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建教合作說白了不就是青訓嗎
※ 引述《charliefan (charliefan)》之銘言:
: 看到有人一直在抨擊建教合作
: 特別是關於女籃的
: 這不是另類的歐洲或是中國的青訓體制嗎
: 從小給你錢給你資源
: 打得出來就直接升一隊打
: 只要規定好拿幾年童工合約
: 這也是可以接受的模式啊
: 歐洲有國家成績下滑怪青訓體制的嗎?
: 歐洲也是那幾家俱樂部獨大啊
模式不同吧
說好要選秀,結果搞內定,那幹嘛選,直接像自由球員一樣
用誠意打動球員(PLG成立前球員不就都這樣來的 高國豪他們也沒有選秀阿)
以前璞園先選好李家慷、關達祐再放它們回去打UBA就很好笑,還要浪費選秀權
UBA、HBL也有連結,幾年前能仁>健行 高苑>政大 三民東山>義守 南湖>台師
後來就亂掉了,我有看TJ在小力節目中就有輕描淡寫提過
他回台選擇健行也是有人拿誠意來合作的 (不一定是錢 可能是未來發展、上場時間
我是覺得職業聯賽不是不能搞青訓這套
但台灣人才庫就極少,如果健行永遠去富邦、政大都去海神
那其他隊都不用打了,CBA就是遼寧、廣東每年在競爭
上海也不差,廣廈近年培育有成也有跟上
阿人家一個省就比台灣人多,怎麼能照抄呢
T1這種做法,不就為了未來併去PLG做準備嗎? (跟那魯灣差不多
養肥海神、中信,到時候PLG八隊剛剛好
T1其他四隊本土不行早晚解散,最後再散去各隊就完事了
海神、中信看起來最認真搞球隊,應該也知道T1很難超過三年吧
--
中信海神外還少一個台鋼,這次多加一個選秀權應該是
為了台鋼,只是陳范被談走了,至於雲豹就吞了吧…
包TJ?
簡TJ
※ 編輯: abc3268 (1.161.178.179 臺灣), 07/13/2022 22:02:09職業聯賽你沒錢說什麼都是假的拉
現在富邦也是打出來了 直接買走啊 其他隊要打嗎XD
繼續搞指名選秀,以後T1真的不用看了,海神萬年冠軍
這跟是不是青訓完全沒關係 你選秀我也能買啊
要搞青訓兩聯盟先合併吧,不然誰想去爛隊啊
Larry Bird也是1978年被選中後又打一年大學
按歐洲足球五大聯賽 爛隊提供的就是上場機會啊 打
出來豪門買走 身價三級跳 母隊賺轉會費 不然你加入
豪門坐穿板凳也沒用
爆
Re: [討論] T1對整體台籃環境是正向影響吧認真回你 ※ 引述《walter1994 (legendary fisher)》之銘言: : T1對於球員來說就是單純提供更多選項供球員依自己的生涯規劃做選擇不是嗎? 以球員面來說 這點肯定你 對台灣球員來說 目前台籃的大環境 無論舞台機會還是勞動條件爆
[討論] T1跟PLG實力不相上下,就輸在包裝吧?這一整季下來,T1幾支球隊也展現出競爭力跟實力 但跟PLG的觀眾人數天差地遠,就是輸在行銷跟包裝吧? 如果T1聯盟跟各球團公司不介意虧錢,那可能還可以持續個幾年這個情形 照目前看來是很難再翻紅起來,除非迎來林書豪等神獸球員加入 PLG在行銷上確實有一套,而這次季後賽延到六月才要打,是個很大的挑戰98
Re: [情報] T1聯盟選秀今日開放報名聯盟第一年用指名選秀還合理 第二年還用?? 為了讓聯盟各隊戰力更均衡第五第六兩個首輪指定??? 為了更均衡直接從最後一名開始選不是最合理嗎? 老實說我唯一想到還是要指名選秀的原因46
Re: [討論] T1對整體台籃環境是正向影響吧是這樣啦 絕對是正面影響 首先SBL規格就是半職業已經無法改變了 PLG不接受九太、中信之類的球隊加入 (內容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只有目前這六隊啦43
[討論] T1不就證明了台灣只能有一個籃球市場嗎?PLG經營兩年下來是非常成功,反觀草創的T1 先不論T1成立的緣由跟整個模式還有企圖心如何 T1不怎麼多的觀眾人數,不正說明台灣只能有一個籃球市場嗎? 如果台灣真的有這麼多人看台籃,那理當PLG的平均人數會更多 但事實上疫情前就是PLG每週比賽少少,然後也不太敢排平日36
Re: [討論] T1跟PLG實力不相上下,就輸在包裝吧?原文恕刪 是這樣啦 我覺得什麼黃金世代、球星、本土洋將比例都是假議題 什麼球員打架、很髒、洋將太多也是假議題 你看磚塊人跟鬼一樣的組織控場,你會因為他是外國人就不看嗎?33
Re: [情報] T1聯盟選秀今日開放報名老實說你這個邏輯感覺完全反了 你是新人怎麼會不想去雲豹獵鷹 幾乎所有新人問到想去哪個球隊時 都有提到上場空間是第一考量 這兩個隊是兩個聯盟空間最大的4
[討論] PLG跟T1的差別就在這先說我P粉,因為看PLG進場體驗>T1 以下內容就我觀察 1、兩邊執行長 PLG執行長黑人 : 本身親力親為,有看球的都知道他基本上南奔北跑,再看看他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基本上4
Re: [討論] T1對整體台籃環境是正向影響吧我真的很好奇,這種大環境承受的評估,請問是有什麼專業研究嗎?我每次看到這種4隊可以,6隊不行的理論,我都很好奇,按照BLG的規模反推,台灣有6+6+5or4真的太多嗎?還是其實只是在乎人家沒準備好?就跟平平是+2,獵鷹國王有用心,鋼鐵人雲豹比較匆促還出包,就是增加太多? 之前我不只一次說明過,為了台灣籃球好,在籃球圈的大家都有做過努力,CBA的成立,倒台前大家的努力挽救,SBL的創立,和SBL中間有球隊推動過TBL,後面也有CBL,然而這兩次反對的要角除了裕隆外,都有富邦跟黑人,當別人要做時杯葛,自己做了之後呢?沈董想用高雄九太加入不給人加,台啤2019年底說有考慮職業化,是誰直接打槍直接說暫時不增隊?後面國揚集團跟中信也不是沒有直接說過想參與職業化。結果呢?PLG的主事者如果真的為台灣籃球好,真的在乎什麼市場規模的話,早就有不知道多少種方法可以把台啤、海神(九太)、中信、這些球團安排好,而非 搞到後面要讓人放話要搞新聯盟。 結果一說要搞新聯盟歡迎參加,那些原本想買SBL璞園的,想搞基隆二代虎隊的,中信原本相信PLG願意開放南部加盟而在台南籌備的,想在台中搞球隊的通通都跑出來了。是說台灣原本就有很多想搞主場家鄉球隊或是想加入SBL這種頂級聯賽的團隊,SBL當年原本預計增隊也是有三個團隊參與,以T1的大家共組聯盟邏輯和協會制,原本就是滿足年投入5000萬,交500萬入會費跟1500保證金,有完整營運計畫就能夠參加了,對於某些人的“為了台灣籃球好,要嚴格審核加入門檻,T1沒有做好” 這種理論,我只想說看看鋼鐵人,難道季中搞出出經營權風波的是T1嗎? : 而且還是很不智的不在乎本土球員素質以及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惡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