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懂語感,無痛學好任一種外語作者
happyennovy
(喵)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6

網站好讀版:https://ychung.mystrikingly.com/blog/5534d0893df

[題外話] 這是我第一本電子書的心得,使用的閱讀平台是 Hami Book,憑良心說軟體不是很好用,尤其在畫重點和註記方面,尋找自己標註的書籤不是很直覺,另外用手機看有點痛苦,因為大部分的檔案格式不支援縮放,不過作為通勤或是午餐時打發時間,Hami Book 提供的書籍、雜誌內容是很不錯的,尤其每個月有20幾本免費的電子書可以看,建議先下好,之後即使刪除也可以從歷史下載紀錄回溯,當時沒有下載的話之後很難再找到連結下載了!

(以下正文)
我一直不是很認真念外語的學生,雖然從國高中英文都不算真的太差,但是確實唸英文不得其門而入,自己當時本身也對語言學習沒太大興趣,最後留學美國完全是始料未及。當年申請學校的時候我考了3次托福,分數一直在94-99之間,最高分也只有99,而且很意外的是我聽力分數居然每次都比口說還低 (扶額),相比之下我妹一次破百,爸媽都覺得我真的是在浪費錢。

反思起來,當時我念英語的方法,無外乎就是把想辦法把講義、參考書的單字背熟,考Reading時在快速瀏覽一篇文章後,分析文章結構,看完題目以後回頭去可能段落把答案找出來,以考試來說這樣勝率並不差;Listening 的部分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練習,因為對於關鍵單字並不認識,我本身也不是很容易專心聽人講話的人(笑) 常常一個恍神就幾秒鐘的內容沒聽到,而聽力考試中某些也許本來知道的單字卻因發音不熟悉,真的實戰如同鴨子聽雷,整體內容聽懂的大概只懂6成,寫題目當然爾大概至少4成是用猜的,獲得這種成績也不是太意外。

我想我的經歷應該是大部分人學外語時有經過的歷程,以台灣的教育方式,就考試來說 Reading 靠練習通常可以獲得還不差的成績,加把努力分析母語人士的文章結構,並且練習造句,基本上 Writing 的部分也不至於寫得太差,但是對於 Listening 及 Speaking 是很多人的噩夢,到底外語怎麼學呢?
本書給了一些很實用的建議。我回國以後,於2019年開始學法文,到2021年初因為身體因素及新冠肺炎疫情才停止上課,對我來說法語在A1-A2級讀跟寫對我也沒造成太大問題,輕輕鬆鬆一片蛋糕,但是聽力噩夢又回來了,初學法語的人,面對發音的連音(liaison),簡直是噩夢,例如 L'enfant (小孩,單數) 和 Les enfants (小孩,複數)
在口說裡面聽起來像兩個完全不同的單字;再來口說因為不像英語從小開始學習,沒有語感也變成大問題,不像英文拼拼湊湊,即使句子不完整大致上也不至於不能溝通,以上種種在西語、德語、日語、韓語、越南語等等學習者,應該多少都有類似問題,怎麼克服這個障礙,讓第二外語學習起來更有成就感? 本書或許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首先,作者聲明並不排斥補習,事實上補習班的教材和課程編排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狀況,但是當學習會最基本的單字發音以後,要怎麼從幼兒程度進入到學齡兒童到成人程度呢? 光靠補習班是很難達到目標的。

「 學語言先聽說、再讀寫。」
美國語言學家 Stephan Krashen 提倡自然習得法,回想一下小時候是怎麼學中文的呢? 我們在1歲時並不懂父母親跟我們說的話實質意義是什麼,是透過不斷的重複父母的聲調及發音方式,配合物品及動作學會基本的溝通,至於文法、修辭等等等到上了學校才陸續學到,也就是說我們學習母語的方式是由聽不懂 => 口說模仿 =>
漸漸理解開始的,那為何學習外語是反其道而行,非從聽及說開始呢?本書提倡學習外語的方式應該是由聽簡單的音檔開始,不刻意查單字、學文法,直到將音檔的聲音語調記憶下來得以複述後,在用自己會講的單字把音檔的內容拼湊出來,每次練習時試圖加入更精確的單字及新句型進來,以建立語感,而教材選擇上要選擇8成都懂,只有2成是新資訊的教材。

