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桑椹的季節

看板cookclub標題[閒聊] 桑椹的季節作者
Icestorm
(小朋友)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4

今天逛市場看到桑椹
以前買的直接吃,或泡高梁

https://i.imgur.com/34iCHKU.jpg

圖https://i.imgur.com/34iCHKU.jpg?e=1667129645&s=fvzSdcSRqrVXzb974xV0Fg, 桑椹的季節
這是一般市場買到的,果實比較大

金門太武山或小金門,看到的都是小葉桑
小葉桑是臺灣原生種
桑椹小小的,黑色的,無敵甜
這張是2022.3.19在淡水滬尾砲台拍的
https://i.imgur.com/wM9pvWO.jpg

圖https://i.imgur.com/wM9pvWO.jpg?e=1667123199&s=O5J1pIf3Fv1ZEKqs8exe-Q, 桑椹的季節

from https://www.nmns.edu.tw/flowers/2010/spring/04-20/
文:廖仁滄
小葉桑
Morus australis Jacq.桑科
蘭嶼區、北部低海拔區、南部低海拔區

雖然知道臺灣民間普遍有「屋前不栽桑,屋後不插柳」的禁忌,但是春日裡看見結實纍纍的桑樹還是讓人心中有一股感動。

臺灣大多數人對於桑樹的認識是從小學自然課養蠶開始的。
養蠶不是為了繅絲,而是為了生命史的學習。從學校老師
或是同學手上拿了一張佈滿蠶卵的紙片後,就滿心期待地等待
蠶寶寶的孵化,等到黑色幼蠶孵出來,全家大小就開始
滿山遍野的去找桑葉來餵飽家裡那一條條等著開飯的蠕蟲,
雖然還不到江南蠶時三餐茶飯都草草的地步
,但如果蠶養多了,那種桑葉不夠吃的焦慮也不太好受
,心裡也不太會有「繁忙可以亦即是閑靜」的浪漫空間
,當然也不會注意到臺灣山林中原生的是小葉桑,與
中國南方養蠶常栽種的桑(Morus alba L.)是不一樣
的植物。反正只要家裡蠶寶寶吃的高興那也就夠了。

全中國原生桑屬植物大約有15種,栽培品種則超過1000個,
臺灣原生者只有小葉桑,其他還有一些栽培品種。
桑屬學名拉丁文是這種植物的傳統拉丁文名稱
,小葉桑種小名australis是「南方的」的意思,
指其原生地主要在華南地區比桑樹南方。小葉桑與桑樹
的區別可以從幾個地方來看:從葉子來比較,小葉桑的
葉子表面比較粗糙,桑樹的葉面比較光滑油亮。從
雌花花柱來看,小葉桑花柱長而明顯,桑樹的花柱短
或不明顯。最明顯的差異應該要算是果實了,
桑樹的果實明顯的比小葉桑大上一號,所以目前我們
所吃的桑葚大多還是來自桑樹。

現在正是桑葚的產季,市場裡常常可以看見成堆的紫黑色
果實在販賣著。植物園幾個角落裡的小葉桑也是滿樹果實,
不乏有白頭翁等鳥兒在枝椏間跳躍覓食。不過不是每棵樹
都結實纍纍,有幾棵現在還是一樹嫩綠,沒什麼動靜,
當然也得不到鳥兒們關愛的眼神。聰明的鳥兒也知道不用
再等下去了,這幾棵不結果的都是雄株,就算等到海枯石爛
也等不到來吃。如果您這陣子恰巧經過植物園北部區溫室旁
及溫室後的水道,看到那兩樹結滿果實的小葉桑時,請多多
手下留情,畢竟它那小一號的果實還不夠人塞牙縫,但卻是
鳥兒們加菜的野果大餐,就留給牠們補充元氣吧!牠們會用
悅耳的歌聲來回報您的。

