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生產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生產作者
bruce89
(啊猛)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2

【書名】: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干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
【作者】:瑟吉歐‧希斯蒙都
【譯者】:王業翰, 林士堯, 陳禹安, 陳柏勳, 廖偉翔, 張雅億
【出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
https://amolearning.com/?p=201

上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這本書,本身就是在臨床試驗產業工作,所以立馬就被書名和介紹給吸引,閱讀之後深深覺得這本書一定要分享。
作者Sismondo從知識政治經濟學觀點分析現今藥廠如何介入醫學研究、掌握研究與發表,控制著醫藥知識的生產線,而這些知識會透過學術與行銷活動影響著醫師對藥物與治療方式的認知。
然而這本書並非一本批判藥廠作為而全盤否定的書,藥廠追求利益的各種手段不可能完全被禁止,也不宜被禁絕,因為新藥研發在醫學發展上絕對有一定的重要性。作者認為要反轉這樣的體制並不容易,但他也提出方法例如病人覺醒、確保資訊品質、增加透明度、限制藥廠行為、促進醫界從藥廠獨立、以及斷開藥廠的一條龍鎖鏈行為等。我們也是在這條裝配行銷生產鏈上的工作者,要時時警惕自己這當中是否有盲點,嘗試把醫藥知識的發展回歸正軌。

什麼是裝配行銷?
書中這張圖總結了整個裝配行銷的概念,大藥廠透過各種代理人,藉由研究以及醫學期刊論文的生產、形塑與傳播,代理人包括關鍵意見領袖與病友權益倡議組織,藥廠透過一雙無形的手將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影響著醫師、病患、監管單位與其他市場行動者。

行塑病患與疾病
為了增加銷量,藥廠會試圖「販賣疾病」。藥廠設法提高大眾的疾病意識(awareness),這不僅是為了醫師在診間可以開出更多處方,也讓人們更加可能認為自己罹患了某種疾病。這一切都不會是在一夜之間發生,而是歷時長久,透過醫學會、關鍵意見領袖、並藉由建立病況的醫學科學資料庫,有系統的推廣疾病標籤以及產品才得以完成。

你得了憂鬱症?
直到1960年代,憂鬱症還是相當少見的疾病診斷。但在1970年第一代抗憂鬱藥物上市,並且在藥廠的大力宣傳下,憂鬱症受到廣大注目。1987年禮來(Eli Lilly)藥廠的百憂解
(Prozac)上市後,被診斷憂鬱症的人數不斷增加,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不斷放寬,盛行率也戲劇性的不斷上升,如今,憂鬱症可說是心理疾病的普通感冒。

服藥配合度的另一面相
有個章節講到「病患服藥配合度」(Compliance)的問題,以前學校可能只說compliance差會對病情控制造成影響,但這本書從藥廠端來看這件事,當藥廠投資鉅額研發、臨床試驗、傳遞資訊給醫師、病人走進醫師辦公室,最後醫師開立處方。然而在那之後,有很大一部份的病人沒有依照處方拿藥,或是只拿了一次就沒再繼續拿藥,對藥廠來說,就像和客戶接近談成交易的階段,顧客卻轉身離開。

有鑑於此,許多產業研討會上對這件事做許多研究,一項數據顯示,每提高3%病人服藥順從度,可以為製藥產業帶來十億美元收益。
許多人也在產業研討會提出解決方案,包括藥師護理師在病人領藥期間和病人詳細解說保持聯繫,手機應用程式紀錄服藥,並給予回饋。
這甚至成為某些公司的服務項目,最全面豪華版的計畫包括:

1.針對具有高度不配合風險的病人進行信件宣傳
2.藥物自動續領計畫,病人在家便能收到他們的後續處方藥
3.順從度提升計畫,藥師初次諮詢與後續電話追蹤,費用由藥廠支付
4.包裝協助病人紀錄服藥
5.電聯計畫追蹤病人是否領藥

而病人缺乏服藥配合度常常是病人感情用事且有意的停藥所致,在此情況下,由藥廠贊助的提醒計畫效果會很有限。因此這些公司更可能透過病人權益倡議組織(patient
advocacy)來運作,這時便可將這一整套做法稱之為幫助病人。

裡面提到的數據就不放reference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這本書來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61.40 (臺灣)
PTT 網址

skyhawkptt10/27 17:47謝謝推薦,列入代購書單...

Alex0710/27 21:23感謝推薦~(放入書單)~

uptotheair10/27 23:25感謝推薦

EDGE10/28 00:59 感謝分享~。

decorum10/28 05:54對這問題有興趣的 也可以看 Ben Goldacre: Bad Pharma

decorum10/28 05:57作者是醫學博士、牛津教授 對醫學研究發表有更專業的了解

happyennovy10/28 07:09謝謝分享

sqqc8910/29 00:06感謝推薦 加入書單

bruce8910/29 13:31謝謝d大推薦 有機會找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