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俄羅斯軍武是否會再次劍走偏鋒?

看板Military標題Re: 俄羅斯軍武是否會再次劍走偏鋒?作者
WaterFrog
(水蛙大)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5

※ 引述《Sturmvogel (Schwalbe)》之銘言:
: 應該是蘇聯的引擎撐不起蘇聯戰車可悲的重量吧
: T62四十公噸
: 馬力重量比14.5匹/噸

如果拿T-62服役的1961年,那時候的美國和英國戰車的馬力重量比也沒好到哪去。美國的M60(1957年服役)大概是15匹/噸,英國的百夫長大概是13匹/噸。

英國的數據這麼慘是因為英國的邏輯是重視裝甲,對機動性就沒有太高要求。所以從百夫長、酋長,一路到挑戰者,機動性在同行裡面都是倒數的

至於為什麼美國數據會這麼慘?原因是AV1790系列引擎的功率密度不高,而且要不是Bosch指點一下,否則AVDS-1790要怎麼生出來都是個問題。

(而且由於AV1790體積降不下來,導致車體也縮不了水,外加T95砲塔體積也很大,總總原因讓M60A1/A3獲得「世界最高的戰車」的封號)

而且到了1966年,服役前讓蘇聯軍方念茲在茲,服役後讓軍方幹聲連連的T-64服役了,雖說初期妥善率不高,馬力重量比拉到了18。後續1973年服役的T-72也維持差不多的數據。等到1976年,T-80也服役,馬力重量比破了20,這個時候豹二(1979年服役)以及艾布蘭
(1980年服役)都還沒上線

: 比德國五號戰車(Panther)的馬力比還可悲,人家還有15以上
: 再說到T62的內部空間
: 以色列擄獲過T62,內部空間悲劇
: 同樣是四十噸級的戰車
: 人家五號戰車當年也沒聽說什麼內部空間悲劇
: 蘇聯戰車就是要遷就避彈造型弄得低矮
: 當年還跑去中亞特別選一些矮腳兵當戰車兵
: 就算不看二次大戰的豹式
: 看一下聯邦德國的豹式
: 重量42噸,其實也沒比T62重到哪去
: 馬力比19.6

這是因為豹一和隔壁鄰居的AMX-30,其設計理念基本上就是放棄裝甲防護,追求機動力和火力,所以重量才可以壓到這麼低。順道一提,這兩個傢伙服役年份是1965~1966年,這時候T-64也快出來了

: 而且蘇聯早就有50噸級的戰車了
: 二次大戰能用50噸級的戰車
: 反而戰後不能用,也是很奇怪的
: 事實証明50噸級的戰車一路打到柏林沒問題的

二戰時期的重型戰車能夠大量服役是因為那時候在打仗,所以有很多錢可以投資在軍事上面,否則一輛重型戰車的操作成本可以抵好幾輛中型戰車。

打完二戰後的冷戰初期,由於裝甲科技在那段時間追不上火炮發展,所以成本高但面對火炮威脅依舊無力的重型戰車很快消失在前線

如果看不懂上面在講啥,我舉產量為例子:

重型坦克
KV-1產量:6,000+輛(含後續KV-1S)
IS-2產量:近4,000輛
IS-3產量:2,000+輛
(以上產量基本上都有跟二戰時期重疊)

至於中型坦克嘛...
T-54/55產量:60,000+輛(不考慮蘇聯以外產量)
T-62產量:20,000+輛

所以簡單的從產量來看,成本低且火力也不弱的中型坦克,更符合一個平時國家的軍隊(不論是蘇聯還是華約諸國)

: 所以蘇聯戰車幾個烙賽的地方
: 根源就是引擎可悲

蘇聯坦克的馬力重量比上面有提到了

: 造成為了能讓機動力還能看
: 只好限制在某個重量
: 相對的重量被限制後
: 防護力就更加倚靠避彈設計
: 結果就犧牲內部空間
: 這些東西如果只真能一路殺向西歐
: 遇到同行的豹式戰車,挑戰者戰車
: 艾布蘭戰車
: 除了以量取勝
: 大概也沒別的辦法來說服總書記同志了

