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避免自我破壞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讀後心得:自我控制的四個方法
你必須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ountain-is-you/
你有沒這種感覺:明明想要擁有更好的人生、建立美滿的人際關係、創造更多的財富,卻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在「扯自己的後腿」?明明知道「應該」怎麼做,卻總是在做著「相反」的事情呢?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的作者是布莉安娜.魏斯特(Brianna Wiest),她在網路上分享如何療癒和自我覺醒的智慧,文章被刊登在《富比士雜誌》和《哈芬登郵報》等各大國際媒體上。她寫這本書,希望幫我們釐清內心深處的自我破壞行為,並激勵我們擺脫這些行為的束縛。
這本書深入探討了為什麼我們會自我破壞,什麼時候我們會陷入這種行為,以及如何停止它。書中透過一步一步的指引,幫助我們了解自我破壞的背後動機──也就是我們困住自
己的那座山,讓我們知道如何覺察自己的情緒、潛意識和生活習慣來突破這些障礙。
我認為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它既具體又實用,書中提供了許多實際的建議,例如制定計劃、尋求幫助、認識自己的情緒等,都是一些可以立即採取行動。如果你正好面臨生活壓力、情感困擾,或是陷入拖延與焦慮的狀態,都能從書中找到啟發和方法,幫助自己走出低谷,邁向更好的未來。
以下分享我會談談自我破壞的原因,以及擺脫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的四個方法。
「你的那座山,是你和你想要的生活之間的障礙。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和成長的唯一途徑。你之所以會處於現在的困境,是因為有某一樣東西讓你看見了你的傷口,而你的傷口將讓你看見你的道路,而你的道路將讓你看見你的命運。」
什麼是自我破壞?
關於我在一開頭提到常見的「扯自己後腿」的現象,作者用「山」來譬喻。
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座山,可能是內心的恐懼,可能是自我限制,也可能是自我破壞的行為,這些障礙阻止了我們繼續前進,把我們擋在原地。我很喜歡這個譬喻,因為攀登一座山峰是需要勇氣、耐心和毅力的。爬山並不簡單,但是我們必須爬。
在各種內心的阻礙裡面,最難以察覺的就是「自我破壞」(Self-sabotage),因為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自我破壞並不是出於意識上的選擇,而是來自我們內心深處「沒有被解決的恐懼」、「缺乏安全感」、「舊的限制性的信念」的綜合影響。
這種明明想要自己變好、卻總是做出相反行為的現象,就如同作者在書中的描述:「自我破壞只是你無意識需求的一種顯現方式,而這種需求是透過自我破壞的行為來滿足的。」常見的自我破壞包含:過度思考、拖延、逃避責任、沉溺於不健康的習慣…等。
這些行為「看似」在保護我們免於失敗或痛苦的影響,實際上卻是限制了我們的成長和成功。特別是當我們嘗試踏出舒適區、挑戰自我的時候,潛意識中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會觸發自我破壞行為,希望我們保持現狀,避免未知的風險和痛苦。
例如,有些人會在「金錢方面」自我破壞。明明知道自己應該儲蓄和理財,但每次存了一些錢後,卻又無法克制地衝動型購物或買奢侈品。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或是情緒上的空虛,導致自己用購物來尋求短暫的滿足感,但長期來看卻破壞了財務健康。
另外,有些人會在「感情方面」自我破壞。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感到不安全或害怕受傷,於是他們無意識表現出:過度控制、經常吃醋、不信任對方,甚至主動挑起衝突。這樣的行為模式本來是為了避免被拋棄或受傷,但是最終卻有可能導致關係的破裂,恰好印證了他們最害怕的結果。
作者在書中強調,自我破壞並不是無法改變的命運,而是我們可以透過瞭解自己、接納自己、創造改變來打破的惡性循環。想要擺脫困住我們自己的這座山,書中給出了很實用的方法和指引。
如何實現自我控制?
