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發酵文化:古老發酵食如何餵養人體微生物?
書名:發酵文化:古老發酵食如何餵養人體微生物?
Cultured: How Ancient Foods Can Feed Our Microbiome
原文作者: Katherine Harmon Courage
譯者: 方淑惠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05
ISBN:9789869844802
心得:因為是看完後憑記憶打的,想到就打,所以內容不會完全照書本編排順序。
市面上講發酵的書汗牛充棟,但觀其種類大多是教如何成功發酵
少部分是從化學角度出發講發酵的科學,還有一些專精在某種類食品的發酵。
本書是極少數從微生物學的角度探討發酵食品對人體的微生物以及與人類之間互相影響
的書。
學過微生物學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孤單的,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數量和我們體內的細胞數差不多,而他們大多數都住在腸道。以前學的都是說他們與我們相安無事,就是身體裡的房客。
本書開頭作者就一項項地提出新的研究,告訴讀者:這些房客並不像過去想的只是住在
我們體內。牠們的族群歧異度以及豐富度都關乎宿主的身體健康。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人看似食物選擇多元,但其實攝取的飲食很單一。所以體內的菌叢過
於貧乏,相對地原始部落的人腸道菌叢非常豐富。
那麼這些寄宿在我們腸道的細菌們有什麼功用呢?
他們可以佔據腸道空間形成聚落,避免有害的細菌繁衍危害人體。
有些微生物可以將難以消化的纖維素分解成短鏈脂肪酸供人體吸收利用,這就是為什麼
以植物為主食的原始部落居民依然可以擁有足夠的熱量。
還有些微生物會在攝食後排出對人體有益的化學物質,增強免疫力。
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我們可以很快地調整腸道菌相,相對地他們也很脆弱,只要
一天的飲食稍微放縱,就會大幅改變組成。
那麼補充益生菌的效果如何呢?
作者很惋惜的表示:雖然即使只是益生菌的屍體進入腸道也足以對腸內菌相造成正面的
影響。
但是面對數以兆計的原住民,廠商再怎麼宣稱的高單位益生菌仍然只是九牛一毛。
更殘酷的現實是商業生產的益生菌品種過於單一,無論質量都難以造成有意義的改變
,還不如餐餐吃發酵食品,上面生長的益生菌不論豐富度或是數量都是商業產品望塵莫及的程度,而且更便宜。
(營養補充品業者不喜歡這本書)
基本知識介紹完後作者開始分享世界各地的發酵食品
發酵食品可以說是所有飲食文化的基底,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發酵食物,因為
古代的保存環境不佳,讓正確的細菌繁衍不但可以改變食物的風味,還可以讓食材
繼續「活下去」。
作者走訪了歐洲、亞洲與非洲。
介紹了各式發酵食品與醃漬物,
有發酵乳製品、醃漬蔬菜、釀造五穀雜糧、發酵豆類、肉類,還有新興發酵食品。
製造發酵食品最重要的是菌種,再來是環境。歷代篩選下來的菌種通常會活在祖傳
的用品中,所以作者探訪的地方,不乏國際有名且通過認證的乳酪大廠,仍然維持
著幾百年來的模樣,連器具形式都沒換過。
這不禁讓我想到以前去參觀金門酒廠時,跟我說即使菌種是從舊廠移過去的,新廠
用不鏽鋼桶釀出來的風味依舊不及舊廠香醇。
作者參觀的大工廠中只有養樂多是用不鏽鋼桶製造並且每次消毒後才加入新的菌種。
完全依工業流程生產食品。
除了常見的食物,作者也記錄了世界各地別具特色的發酵食品
例如:
蘇丹-「骨頭、毛皮、蹄子、膽囊、脂肪、腸子、毛蟲、蝗蟲、青蛙、牛尿」
附著一點肉和肌腱的大骨頭,可能直接丟在茅草屋頂發酵幾個月,成品稱為ADUM
球窩關節的篩網狀骨突可能會打碎發酵成為DODERY的糊狀物
脊椎骨可能剁成小塊曬乾,以石頭捶打再混合一點水和鹽巴,捏成球狀靜置發酵,
最後的成品稱為-KAIDU-DIGLA,意思就是「骨丸」
本書的用字遣詞中還能看到作者的小幽默,用很輕鬆的語句講解
例如介紹因紐特人的超級食品-醃海雀的製作方式
證據顯示人們長期以來,會用網子一次捕獲大量的海雀。
但這麼多隻鳥應該如何處理?讓他們可以保存,度過漫長的格陵蘭冬日?
那還用說,當然是醃了牠們!
身邊沒有發酵用的容器?抓隻海豹就好。
結語:
這本書深入淺出的帶入許多知識,而且還有附發酵食譜供讀者一同操作。
作者鼓勵
1.多吃五穀雜糧類還有蔬菜以餵養我們腸道中有益的房客,
2.少吃脂肪肉類以免有害細菌增生。
(研究論文也支持高蛋白飲食者預期壽命較短)
3.常吃發酵食品來豐富我們腸道菌相。
--
--
推
有介紹鮒寿司嗎?
