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YouTuber 手沖手法
近期由於短影音盛行,許多人氣咖啡YouTuber也藉此不斷產出並分享手沖手法。一段時間觀察後發現,為達同樣目的,例如增加香氣 或 甜感 或 厚度,卻各有幾十種不同的沖法,心裡常想著:「明明目的都是提升香氣或增加甜感,開發那麼多琳瑯滿目的手沖手法幹嘛…?」,而且若沒特別限定,還要確定手法可以適用於大部分的豆子,在分享給受眾之前真的有測試過嗎?自己有喝過那麼多杯用該手法沖煮的咖啡嗎?後來想說算了,YouTuber本來就在意流量,沒有產出自然沒有流量。稍微將豆量/研磨度/水溫等參數稍微排列組合、前後調
整一下,有時再加個攪拌或搖晃,又可以產出一套手沖手法了。
最近看到AD CAFE分享的手沖手法如下:
https://youtube.com/shorts/99T1XSzWdic?si=kCNr8paCb0yNiI_x
又香氣爆炸、又甜、又厚實,這麼好康的手法不試試看怎麼行?先不論試完結果如何,在最後一段沖煮時有特別強調將粉牆沖下來。
嗯…一開始學習手沖時吸收到的知識是盡量不要沖到濾紙上,以免水從濾杯肋骨間隙側流下去,現在反而是要沖掉粉牆?不知道板上各位知道將粉牆沖下去的用意為何?或是該呈現什麼風味時要沖粉牆,反之則保留粉牆?或這只是噱頭而已,沒啥用意?
感謝大家解惑!
--
都是標準的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繞一圈後會發
現,去理解一些有科學實驗佐證的萃取原理,再搭配
自己驗證有用多了。推板上Icta大的文章。
沒錯,就是噱頭,根本還是在咖啡豆上,抓水溫、粉徑、
萃取時間差不多就夠了
多去探店 喝到喜歡的去跟咖啡師問手法就可以
豆子烘的好 穩定注水產地風味隨便都出的來
烘不好或磨豆機爛的 用啥方法也只會把缺定放大
科學來看,switch濾杯,分水比水溫抓好可以泡好咖啡
玄學來看,花招百出的沖泡可以出一杯超好咖啡,偶爾
有肋骨的濾杯磨細又把粉牆沖掉 很多水會直接bypass流掉
磨粗點可能就沒啥差別
現在歐美比浸泡跟萃取率喔 不過光萃取率儀器就不是一般
玩家會購入了
看你喝的是玄學還是科學了XDD
騙眼球騙流量啊 自以為創新招 就有人會信你比較屌
沖煮技術中的"玄學"並不負面,硬要說46法也是玄學阿
總之要設法控制變因,變因以外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是調整
風味的手段
這個YTer本來就沒什麼料
到後來我都不看手法了 每支豆子都不一樣沒有萬用的手法
每次沖煮都做參數筆記 喝完寫心得 下次沖的時候調整的依據
研磨 水溫 濾杯(流速) 攪拌程度(固定幾種手法) 就很夠了
yter的更新我只當器材更新來看 XD
從頭到尾沒留過粉墻的路過
每個人喜歡味道不同 用手磨調粗細 水溫 和水洗 日曬類
別做區分即可
同一種豆子+同水溫+不要亂操作
沖出來差距不大
豆子占風味70%、烘培20%
你操作的大概是10%
豆子味道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其實都要有不同對應方式。
我自己也有幾套穩定手法,所謂穩定手法不是最好喝的,因
為豆子都會變化。穩定手法是會維持穩定不錯的口感
當只想喝一杯時,無腦的用自己的穩定手法沖是個不錯的選
擇。
沖粉牆應該只是為了後面搖晃濾杯重建粉層做準備 順帶一提
所謂「香氣爆炸甜感」大概是從頭到尾都攪拌所以從頭強到
尾 但品質不好的豆子這樣做就是從頭爛到尾
我現在會用的手法就是46法和一注到底,其他都看看就
好
注水穩加溫度搞定好就好啦
手法是一定有差,反正就自己多試試看,別人的方法不一定
適合自己,我繞了一圈參考多種沖法
後來是把很多人的概念東挑一點西挑一點發展成自己的手法
多模仿多嘗試,去領悟別人這樣沖的概念是什麼,最終沖出
來的成品好不好喝,這才是真的
手法是某條件下的歸納,個人覺得理解物理原則(萃取
變因)造成的萃取率變化比較不會東施效顰
豆子夠好就可以把萃取率拉高 反之就要降
學習一陣子之後都買好一點有特色的淺焙 從此沒粉牆
這沖法沒問題,透過攪拌加強,最後破壞粉牆讓萃取一致
所以若是保留粉牆的沖法,萃取就會不一致囉?
