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於台灣演員的演變
※ 引述《icrose (人本,良心)》之銘言:
: 2.香港電影黃金期,京劇圈貢獻良多 如尊龍 惠英紅 林正英所在的粉菊花戲團
: 于家班培養了成龍 洪金寶等大名鼎鼎的港片中堅
: 不僅是這些香港長大的人,劉洵,50歲才來港,結果一樣大放光彩
: ,憑借著的就是幾十年的京劇表演功底,新龍門客棧的表演,
: 碾壓所謂千面影帝梁家輝,小時候就覺得他最出彩,
這個講的都太籠統。
一、中國電影工業始於上海,後因大時代動盪,不少幕前幕後專業人才移往香港,這是香港一度為華語影視工業龍頭的基礎。
二、華語世界第一家電視台「麗的呼聲」自香港誕生,隨之成立的TVB無線電視,也比台灣最早的電視台「台視」還早。TVB家大業大,加上電影人才流入電視台,因此70.80年代香港電視劇品質可以說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三、TVB開辦的訓練班又培養出一大批台前幕後人才,幕後有杜琪峰、王晶、林嶺東,幕前就更不用講,黃金年代的港星十個至少有七、八個出身自TVB訓練班。
四、前文所提的戲班,也是在戲台娛樂式微後,紛紛轉進電影圈,為香港聞名於世武俠片、動作片類型注入大量人才。
五、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原因—產業蓬勃,拍得量就大,但香港業界人就那麼多,因此導致同時間沒有兩三部電影在拍,都不是個咖。最有名的就是鄭裕玲,可以同一時間要拍九部電影,因此有「鄭九組」之稱。在這種給你大量試手,演壞了演差了日後都還有機會的環境,木頭都能練成影帝影后。
例如張曼玉過去是香港小姐選秀出身,她剛出道的演技是爛到會被笑的,但就是一直有電影、電視劇的邀約,大量實戰經驗之下,演到開了竅,就變成世界級的影后了。
香港電影雖然有起有落,但至少還有一點傳承。例如台灣在70年代,其實動作人才不會輸給香港,很多香港功夫片、武俠片都會到台灣取景,聘用台灣的人才。但台灣始終沒有工業支撐,而且風向一變,專業人才就沒有發揮空間了。比如說柯受良是飛車特技好手,鄒兆龍也是武行出身,但他們在台灣沒有發展,只能轉戰香港。
另外我認為台灣有一個問題,就是2000年左右吹起的偶像劇風,造成整個劇種過於狹隘。其實這種師法日本的所謂「偶像劇」,在日本根本就沒有這種類型,人家日本是叫「趨勢劇」,選材不是只有小情小愛而已。既然台灣流行偶像劇,那就勢必只能讓沒有太多幕前經驗的帥哥美女擔任主角,真正有經驗的老演員只能轉眼甘草或配角人物。戲種的狹隘限制演員發展,也就很難有進步的可能。
不過現在台灣是好很多了啦!自從有了串流平台,競爭的對手等於是全世界,也會逼著台灣努力跟上,題材也越來越多元化。
--
塵世間一介迷途小書僮,兼領分靈金城武。
《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青春無敵 天下大吉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8081
Somebody Sue/普通人
https://www.facebook.com/SomebodySue
--
香港不管演員還是歌手都是養成系的
南韓現在似乎也是養成系
不管哪一個行業都一樣,要建立起容錯的環境,即便失敗了幾次,都還有再嘗試的機會。 台灣最慘的時候,導演個個都在賭身家,人生哪有那麼好康的事情? 有機會一試再試,就會在過程中進步,慢慢鍛鍊出成熟的作品。台灣過去沒有這樣的環境 ,一步天王一步死亡。運氣好就給你搏到一部《海角七號》大賺,運氣不好就要到處找機 會賺錢還債。
