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它] 請教手沖不穩定出現苦味原因
兩個議題大家來討論~
[議題一]
不管是「杯測採用浸泡法」或者「james hoffmann終極v60手沖 俗稱 搖晃法」
目的都在於「均勻萃取」
上述的兩種方式浸泡時間都一定比
46法還高
可是!如果常用的人一定發現,這兩個方式喝的時候有苦味嗎
我的答案是不會(可能性很低)
但缺點就是各種味道很平均出來
所以這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引出第二個議題
[議題二]複雜系統:
https://www.ptt.cc/Coffee/E._SBN-3TVOJKM
我很喜歡原po觀點
議題一有點像實作
議題二有點像理論
所以我們是不是能將這兩個結合
去思考苦味其實不是過萃?
而是萃取不均的結果呢?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5.155.66 (臺灣)
※ PTT 網址
67
[其它] 咖啡萃取:風味的複雜協同系統過去我們在咖啡教學或展演中常看到的說法 是將咖啡風味用加減法來疊加 我想要多一點甜,我就多萃取一點甜 我想要多一點酸,我就多萃取一點酸 我想要少一點苦,我就少萃取一點苦27
[實驗] 以Difluid進行咖啡萃取率實驗實驗動機: 開始烘豆之後,發現如果烘焙能完全排除生味、苦味、澀味, 等明顯因為烘焙瑕疵導致的負面風味,剩下就看生豆自己的本事。 如果能達成上述前提,咖啡沖煮的時候,就可以把所有風味一滴不剩的萃取出來, 也就能大幅降低沖煮難度,以及器材的影響,減少入門難度。17
Re: [器材] 抱怨一下粕谷哲濾杯 KDC-02-B由於發現上一篇文章講到萃取不均 卻又講得太快,沒有寫清楚 所以這邊趕快先來談一下均勻萃取、過萃之類的話題 結論是,我不認為讓所有顆粒均勻萃取是最重要的事情 甚至我覺得過度萃取,萃取率過高這些概念很可能只是萃取瑕疵的代罪羔羊9
[單品] 手沖手法影片看了最近的幾篇板上文章,想說分享幾個手沖影片好了 46法,最容易上手,也是極為容易調整的一種手沖手法,十分容易標準化 James hoffmann的V60沖法,他是曾得過咖啡冠軍的一個英國人,有推出一個非常簡易且其實也可以不用手沖壺的沖法7
Re: [其它] 奇妙的猿田彥咖啡師手沖方法原文43 搖濾杯 這一陣子都用Hoffmann教的沖(有小調整)。先說結論,得到平衡的風味,且再現性高。 濾杯用陶磁V60, 磨豆機用1Zpresso Z-Pro,豆子是伯朗廠豆依索比亞。 方法簡單講是:5
[器材] 請益Hario Switch沖法平常都是用V60或星芒手沖 最近看了James Hoffmann和Matt Winton的Hario Switch recipes就入手了一個來玩 試了幾種參數後(純浸泡或浸泡+濾沖),主觀上還是覺得純濾沖耐喝些 想問問有玩浸泡式的朋友,可否分享一些覺得不錯的沖法? 個人喜歡用16g沖240cc的咖啡,淺焙豆多以93度水溫為基準,豆子研磨度中偏粗5
[其它] 手沖攪拌法的使用想使用手沖,沖出酸爽俐落的口感。 高水溫,細粉,注水比例專注於前段 。 之前在悶蒸時使用搖晃濾杯的方式,沖泡出的酸味蠻多的。 這次改用攪拌的方式在悶蒸時加速萃取,但喝起來卻感覺到甜大於酸? 一直以為,攪拌加速萃取,會得到酸味相對於搖晃濾杯來說,來的更高的表現- 杯測會從熱喝到冷去做比較 用聰明濾杯喝不到4分鐘後 杯測還在萃取的味道. ※ 引述《JITER (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銘言: : 你可以試一下,同樣杯測條件下(粉水比、水溫) : 聰明濾杯浸包4分鍾後案開關放水流,杯測同樣4分鍾破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