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想像異域》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想像異域》作者
DIAtai
(撢子)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書名:《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

作者:葛兆光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年:2014
-----
在一般的歷史教育與歷史知識裡頭,西方船堅砲利正式打破東亞秩序之前,支配東亞的是中國為核心的朝貢體系,頂多日本遠在東處而獨立自閉,但大體上仍是中國獨霸,而東亞各國必須每年定時朝貢中國,以表示「忠誠」。

雖然從政治上看,上述的確是事實;然而,若仔細看,東亞之間只是政治上的忠誠,對於中國的認同,卻不必然如此穩定、服貼。葛兆光的《想像異域》便嘗試打破或是質疑「東亞」一體說的作品。

《想象異域》的特殊之處,就是他利用了非中國文獻(朝鮮朝貢團使者的旅行日記或是札記),一方面觀察清朝中國的種種,一方面重構了李氏朝鮮的知識階層到底是如何看待清朝的。用這批文獻觀察清朝,能有兩個意想不到的貢獻:第一,以域外之眼看中國,能夠觀察到時人慣以為常而忽略的細節與歷史,對於歷史重構有非常大的助益;第二,清朝盛行文字獄,在高壓的政治環境中,這批文獻可以窺探當時中國文人的政治態度與當時的政治氛圍,以補足禁書、言論自我審查而導致的史料匱乏。

不過,會特別聚焦清朝,是因為明清易代不僅僅是改朝換代這麼簡單,還有華夷變異的問題。清朝是滿人(女真人)所建立,是關外夷人的政權,這在華夷思維仍然盛行的中國,是個重大的歷史變化,甚至是歷史恥辱(當時女真人也深曉此點,才會執著於衣冠髮飾的統一,要求所有人雉髮留辮,以壓抑漢文化的認同與根基)。有趣的是,這種華夷之辨,不僅僅深根於中國知識階層,連朝鮮也有此思維邏輯。

李氏朝鮮的知識階層或是統治階級會有此華夷之辨,有歷史、政治、文化的因素。日本豐臣秀吉曾經渡海攻打朝鮮,當時朝鮮差點覆滅之時,是明神宗派兵援助,雖然沒有大敗日本軍,卻保存了李氏政權,李氏朝鮮因此感恩戴德,對明朝忠心耿耿,甚至稱明神宗有「再造之恩」。因此,當清朝顛覆明朝時,他們在歷史情感上當然很難接受,甚至十分痛心,而華夷就是其中一個討厭清朝的著力點。

朝鮮雖然經歷了豐臣秀吉的攻打,但是之後的政治秩序卻相當穩定,主要掌控在兩班貴族與皇族手裡,連知識體系也被這群人緊緊抓住。而這個政治穩定,則有利於文化的穩定,當時兩班貴族崇尚的是朱子學(朱熹建立的思想體系),禮儀、生活、政治與思想都由朱子學出發,而他們又相當地保留了明朝的文化制度(衣冠等等),這使得他們對於經歷大變的中國,格外敏感與不屑:他們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純粹「華」文化繼承者,是小中國!

原先他們使者的朝貢札記是「朝天」錄,但清朝之後卻改名為「燕行」錄,就是這類華夷之辨的產物與明證。他們有自身的歷史情感與「文化資本」,可以在華夷之辨的制高處睥睨所有已經服清的中國人;但也因為這樣的睥睨,產生許多有趣的問題。之所以會稱之《「想像」異域》,就是因為李氏朝鮮的使者戴著華夷之辨的濾鏡,對當時的萬物種種產生不小的「腦補」,甚至是扭曲,實實為「想像」。

比如說,他們十分不解為何漢人會如此輕易地屈服清朝統治,所以會在各方各面去尋找漢人仍然反清或是思漢的蛛絲馬跡,甚至刻意在與清朝文人交談時,刻意用敏感問題刁難,例如問服制的問題,或是挑明地問這是不是思明之象徵,讓清朝文人尷尬不已,必須將文字燒掉(當時的朝鮮人與清朝人語言不通,只能以書面中文溝通,故用紙筆相談);而他們就從戲曲中仍留存明朝或是漢文化服制,推估此處為漢族記憶,或是從女子不改服制而認為女子反而有氣節。

又比如,他們會很輕易地把所有事情歸咎於清朝,但明明難以歸咎於清朝,比如說喪制或是崇佛等等,或是將某些悲慘故事(詳見書中第五章季文蘭的故事)直接插入明清易代的歷史脈絡中,但明明時間兜不攏。或是,他們會隨意猜想,滿足自己的歷史情感,比如說他們使節團發現清朝皇帝在接見使節團之前,會至另一處行儀式,而後歸來接受朝拜;他們就認為另一處的儀式,是因為清朝要祭拜明朝的鄧將軍或劉提督,以息怒火並免怨咒,但是清朝皇帝只是依照滿人禮俗去堂子祭天而已。

這些歷史想像其實揭露了當時的天朝(朝貢)體系仍舊運行,卻是同床異夢,已經有不小的裂痕與差異。李氏朝鮮雖然仍以中國為正朔,卻是心向「明」而非「清」,並以此自傲,認為自己才是真正的華文化繼承者,連發源地中國也無法比擬。更不用說,當時的日本根本不理會中國的朝貢體系,因此「東亞」到底能不能作為一個單位去分析,便成為問題。

以葛兆光自陳的可能貢獻來說,他更多描摹的是李朝使者在想什麼或是想像什麼,這批文獻對中國的歷史議題能補足什麼,並沒有發揮的很多,只有第四章關於吳三桂以及第九章關於戲曲的部分稍稍提及,但比例也不高。當然,他的主要目的是「域外看中國」,因此上述的批判可能並不能成為很有效的批評。不過,從葛兆光後幾章的結論可以看出,這批文獻其實不是解決問題,反而產生更多疑問,例如:為何清朝會容許域外的朝貢諸國保留明朝服制而沒有要求改易?或是,清朝為何會容許戲曲保留漢制服裝,而沒有禁絕?是否該重新思考清朝的文化政策?

所以說,一批新的文獻不一定能解決什麼重要的歷史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歷史問題,待學界去爬梳、發現;不過,這可以代表還有題目可以做!或許也是某種學界可以興奮之處吧!

出處:https://www.plurk.com/p/o7dcxb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160.13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