如同我上面說的,同行的艾布蘭以及豹二出現時,蘇聯也已經有T-80了。

至於蘇聯駐德集群,在1980年代雖然還有一部分T-62,但是更新的T-72和T-80也逐漸抵達,所以在M1A1以及豹二A4服役前的1980年代中期,北約的前線壓力依然不小。

: 鈦合金的確加工是個問題
: 需要獨門的技術
: 通常也需要大量的金錢研究
: 所以蘇聯在沒錢沒技術的情況下
: 不鏽鋼就上陣了
: 然後不鏽鋼太重
: 就暴力增加引擎推力
: 用壽命換推力

: 上一個相信飛彈可以搞定一切的是美國人
: 飛機飛上天只要打打飛彈就可以收工了
: 然後就出現了沒機砲的幽靈式
: 之後就是飛行員把麻雀飛彈當火箭打
: 看到米格機就先射再說
: 打不中又更不信任飛彈
: 變成惡性循環
: 蘇聯造不出蒸氣彈射器也是弄不出正規航母的原因之一
: 有蒸氣彈射器就能彈射正規的艦載機
: 誰不希望艦隊出海時,頭上有幾台戰鬥機可以保護
: 可以有幾台預警機提供保護?

這點我前文有提到,這是蘇聯軍方腦袋不知道在想啥,他們比較偏愛大型反艦飛彈,對於飛機上艦反而長期興趣缺缺。

不過後來也有想過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戰術資料鏈的普及程度。在茫茫大海,只有數量較少的船艦雷達,沒有太多陸地雷達站支援時,飛行員對於戰場空域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老美海軍是因為有LINK4這類系統可以讓喵喵+E-2連線開打,至於蘇聯...不,應該是說直到現在的俄羅斯,在這方面的投入很低

: 這東西也是要錢要技術的
: 蘇聯搞不出來,也偷不到技術
: 就只能搞搞四不像
: 弄個航空巡洋艦這種二合一的東西出來
: 這東西很現實的
: 就像戰車一樣
: 就算你嘴巴說我不需要
: 我有很多方式可以攻擊戰車
: 但是當對方滿街都是戰車在你面前作戰
: 你還是需要戰車的
: 就像烏克蘭雖然人手一支標槍
: 但是司機還是到處要戰車
: 這很現實,別人有你沒有
: 你就是很痛苦
: 別人幽靈雄貓滿天飛
: 你沒有
: 你就是很憋屈
: 如果蘇聯偷到技術,保證山寨
: 沒偷到,就摸摸鼻子說
: 我不需要
: 我自有我的方針
: 我認知不同

: 所以靜音化的一個計畫就是想辦法從德國或日本搞幾台車床
: 自從從東芝搞來車床之後
: 蘇聯潛艇的靜音大幅提升
: 所以蘇聯的靜音化應該包含了偷買車床

只能說東芝事件是一次殺雞儆猴的事情,天曉得蘇聯從其他地方搞進來多少類似車床

: 被老美全面技術封鎖
: 所以符合沒錢沒技術
: 又要打腫臉充胖子
: 所以才弄出一堆傻大粗黑的東西

石油危機蘇聯是有藉機鑽了不少錢,只是都被勳章王撒幣撒完了。其實對面也有說法是如果布里茲涅夫藉機與老美談和,減少投資軍事產業以及逼自家小老弟去幫忙爭奪勢力範圍,可能世界局勢真的會變成兩國獨強,歐洲、中國乃至於日本的勢力會被打壓到可忽略的情況。不過歷史不能重來,這只能是一種猜想而已。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237.7 (臺灣)
PTT 網址

ja23072008 06/30 00:21蘇系戰甲車動力弱點主要在變速箱

mackulkov 06/30 05:50海軍跟艦載機單純是沒錢而且底子弱弄不起來吧

rommel1 06/30 06:04應該是說 蘇聯想要大搞航母時,蘇聯瓦解~~~

rommel1 06/30 06:06造完莫斯科.基輔.庫艦跟瓦良格後,核動力航母造一半~

MOONRAKER 06/30 07:07比較像蘇聯花痴想要搞美式水面艦航艦搞到自己瓦解。

kuma660224 06/30 10:04二戰重戰的泥濘運用經驗其實也很痛苦

kuma660224 06/30 10:14總體戰時可忍受各種拋錨故障拋棄

kuma660224 06/30 10:15不代表平時也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