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閒聊] 故宮南院: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看板Warfare標題Re: [閒聊] 故宮南院:清宮銅版戰圖特展作者
carsen
(carsen)
時間推噓15 推:15 噓:0 →:8

Jimmy大的回答已經很完整扼要,關於清軍的部份我再補充一些些~


若是跨越比較不同地區或不同時代的戰史,首先推薦Nomic大的觀點:

 「……技術不僅止於一部發展史,更有其演化史。軍事技術當然也一樣;
  技術本身如何先進是一回事,先進技術能不能適應環境需求從而生存
  下來,那又是另一回事。這也就是說,評估明、清兩代的軍事技術,
  得回到當時整體的物質環境來考量;技術的新穎與否是一回事,是否
  合用,是否適合投入在當時的戰場之上、適應部隊的特殊需求、能否
  克制對手,那又是另一回事。」

出處:〈騾馱砲與駝馱砲〉,逸佚居。亦見於2012年的討論。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https://www.ptt.cc/historia/E.Gz5S_IQaICJU


戰略、部隊編制、戰術、武器等等,和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面對的敵人
習習相關。例如F2A水牛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場的表現平平,但在芬蘭的
表現卻相當不錯。

清朝有三百餘年的歷史,面對過許許多多不同的強敵長期對抗,包含使用
大量火器的明軍,交戰了40多年;使用大量鳥鎗的準噶爾,交戰了70年;
太平天國、捻亂也多年激戰。我們可以看到,為了對抗不同敵人的戰法,
清軍都會調整自身的部隊、裝備、戰術等等加以因應。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期的清軍火器

清朝很早開始採用火器,努爾哈赤於天命6年(西元1621年)將三眼鎗與
鳥鎗裝備部隊。兩年後的天命8年(西元1623年),部隊編制改為每牛錄
100甲,武器裝備總共攜帶22門三眼鎗與鳥鎗、43枝長槍、4輛盾車等等,
結合火器與長槍混合搭配。但是努爾哈赤這次的改制似乎不大成功,後來
把火器幾乎都取消了。

愈重視火器的皇太極於天聰5年(西元1631年)設立專門使用火器的漢軍,
漢軍以火炮為主,兼用鳥鎗。同年的大凌河之戰,清軍攻擊明軍大凌河城
外圍堡臺時,火炮發揮很好的功效。而大凌河之戰的長山之戰中,清軍的
戰法起先為騎兵衝鋒,火炮從旁轟擊,之後推盾車掩護部隊前進,用弓箭
擊潰明軍士氣,再加以追擊。

在遼東戰場為了防禦遠程投射,明軍使用車營,清軍使用盾車,明軍整體
戰場機動能力較不如清軍。由於明軍在遼東使用的單兵火器以三眼鎗為主,
鳥鎗很少,清軍能夠用盾車來抵禦。清軍原先慣於使用弓箭,可能一方面
是單兵火器數量不足,一方面著重射速,因此清軍的遠程投射仍然以弓箭
為主,並用火炮輔助野戰。

清軍混合搭配了盾車掩護、弓箭/火炮射擊、騎兵/重甲步兵衝擊的戰法,
足以在對抗明軍的野戰戰場上佔有優勢,單兵火器則相對較不常見。



▋康熙時期的鳥鎗

清朝入關之後與西北的準噶爾逐漸交惡,依據張建的研究,準噶爾的裝備
與戰術源自於鄂圖曼帝國與中亞,包含有火繩鎗、重型火繩鎗、輕型火炮
駱駝炮等等。清軍因此於康熙22年(西元1683年)設立了八旗漢軍火器營
以資對抗,採用與準噶爾相似的鳥鎗和輕型火炮,並搭配三藩的鹿角拒馬
木柵;康熙30年(西元1691年)又設立八旗滿洲火器營。依據雍正時期的
閱兵規制,八旗各營共派出士兵18,771名,而這兩營火器營合計派出士兵
8,376名,佔全數的45%,並配備了4,480桿鳥鎗與128門輕型火炮。

康熙皇帝御駕親征的1696年昭莫多之戰,清軍的戰法為下馬步戰,以鹿角、
藤牌掩護,用火炮、鳥鎗、弓箭與準噶爾互相射擊約六個小時,直到敵軍
士氣低落將要潰退時,清軍再上馬發起衝鋒。

