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劉德音只說台積電「不排除」去高雄
回一下自己的文
一年半前就有提醒各位,不能用2018年以後的資本支出成長速度來判斷TSMC的擴廠計畫
過去三五年被太多新聞洗腦,以為半導體景氣不會衰退
晶片需求只會往上不會暫時趨緩?
不知道是多菜才會相信這個
加上這幾年各國把晶片搞成戰略物資
從TSMC角度來說去各國設廠是分散風險
從台灣角度來看就是TSMC本土投資比重會降低
目前看來就是碰到了景氣循環,資本支出自然就也要控管
所以當初說不要對高雄廠太樂觀就進去掃貨期待短時間回收
就是TSMC終究還是一家公司,而且是資本控管和現金流極佳的公司
他們最終要面對的是股東和投資人而非中華民國政府或高雄市政府
當然高雄廠最終還是會有一些東西,只是要到大規模像當初南科中科等產線進駐
還是要時間,高雄廠最近的關鍵點應該會在2024年底~2025年初
在之前可能都會是比較小型的產線,客製化或特殊製程等等
供應鏈和系統穩定以後,再來決定要哪條產線進駐
不過竹中南科應該還是優先,接著是海外各廠,高雄順位還要先排隊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各位要注意的是
: TSMC的產業別外加本身的財務結構,資本支出是管控極為精細的一家公司
: 因為他們現在最大的成本就是資本支出了
: 十年前的TSMC資本支出也才6B左右
: 2016年開始拉到10B,2020年17B,2021年拉到30B
: 你要TSMC保持獲利能力的狀況下,又要維持目前的擴張速度
: 也就是未來10年可能CAGR要維持10%以上
: 目前TSMC規劃大概就是3~5y,畢竟現在的景氣循環速度快、張力高
: 以目前周遭朋友以及親人在TSMC內部的狀況看起來
: 這三年資本支出急速擴張的情況下
: GG應該會暫時把速度緩下來的,高階製程的成本壓下來的時間要更長一些
: 同時5nm或是即將上市的3nm也需要一些時間進行回本
: 當然持續推進的腳步不會停下,我只是要表達你看5nm、3nm的資本支出都是翻倍在跳
: TSMC本身的規模又那麼大,CAGR要維持10%是很驚人的事情
: 你說高雄要從0開始起一個大型廠區的爐灶,短期內似乎有點難發生
: 甚至五年內可能都還只是紙上階段而已
: 不過放個小小的研發實驗室如材料或封裝之類的倒是有可能
: 假如想要打造高雄金山街的朋友可能要多思考一下
: 3nm接著下一代的製程假如要維持目前的擴張速度,估計要50B/y以上的投資
: 我不覺得TSMC會有這麼莽撞的roadmap
: 看看2025年以後整體半導體市場的膨脹幅度TSMC應該才會有更大的計畫
: 況且TSMC目前還有竹中南三區還沒吃滿,美國爸爸AZ那邊也還在蓋
: 未來不知道又有哪個國家還會要GG去當地搞輪班
: 高雄我猜排序在蠻後面的啦
--
台積電是準備股價要破20000的
不過也很久沒在房版看到台積哥了
其實我就不懂,甚至連股版都有一堆人認為半導體需求永遠只會往北沒波動XDDD
※ 編輯: zzahoward (1.163.90.117 臺灣), 04/12/2023 11:11:16你講的合理,我在其他地方講還被噓
現在不只高雄,寶山,龍潭,中科南科GG 都暫緩擴廠
計畫
南亞科都做到賠錢了,去庫存還在進行,GG 繼續瘋狂
擴廠豈不是搞自己?
那時候看台積哥喊到台積電20年後股價20000, 他手上台積電值
3.3億, 我都快嚇尿了, 聽說台積哥已經賣掉了?
今年第一季觸底,半導體指數已經漲六個月來
GG的Lead time大概就是三至六個月
我說接單到晶圓出貨
跑去各國一樣的毛利就好笑啦,到底是領補助給人看商業
化爛到了極點還是高價買單一直買
高雄是這樣的,不會但因為台積設廠就大好,也不會因為台積不
設廠就大壞
總之獲利因為地緣政治問題而去設的那些廠下降是正常現
象
台積哥去年三月620的時候跑來房版喊加碼台積電 之後就沒
來過了..
基本上,黨給的甜頭多,加上房地產價格低是最大的底氣
高雄的會蓋,要擔心的只有水電費漲價,其他馬照跑舞
照跳
只是,短期炒風太盛了,感覺高雄供需短期內應該不太平衡
股價看來是沒救了,但房地產沒影響
沒蓋好哪來的供
其實現在尷尬的是 賣台積提升國際地位反而讓高雄廠順位
一直往後
所以高雄人應該要反對政府拿台積當外交籌碼XDDDD
預期的供 還要看蓋多久勒 建案一堆都拉那麼長
AZ 那個問問產能多少啊? 歐洲到時候也差不多爛
中肯文,但是信者恆信 不信者......
