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請益] 「持續買進」書本中的一個疑問

看板CFP標題Re: [請益] 「持續買進」書本中的一個疑問作者
Loratidine
(氯雷他定)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先說我沒看過這本書,只是來名詞解釋一下

理論上,你投資部位的獲利,是來自於你承擔的風險。

因此獲利多寡可以很簡化的 = 投資金額 x 風險大小 x 時間


現在買 = lump sum 單筆投入 = all in

就是一種最大化投資金額和時間的方式,也是理論上報酬最高。

ETF這類一籃子股票,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


平均成本法 = Dollar Cost Averaging (DCA) = 定期定額

就是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去做投資。

可以減少買在高點的機會,來降低波動性

但也因為投資金額和時間較少,報酬率理論上較低。

但如果目標是波動較大的個股,用DCA來降波動度,也是個好的投資方式。


但實際上,大多數投資人都會處在這兩種情境之一。我們可以看看兩者的差異

第一種是手邊有一筆資金100萬,年初all in 100萬 vs 每月投資8.33萬

[單筆投入 lump sum] 的投資金額 x 時間都大於 [平均成本法 DCA]

單筆投入 > 平均成本法



第二種是薪水扣除花費後,每個月可以存下2萬元

每月投入2萬 vs 年底單筆投入24萬

[平均成本法 DCA] 的投資金額 x 時間大於 [單筆投入lump sum]

平均成本法 > 單筆投入

(但此時的平均成本法,概念上也可以換成每個月都在做all in)


所以依據每個人投資背景的不同,兩種做法各有優劣勝敗之處。

先確認自己在討論的情境是單筆100萬、還是每月2萬

就比較不會混淆書中的概念


※ 引述《fawangching (公園哲學家)》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
: 「持續買進」的這本書
: 我有一個疑問
: 作者是資料科學家
: 他在投資篇
: 如果你有一筆錢
: 他是主張「現在買」整筆錢投入市場
: 會比「平均買投資策略」
: 獲得的績效會更好
: 但他在下一篇又提到
: 連上帝也贏不了「平均成本法」
: 為什麼我覺得這兩篇好像有點矛盾
: 他到底是希望讀者
: 有錢一筆直接買?
: 還是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
: 有大大有看過這本書
: 可以解惑一下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239.76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Loratidine (1.165.239.76 臺灣), 09/30/2023 01:00:41

fawangching09/30 08:25感謝分享

slchao09/30 10:55期待回測年初定期定額vs年中all in,也許all in勝出的原因

slchao09/30 10:55,單純只是因為曝險時間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