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轉錄] 《民主的擂台》導讀:民主化的除魅與理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民主的擂台》導讀:民主化的除魅與理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whogovernstw.org/2023/08/29/austinwang80/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菜市場政治學
《民主的擂台》導讀:民主化的除魅與理性選擇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自從人類這個種族出現,就是群居動物。一旦成為群居動物,就需要以集體為單位做出決定,這就是政治。但今日全世界二百個國家或政治實體裡,即使大家在生物學上都是可以繁衍的同一個種族,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而這些制度又大致可以區分為民主與獨裁兩個陣營。在一九九○年代冷戰結束時,福山正面的認為這是人類歷史的終結,民主勝出後未來不會再有新的政治制度,而杭亭頓則認為第三波民主化之後會繼續出現文化之間的衝突。但在最近二十年,我們則可以在各種指標上看到全球性民主程度逐漸衰退,許多曾民主化的國家重回威權、自由指數下降、或者被軍政府接管。為何地球上的人們會選擇不一樣的政治制度來做出集體決策?又為何住在同樣地方的人們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又選擇不一樣的制度?



過去的政治學研究中,常會強調經濟發展或者是文化(宗教)的重要性,前者認為只要國家經濟變好、民眾變有錢,民眾就會開始想要保護自己的財產,進而追求各種政治權力導致民主化。而後者認為新教倫理或者啟蒙運動,導致人們覺得天賦人權,因此追求保障人權的民主制度。但是這兩個大理論難以解釋許多人類歷史上的特例,例如許多地方千年之前的早期民主制度、或者是當代的印度(貧窮卻民主)與中國(逐漸富裕但更不民主)的變化,更別說解釋為何早期民主衰亡、或當代民主在近年來衰退的現象。當然,文化決定論也無法解釋如台灣、日本、韓國等受到儒家文化影響卻能維持民主運作、或者非洲有三分之一的民主國家的現象。



因此,這本書《民主的擂台》系統性的整理了第三個解釋人民選擇民主或獨裁制度的大理論:政治經濟學裡的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所謂的政治經濟學,是把人們對於經濟學中追求最大利益的偏好,透過政治制度、或者透過選擇政治制度來反映出來。而所謂的理性選擇,並不是說要大家「好聲好氣好理性」的溝通,而是假設(1)社會上有許多獨立的個人;(2)每一個人基於接收到的資訊,都有幾個選項可以選;以及(3)每一個人都會選擇對自己在經濟上可以利益極大化的選項。



本書雖然貫串古今中外千年的數個文明、橫跨數大洲與各國歷史,讀者可能看到太多文明、人名、機構而眼花撩亂,但只要可以掌握這個理性選擇理論,就可以快速釐清作者提到每一個文明與歷史的脈絡。舉例來說,本書一開始提到早期民主的形成,就是統治者與民眾之間的角力,居民可以選擇留下來打獵耕田、或者看政策決定要不要搬走,而統治者可以選擇釋放權力給居民、或者收回權力施行獨裁。雙方能夠選擇的選項多寡,取決於環境限制以及資訊多寡。假如地理上居民容易搬走,那統治者就需要攏絡居民而釋出權力,尤其是統治者需要相關資源來維繫權力時。而假如統治者先有了有效的官僚系統可以準確地收到稅,那就不需要倚賴地方仕紳的協助。



這個理性選擇理論的解釋,可以帶來幾個好處。第一,這對於一些民主化理論有「除魅」的效果,說明民主化並不是只適用於特定的文化、或者只要一些人被啟蒙了就會導致對民主的信仰風行草偃;相對的,民主化的過程是人民與執政者持續的角力才逐漸形成的,但也可以是跨文化、跨時空的存在,因此大家都有追求民主的可能。筆者也可以補充一個書中沒有提到的例子:中國共產黨的「豆選」。在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占據農村時,因為需要農民的支持,因此也同樣推行過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制度,又當時因為物資不足,因此改成用豆子或者石頭投給背後放碗的候選人,這個制度成功讓中國共產黨獲得農民的支持,但該制度也在建國之後消失。

第二,理性選擇理論也可以進一步解釋,為何世界上的民主國家數量不是單純隨著時間線性增加、或者單純隨著文化範圍而穩定不變,而是隨著時間演變。當統治者有辦法透過官僚制度改良、透過資訊科技的革新(報紙、網路)、或者因為國土、人口密度改變而改變人們的資訊交流成本之後,民眾與統治者之間的選項,以及每個選項帶來的好壞處也會隨之改變。因此民眾跟統治者就可能隨著時間而選擇不同的選項,進而導致政治制度的變化。本書的精采之處,就在於透過比較政治學的研究法,提出許多兩兩一組的個案比較(英國與美國、英國與荷蘭、中國與印度等),以及大規模的跨百國實證資料,來一一驗證理性選擇理論為何可以解釋許多另外兩個理論無法解釋的特例,讓本書的論述獲得實證支持。



當然,用理性來解釋民主化的研究途徑,有時候也會被認為一切都只向「錢」看,而缺乏感性。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即使每個人都想要極大化自己的利益、不想交太多稅,但人們在心理上在何時才覺得自己能跟執政者、或跟社會上其他階層的人具有平等的權力?又人們為何會為了建國、為了愛國而提槍上戰場、甚至被派到別國去捍衛別國的民主?就算官僚制度在作者的理論中非常重要,但為何有些人願意去擔任官僚、或為何覺得擔任一個盡心聽話的官僚是比耕田或經商更好的事業選擇?本書作者在一些歷史資料不夠全面的地方,也都有很直接地說明其研究限制,讓讀者知道未來還有更多可以發展研究之處,顯示了作者的治學嚴謹與謙遜。而本書中有引用到的資料,作者也充分地附在本書的附錄,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的繼續深入研究各個論點或證據。



總結來說,這一本書完整與全面的總結了使用理性選擇來解釋跨越時空的民主變化,成為文化或經濟發展理論之外的另一個途徑,也簡化了非常多各領域期刊論文艱澀的統計與賽局理論模型,是一本優良且即時的科普讀物。而從本書翻譯的用字以及語法來看,也看得出本書幾位譯者在翻譯此書成繁體中文版本時是十分用心的。至於民主接下來會怎麼走呢?假如從本書的理性選擇理論來看,隨著資訊與監控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口進一步增加、國家能力逐漸強大與政治信任逐漸降低的當下,大概不會太樂觀。但畢竟政治制度是人們與統治者之間角力的產物,因此最後人類會繼續選擇什麼制度,也取決於本書每一位讀者在看完本書後決定要選擇什麼選項。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應該說
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一種多方勢力博弈角力之下的產物
只是找一個相對不容易流血的決策方式而已
即便如黨國遺孽中國民族主義口中制禮作樂的周公的分封也是如此邏輯(他總得讓跟他伐紂的人有所獲)
但是這些人卻以為世上有聖人
一旦在政治現實中失望中就暴走產出親中藍白黃幻想共產黨是下一個聖人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PTT 網址

tony121010 08/31 16:57聽說胡錦濤死了,大概要變聖人了

bakedgrass 08/31 18:36推書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