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器材] C40 vs M47 vs KMax 手沖主觀評比 (淺培)

看板Coffee標題Re: [器材] C40 vs M47 vs KMax 手沖主觀評比 (淺培)作者
kikolo
(dear)
時間推噓12 推:13 噓:1 →:32

: 推 jaysuzuki: 安啦,K在國外綜合評價是壓倒性贏過C40。現在值得探討 01/14 18:16: → jaysuzuki: 的議題應該是,K要怎麼設定來提升表現,國外很多更細 01/14 18:16: → jaysuzuki: 研磨的,不覺得K去雜味只能靠磨粗來調整。 01/14 18:16: → kikolo: 這件事交給你們了 (握) 01/14 19:34
昨天比較忙.今天補充一下

K的綜合評價在國外我是沒有參考過
但如果硬要把價錢當作優先比較級別.那就買K吧

畢竟偏科的C40跟M47是跟性價比毫無關係的
本篇的測試中,Kmax的總分數也僅差C40一分.甚至贏過M47不少分數

是不是有人根本毫不關心評分分的細項跟內容就馬上覺得Kmax一定要贏?
贏不過就是我的沖泡問題

那麼單就這點來談吧

要調出好味道的確不單只是調整研磨粗細
還有沖泡的水溫.沖泡的濾杯.沖泡的手法跟濾紙
沖泡的時間要取幾段.沖泡的震盪方法.
或者乾脆加入攪拌


那我相信.Kmax絕對可以調出非常好的口感

但是你光是做出一連串筆記.跟記錄所有的方法
如研磨刻度7.8搭配多少水溫.採用浸泡多久.
然後一定要馬上旋轉震盪幾克.接著用攪拌方法.
等等的紀錄...

那麼請問.光試完後.總算抓出一個非常不錯的口感後
你要浪費多少磅的豆子?

更何況這只是其中一個單品豆
換了培度.換了豆類.換了日曬或水洗
你是不是再度浪費幾磅的豆子再下去嘗試筆記跟微調

然後調出Kmax的絕佳口感?


今天我用的豆子便宜.可以這麼玩
如果是200克上千元的冠軍豆.不要談冠軍豆.
就藝妓還是台灣豆就好了
或者手上只是嘗鮮包.只有30克包裝

此時當你手上有C40/M47/Kmax時.
請問.你會打算拿Kmax下去拚手沖嗎?
沖失敗就沒有了


這就是問題所在.今天我的比較已經不是要買哪隻磨豆機
而是我每隻都有.我只是不想浪費太多豆子在做嘗試
所以我設定同樣沖煮方式比較(也分別做了二次)
這樣對我而言比較有意義.


不知您是否了解意思了嗎?

我絕對相信綜合評比kmax很高.我也評的很高
我也絕對相信kmax可以用你所謂的嘗試沖煮出超級棒的手沖咖啡
但此時就需要詳細記錄什麼品項產區的豆子.
需要用多少研磨度.需要多少水溫.用什麼濾杯跟濾紙
還有千百種的測試後選出來的特定沖法搭配..


但這對我而言毫無意義

因為我只要選擇一隻磨豆機出來磨豆後沖煮
如此簡單而已.
我只要配合豆子去換幾種通用沖煮手法下去即可
泡完一二杯後.剩下的我就只剩下調粗細
不是簡單多了?


所以我第一時間回復的推文很簡單明瞭
Kmax交給你們去嘗試吧


沖煮咖啡應該是快樂的.
祝您嘗試愉快.也希望看到您嘗試後的分享心得

嘗試出對kmax最有利的沖煮方法後
同時也拿出C40/M47去用同樣沖煮方法確認.Kmax真的贏過了
這樣就好了

不然這樣.
衣索比亞.日曬.耶加.不用太貴的單品豆

你提供kmax的研磨度跟沖煮方法
一杯10克豆.水量你決定
我拿C40/M47做同樣的沖煮手法比較.
這樣好嗎?
(我濾杯只有骨瓷星芒)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89.156 (臺灣)
PTT 網址

h8752631401/15 14:51推 考慮到風味的話輸贏就很明顯啊…是考慮到價錢及其

h8752631401/15 14:51他因素K才有一戰之力 畢竟只要人家一半價格

charlie166701/15 14:54ptt推文總是不會讓我失望

hahn01/15 15:09很同意一點..一隻豆子測出濾杯+磨豆機最好參數非常搞剛..

newererw01/15 15:10價格才讓k有優勢 就很好的cp值 風味當然c40小贏啊

正在拿RS-16測一下三隻磨豆機表現ing 不過一杯要四到八分鐘.這下子要拖很長時間了 XD

newererw01/15 15:18或許原po把k的倒掉有人覺得太貶低?

