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 《殺人讀書會》,恐怖文學常見公式的表現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672229
上週在Netflix上架的西班牙電影《殺人讀書會》,改編自西班牙作家卡洛斯賈西亞米蘭達(Carlos Garc燰 Miranda)於2018年所出版的同名小說《El club de los lectores criminales》,此作被認為是西班牙版的《驚聲尖叫》。而事實上《殺人讀書會》確實就整個故事主軸與架構都與《驚聲尖叫》相似,就連最後兇手其實有兩個人這點也是,或許某部分來看可以認為前者參考了後者的公式套路,說好聽點是「致敬」,說不好聽的就是「抄襲」。
但相當有趣的是,如同《殺人讀書會》裡頭有不少橋段是在探討、討論「恐怖文學」這個類別在文學裡的位置與存在,甚至偶爾也藉著授課內容與師生間的觀點辯論進行對於恐怖文學的諷刺,當恐怖電影諷刺恐怖文學就好像是自我嘲弄,既然選擇自嘲給觀眾看,那何不就乾脆大方「參考」《驚聲尖叫》多一點?畢竟就連主角文學寫作的教授都說了,「現在流行改編,但本質上就是『剽竊』。」,不是嗎?
以此前提之下來看《殺人讀書會》就多了另一種觀影上的樂趣。而接著回到劇情來看,《殺人讀書會》就是相當標準的砍殺電影公式,以帶有懸念的開場打開故事,電影整體的節奏進程很快,不到幾分鐘的時間迅速的介紹了讀書會的八位成員,「女主角」安荷拉、「寶貝」莎拉、「憂鬱王子」小南、「野人」小雷、「網紅」柯多、「圖書館員」伊娃、「小壞蛋」維希莉雅與「工具人」賽巴斯,然後觀眾便會發現開頭放火燒了母親的女孩「艾莉西亞」還有電腦螢幕上的小丑頭貼「蓋西」並不在裡頭,於是會猜想這發生在六年前的事與六年後的讀書會有某種關聯,即使後來的事情還沒發生也能因蓋西那句「會死的是她。」而直覺想成這是否是部關於「復仇」的作品?因此《殺人讀書會》就成了有動機與謎團的懸疑推理電影,觀眾的唯一任務自然就是從除了女主角外的七人找到兇手。
「因為我有文學作品最常見的動機,復仇。」
《殺人讀書會》宛如閱讀一本恐怖推理小說,劇情的行進就像一篇篇的章節,觀眾跟著每次翻頁是越能逐步鎖定兇手,只是觀眾也都知道,往往這類型電影、小說通常的套路是,兇手基本上都會是和主角最親近的人,尤其在主角已有另一半的情況下,越接近主角的人就越是有問題。而為了誤導觀眾,電影也會放入一個嫌疑感最重的角色在裡頭,但觀眾多少也都清楚,這個角色十之八九不會是兇手,因此雖然電影有些推理成分在,可實際上觀眾早已能鎖定兇手就是賽巴斯。
此外,《殺人讀書會》算是早早就暗示了兇手會有兩個人的可能,不光是開頭放火燒人的艾莉西亞,中間安荷拉對賽巴斯說著自己六年前傷害了艾莉西亞的事,還有後來賽巴斯在對安荷拉解說自己殺人計畫時的片段回顧,只放了他放火燒了小雷屍體的畫面,卻不見第一個死者維希莉雅的屍體,加上觀眾跟著安荷拉「親眼」目睹了莎拉、柯多與伊娃被殺害的場景或者屍體,於是維希莉雅可能有鬼也成了合理懷疑。
順著上述幾點去想,便不難從七人當中抓出兇手,只是同樣基於上述理由,也多少降低了《殺人讀書會》的驚喜感。不過這不表示電影就沒有任何娛樂性,既然選擇與《驚聲尖叫》相同路數,那麼在砍殺畫面上勢必不會少,雖然就殺人的死法上沒有特別創新,血腥程度也屬一般,加上瘋小丑的面具走可愛路線,可至少幾顆砍殺鏡頭是直接的送給觀眾,幾個瞬間還是會不免的跟著抖一下,整體來說還是在低限度上滿足了觀眾,只是當然如果追求的是重口味,那麼《殺人讀書會》肯定會讓人失望。
但就我自己來看,有娛樂到我的不是推理或是砍殺部分,而是前半段眾人在閱讀突然成為群組管理人的「瘋小丑」所貼的小說章節時,會隨著獨白步步建構出場景,每句獨白就是一個動作、一個畫面,既是虛構也是真實,在來回的鏡頭交替之間,製造出身臨其境的臨場感,而這種臨場感會跟著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陸續翻閱加深、加重,讓整部電影具有相當程度的「戲劇」張力。
與此同時,這樣的敘事法無疑也是試圖想增加電影中談論到,之所以恐怖文學不被認為是主流文學,而是用來娛樂讀者的消遣作品的最大原因、也就是「不夠真實」的真實感。對於主角們來說,彷彿被當成筆下人物般的經歷著正發生的一切,好似被安排好的故事情節,巧妙和現實生活黏合在一起,「成為殺人小丑追殺對象」直接可以寫成書,標榜真實真實改編完全吸人眼球,如同當年安荷拉對艾莉西亞做的事情一樣。而對於觀賞這部電影的觀眾而言,也因此能將這部電影的故事當成是「真人真事」,進而對《殺人讀書會》產生某種近乎真實的感受。
