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萬般皆下品.唯有炒房高
炒作只會影響短期價格
長期還是回歸基本面
炒到天上去 只要基本面沒跟上就會崩盤
還沒崩盤代表基本面其實有支撐
放心
房地產崩盤 股市 實業絕對跟著崩盤
股市 實業崩盤 房地產可能聞風不動
能力強的 創業 賺大錢
能力中等 投資 保護資產不要縮水 維持購買力
能力差的 抱怨 永遠反對執政黨
因為台灣主要都是代工業 利潤太低
這跟台灣整體產業環境 金融環境
和股民群眾性質有關
實業永遠是巨頭最好賺
比如科技巨頭 蘋果 亞馬遜 微軟 谷歌 臉書 特斯拉等
只要他們可以有龐大護城河
就幾乎擁有定價權
以台灣最強的台積電來說好了
你晶片毛利再高又如何? 售價再高又如何
蘋果手機終端售價 就是成本加上想要的利潤
也就是說其中的晶片 加價賣回給你台灣人
更別說蘋果手機賣台灣都特別貴......
還不是一堆人愛買
以為台積電是台灣之光?
殊不知多花了數十%價格才買回手機裡的台灣晶片
更別說其他缺乏競爭力的產品
就是因為台灣主要都是做代工
所以毛利自然會被壓縮到極致
台積電已經是裡面最強的了
科技產業本來就是贏者全拿
科技巨頭在還沒走下坡之前就已經找尋下個增長點
比如亞馬遜在電商起步就開始投資AWS
甚至可以忍受數十年虧損 不發股利 忍辱負重
蘋果很早就開始建立生態系 耳機 等等電子產品
台灣的企業呢?
大多野心不大 視野 格局不夠大
反正政府會調控匯率
產業不轉型 就遷廠東南亞就好了
愛吸菸屁股 缺乏創新 在意短期收入
當然一方面與法規 法制 金融環境不友善也有關
gogoro前幾年錯過了最佳上市 擴展時機
一部分也是和股民性質有關
股民很愛看垃圾指標 股票殖利率 莫名其妙....
還出了垃圾ETF 0056
為什麼股票殖利率是垃圾指標呢?
因為企業如果賺了錢 除了保留部分現金當流動性外
其餘的部分可以選擇
1. 發還給股東當股利 或是回購股票
2. 資本支出 以求未來能夠建立護城河或擴大收入
很多人會說拿到股利可以再投入啊
我就問你 你要投資一個不投資自己的企業幹嘛?
現今時代瞬息萬變 不進則退
台積電如果沒有資本支出 遲早會被淘汰
所有產業都一樣
銀行股? 未來網銀時代 SQ paypal席捲全球
到時還有沒有實體銀行都不知道了
很多國家已經可以用SQ 貸款 支付 買股票加密貨幣
還能領薪水 支付薪水 轉帳 所有銀行能做的都能做
政府只能用法規強迫他們進不來
更別說一堆垃圾夕陽產業
產業不轉型 遲早被淘汰
科技巨頭哪一個不是在早期瘋狂燒錢
建立護城河 才能有今天的地位?
而且他們大多都不太發股利
賈伯斯甚至認為
當一個企業開始發股利等同企業失去了夢想
雖然現在蘋果也發股利了就是啦
但至少比例不高 遠低於台股
台灣股民大多短視近利
整天當沖 政府也鼓勵當沖 鼓勵投機
在意殖利率的也是短視近利
投資股票是投資企業
讓企業可以把錢花在最正確的地方
看是要建立護城河還是提高未來收入
不是要你把錢還回來的!!!!!!!
這樣投資你幹嘛??????
像亞馬遜 這種不發股利 甚至以前長年虧損的公司
在台灣可能很不受歡迎
管理層能夠忍受長期股價低迷嗎?