為了要擺脫自我破壞的現象,作者建議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Self-mastery)。作者鼓勵我們:「你相信生活是什麼樣貌,你就會把生活變成那個樣貌。」一個懂得自我控制的人,就是對自己的內心有覺察力、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面對未知的挑戰有勇氣。
我將書中的重點歸納成四個面向:
一、理解和承認自我破壞的行為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存在自我破壞的行為,並且具體辨識出這些行為是什麼。透過記錄或反思,我們可以找出那些不斷重複的負面行為和思維模式,像是拖延、逃避責任、過度焦慮等。
然後,我們要誠實面對並接納我們的情緒,例如憤怒、恐懼或焦慮,而不是壓抑它們。就像是我自己經常避免感受到憤怒的情緒,作者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說:「憤怒是健康的,憤怒也能讓我們看見自我一些重要的面向,包括真實的自我,以及我們在乎的是什麼。」就像是憤怒可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底線在哪裡。還能幫我們認清自己認為不公正的事情。
因此,憤怒這種情緒,可以是一種很好的「動力」來源,驅策我們採取行動、改變現況。只是我們必須留意,不要把這種憤怒投射到別人身上,而是利用這種情緒作為改變的動力就好。
當我們認真感受所有的情緒,才會體會到作者所說的這種好處:「一旦不再害怕去感受任何事情,一旦不再抗拒生活中的任何部分,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你找到了平靜。」因為憤怒,我們決定改變;因為恐懼,我們做足準備;因為焦慮,我們採取行動。
二、對自己用同理心取代批判
在學會自我控制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自我療癒」,也就是對自己保持溫柔和同理心,而不是陷入自我批判的循環中。對於所有深陷自我批判困擾、覺得現在的自己很糟糕的讀者,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幫助的練習方式。
這個練習叫做「告訴年輕的自己一段話」。
你可以想像一個在「未來」已經從創傷中痊癒、快樂而且年長的自己,正在傳授給「現在」年輕的自己一些智慧。 想像一下,年輕的自己心碎了,而年長的你坐在他們身旁,給予他們非常具體的指示。
例如,你可以告訴他們為什麼遇到這種事情其實棒透了,雖然他們還不知道,但之後會有另一段更好的戀愛關係。 或者,年輕的自己感到萬分沮喪,而你坐在他們身旁,告訴他們需要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感覺好一些:需要打電話給誰、需要去哪裡、需要開始做些什麼,以及需要停止做些什麼。
當我們使用這種方式跟自己對話,就能從一種抽離的角度,給自己更好的對待。如同作者寫道:「你已經不是過去的自己了,縱使那些碎片仍然是你的一部分。你並沒有因為痛苦而崩潰,你正在看著自己走出痛苦。」我們竟然可以成為自己最好的老師。
三、採取具體行動轉變生活
對於一些導致我們負面情緒的創傷或的回憶,強迫自己「放手」並不會讓問題消失。如同作者指出的:「如果試圖強迫自己對某件事情『放手』,我們就會抓它抓得比以往更緊。只有開始建立新的事物,你才能繼續走上人生的道路。」
一旦我們認識到自我破壞的行為和原因後,我們需要的就是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來取代這些舊的行為。所以,我們必須專注於建立新的生活和行動,並讓自己逐漸沉浸其中。
像是設定新的日常習慣、尋找健康的情感支持、學習新的技能、專注於個人的職場成長。例如,若有拖延問題,可以設立每日的小任務,逐步完成;如果有不健康的金錢習慣,可以制定預算原則並嚴格遵守。重點在於一次改變一個小步驟,逐步建立新的行為模式,並在過程中對自己保持耐心。
最後,就會如同作者所說的:「一旦建立一種新的生活,讓你能夠深深地沉浸並投入其中,同時也讓你覺得興奮而有趣,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放手,並慢慢地忘記過去
。 」這個時候,自我破壞就不會這麼困擾著你,因為你已經把心力轉移到新的行動上面。
四、透過強大的自己實踐計劃
另一方面,自我療癒不只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眼前的困難,還可以幫我們成為更強大的自己。作者也鼓勵我們想像自己「最強大的版本」,問自己這個版本的你,會如何思考、行動和面對挑戰。
書中指出,如果我們要想成為最強大的自己,第一步就是鉅細靡遺地想像這個人的樣貌。開始問自己:最強大的那個我現在會怎麼做?他會如何度過今天?他會如何應對這個挑戰?他會如何前進?他會如何思考?他會有什麼感受?