如果巴菲特會因為地緣政治把台積電賣掉,那美國、日本跟中國
政府長期會不會繼續讓這麼大的晶圓代工產能集中在台灣是很有
疑慮的
不賺錢的就是讓他燒 燒完看當地政府給不給錢,切割開
來的子公司 結帳也只是剛好而已
會啊 因為商業化價格沒得打
不過,講太多跟房地產就沒有關係了
AZ那座廠規劃產能已經翻倍過了 未來會不會再翻 有可能
老黃水果店已經率先宣示要優先叫AZ廠的貨 哈哈
巴菲特賣出是因為怎看都知道攤股收益只會下去 蓋一堆
不會賺錢的廠
老黃有拿補助
有拿補助就要下AZ單,晶片這塊就這樣,就看他們這段是
幾年和多少量還有美國爸爸要燒多少錢
利潤下滑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用總產量看也沒多少
TSLA柏林廠+傳統造車重鎮。真要分散產能,德國順位很前面
我是覺得民族主義經濟還可以再搞個好幾年
如果沒有要分散,那當然還是台灣廠比較賺,順位靠前
但重點在粥多僧更多 門檻下放
民族主義經濟阿 通膨繼續上升沒毛病
我是覺得保護甚至孤立主義大概還可以玩個十年以上
而且會一波比一波凶
那個 高雄廠是歸屬於南科,說實話也沒降低什麼層級
就看大家荷包瘦比較快還是民族主義春藥比較持久
近30年低通膨緣由是貿易全球化
之前貨幣貶值都是很凶的
去翻翻後照鏡
很多人說世界沒中國會更好 但其實這二十年來一般消費級
產品大躍進其實跟中國崛起很有關係XD
以前商用級的一堆產品被迫下放到消費級其實是中國功勞
這就是量產規模化壓低通膨
沒規模化 通膨 問題還有庫存波動都會非常可怕
經濟運作就和打仗沒兩樣
早期商業戰可不像現在這麼文明
海外擴廠都要花多少資本支出了 高雄慢慢等吧
保護主義下 通膨上升 傻蛋 才會喊房地產跌
海外資本資出都借的
問題是 就只有你高雄最會吹GG 其它縣市都沒你吹
債券 補助 都塑膠嗎 還在持續賣債券勒
因為高雄只剩GG
讓利鋼根本笑死,2021-2022 美國那邊材料供應員工都
賺到發大財
套牢10年以上 懂的就懂
借的一樣會嚴控啦 台積財務都抓很嚴謹現在看起來一定是海外
優先 高雄慢慢等
因為高雄慢慢蓋其實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配額年代貧富差距才叫可怕
台積是私人公司 甚至持股最多的都是外資 怎麼當外交籌碼
如果股東真的默許被當外交籌碼 那是不是就代表從台灣政
府這邊拿的好處也不少?
好啦很厲害很有道理很有策略啦 工號報一下
說到外交籌碼 誰玩得比美國商務部更狠的 一紙公文就可以
禁美商賣晶片給中國
美豬好處
讓世界看到台灣lol?
tsmc不是分散自己的風險吧,是各國發現晶片被台灣鎖住搞
到各國雞飛狗跳,強迫台積電去各國設廠,確保各國自己要
的晶片不會受到台灣政治經濟疫情等因素而影響
沒啊 沒辦法強迫 是砸錢協商
不然直接包產線不就好了
包一年有幾天 算算產能不就好了
反而更便宜
現在移過去 不代表要大量生產
就是要有基本該有的,如果出狀況 啟動國防製造法 貼
錢下去燒產能
但是到能不能夠商業化,還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GG千萬別跟DPP做對,免得怎麼死都不知道
總是要run 一下
所以近五年的收益/股權 真的不好說
三星也可以,但是 台積電 全世界占比最高,所以連蓋廠
都被當作第一名了
三星 INTEL 都是可以蓋的
TSM真老爸是美國人,DPP去旁邊玩沙
科技這種東西都一直重複吧 未來應該也是面板化
不過Morris 不也是美國人嗎?
小心等一下XD大就來幫忙備份了
講那麼多要是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呢?跟股版那些喊話的一樣沒
一個準的
9
各位要注意的是 TSMC的產業別外加本身的財務結構,資本支出是管控極為精細的一家公司 因為他們現在最大的成本就是資本支出了 十年前的TSMC資本支出也才6B左右 2016年開始拉到10B,2020年17B,2021年拉到30B2
我直接白話說 等重劃區,工業區起來、商圈轉移,路網建構完整 按照經驗至少都要15年以上才會發展成熟 但人生有幾個15年? 待商圈完善,67
現在都只是預漲期. 主要就是因為資訊不確定. 因此大資金or穩定性投資全都還在場外觀望. 目前只有激進派進場. 而真正開始漲是在資訊確定,甚至動土之後才開始.51
首Po劉只說 不排除 去高雄 你問他去彰化、雲林、嘉義、屏東 他也都會回答不排除阿...誰願意把話說死 劉只說,希望以後北中南台積電能以各3分之1的比例布局 重點是台積電在台南已經有廠了9
, : 也歡迎打臉 : (小弟多方) 高雄經發局說台積電明年6月動工 2023年開始營運
54
Re: [新聞] 台積電確定進駐高雄!高市經發局:不評論回顧歷史,竹南土地台積得到10年, 得到土地當下,建商與掮客就在炒作7nm廠、18寸廠,其實台積當時的說法也是不排除、目前無計劃 而當時在內部,每年的工程師可以參加了解公司大方向的會議,也一再說評估短時間不去,所以在竹南取得土地,帥過頭炒作台積進駐的時候,應該大部分有關心公司方向的員工都知道短時間不會進駐,不會去掃房 一直到前年開始內部招人,去年動工 沒錯,在竹南未正式啟動前,內部就開始徵召作業員與工程師填意願單,所以頭份指標建案這兩年都有台積、聯發科、聯詠掃房團,代銷傻眼44
Fw: [新聞] 台積電發信鼓勵員工休假 陳其邁:高作者: omanorboyo (omanorboyo)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台積電發信鼓勵員工休假 陳其邁:高雄設 時間: Wed Oct 26 18:37:30 2022 1.媒體來源:UDN 2.記者署名:陳弘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