管理層薪水大多與股價掛鉤
這種心態搞到每個公司都很難制定長遠目標
只要沒辦法短期內賺到錢
沒辦法發股利 就不會受股民親睞
美國那麼大 電商 亞馬遜壟斷
台灣那麼小 有超多電商
pchome 之前高層就說過
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太快讓pchome開始賺錢
當然這和國土大小有關啦
但意思差不多
如果整個社會氛圍
都是短視近利
不在乎長遠利益
整天盯著殖利率
企業自然只能被迫選擇低風險 穩定的投資
就是房地產!
因為實業投資的回收成本太長了
亞馬遜有些投資過了十幾年才開始賺錢
厲害的實業一直都很賺錢 比如科技巨頭
但起始風險也是極高
甚至要忍受十年以上的虧損
甚至有可能失敗 錢會歸零拿不回來
但只要成功絕對是十倍百倍回報
大多數台灣人民能接受嗎?
統一的無人商店似乎實驗一陣子就放棄了
大多數企業 人民 根本無法忍受長期虧損
太在意短期收入的結果就是短視近利
反而無法獲得最後的豐盛果實
有時候不要怪企業
社會上每個人都有責任
要高薪 產業就要轉型
而且要有長遠投資的眼光
不能在意短期虧損
撐到最後獲得壟斷地位
才可能有定價權
代工永遠毛利都是被壓縮到極致的
全世界每個新興國家都一樣
只要是做代工為主 缺乏龍頭企業的都一樣
政府為了代工產業 為了出口 都只能超發貨幣穩匯率
犧牲的自然是房價高漲
因為產業升級太難了
只能不停飲鴆止渴
還有一個辦法
就是叫各大科技公司來台灣設廠 設辦
提供優惠貸款 稅收 土地 廠房 補貼
多年前特斯拉原本就有計畫在台灣設廠設辦
特斯拉很多零件 馬達都是台灣製造的
結果最後呢?
政府把錢拿去補貼本土汽車廠商做電動車
令人不勝唏噓 結果車呢?
其實不要一直拘泥一定要國產企業興盛
台灣那麼小
只要國際大企業願意來台灣投資都是好事
你以為台積電是台灣的嗎
還不是外資企業
只是很多廠房辦公室員工在台灣而已好嗎
要高薪就是要請那些真正賺大錢的企業
來台灣設廠 設辦
製造就業機會
與其把錢拿去扶植國產企業 打水漂 比如國產車
不如拿去吸引外資入駐
同上文
台灣需要產業轉型
但人民素質也要跟上
炒房20%好賺?
QQQ這十多年 年化報酬率就超過20%
每一個科技巨頭 年化報酬率都高於20%
你要不要去看看科技巨頭的歷年財報?
再對比一下當年的初始資本額
況且房價漲幅根本沒有年化20%好嗎
五倍槓桿含租金收入才有一點機會
還沒算上成本
但這樣比較也不公平 也可以貸款買股票啊
更不用說早期投資人
矽谷的初創團隊 只要創業成功
賣給巨頭或是上市
都是立刻晉升資產階級的
誰還跟你慢慢炒房
每年20%太慢了啦
你以為巴菲特是靠20%投報致富的嗎
人家三十歲就有100萬美元身價
是當年的100萬美元喔..........
當年早已算富豪
有錢人的確靠20%投報就能過得不錯了
但大多數人是要先想辦法成為有錢人
只靠20%投報 卻沒本金 也很難致富
需要長期 毅力 累積才能
而且累積到最後 不也輸給實業家了嗎
貝佐斯曾經問巴菲特
為什麼你的投資方法那麼簡單 又有效
卻很少人願意採用?
巴菲特回答 因為這世界很少人願意慢慢變富
20%對大多數人來說 真的很慢
頂尖人才 創業 致富
中等人才 投資 保值
底層人民 抱怨 幻想
炒房好賺就會看到世界首富都是炒房的
結果世界首富都是搞實業的
你說炒房好賺?