kikolo01/15 15:18嗯,實話實說,我也倒掉M47的

h8752631401/15 15:19M47不是也被倒掉了XD

newererw01/15 15:23原po辛苦了 風味本來就很主觀的事 個人覺得只要到一個

newererw01/15 15:23程度都可以欣賞看看 本來我是無法接受深焙的人 上次有

newererw01/15 15:23包阿里山中深焙 拿來手沖完全不能接受 最後半磅pico拿

newererw01/15 15:24來做濃縮 喝到烏龍茶感 才懂得欣賞

lifeful01/15 15:40只要知道是主觀偏好就好,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在意的面向

lifeful01/15 15:40跟喜歡的磨豆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好,不然把次序量尺

lifeful01/15 15:40當作等距量尺的計分本來就很難客觀討論

b2305381201/15 15:59就有人喜歡當槓精

soulivee01/15 17:20我是覺得國外流行那種細粉泥水沖可能K的優勢就會出來

soulivee01/15 17:21但以台灣多數人習慣中偏粗粉繞圈斷水的沖法,應該C40

soulivee01/15 17:21比較有優勢些不意外

longtimens01/15 17:38c40細粉才好啊

longtimens01/15 17:38c40真的應該磨細而不是粗

longtimens01/15 17:40c40平常也都嘛26 24在沖

longtimens01/15 17:41k的優勢就CP值跟刻度方便度,不過清潔跟風味還是c40

longtimens01/15 17:41比較好

longtimens01/15 17:42刻度也不會每次都大調

yohsiatai01/15 17:52分享推推,國外手沖流行磨細的路數和原po差別太大了,

yohsiatai01/15 17:52對磨豆機評價不同也很正常~ 不過酸澀雜有時候是相對磨

yohsiatai01/15 17:52太粗萃取不均就是了XD

看到這裡我有點話說 第一篇推文有人說我磨太細導致問題 現在變成說我磨太粗了... 我無法理解 (抓腦袋) 那下次通通沖煮泥巴試試看.可以嗎?

soulivee01/15 18:08沒啦不用硬try,C40 M47我都有,K刀買來玩過一陣子賣了

soulivee01/15 18:09因為自己重視咖啡的乾淨度與層次感,我覺得K刀做不到

soulivee01/15 18:10但是如果是追求飽和紮實風味,可能K刀就有機會符合需求

soulivee01/15 18:15自己玩的撇步..磨豆機我個人都偏好磨稍細一點

soulivee01/15 18:17然後用較少的水粉比萃取再bypass比較能夠抓到甜蜜點

soulivee01/15 18:18自己覺得1:16萃取的粗細通常不是磨豆機的最佳粉徑

soulivee01/15 18:19分享一下心得

YCL1301/15 18:29是台灣的售價才會讓有些人覺得KMAX只要C40的一半價吧XD

lotuszoe01/15 19:40

vi00024601/15 23:23為什麼喝個咖啡要弄到像比賽那麼痛苦?

我相信很多咖啡教學給新手的第一步就是: 選對磨豆機 當豆子越買越好時.就會想要去在意這些細節 雖然好豆子可以提升一杯咖啡的品質. 但在意這些細節會讓豆子該有的香氣跟果酸都呈現明顯且潤口 就看想要怎麼喝咖啡 沒人規定要怎麼做 但應該沒人想花大錢買好豆子後.沖出普通口感吧 XD 我所要做的只有.挑選一支適合的磨豆機就好 本串原文的評分本來就是純評磨豆機的本身風格 別忘了.這裡的測試是淺培 還沒測試中培跟深培 Kmax的特性說不定很搭深培喔 而且還有義式大坑都沒試..XD 當有三隻磨豆機時.最好還是先了解風格. 這樣以後才知道怎麼搭配豆子 就像沒測試我怎麼會知道RS-16原來配上M47會這麼甜 我只要抓這一次.以後就省事多了.. 用RS-16我就直接拿M47來磨就好 我很同意只擁有kmax的人努力嘗試讓味道更好.這是必須的. 但我有三隻磨豆機. 我最先要注意的是磨豆機的特性跟適合的豆子 這樣才能在一開始就做對了.. 事後調整上才會更輕鬆 也就是說.Kmax在第一輪已經被我排除掉了 那就也沒必要去做第二輪的水溫等沖煮調整了 這樣子的測試後. 以後不是會更輕鬆的拿起適合的磨豆機? 隨後深培我也會簡單的做測試. 如果你們不喜歡看.我就不分享結果了 只是我喜歡把結果化成數字會比較簡單記憶. 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磨豆機. 實在也不知道要比賽什麼 XDDDDD 抓口感變成比賽? (哈) 這也是花時間打字出來的,照片我就懶得上了 (這些實驗的照片包含沖泡前後的照片等都在我手機裡面) 話說回來.喝咖啡要輕鬆.我覺得膠囊就好了 膠囊我也喝過好一陣子.還不錯.推推

※ 編輯: kikolo (223.137.189.156 臺灣), 01/16/2023 00:28:45

newererw01/16 01:32感謝測試 期待下回分解

CJhang01/16 02:16C40 本來就是乾淨酸取向了 評分標準這樣也很正常 K 就飽滿

CJhang01/16 02:16充實 你再怎麼乾淨調整 就不是口味上的強項

movingday01/16 04:01你的評測是主觀,大家的留言也是各自主觀,抓著別人一

movingday01/16 04:02兩句回應在那大篇幅的自我剖析實在大可不必

kikolo01/16 07:22看來我可以省一篇深培測試了

lightmei01/16 08:35真的可以省了,當自己的感覺是真實的,別人的回覆都是

lightmei01/16 08:35來亂的時候,就可以不用發心得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