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生活思考二書 零秒思考力 子彈思考整理術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生活思考二書 零秒思考力 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
Govz
(早起吃飽飽 心情好~)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網誌版:https://reurl.cc/DvlEa5

=======以下全文貼上======


零、楔子—為什麼想讀&選擇這兩本書?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自序中提到『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

對我來說,總覺得自己思考太慢、不靈活、容易卡住,老是跟不上主管和資深同事的思緒和步調。也很容易因為外在的壓力和責怪,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品質。所以看到『零秒』、『子彈』等快速的意象,還有關於『思考』主題,就排定了這兩週的閱讀標的《零秒思考力》和《子彈思考整理術》,希望可以像樊登說的,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啟發和答案。

《零秒思考力》2016年就因為『大人學』Bryan推薦而入手讀過,也曾經實行過二週,可惜沒有持續;《子彈思考整理術》則是因為讀了『閱讀前哨站』瓦基的心得文,而想理解更多其中的妙處。對自由時間有限的上班族來說,參考當代牛人的選擇和推薦,可以幫忙篩選書籍,是讓閱讀時間投入更有效率的方法之一。



一、《零秒思考力》在說什麼?

《零秒思考力》的作者赤羽雄二,曾任麥肯錫擔任顧問與開拓海外辦公室,後來自己創業,投入大型企業的管理改革、人才培育、創新等顧問工作。

《零秒思考力》全書分成四大部分:

(一) 我手寫我心:執行筆記術的前提—把心裡面想的所有事情,都手寫下來。

(二) 筆記的好處:當能把心裡話寫下後,就能平穩心情、整理思緒、幫助行動。

(三) 赤羽雄二的筆記思考法:用A4紙橫放,最上方定義標題,也就是問自己的問題、4-6行完整語句內文、一張1分鐘內完成,激勵思考速度。

(四) 筆記的活用與延伸:當累積足夠量的筆記後,可以分類統整,各主題間邏輯關係建立後,補充缺漏的訊息或新點子,可以成為自我知識體系架構,如果是思考與工作有關的主題,也可以是企劃案的藍本。

《零秒思考力》是典型的日本商管書籍,文簡意賅,讀來沒有什麼困難。最大的挑戰,依照我之前的經驗,反而是筆記標題的蒐集與持之以恆。在筆記標題,作者體恤讀者的起手困難,甚至提供了400個標題範例,內容都很實際,包括『對老闆很火大時怎麼想』、『如何保持冷靜不焦慮』、『如何不介意別人說自己壞話』、『擺脫孤獨感』、『變得有自信』、『輕鬆和上司部屬溝通』、『維持資訊敏感度』、『如何在會議上發言』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甚至微調問題內容,思考屬於自己的人生課題。



二、《子彈思考整理術》在說什麼?

《子彈思考整理術》的作者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的本業是數位產品設計工程師,
出於少時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困擾,自己摸索出一套包含計畫、筆記、日誌、待辦事項等記錄方法。後來因為分享自己的筆記給同事,才發現身邊許多人並不懂得使用筆記。後來瑞德建立網站和社群,分享筆記應用的方法,因此一炮而紅,接受許多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彭博等的採訪。並且出版了銷售至多國的《子彈思考整理術》。

《子彈思考整理術》全書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 子彈筆記系統:以列點(Bullet points)的書寫方式,分別列出以日、單月、半年的任務。如果內容包括了較長執行時間的專案,則需要像書籍的目錄一樣,留幾個空白頁,填入各專案的頁碼,方便查找。

(二) 做筆記時如何思考:個人認為有二大重點:

1. 『反思』包括兩個時段,上午的反思,相當於給予自己當日規劃,如果用PDCA循環來說,相當於計畫P(Plan);下午的反思,相當於回顧和檢視,如果用PDCA循環來說,相當於檢討C(Check)。當熟悉日誌層級的反思後,一樣可以設計月/半年等更長時間的反思過程。

2. 『解構』主要用在遇到困境時的自我提問,作者建議用豐田佐吉的『五個為什麼』,對自己提問,把大挑戰(EX: 沒有時間自我進修,那可以如何找到更多時間?)拆解成數個小元素(EX: 可能會列出:早一點下班、利用通勤時間、減少交際聚會等),再一一思考各個小元素的解決方案。

(三) 其他客製模組:除了子彈筆記的基本系統外,作者也鼓勵讀者,依照自己的需求,加入不同的模組,可以是兼顧自己和旅伴需求的旅遊行程表、可以是追蹤自己每天作息的習慣紀錄、可以是控制自己支出的預算表等等。