對啦炒房的確可能比 低毛利代工 好賺
但其實是為了讓這個 低毛利代工 不倒
才增發貨幣穩匯率 讓房價高漲的
同上文
就是產業結構的問題
產業需要升級
不升級就是大家一起炒房
為了維持微薄的代工利潤
造就房地產持續高漲
頂尖人才 創業 致富
中等人才 投資 保值
底層人民 抱怨 幻想
如果中小企業是靠房地產
那代表他們也只是介於頂尖和中等中間的人
實業要比當然要拿最強的來比啊
還是他們不算實業?
1971年 黃金 35美元 一盎司
2021年 黃金 1776美元 一盎司
50年漲了50.74倍
年化報酬率 8.1%
覺青怎麼沒出來高喊 黃金正義?
嫁妝買不起黃金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其實炒作只會影響短期波動
長期當然是回歸基本面
而且相比之下
房價真的漲很多嗎?
怎麼不怪窮人們不投資呢?
你不投資 你父母也不投資
難怪窮
從來沒有說過貨幣貶值 工資漲啊
不要自己幻想QQ
貨幣貶值 超發貨幣
增發的貨幣首先流入資產階級
影響資產價格
工資要漲需要更多 高獲利企業 徵才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
需要國外大企業設廠 設辦
或是台積電等企業在台灣多蓋一點廠辦 多徵才
工資要看就業市場的供需
徵才的多
求職的少
失業率低至自然失業率水準
企業徵不到人 自然薪水才能往上拉
開30k請不到人自然要開31k+ 漸漸往上
50k 請不到人 自然要開51k+ 才有機會
100k請不到人 自然會開101k+ 以上
增發貨幣不會直接影響薪資
代工產業為主的台灣 甚至可能反效果
資產漲 租金漲 成本漲 利潤減少 壓縮工人薪資
不然就遷廠東南亞
不是房地產壓縮實業
這是代工低毛利產業的問題 不要推給房地產背鍋
有本事就讓代工產業倒一倒 房地產一起倒
只是金融危機 窮人只會更痛苦
貨幣政策永遠都是雙面刃
犧牲什麼 成就什麼 要清楚
才不會成為那個被割的韭菜
這才是台灣以及眾多新興國家遇到的困境
只有兩條路徑才能突破 讓薪資成長
1. 產業轉型 升級 利潤增加 讓薪資成長
2. 招商引資 讓大廠提供就業機會 讓薪資成長
前者困難重重容易失敗
後者需要有所犧牲
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
美國如此強大當然是建立在壓榨其他國家的前提之上
而且不管最後怎樣
窮人依舊很難買房
現在薪水不高 房價都那麼高了
若是兩條路徑選擇一條成功 薪資提高
房價只會噴更高好嗎
高房價 低薪
只是眾多成因的結果罷了
解決問題源頭才有效果
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就像對高血壓患者放血一樣.....
怎麼可能會有好的成果
--
高殖利率ETF不是只有台灣出而已
其實不用浪費時間跟空空解釋 永遠都在鬼打牆
股息繳的稅多才是不發股息的原因
不見得是本業繼續投資,反而大公司都跟金融公司沒兩
樣
做槓桿操作
美國境內人士其實資本利得稅和股息稅 都滿重的
台灣沒有資本利得稅 有股息稅 雖然小資可以退稅
但理論上12%以上人士應該要更喜歡資本利得
不過實際上高殖利率 到處都在說 ...
大公司 如果能借到低利率的資金 當然是好事
你們繼續炒房好了 這樣我的營建股才會漲更多
寫的一堆廢話,精簡是很難喔? zzz...