(1) 聽、說、讀、寫的排序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2) 不排斥補習,利用短期補習建立基礎。
(3) 自學教材選擇上要選擇8成都懂,只有2成是新資訊的教材。
(4) 聽音檔 -> 模仿著說 -> 看原文 -> 寫出這段音檔內容

「 輸入語感: 大量聽讀,營造環境,無痛記憶,安心遺忘。」
人類大腦的學習是透過短期記憶+反覆的遺忘才會變成長期記憶。適當的間隔複習才是克服遺忘的最佳方式,作者也推薦使用Anki 這個軟體,對於第二外語學習者應該並不陌生。透過反覆複習才能增強記憶,因此忘掉了也不要自責,放心忘掉吧! 之後定期複習時再想起來就好了。

不出國怎麼營造外語環境呢? 作者在書上提出了可以透過語言交換、外語咖啡社團等免費方式,另外也可以上itaki、Amazing Talker 等平台,用相較於請家教的方式付小錢請母語人士協助,在時間和地點上會相對彈性。

(1) 學習新事物 > 遺忘 > 反覆複習 > 長期記憶`。
(2) 善用 itaki、Amazing Talker 等平台,或是語言交換、外語咖啡社團。
(3) 不要參加大班制的補習班,把握口說機會。

「 輸出成果:手寫筆記,主動口說,公開進程,安心犯錯。」

本書對於手寫筆記和規劃學習歷程的方式,整合了「子彈筆記」及「原子習慣」的核心觀念:透過手寫加強記憶、按照類別分類筆記、安排具體的學習歷程、紀錄歷程、切割學習時間、定期回顧、達成目標之後的獎勵等等,並藉由組成讀書會和尋找戰友的方式互相督促勉勵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書中有協助讀者制定讀書計畫和中長程目標,作者也提及學習新事物必然會出現停滯期,怎麼突破停滯督促自己期持續學習,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改變學習-獲得回饋-改善-獎勵的流程,並適時為自己製造小驚喜 (尤其是出國小旅行實際演練外語是最大的動力!) 跨過停滯期的鴻溝後,迎來海闊天空。最後,作者也針對學習語言的迷思進行討論,例如:學習語言一定要先學會字母和發音嗎? 外籍老師教的發音才夠正統? 單字量不夠多是不是先不要練習寫作和對話?
作者認為台灣的外語教學方式固然有其強項,但是如果依此模式學習加上純靠學習者的意志力是難以再更進一步持續學習,因此唯有把學習語言變成樂趣,用對方法和學習頻率,並適時回顧追蹤自己的學習成果,給予自己肯定才能促使語言學習的螺旋持續下去。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35.61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happyennovy (114.25.35.61 臺灣), 04/08/2022 15:42:14

MScorsese04/09 12:36推 我在別的書也讀過同樣觀點 自己實踐也很贊同

MScorsese04/09 12:36把電影 影集的字幕關掉就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MScorsese04/09 12:37因為肢體語言 語氣 前後情節有很多線索 單字無法全懂

MScorsese04/09 12:37也不用擔心 因為要看個大概很簡單 比直接讀書簡單多了

MScorsese04/09 12:38但臺灣英語教育往往從讀外文書去加強 其實是越級打怪

snow204604/09 18:47這本就是強調學語言要有興趣啊,作者就坦言不喜歡日文

happyennovy04/09 21:07作者不喜歡日文的原因是因為台灣的教法就是先叫你50

happyennovy04/09 21:07音平假名片假名背起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