====================

有些也有桑椹農場開放讓人採摘

剛 google
https://www.365fruit.com/fruits_44.html
桑椹(英文:Mulberry)
別名:白桑、家桑、桑材仔、蠶仔葉樹、桑樹、桑葉、冬桑葉、蠶桑、蠶仔樹、鹽桑仔、娘仔桑、蠶仔桑
來源:中國大陸、台灣、琉球。
桑樹的果實為多花果,成熟時紫紅色,汁多而甜,常見鳥類取食。
嫩葉細切後燙熟,加調味料食用或和在麵粉漿內油炸,味佳。
成熟果實可生食或製成果醬果汁等。
枝葉煮水喝,具解暑清涼作用。
葉可以養蠶。樹皮可以作為造紙原料或是作成繩索利用。
桑樹含有許多有效成分,根部表皮有一層薄薄的白皮,
叫做『桑白皮』可以當藥使用:對於支氣管炎、氣喘、
止咳、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等有效,是相當寶貴的生藥。
適於庭植或大型盆栽,葉子可養蠶,果實可食用或供釀酒。
桑椹通常以外觀顆粒大者肉較厚,紫紅色者較成熟,糖份高。其成
份經分析得知含糖份約5-6 Brix。每一個果實都由許多雌花
發育聚合而成,橢圓球形,長約 2 公分,每年四、五月成熟。
雌雄異株,只有雌株會結果實。果實為多花聚合果,
成熟時呈紫黑色,稱為「桑椹」,含維他命A、C,可生吃
或製成果醬及蜜餞。台灣栽培桑的原種
桑椹/Mulberry
目前世界各國栽培的桑品種,數目多達1,000餘種,但栽培較多者,可歸納為山桑、白桑和魯桑三系統。台灣的桑品種及品系,經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努力下,目前蒐集多達 126
種,分別保育於苗栗公館場本部和大湖繁殖場。經吳登楨氏等(1982)整理後發現,這些品種可概括成下列三系:
台灣桑(學名:formosensis)
簡介:屬台灣野生種,分佈於台灣各地平野及低海拔山區。特徵是具中等長度
(0.6~0.95mm)的花柱,柱頭蜜生毛茸,茸毛長且長向下捲曲。葉心形或深裂,變化多。不休眠性。

小葉桑/Small-leaved Mulberry/Japanese Mulberry
別名:小桑樹、桑樹、蠶仔樹、蠶仔葉樹、桑材子、桑仔樹、梁樹、鹽桑仔、雞桑、桑白、娘子樹、野桑、島桑、Teroi、Tigoutu(泰雅)、Ajizumu、Zusu、Diisu(排灣)
果實為多花聚合果,由紅而變成紫黑色方成熟才有甜味,普通稱它為 「桑葚」(桑椹),可生食。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向陽之地。


長果桑/Himalayan Mulberry/Long Mulberry
別名:紫金蜜桑、奶桑、光葉桑。
聚合果狹圓柱形,長 7~15 公分,直徑 0.5~0.9 公分,成熟時紅色或紫黑色,果肉糖度可達 22 度,較一般桑椹甜,可鮮食。果期五至六月。果實甜度高,可當鮮果生食用,亦可製果汁蜜餞等食品,也能當純粹清涼飲料。台灣全島低中海拔向陽之地。原產於喜馬拉雅山海拔 1000~1300 公尺之河谷或熱帶雨林。


島桑(Morus acidosa)
簡介:亦屬台灣原產桑,但分佈較廣,除台灣各地平野和山區外,琉球、中國東南部、喜馬拉亞等地也有。其特徵為花柱細長(1~3mm),花穗和小花數目均少,葉形 變化多。全年生長,無休眠現象。過去推廣的台桑1號和琉球桑等屬之。至目前推廣之台桑2號及3號,其親本,亦屬本系統,為其花柱卻短,與廣東桑系統接近。


台桑1號/Taisang 1
民國8~9年間,由苗栗改良場之前身『台灣總督府養蠶所』,於台灣在來桑中挑選出來的優良品種,原稱『佐久間桑』,光復後改為『台桑一號』。本品種無休眠性,生長綏慢,較遲老化,適於稚蠶用桑。宜於平地栽培,抗旱和抗蟲力弱。單株每年平均收葉量為
0.796公斤。



台桑2號/Taisang 2
由苗栗改良場1967年,經11年雜交選育出,1978年申請通過命名,本品種無休眠性,花為單性雌花,適稚蠶和裝蠶,單株平均年收葉量1.706公斤。


台桑3號/Taisang 3
本品種無休眠性,花為單性雄花,適於稚蠶飼育,單株每年年收葉量約1.777公斤。


苗栗1號/紫蜜
由苗栗農改場1983年大湖地方品系中雜交出,於2006年申請命名通過,成熟果實為紫黑色,果實大、甜度高,單粒果重約5.5公克,糖度約7°Brix,酸度約0.9%。


苗栗2號/紫蜜
由苗栗農改場2012年育成品種,早熟果實大、甜度高,採收期約2~3月,單粒果重約6.5公克,糖度約10.5°Brix,酸度約0.8%。


廣東桑(atropurpurea)
簡介:原產於廣東,據文獻記載是民國元年(1911),由當時的台灣總督府引進於中南部栽種。特徵是易開花節椹,花柱短(小於0.5mm),葉多為圓心形,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間,有明顯落葉休眠現象。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6.105 (臺灣)
PTT 網址

webster111204/21 23:39新疆旅遊幹道支線維族乘涼鋪油布打滿地的吃滿嘴

webster111204/21 23:41有趣的休閒 那桑樹有大人環抱粗的行道樹兩列看不到底

webster111204/21 23:42他們桑葚是白色的 不是我們的黑紅紫色

ivanbiker04/22 15:26最近也買了一堆桑葚回來洗淨冷凍,老闆說冷可以保存一年

ivanbiker04/22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