台積電已經有定價權了 這波缺貨聯電都狂漲報價沒在客氣
海運定價更不用說
台積電有定價權 問題是蘋果更強大
把你定高高的晶片加價賣回給你
說房市沒崩過的人大概不是住南部的XD
基本面不看 追高當然容易崩啊
你買的 租金都比利息高很多 有什麼好怕的
股版能更多這種水準的文就好了
爆
Re: [新聞] 畢業生65%無正職 待業痛苦滿檔大家毫 我小蔡哥啦 說到這類找不到工作的新聞 到底是疫情衝擊還是經濟不好? 說好的20年經濟最佳怎麼突然又開始怪疫情了呢? 台灣不是號稱防疫好棒棒誰都追不上嗎?62
[心得] 房價跟通膨是一樣的,漲了就很難跌——前言—— 沒房的人自然很容易成為空空希望有機會撿便宜進場。 有房的人自然巴不得房價狂漲,變相讓自己的房貸縮水,資產增加~ 今天的空空,明天買房立刻變一個嘴臉。 ——主題——37
Re: [請益] 這波股災什麼時候會開始影響房市?房市目前政府的政策就是全力作多 2008年金融海嘯都沒讓台灣房市跌多少了 那波股災更慘吧 房價修正多少? 有人提到2003年SARS房價來到最低點 那你可以先觀察那波房市低潮多久 SARS來的時候房地產並沒有比前一年跌價多少 SARS過後反而最低點向上一去不回頭 在持有房地產的成本 跟 風險這麼多低的情況下 如果長期看壞股市的人11
[問卦] 台灣產業遲遲無法升級 房地產是元兇嗎如題啦 台灣每年賺取的外匯不少 可惜資金全部流向房地產 資金全部卡住 至於股市的話5
Re: [討論] 柯上位後真的有辦法滿足對社會不滿者嗎?當然是不可能,很多現況是從日本時代一路堆疊到今天,超過100年的累積 如果是國際地緣政治,地理位置是打從台灣浮出海面就註定的,更不可能改變 所以我們先討論柯粉愛嘴的內政之一:低薪、高房價 首先,台灣的低薪分成兩部分:基礎製造業因全球化的低薪,以及服務業低薪 要解決低薪,就必須要提高慣老闆支付的薪水,對政府來說,可以做的不外乎4
Re: [問卦] 讓你來打房你會怎麼打要房價下降,但房價下降的後果是什麼 有房的人貸款 30 年買了房,但房價跌一半 他不能賣,因為一賣連頭期款都拿不回來, 只能繼續繳,不繼續繳房屋就被法拍, 後果就是這一個家庭未來 30 年的消費都緊縮了,1
Re: [心得] 台灣的不動產絕對不能崩台灣房屋自有率太高,如果房價崩盤...就相當是全民資產崩盤...可以想像一下辛苦了一輩子,最後什麼都沒有的感覺... 所以政府理論上不會讓房地產崩盤...不過你有說到重點,投資客要撐住就是要有人租。不過現在房價越來越貴,新房買來租給房客不划算...因為台灣現在就是薪資低,所以你租金再怎麼往上調也會有極限,所以就會卡在那。 政府一直撐房地產另一個原因是它創造大量資金的流動,創造一些就業機會,當國家的產業陷入死水的時候就很有用,就跟吸嗎啡一樣..會上癮... 但是當原來可以創業的人也去瘋房產...那台灣就陷入死循環了...後來就會變成有價無市..因為房子不好拿去投資,自主的想賣房就會很難賣.. 還是等股票低點吧! 這次武漢肺炎雖然會持續比較久,但至少是可預估的...2
Re: [請益] 哲哲說這兩年房地產會崩盤 大家怎麼拿南韓對比台灣 以前或許雷同 現在台灣表現優於南韓 南韓就算房市崩盤 台灣頂多就是修正- 薪資是一個整體結構問題 不同產業考量點都不同 台灣跟南韓都有先天環境的矛盾 外銷賺錢穩定利潤高 可是台灣內需服務業養的人口有7成
- 台港兩地房價得以長期強勢有這幾個共通點: 1.面積狹小,香港不用說,台灣如扣除一些山地面積也有限 2.實業偏弱,需要地產加持經濟,香港現在幾乎沒有實業可言, 台灣除了台積電等少數企業,也缺乏競爭力強的實業,當實業無力支撐GDP, 就業率,與國家稅收時,大概也只有透過政策讓資產強勢上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