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Tarachine Conical 30 甜筒濾杯 #55
#第55篇心得#
Tarachine Conical 30 Single 濾杯
台灣暱稱為 甜筒濾杯
最近這種濾杯突然流行起來,強調簡單方便易用。
連三洋都出了花瓣版本的Deep 27。
但Deep 27本身是可以買自家濾紙的,還頗貴~
不過Deep 27 跟 Conical 30 是完全不同走向,風味也是。
27就是27度角
30就是30度角
除了角度不同外,裡面紋路跟整個濾杯大小都不一樣。
我是以外型選擇小一點,造型我也覺得好看些的 Conical 30
這二隻都是屬於窄角濾杯,
咖啡展其實還有幾家有展出,但尚未量產的陶瓷版本。
但都是一樣是窄角濾杯。
https://i.imgur.com/DPRrmuv.jpg
我購買的版本為AS樹脂-黑
https://i.imgur.com/y3EMbB4.jpg
濾杯的內容物為濾杯、量勺、以及幾張濾紙~
這幾張濾紙用完後,是沒得另外買的。
https://i.imgur.com/RVJhLWP.jpg
https://i.imgur.com/QwJMzyj.jpg
https://i.imgur.com/fydnfqu.jpg
https://i.imgur.com/hwsub1R.jpg
V60的02濾紙,理論上所有02濾紙都能用。
https://i.imgur.com/ejAMAOy.jpg
https://i.imgur.com/Mv8QvJp.jpg
https://i.imgur.com/rTM6iia.jpg
https://i.imgur.com/AW1W0MQ.jpg
https://i.imgur.com/2ZwHkAS.jpg
如中間這個星巴克的單人手沖下壺.. (容量230ml)
https://i.imgur.com/fAAIpqZ.jpg
https://i.imgur.com/JySRuRf.jpg
https://i.imgur.com/Wd1Yej5.jpg
https://i.imgur.com/eAEIZyn.jpg
分別為12克/10克/8克
由量勺可以知道,這是專門設計給低粉量的沖煮器材。
本身官方建議深焙11克/淺焙15克,最大容許值為18克~
https://i.imgur.com/MjCRClI.jpg
這是放入15克的深度,
可以看出濾杯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以容納注水了
https://i.imgur.com/mE6jp3p.jpg
參考小紅書的分享,自己嘗試調整。
也抓到不錯的沖煮法。
本身流速極快,一般沖煮會在一分半內結束,至多不會超過二分鐘。
而且是細研磨。
粉量我不建議太多,縱使可以容納到18克...
原廠的參數都印在盒子外面,特點也是,但是實際沖煮需要自行調整。
https://i.imgur.com/Sc8ySt7.jpg
https://i.imgur.com/Xhhk52b.jpg
不同豆子間有不同的口感分別是不是該寫。
因為這是我的對比口感,這篇自然是我的心得。
這是十分主觀的,也可以稱之為玄學,但既然會有版友反感,
那這部分我就省略不提了。這就當我私藏的心得了。
所以本篇直接省去過去會做表達的對比口感,豆子用哪四種我也不提了。
這邊的風味呈現的敘述,只會做一個比較籠統的走向說明。
https://i.imgur.com/XOPdFhJ.jpg
多次測試結果,我逐漸減少粉量去沖煮,
在越少粉量的時候,風味上呈現越佳。
https://i.imgur.com/geI5DNx.jpg
最後我只用上8克粉,因為粉量減少,所以可以同時測好幾隻豆子。
https://i.imgur.com/3idjDPy.jpg
試喝看看,
很適合臨時想要喝一點咖啡但又不想喝多的時候。
https://i.imgur.com/1ldOjav.jpg
https://i.imgur.com/tCZ0XjI.jpg
https://i.imgur.com/7n15gUM.jpg
內容省去了很多玄學說法,直接來總結吧。
在單人手沖傳統克數上而言,並沒有太多優勢,甚至不覺得好在哪裡。
因為濾杯窄,所以所有的沖煮技巧就等同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那麼就大大失去了可控性。
這隻濾杯我覺得優點在低粉量,可把低粉量沖煮得好的傳統濾杯不多,
甜筒型濾杯在低粉量時,
可以完美呈現咖啡豆風味跟層次感,味道偏厚實少酸值。
非常適合只想來個二小杯飲用。
搭配上濃縮的杯子引用,十分享受。
也因為低粉量就可以沖煮,所以在購買不同豆子時,
可以一天喝上不同口感豆子,咖啡因也不會因此攝取太多。
不過說沒有沖煮技巧也不完全正確,只是純粹無法使用太多技巧。
本身因為濾杯窄,深度深,所以容易沖出苦感,
這就靠各位自己摸索沖煮法了。這裡就不展開分享了。我的手法有點小複雜。
我是覺得要沖得好喝,還是需要一點沖法拿捏的。
優點 :
漂亮美觀,而且不吃太多技巧,濾紙現成的。
沖煮好的話,口感呈現不錯。很適合低粉量沖煮。
可用V60 2號濾紙折來使用。
濾杯出水口可相容很多容器,適用性很高。
缺點 :
沖煮法仍須自行調整,調整不好容易沖出苦感。
酸感呈現比較低,濾杯本身價格我覺得還是偏貴的。
以及沒有適配濾紙可買。
或許可以買三洋Deep 27濾紙來試試 ?
