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2.5萬輛納智捷n7電動車來了! 裕隆:明

看板car標題Re: [新聞] 2.5萬輛納智捷n7電動車來了! 裕隆:明作者
QuentinHu
(囧興)
時間推噓15 推:15 噓:0 →:6

先說結論,下訂的時侯就知道不可能明年交車,我個人預期是2025年。

首先,
先不說裕隆的問題,最需要題材拉抬股價的,其實是鴻海,所以這中間的各種新聞稿,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興奮或是一直修改預期時間

其次,

1.2023 Q4開始生產,99.9%也只是設計凍結,準備開始進入pilot run階段,也就是試量產

2.Q4本身,就已經不是一個精確的數字,10/5跟12/27差距就將近三個月。

一般這種規劃以Q來說是正常沒錯,內部應該會有一個較為精確的月份甚至日期,但也不會對外公佈

3.如果延遲一個Q,對公司的公關體系來說,就是晚了1Q,1的差別看來不大,但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有些人期望是2023/10月開始生產,然後他可以拿到車子

實際上會變成,開始試量產的日期跑到2024/3月。這還只是試量產呢,真正要能上路交車還要至少加個三個月到半年啦

因為,試量產出來的車子還要做小調整才能正式量產,其中一些車子要拿去路試,撞測之類的,一些可以拿來參加活動展示試駕預接單,所以不會拿試量產的來交車


最後,
時間拖越長對裕隆-鴻海越有利,坦白說,百萬以內的終端售價,以目前的狀況來說是不太可能

第一,目前汽車供應鏈的一些長短料還沒完全改善,可能真的有部分零件成本較高

第二,這個時間拉越長,電池交付的時間越晚,那成本就越有機會拉低

第三,展示車上面用的還都是最高最貴的科技,為了做到百萬內,可能還需要降低成本,搞不好一個改用URX 實體按鍵跟小螢幕,拔掉電動椅,改用布椅,沒有環景盲點但有LV2的車款,都已經在討論跟研究中,這也要時間


總之,要隨著時間越長,成本才會下來,利潤才會出現

現在的百萬聽起來很美好,實際上準備給訂金交車的時侯,再看看就好

損失最多就是800,知道自己的停損點就好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207.113 (臺灣)
PTT 網址

kazami 11/18 11:55拉長時間 會不會成本更高啊 XD

DYE 11/18 12:03電池近期高,中期(幾年內)應該能降點,再過還是要

DYE 11/18 12:03漲。

dc0001 11/18 12:12搞期貨車也是不簡單啦

ilovedirk41 11/18 12:27一堆人誤會 現在不是訂單 只是繳一千塊加入會員

MK47 11/18 12:30原來只是入會費XD

MilkTeaMan 11/18 12:32等明年出現百萬純電 直接打趴 只有目前的市場百萬才

MilkTeaMan 11/18 12:32是殺手 晚了就不要了

kazami 11/18 12:32啥 竟然不是訂單....

ilovedirk41 11/18 12:33到時候可以優先訂購 所以不是訂單 也不能轉單

kazami 11/18 12:42原來如此 我還想說這麼多訂單還不趕快交車 XD

對,頂多算是意向訂單,可以稱為類MOU XDDDD

※ 編輯: QuentinHu (101.136.207.113 臺灣), 11/18/2022 13:06:10

alittleghost11/18 14:1212/1前退訂還來得及全額退款

Narcissuss 11/18 14:26百萬然後沒有lv2

這我一定退啊 便利性或是舒適性配備,例如電動椅 皮椅 加熱椅 電尾門 腳踢 什麼的都還好,電車總 不會沒有Key-less吧? 其他部分就至少有盲點就好了,有個倒車鏡頭就不用環景,而且這些外場裝也可以 就算是開來通勤買菜,也不能沒LV2,上下班或是出門都會用到跟車,開車壓力小很多

※ 編輯: QuentinHu (101.136.207.113 臺灣), 11/18/2022 14:38:03

biggiol 11/18 15:00時間拉長,成本變低,他可能會遇到他廠的平價車,

banbanzon 11/18 16:07拖太久對鴻海越不利 電車都快進入成熟期了 你才準

banbanzon 11/18 16:08備試量產 其他大廠產線都搞得差不多了 成本也攤了

banbanzon 11/18 16:08一段時間 你卻還在繳學費

其實我想鴻海也是知道這個,這是任何生產製造業都會碰到的經濟規模問題,不過這個問 題好解的地方是,電池如果不是他們製造的,所以這個問題就相對小,畢竟裕隆的產線攤 提是裕隆的問題

applesck 11/18 18:02感覺時間拉越長越沒有競爭力了

※ 編輯: QuentinHu (101.136.207.113 臺灣), 11/18/2022 18:22:31

linbryan 11/19 03:31電池外購是重要問題.不像煞車方向盤很標準化了

a901922001 11/19 07:47每個月還有人買 真的是民智未開

b642897 11/19 15:22笑死 以後只會越來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