※ 編輯: killsheep (36.231.8.15 臺灣), 02/28/2024 22:41:36水退下去時,掛在牆上的粉就停止萃取,所以有人提出透
過旋轉、湯匙刮粉牆、沖刷粉牆等方式,讓牆上的粉再落
入水中持續萃取到最後。
就跟你初學開車的時候,教練都會叫你死背方向盤打幾圈一
樣,這些影片是給初學有興趣但還不知道要怎麼思考的人去
看的。當他們產生興趣被領進門後,就會自己思考去做變化
了。前幾樓說的很對,豆子的烘焙品質比較重要,有些咖啡
師也是會看豆子情況做萃取上的調整。有些咖啡師則可能不
想跟YouTubers 解釋太多,就只講手法跟結果,那YouTubers
當然不一致阿 粉牆上的粉都沒吃水 中間吃很多
除非浸泡沖法,不然粉牆我都會沖
咖啡展也有很多五花八門的沖法…什麼甜感爆炸、增加酸香、
加強厚實度,結果一喝是苦澀味爆炸XD
不是每次出新濾杯,就又出新的手沖法?
45
Re: [其它] 奇妙的猿田彥咖啡師手沖方法還是來介紹一下這個影片當中預浸階段使用的搖晃濾杯的手法 台灣有一些人拍過影片介紹過這種手法 但真正完全理解並正確使用的人不多 這種手法在國外通常稱為Rao Spin 取名來自於咖啡大師Scott Rao40
[單品] 手沖一直失敗...為自己入手沖大約一年多 設備也都有一定水準 濾杯:v60 02 磨豆機:kng & js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16
[單品] 手沖新手研磨顆粒粗細問題請教各位好 最近剛開始玩手沖也做了一些功課 大概了解研磨粗細對咖啡口味的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越粗會越酸,越細會越苦) 我也參考了某個世界手沖冠軍的 YouTube 手沖教學,影片中他建議可以一直往研磨越細的 調,直到受不了過細所帶來的苦味為止)15
[單品] 請益豆子開封後風味變化問題本身手沖好一段時間了 從原本喝什麼都覺得只是咖啡味 但現在能大致品嚐享受其中的滋味了 但發現一個問題 總是在豆子開封的前三天左右9
[器材] 專欄:濾杯設計對風味的影響今天的專欄,我們將與大家介紹濾杯結構對沖煮的影響! 圖文好讀版: 在咖啡世界裡,手沖是非常熱門的沖煮方式,也是咖啡愛好者,在家享受好咖啡最方便的 方法,從早期經典的Hario V60濾杯、Melitta 梯形濾杯,到現在各種各具特色的濾杯百 家爭鳴,更多沖煮的可能性正等著我們發掘,無疑是咖啡圈的一大福音。這篇文章,我們5
[器材] 醇鮮第三代職人版手沖刻度最近購入醇鮮第三代職人版,說明書上建議的手沖刻度是7~14, 自己用V60沖了幾次,發現用刻度7沖完粉牆太細,喝起來也感覺不順口, 改用9或11,雖然粉牆沒那麼細,但喝起來也感覺咖啡豆本身風味沒有出來, 想請教大家,分享一下有買這台的手沖大概都用多少刻度, 謝謝喔~3
Re: [單品] 手沖的手法討論大小水、要不要建粉層這些都是看你想要呈現的狀況所決定的, 並沒有後續注水一定不能超過第一次注水的粉牆這種事, 你同事說的跟粉層同高的好處是, 比較可以避免側流(水沒有跟咖啡粉充分的接觸就沿著肋骨流下), 但反過來想,1
[器材] 新手電動磨豆機 staresso d6e 心得使用時間:開始學習手沖兩個月左右,之前有虹吸的經驗 沖煮方式:手沖跟冷泡 咖啡豆選擇:中、淺培,大約試過8種咖啡豆, 有大賣場也有連鎖咖啡店,手沖咖啡店的 手法:目前在練習一刀流或是單點注水等不繞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