準噶爾使用駝城與清軍交戰長達數十年,而清軍後來攻打金川也遭遇許多
碉堡,都是火器用武之地,鳥鎗「能衝銳折堅、最為便利」,就成為清軍
主力配備。雍正5年(西元1727年)開始訂定各地駐軍的裝備比例,鳥鎗
至少佔了30%~40%以上,甚至超過弓箭:

            鳥鎗  弓箭  藤牌  長槍  大刀  砲手
  腹内省分      30%
  沿海、沿邊省分   40%
  山東省       50%  30%  10%  10%
  山西省       40%  60%
  福建省陸路各營   50%  30%   5%   5%   5%   5%
  浙江省       40%  30%  10%   5%  10%   5%
  雲南、貴州、廣西  60%  20%  10%         10%


[圖]1771年的第二次金川之戰時,前方督撫建議多調派鳥鎗手上陣。
https://i.imgur.com/IUVYi0j.jpg

出處:〈奏報密行籌備鎗手就近調取藥彈以利行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數位典藏資料庫。
https://bit.ly/3tXYzWo


隨著雍正、乾隆年間大量裝備鳥鎗,而原先的三眼鎗「不能致遠」、長槍
「遇險狹之地不能旋轉任意」,這兩項裝備與藤牌、大刀等等都遭到裁減。
同時,清軍內襯鐵片的盔甲無法抵擋鳥鎗,也被清軍裁減,改以沒有鐵片
的棉甲來取代。



▋小結

與西方歐陸相比,歷史上清軍並沒有遇到使用長槍、火繩鎗、火炮、騎兵
混合的敵手。明軍使用車營的方式較為類似東歐戰車,準噶爾使用駝城為
中亞配合騎兵戰術運用輕型火炮。清軍的應對都是參考仿傚,並加以變化,
戰法上始終重視遠程投射,無論是弓箭、火炮或鳥鎗。



▋參考資料

張建〈清入關前黑營與漢兵考辨〉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670904559

滕紹箴〈清初漢軍及其牛錄探源〉
http://www.nssd.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24101314

jimmy5680〈大凌河之戰明滿紀錄比對 [4] 長山之戰〉
https://www.ptt.cc/Warfare/E.O2o7oAeWkyc0

張建〈火器與清朝內陸亞洲邊疆之形成〉

Nomic〈清、準噶爾戰爭中雙方的戰術〉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22.html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乾隆朝)卷一百二十二〈軍器〉
https://archive.org/details/06054027.cn/page/n38/mode/2up

jimmy5680〈東亞為什麼沒有pike and shot?〉
https://www.ptt.cc/Warfare/M.1611472850.A.658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6.78 (臺灣)
PTT 網址

ja2307200809/22 01:49

articlebear09/22 06:57

allergy09/22 07:56

LUDWIN09/22 09:01

Ar105809/22 10:21

ChoshuArmy09/22 10:34

roseritter09/22 12:58

aaagun09/22 13:22

mikamikan09/22 15:08推 有點好奇三眼銃或手銃之類的火門槍,和後來西歐的騎

mikamikan09/22 15:08兵和海盜攜帶的火繩手槍或燧發手槍,在威力上是否有差

mikamikan09/22 15:09異,畢竟同為黑火藥作為推進藥,又都是滑膛

atteleitus09/22 17:57

jonathan83609/22 18:43

Su2209/22 21:12

AaronWang09/22 23:55

reinherd09/23 08:10感謝回答。所以您的意思是因為戰場需求不同。所以清軍

reinherd09/23 08:11編裝演化出和西歐不一樣的冷熱兵器組合搭配

carsen09/23 11:35是的,這是Nomic大和Jimmy大長期以來的觀點,我蠻認同的~

carsen09/23 11:49明末製造鳥鎗的技術以南方比較好,但南北數量都低於三眼鎗

carsen09/23 11:50,可能是鳥鎗的製造相較三眼鎗更複雜,導致無法大量裝備。

carsen09/23 11:50清軍僅佔有東北一隅,製造能量較低,可能優先集中到火炮,

carsen09/23 11:50另一個來源是擊敗明軍取得的戰場勦獲,其中鳥鎗也不多。

mjonask10/01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