透過這種持續的內在對話和反思,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不會再受到過去的困境束縛。也就是說,以前我們都太習慣聽從了「弱小的自己」的聲音,導致我們綁手綁腳、不敢前進。現在,改聽「強大的自己」給出的建議,才更容易跨出前進的那一步。
所以,我們可讓強大的自己成為生命中的執行長,負責制定計劃、做出決策、採取行動,成為能夠自我控制的人。當我們做到這個程度,就會像作者所說的:「強大的人並不是最具攻擊性的人;攻擊性通常是一種自衛機制。強大的人最不會擔心小事帶來的困擾,也最願意充分地處理和解決大事。」
總結以上四個重點,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控制,不是一夜之間的轉變,而是一個需要持續努力、漸進改變的過程。透過理解、同理心、行動和實踐,我們就能夠逐步化解「困住自己的那座山」,實現真正的自我控制。
後記:一切都是自己的課題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是一本用字遣詞非常溫暖,而且金句滿滿的一本書。如果你想要一口氣讀完整本書,我覺得會消化不良。我自己是分成很多次閱讀,每一次用心體會一個章節,回顧和反思自己的經驗,然後再繼續讀下一個章節。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偶爾會笑自己很傻,怎麼到了這把年紀,還是有某些自我破壞的行為改不掉。原來再更深入追根究底,都是一些很底層的原因。像是某些文章一直拖延症發作還沒寫,只是因為害怕別人的觀感;最近晚睡的習慣又發作,只是因為想逃避繁忙工作的藉口。很多的自我破壞,背後都是情緒造成的阻礙。
但是,要克服這些阻礙,一定是非常「不舒服」的。就如同作者指出,一旦我們徹底終結了自我破壞的行為,那就表示改變即將到來。我們可能會離開舒適圈、失去舊的人際關係,有些人可能不再喜歡你或諒解你。
然而,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書中寫道:「那些注定要進入你的新生活的人,將會在你的下一段生命中與你相識。你將會運用那些能夠確確實實地促使你前進的事物,來建立一個新的舒適圈。人們將不再只是喜歡你,而是愛你。人們將不再只是諒解你,而是會理解你。」
如果你剛好在人生的谷底、對某些自我破壞的行為感到愧疚、對某段人際關係感到沮喪,如果你心想:「我再也不想要經歷這樣的感受了!」那麼,這正時候,誠實面對自己,承擔起全部的責任,用對的方法,跨過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恐懼不會保護你,行動才會;憂慮不會保護你,準備才會;過度思考不會保護你,理解才會。你必須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17
[心得]《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瞄到它副標寫:「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心想德國人 什麼時候學佛了?但轉念一想,雖說家裡信佛,自己對佛家思想居然好像沒什麼概念…… 台灣信佛者眾,想必大家對佛教故事和各類儀式都算熟悉。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不甚了解 佛教在說什麼,不大清楚佛陀到底在賣什麼膏藥呢?讀完這本《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6
[心得] 《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心理學作者簡介 《了不起的我》由陳海賢所著。陳海賢是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擁有 13 年的心理諮詢經 驗,接待超過 6000 位來訪者。同時,陳海賢也是得到 App 付費專欄的熱門老師,其開 設的兩門課程《自我發展心理學》與《親密關係 30 講》總計有超過 12 萬名付費者,收 聽次數更是突破 500 萬。6
[心得]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讓我更了解自己圖文版: 本來這本書快速翻閱過後就打算還回圖書館,因為後面還有不少預約者,那時似乎沒有時 間逐字閱讀,但因為一個契機,讓我有段時間可以看前幾章,然後就被吸引,決定把整本 看完,確實是一本不應該錯過的好書,看完本書後會讓你更了解自己,也了解該如何去面 對你所處的各種情境。4
[心得] 道德騷擾心理學這本書是由日本著名心理學者加藤諦三所撰, 如同書名所示,這本書就是在介紹道德騷擾對人的心理所產生的影響,以及探討會使用 道德騷擾來騷擾人的人們的心態。 這位作者還寫了其他類似的書籍,如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為甚麼我們如此不安」、「為什麼他只想到他自己」、1
[心得] 《飢餓信號》~你是情感飲食者嗎?圖文版: 你是情感飲食者嗎? 我是,前幾天開了沒有結論又不歡而散的會議,會議結束後就去高雄鳳山中華街觀光夜市 怒吃一波。 如果你跟我一樣可能是情緒飲食者,這本書很適合你一讀。1
[問卦] 有沒有什麼是自我思考能力的卦?昨天老高節目的主題是“《與惡魔對話》一書的討論”, 這本完成於二戰前但被延後出版了73年的書, 主要內容就是記載了思考致富一書作者 與他聯絡上的“惡魔大人”的對話錄。 這位惡魔說了什麼呢?1
Re: [問題] 找轉移注意力的相關書籍舊文重發 相信不少板友曾看過影片 「要成功先從折棉被開始」前海軍上將的超勵志演講引起網友瘋傳 精華版- 《斜槓青年【實踐版】》改變了我的思考系統 圖文版: 2016年《斜槓青年》暢銷書的作者,所以這本書仍使用了斜槓青年這四個字,不然覺得書 的內容更適合副標成為內控者。 我前陣子曾對資訊有些焦慮,想說少看一點書但重覆看,看出不同的感覺。不過試行了一
- 【讀書筆記】34個實用的心理法則:《你不必對抗全世界,為自己撐起保護傘就好》 ꀊ Ü藾x完整版: ꀊ 今天想要來分享吳秀香( )所寫的《你不必對抗全世界,為自己撐起保護傘就好:
- : : : 跟朋友聊起這本書 反應兩極 : : 喜歡的很喜歡 討厭的就會覺得看完根本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