--
本心得禁止無斷轉載,未經允許不得全文引用。
--
用心推
你的v60是懷汝?有沒有比較好喝?我說懷汝。
V60我只用過別人樹脂版本,所以不知道跟一般陶瓷版本差異。 我用過樹脂版本不太喜歡。 但我本身就很喜歡懷汝,所以V60我是選擇懷汝購買, 配重上我也比較喜歡。 有沒有比較好喝我不清楚,但泡出來的口感我是頗喜歡就是了。 蠻溫順的。 這隻濾杯入手後我蠻常用的。
https://i.imgur.com/25cJi8j.jpg
有開片了嗎?我也好想買懷汝,不知道容不容易有冰裂紋?
有的不會開片,陶作坊也沒說這種釉燒能不能夠開片.. 目前是沒有開片的現象。
文章內容有錯字,有空我再來修正,先睡了
(寫文膽戰心驚ing)
大家看得懂/容易看就好。打字錯字在所難免阿。
不打草稿直接線上編寫,往往事後都要持續修改個十幾次。@@
這個看起來像是kono流那一派做出來的東西應該是近期最迷
的產品了,在yt上面看別人沖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XD
最近突然流行起來了, 有可能是咖啡精緻化後,更小克數的需求變多了。 所以這種可以用特少份量的濾杯流行起來。
看要不要試試osmotic flow 日本人沖這兩個大多用這方法
雖然跟花瓣設計不太一樣,可以試試看
推分享,之前也買了一支來玩
我慶幸我沒買陶瓷版本, 因為這種濾杯很輕易地放在普通濾杯無法放置的杯子容器上面 所以相容性很高,陶瓷版本就太重了。
這兩個我也都有買 比較喜歡DEEP 27 因為粉量可以到20
而且味道比較好且易用 甜筒粉量要少不能很容易流速過慢
我看YT幾個對比,一樣的沖煮法下,影片也都是覺得deep 27味道比較佳 因為我沒對比過所以就不多下評論。 但YT的測試在標準單人粉量上對比,二者流速感覺是差不了多少的.... 大大也說deep 27味道也比較好,我認為八九不離十這是蠻正確的答案了。 覺得有可能是V60濾紙對折的關係導致萃取不平均... 沖煮就得多費心調整一下。 deep 27算是一個比較有系統性的設計濾杯.濾紙也有特別設計. (雖然更貴更大隻了) 味道比較好感覺的是可預期的。 Conical 30的優點就是原本V60的濾紙就可以上,而且比較小隻。 先玩一陣子看看再來考慮要不要補上deep 27
簡單的說明一下最簡單的沖泡法,浸泡咖啡粉雙倍克數的水
約20秒,然後中央緩慢倒水不用停到咖啡粉之15倍水量停止
即可
感謝分享 看來手法就是中央穩定注水 頂多水柱大小變化
感謝分享 好用心
覺得貴就自己做一個吧
這個擺上小下壺可能會太重了
這種款式濾杯出來好一陣子了,永和的菲瑪咖啡老闆常用這種
濾杯出杯,他手法掌控地很不錯,在那喝咖啡是種享受
其實就算傳統濾杯每個形狀都相同,設計角度跟開孔大小以及肋骨上都不一樣.. 我買的這支コニカル 30 シングル是今年8月上市的 而フラワードリッパー DEEP 27則是今年9月上市的 都算蠻新的東西... 我覺得輕量化樹脂的設計很容易放上任何容器做小份量手沖咖啡.. 直接單杯飲用是最優勢的地方... 可能是會流行起來的原因,因為小份量可以放上任何杯子沖煮,很棒。 如果是陶瓷的我會比較傾向於買傳統的錐形濾杯 因為選擇多樣式多,而且可用的沖煮手法更多變化,大份量沖煮也沒問題。 所以量產的輕量化樹脂型態我才因此願意購入來用。 (不然手上濾杯也蠻多了) 看看我那迷你可愛的星巴克小下壺,也只能用這個濾杯了
發現可以用之前買的zebrang自己捲來
適合露營用 但矽膠確實會吸味道
我也有買水母濾杯(矽膠的),目前外出用沒錯 目前正搭配花灑嘗試看看外出可不可以連手沖壺都不用 雖然RS-16就可以簡單做到.但是RS-16是玻璃的,帶出門總是心驚驚
辛苦做的居然被嫌重 我要哭了QQ
大大做的很好看,這是外面買不到的... 不過我的下壺頗為小巧,可能只有樹脂小濾杯才有辦法穩定放上.. 加上這些小下壺的開口直徑大約都是45mm-50mm,傳統濾杯是上不了的。 剛好コニカル 30 シングル可以穩定放上。
https://i.imgur.com/aWELdPX.jpg
https://i.imgur.com/8fw3PmU.jpg
剛剛在泡的 手癢癢在考慮要不要買フラワードリッパー DEEP 27來玩玩
Zeal大做的那個很好看欸
只有有技術的人才有辦法自製..