三、《零秒思考力》和《子彈思考整理術》的相同處

(一) 提倡離線手寫:兩書作者都認為,在這個數位時代,仍需保留類比手寫工具,主要是保持當下的專注,避免分心。

(二) 以書寫幫助思考:會有緊張忙碌感,是因為腦中工作記憶體被占滿。把腦中的想法寫下來,可以幫助釋放大腦的工作記憶,能留下空間作深度思考。像《大腦喜歡這樣學》和《學習如何學習》說的,讓大腦前額葉的四腳章魚,有空出來的觸腳提取長期記憶,大腦運作就更有效率。

(三) 隨時且快速地寫:《零秒思考力》建議直接隨身帶著紙筆,一有題材就即刻寫下;《子彈思考整理術》同樣建議『快速記錄』,應該是做子彈筆記時通用的語言。

(四) 筆記以列點(bullet points)為始:列點可以幫助明確該句起始點,需要回頭翻閱時更清楚。

(五) 句子長度需適中:如果句子過於簡潔,未來回頭審視時,可能無法理解原意;如果句子過長,容易淪為流水帳;在《零秒思考力》中,作者直接建議,寫下的句子,字數在20~30字間,可以清楚表達意思,算是適合的長度。

(六) 著重提問:《零秒思考力》全書,都著重蒐集問題、回答問題、深掘單一描述再找出問題的流程;《子彈思考整理術》在目標訂定與切分任務時,一樣運用提問去探尋自己的期望和可行的方法。

(七) 社群的重要:就像《原子習慣》裡提出的身分認同,可以透過社群和同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身分意識,維持好習慣的運作。《零秒思考力》和《子彈思考整理術》這兩本實用類書籍,也分別提到可以鼓勵家人和身邊的人一起寫筆記、以及加入筆記社群和同好分享切磋,《子彈思考整理術》書末,也分享了各式樣的手寫筆記。



四、《零秒思考力》和《子彈思考整理術》的比較

(一) 作者的行文態度:《零秒思考力》作者赤羽雄二,曾是出色的麥肯錫顧問,語調真的有些像大前研一,十分果決,理性不拖泥帶水;《子彈思考整理術》作者瑞德‧卡洛,一開頭就剖開自己少時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私密過去,也引用了許多子彈筆記實行者改變的故事,語調顯得柔和感性許多。

(二) 書寫載體:《零秒思考力》建議使用A4紙橫放書寫,而不用整本筆記,主要是一張紙一個主題,不做裝訂,保持未來分類整理的方便性;《子彈思考整理術》書寫載體主要是筆記本,作者建議用建立索引的方式,方便未來引用與搜尋。

(三) 書寫目標:《零秒思考力》的目標比較單純,主要為了提升思考的速度和深度;《子彈思考整理術》則比較多元,包含日常記事、習慣追蹤、中長期目標和任務訂立等,根據作者定義,其實還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像是學習內容筆記、日記等,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涵蓋的模組。



五、實際操作心得

讀完《零秒思考力》和《子彈思考整理術》,對我目前最大的改變,是提醒自己『有想法就寫,不需要寫很久,但要寫下來,求清楚真實明確』。原本日記是每天睡前寫的,現在則改為不限定時間。當工作上發生溝通誤解或是被責怪時,那時候心情差無處訴的難受,以往只能忍在肚子裡,讓自己陰鬱一整天。當開始馬上把事件寫下來,並且反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時,神奇的是,日記真幫我吸收了負能量,寫完就沒有那麼生氣了。另外,在思考為什麼時,也往往可以看到自己沒做好的地方,並且寫下之後應該如何改進。書寫是個療癒的過程,對我十分受用。



六、小結

《子彈思考整理術》提到『筆記是我們的心理避難所,讓我們自由思考、反思、吸收和專注』。《零秒思考力》也提到了相同的概念。同時閱讀這兩本書,算是有些誤打誤撞,但從兩位作者分享,從不同的行文語調,不同的實行方式,發現許多相似的概念與啟發,像是手寫幫助思考、列點與適中的句長、著重提問、社群的功效等,是個有趣的經驗。關於加強思考的速度,大概要完成《零秒思考力》的四百個問題,實際行動後,才可以感受明確的功效了。

『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在這次的閱讀中,我找到了透過書寫真實狀況,迅速平復情緒和反省自己的解決方案。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經驗,下次也可以試試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30.73.28 (臺灣)
PTT 網址

kileihana03/07 17:10謝謝分享,納入待讀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