只是相當可惜的是,我認為電影有點後繼無力,本來認為的優點與有趣沒有延續到最後。瘋小丑小說章節第三章「女主角之死」是個分界點,在這之前的前半段不論是氛圍或是節奏,都是很有懸疑感的輕盈步調,偶爾的慢動作揮舞殺人武器,無聲的鮮血噴灑還有些浪漫,第三章裡瘋小丑追殺著憂鬱王子,而另一頭是工具人與女主角正在歡愉,當倒地的瘋小丑舉起武器伴隨著的是女主角的高潮呻吟,彷彿讓人臉上跟著潮紅。
可當激情過後,安荷拉與賽巴斯再度打開手機,點開新章節的那抹紅光映在臉上,就開始進入了凌亂匆忙的後半段,開始隨便的追、隨便的殺然後隨便的猜再隨便的揭曉,完全就是「時間不夠了,沒時間慢慢來了」,前面的醞釀完全被浪費掉,經營好的氛圍直接被破壞,即使後面賽巴斯自揭身份與接著維希莉雅再次登場很有莫名的戲謔感,還是止不住對後半段的無力嘆息。
《殺人讀書會》自然不會成為像《驚聲尖叫》那樣的經典,但要當作休假在家放鬆的選項還是可以的。電影的優點與缺點明顯,主要敗在節奏掌握與時間分配上,以及免洗角色太多,多到觀眾根本來不及記住他們就死了,這對這樣有些許推理成分在裡頭的電影是種硬傷。只是既然重點不在推理上,那這點問題其實就也不算太大,剩下基本上我認為就是比較戲謔感的《驚聲尖叫》吧。
--
好酷的文章,我以為是小羊大發文:D
我不喜歡驚聲尖叫但這部我有被原po生到火~
推好文,普評但會想要看。
文章很棒
介紹成這樣,被生火了,感覺很好看
覺得小丑面具設計很失敗 不夠殺
犯罪讀者俱樂部
17
[好雷] 驚聲尖叫2022以下有驚聲尖叫全系列雷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為預防搞混而本片又沒有標示第五集,所以還是標示年份辨別。 睽違11年,這部經典砍殺系列電影終於又出了新作,那個可以大殺四方但是也一定會被14
[無雷] 驚聲尖叫5-PTT特映會中午場心得~~~~~~~~~~~~~~~~~~~ 本文無雷 請安心觀看 ~~~~~~~~~~~~~~~~~~~~~~~~~~~~~ 先說結論:值得一看,尤其是有看過系列作的觀眾們。 《驚聲尖叫》首集於1996年上映,在那個虐殺電影百花齊放的年代,《驚聲尖叫》可 以說是這類新世代恐怖電影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最新的《驚聲尖叫5》,導演則從前四 集的衛斯克萊文(Wesley Craven,以導演佛萊迪(不是前陣子被罷免那位)為主角的《10
[ 好雷] 驚聲尖叫6 - 很可以的砍殺個人覺得比上集好看多了 剛接觸這系列一二集的那種感覺回來了 不論是懸疑 張力 或帶一點惡搞都很棒 而且驚嚇的方式挺特別 尤其電車上的一段讓人印象深刻9
[問片] 找一部連續殺人驚悚洋片想找一部小時候看過的驚悚殺人洋片 時間大概是2000-2007年間的影片 有點類似驚聲尖叫跟風期的電影類型 因年代久遠幾乎全忘光,主角是女生,一群人一個接一個被殺死 兇手殺人時好像都穿斗篷或大衣,看不到臉2
[問片] 類似索命黃道帶的電影如題 應該是這十年內的美國片 劇情類似索命黃道帶 就是有個美國小鎮有連續命案殺人魔 女主角一開始男友被殺了 她逃走了3
[問題] 台中讀書會?如題,想詢問台中哪裡有讀書會可以參加呢? (主要想問文學跟社會科學類讀書會,自然科普或勵志成長的也可以) 在版上搜了一下,讀書會大多在北部,之前台中好讀的讀書會錯過了QQ 謝謝各位 --2
[心得] 褚威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讀書會分享好幾期前的《悄悄告訴她》讀書會讀的是 褚威格《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大家版本各 異,有,有同收的中短篇小說,也有獨立於其他版本的。討論起來有些卡卡的,因為大家 讀得不盡相同,所以常常是某些人可以討論其中一篇,某些人又可以討論另外一篇,不一 定有交集。不過大家的共識就是褚威格真的是個好作家,近百年的作品了,現在讀來依舊 通順精彩,不愧是當代的暢銷大家,他在世時已經是享譽國際的大作家了。要說幾乎人人1
《心得》故事學《說故事的力量》 記得在大10幾年前 曾閱讀一本國外的書籍,名為說故事的力量 當時,覺得說故事離自己遙遠,- 對科學怪人的印象,大概就電影、漫畫的那樣 這次終於跟著「中央書局 詹宏志 週三讀書會」的活動看原著 目前常見的有啟明書局"200週年紀念版"和麥田的"MIT特別注解版" 因為貪心,所以兩個版本都買了 啟明書局的"200週年紀念版"是中國南京醫科大學劉新民教授翻譯
- 只加了書籍封面的超·殺人事件圖文版心得: 本書的副標題是:推理作家的苦惱,確實是蠻切題的,本書呈現了各種推理作家、讀者、編 輯和評論家可能有的奇怪煩惱。不過當然,是以諷刺的口吻和成份居多。 會看這本書,主要是因為之前讀了名偵探的守則之後,覺得很喜歡那本,下面有版友推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