鮒魚壽司沒介紹,看過發酵肉品這個章節,就會知道鮒魚壽司小意思,還排不上名。 不過發酵魚肉有介紹韓國的洪魚膾。 補充: 有時候會看到有人問:「第一個吃皮蛋/臭豆腐的人在想什麼?」這種問題 作者提出合理的解釋: 過去的生活環境沒有這麼好,或是說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已經過度乾淨了。 現在覺得難以忍受的氣味,在當時是司空見慣甚至是相對好聞的。 (以上非原句,憑記憶還原) 我相當認同作者說的,上過一次祖傳茅坑以後,什麼皮蛋、臭豆腐還是藍紋起司 根本小意思。
推 感謝分享
憑記憶,卻很豐盛。感謝
謝謝誇獎,最後兩大段是照搬原文 前面則是有相關背景知識比較容易記得。 強烈建議讀原書,作者還有題更多豐富的內容 只是我能力不足無法很好的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分享,只好捨棄掉。
推,我以前聽過念食品科學的朋友說人類的進食行為是
被腸道細菌控制的,覺得很有趣。謝謝你分享
作者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You are what you eat」 我們長期固定吃某種食物就會養出某種細菌群 如果哪天不吃了,他們感到餓就會發出訊號要我們去補充。 人跟體內微生物的互動實在奧妙。
※ 編輯: hedgehogs (1.165.157.219 臺灣), 12/21/2022 01:11:0435
Re: [新聞] 金針菇大廠驗出李斯特菌!全聯、好市多要回一下這篇,但是影片沒有時間做@@,有空的時候再補齊 李斯特菌在國考的範圍內,大概考過超過十次,沒做影片會有點可惜 一、李斯特菌是甚麼? 微生物汙染有分成感染型、毒素型、中間型18
[問卦] 醃海雀 恐攻等級的食物有人吃過嗎如題,剛看完菱格蘭醃海雀 , 把抓到的海雀連毛帶嘴塞進海豹裡面發酵,一年後拿出來,可以直接從肛門吸發酵後的汁液,或者吸腦髓,內臟汁也是傳統的烤肉佐料...... 圖太恐怖就不貼了,自行Google, 醃睡鯊跟醃漬鯡魚罐頭我突然覺得好像還能接受一點點,雖然沒吃過啦。 日本納豆跟台灣臭豆腐比起來簡直弱爆,10
[問題] 自製或台中哪買得到發酵高麗菜?有點吃膩了醃小黃瓜和醃甜椒,(也是因為自己偷懶只用萬能醋的關係啦,吃起來味道都 一模一樣沒什麼層次:~ 這兩天在實驗自己製作發酵高麗菜,網路上找到的食譜就是簡 單的切絲、鹽、糖抓醃三分鐘、封罐。 結果今天開罐,味道不如預期,就是只有軟爛沒有爽脆的口感,然後也沒有「發酵物」的 感覺,9
[問題] 天貝的發酵味怎麼用料理手法掩蓋?因為對天貝產生好奇,所以去了棉花田跟里仁各買了一包;然後先試吃棉花田的黃豆天貝,吃了一口就想吐 那個發酵味真的好重、好難吃喔 後來是想說它是健康食品,就硬吞不要浪費吃掉了。 再來不抱期待的吃了里仁的鷹嘴豆天貝,就覺得可以,發酵味比棉花田的淡很多耶,以後會回購。 然後現在冰箱剩下棉花田的黃豆天貝,之前是只有拿去煎恰恰再撒胡椒鹽吃;想請問有對天貝發酵味有經驗的知道怎麼掩蓋發酵味又好吃的方法嗎?謝謝8
[心得] 烹書名:烹--人類如何透過烹飪轉化自然,自然又如何藉由烹飪轉化人類 作者:麥可.波倫 譯者:韓良憶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ISBN: 9789866179822 出版日:2014/11/055
[問題] 微生物碩士學程請益最近正在找明年要申請的學程,有興趣想要唸微生物體學與生醫相關的碩博士, 研究方向想選微生物如何影響人體,或能結合系統生物, 想請問是否有推薦學校的碩士博士學程或相關的實驗室? 自己不太知道要從微生物還是生醫方向著手尋找,目前從微生物學程去找,沒什麼特別喜歡的教授,如:目前只有找到的是UW 的Ophelia Venturelli教授,蠻喜歡她的實驗方向,但UCLA和UCB就沒這麼喜歡的。 大學的GPA 3.01,碩一的 3.98,托福目前還沒去考, 再請各位不吝指教,或方便讓我站內信打擾,謝謝4
Re: [問題] 金色三麥的啤酒能放多久您好 回一下這篇 剛做好生啤酒的影片 因為生啤酒跟罐裝啤酒不同2
Re: [問卦] 這年頭的菜還會用動物大便和尿灌溉嗎?看到這個因為之前有因為興趣做些農耕種植也有製作過酵素肥 有點心得覺得可以分享一下 吃純素的人如果要避免維生素B12不足(維持神經系統和造血球功能) 通常都必須靠購買來補充人體所需 因為目前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