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
Model Y $43990
RAV4 油電版 perminum $43099
馬斯克是不是在不同行宇宙在回應財報??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5.22 (臺灣)
※ PTT 網址
→
馬斯克就那樣啊,講話顛三倒四的
推
等到我特證明可以開30年,出現在中東當車載
→
那麼他就贏了
推
你應該要拿RAV4賣最好的來比吧
→
他該找新女友來想辦法了
→
T 固態電池做出來,跪著舔Toyota吧!
噓
樓上平行時空喔 可悲
推
你拿my 入門打RAV4高階不對吧
→
My LR 還要48490
推
RAV4 賣最好的應該不用40000萬鎂吧
推
4萬萬鎂也太high惹 哈哈
推
RAV4 hybrid也要3~4萬美 和model y差一萬美 價差
→
是沒想像中大
推
臭嘴馬斯克
推
確實這樣比不恰當,Y價格帶比較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
實
15
比起車價,另一個重點是電網供電能力 之前日本就有機構做研究,純電車比例超過整體約15%左右,電網就開始面臨考驗 意思是當大量電車在某些時段集中充電,會造成電壓波動,整體供電品質下降,超過臨界點(也許20%或30%)後嚴重壓降,甚至可能跳電,所以豐田為何堅持發展氫能源,背後不是沒有道理的 另外日本、美國、台灣都是走110V規格,天生限制又比220V國家更大,如果真的要大量推廣電動車,現在就要開始翻新電網了.... -----36
電動車問題就幾個 1.車價問題:電動車目前無法大量普及化的問題之一 2.里程以及充電問題:講白點就是充電樁密集度問題 3.成本問題,各大車廠因無法達到規模經濟問題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外都處於虧錢狀態 除了2這問題外30
看到電話會議喜歡畫大餅的馬一龍變保守就知道這個產業出事了.美國滲透率拉不起來.中 國滲透率快到頂.看到連假那些電車車主排隊充電就覺得很荒繆.一個禮拜前還是明星產業 一個禮拜後人人喊打.. 不過今年靠我特賺了一些..9月11號那天莫名其妙爆拉10%直覺可能要出事了.大機構逼空. 只有落下風的人才會先出手.果斷出清反手放空.這波看180有沒有撐..沒有的話我們150見Qx!15
滲透率一直是緩步提高的北美雖然慢也是穩步往上, 9月更是破30萬輛,歐洲也是一直往上提升。 特斯拉這次是北美市占率大降剩約50%, 股價先不論,現在可預見的就有兩點, 1.品牌定位:過往是電動車頭號交椅,8
在經濟下行情況 Musk必須負責他之前的策略錯誤 在2020年Musk勾畫了一款低於25000價位 低階車款 但這塊推遲沒執行 也就是Musk一直把自家車定位還是鎖定在中高階價位族群 這件事情在現在這一年回過頭來看 是個超級致命的決策失誤 (更正:根據某大大訊息 此部分非Musk決策錯誤 而是現實不允許 ) 在4~5萬美金電車價位下 願意買ModelY/3消費者早就都買電車了32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 應該是2020年底還是21年初,上過一個行銷的線上課程 大致上是在說產品如何定價之類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老師說特斯拉降價賣車是嚴重錯誤 要是他的話不只會降價還會拉高價格,把特斯拉當精品賣14
是這樣的 大家一般認知的宜蘭馬詩客 都以為他是一個賣防彈電動車的 想降低毛利 拼薄利多銷 但是事實上宜蘭馬的公司17
聽他在講幹話 幾年前就在吹全自動駕駛 到現在還沒實現 再加上如果要降到跟Toyota RAV4一樣價格 特斯拉的利潤大概又要再壓縮1
可是馬斯克是老闆 老師就只是老師 出一張嘴= = 文章也寫的很清楚 馬斯克歷經2009金融風暴27
他就省成本大師 其實你看他那些製造方式和技術發展 其實都是往極小化生產成本的方向在進行 舉例來說: 比起其他車廠的超高度自動化設備 讓他不用鳥公會,也讓他不用負擔大量養老金、退休金等等議題
37
[電車] 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TA 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 cnBeta 發表於 2023年10月19日 14:00 馬斯克在特斯拉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了高利率環境都美國消費者的影響。 他說:「我對我們所處的高利率環境感到擔憂。對於絕大多數買車的人來說,我再怎麼強 調也不為過,他們考慮的是月供。隨著利率的上升,月供中利息所佔的比例自然也會上升11
Re: [新聞] 馬斯克談特斯拉降價:如果我們價格和TOYO他說:「如果我們的車的價格和(豐田)RAV4一樣,沒有人會買RAV4,或者,至少,他們 不太可能買。但由於許多美國購車者等不起稅收抵免,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車仍然比 RAV4貴得多。」 特斯拉之前的高毛利不就是價錢超貴帶來的,現在降價不就毛利降低了, 馬斯克自己都說了,特斯拉比Rav4貴很多,這句意思不就是還有很多砍價的空間在,- 其實不盡然。有機會但也不是必然。 短期內銷量必定暴增,不過交車量能不足。營收獲利幫助不大,市佔提升也有限。 中長期aftermarket如果還沒跟上來的話,就只有慘字。隨便就被超車。 中後期補助稅金都回歸正常後,平價電車大概也百家爭鳴了。搞不好以後中華民國政府課稅 就以歪L n7為標準下去扣,馬力比他高的就扣重稅。(不要說不可能,搞不好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