※ 編輯: kikolo (42.77.216.201 臺灣), 11/24/2023 20:25:19還有很多
65
[器材] 一個新手寫給新手的咖啡器材建議各位前輩好 最近對咖啡沖煮有一些新的體悟 想說發個文章 希望幫助到初入咖啡沖煮的同好 至於我多新手42
[器材] 請問錐形濾杯挑選手邊現役blue bottle蛋糕濾杯、kono短肋、Kinto SCS陶瓷濾杯(2杯份) 因通常沖30克粉,考慮把Kinto SCS換成一個4杯份錐形濾杯 目前選手: 1. Hario V60 02 從來沒用過的經典快流速濾杯,很好奇22
[器材] 新手菜雞濾杯求推薦大家好 因上班工作頗忙,私心認為沒辦法像假日一樣 能有太多時間和閒情逸致好好品嘗手沖所展現出來的不同風味 上班時間喝的咖啡偏向無腦快速醒腦用 目前考慮買個濾杯午休後能快速手沖,產出一杯別太難喝有些許風味的美式13
[器材] 數種濾杯一刀流小弟從7月入手沖坑到現在,依舊是一隻菜雞。週間有空的話每天會沖個10-20g兩次,週 末兩天則都是各沖個三次。除了試試不同沖法,也好奇濾杯是否真如網路上看到的教學影 片或文章,影響風味那麼大?於是前天我以同種豆子、同樣沖法,但使用手上不同的濾杯 來沖煮實驗看看。 豆子:墨西哥 伊佐藍、淺焙10
Re: [器材] 手沖流速慢的問題回一下這點,這個外包濾紙的實驗主要不是在測試側流多寡 而是Jonathan想要呈現解釋一個觀念 我就用中文叫做"可用濾紙面積" 使用濾杯濾紙搭配沖泡的時後 並非所有的濾紙表面都會參與過濾9
[器材] 專欄:濾杯設計對風味的影響今天的專欄,我們將與大家介紹濾杯結構對沖煮的影響! 圖文好讀版: 在咖啡世界裡,手沖是非常熱門的沖煮方式,也是咖啡愛好者,在家享受好咖啡最方便的 方法,從早期經典的Hario V60濾杯、Melitta 梯形濾杯,到現在各種各具特色的濾杯百 家爭鳴,更多沖煮的可能性正等著我們發掘,無疑是咖啡圈的一大福音。這篇文章,我們9
[器材] V60 02沖出來的咖啡味道偏清爽?長期使用的是一款hario出的三孔梯形濾杯 (以前從老家拿來的,現在好像沒有看到這款了) 最近因為發現家裡面有一個v60 02的濾杯 買了濾紙用了兩週 沖煮的方式和以往幾乎一樣8
[其他] 關於手沖溫濾杯的問題小弟通常沖煮都會沖濕濾紙,順便溫濾杯跟下壺 之前看我們世界冠軍做義式的時候使用冷凍把手沖煮,好像是可以多保留一些香氣 那手沖使用冷凍濾杯可以嗎?還是需要一定的壓力? 剛剛查一下分V60玻璃版容許溫差120度,冷藏濾杯或許可以試試看 不知道有版友試過嗎? 我怕濾杯炸裂XD2
[器材] April Brewer 使用心得一直沒找到太多April Brewer的分享文 所以就自己買來測試一下 豆子用淺焙的水洗耶加 研磨刻度C40 26格 水溫94- 濾杯最有感的是從Kalita 梯形濾杯換成Hario V60濾杯吧!當然現在Kalita主力在推蛋糕形濾杯。 這幾種主型差異就很大,至於你要說每個主型下的肋的設計啊,材質啊,那個差異就有一些,但是很難感受出來。 然後,磨豆機差異最大無誤,光是磨出來的粉是片狀還是錐狀,差異就很大了!更別說粒徑的穩定度之類的。 但是,我覺得啊!濾紙的差異其實比同主型的濾杯下的濾杯差異更大。 譬如錐狀V60的濾杯,用麻濾紙和標準濾紙,就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