很大程度上得靠賣情懷與體驗, 而更加弱勢的獨立書店也該尋找自己的特別"面向", 舉例來說,我挺喜歡台北迪化街那邊有間季風帶獨立書店, 他們書不是特別多元,但打著關懷東南亞移民文化招牌, 店內除了台灣研究東南亞的書還有許多東南亞華人作品,3
[問卦] 有沒有實體書店未來命運的八卦?想買一本新書,去實體書店居然遍尋不著,只好回家透過網路書店訂購了。 讀者買不到書,書店也賣不出書,如此惡性循環,可以預見, 實體書店將來恐怕會一家一家消失吧! 請問有沒有實體書店未來命運的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