※ 編輯: ArkingChen (1.161.32.237 臺灣), 04/08/2023 19:33:38現在台灣比起2000年那時候真的好多了,公視植劇場培
養出不少人才,且取材廣泛甚至開始拍些職人劇,就各
行各業的戲劇,題材多元就比較有趣
我覺得台灣劇本人才真的太少 對面編劇人才多到
連綜藝節目都可以寫劇本出來要演員按大綱走
日本或美國綜藝節目也是有劇本的啊
台灣一直以來不夠重視編劇,以往也只重視演員卡司
跟導演。
編劇的養成時間要很長,大多挨不到成熟就轉行了
我覺得導演更缺,劇本好導演不會導還是變爛戲。
但確實台灣環境不允許導演編劇演員慢慢磨,
大市場都是編劇群導演好幾個,團隊交流多進步更快
澎恰恰一直在嘗試
澎恰恰是一直在借錢而已吧 XDDD
看過一部他演的電影 那個演出根本心不甘情不願
演得爛死了 大家都這麼熟了別說我看不出來
他要是真的熱中拍電影 不會一點投入感也沒有
57
首Po最近看了少年吔安啦,加上以前看一些舊國片的感覺 台灣以前演員口條並沒有不好啊,不論台語或是國語都能很有魄力很有感情 為什麼口條在現在世代的國片卻變成大家所詬病的點? 是台灣演員訓練的問題嗎? 還是台灣人日常講話真的就是有這種尬尬的感覺2X
我說兩條 1.產業死亡,沒有良好的產學教良性循環。 演員來源靠天分,沒有穩定的訓練體系,只會死亡螺旋,前任差,新人借連個鑒都沒有 只會更差 2.香港電影黃金期,京劇圈貢獻良多 如尊龍 惠英紅 林正英所在的粉菊花戲團1
我一講香港電影和大陸電影的源流問題,這里的覺青就說我蹭, 其實香港電影一直視上海電影為精神元祖,香港電影曾經評20世紀百大華語電影 把上海拍攝的小城之春排在首位 : 二、華語世界第一家電視台「麗的呼聲」自香港誕生,隨之成立的TVB無線電視,也比台灣 : 最早的電視台「台視」還早。TVB家大業大,加上電影人才流入電視台,因此70.80年代香5
香港電影到底有沒有大範圍受京劇影響我不知道 不過我還滿確定 港片連續劇很多武俠劇的動作都很京劇 具體來說就是金庸啦,阿肥我港片金庸刷到快爛掉 (1994-2000TVB金庸) 我看他們那些大俠 大師出場、轉身動作尤其是轉身動作、表情等等都跟京劇滿像的 我以前就在猜這是不是港片演員受過專業訓練、訓練內容有京劇動作這樣12
關於台詞和口條這個問題,一部分的答案有牽涉到劇本編寫以及語言本身,因為近期模仿 犯有很多人討論到配音的問題,所以又po上來。 ↑這是我前幾年寫過的文章,關於近年來台劇為什麼似乎有不斷出現的台詞口條問題。 第一項是劇中資訊揭露處理有問題,這項更多是關於編寫方面的。也就是近年台劇的台詞X
就口音談口音,根本就討論不到實質 台灣電影的口音問題成爲問題,是因爲口音嗎,不是。 是影片總體缺乏吸引力,才會讓人挑三揀四 我把話題扯到香港,京劇,你們還是沒有領悟到意圖 上世紀初的時候,京劇的念白唱腔節奏就已經脫離了當年民衆的生活了,但仍然是最熱門19
我倒覺得在演員的咬字、口音、語氣之前,更重要的是台詞。 國片要看是什麼類型跟哪一位導演,但台劇過去有兩個大問題,第一個是說話的方式都不 是日常生活習慣的樣子,對觀眾而言聽起來就有違和感;第二個是常常很直覺地就用對話 來推動劇情進展,老是用這種方式,久了也會跟觀眾對於生活的認知產生分歧,也就是所 謂的「出戲」。
78
Re: [討論] 台灣是不是很多人死也不看國片?推 imagewind : 張曼玉演滾滾紅塵是26歲 12/14 09:30 → imagewind : 演新龍門客棧是28,29左右 12/14 09:31 → imagewind : 現在台灣年輕演員有辦法在這年紀達到這樣的演技嗎? 12/14 09:32 很多人會說以港片80年代的明星或是品質,來幹譙台片不爭氣。 老實說我覺得有點去脈絡化23
[問卦] 台灣跟香港都不拍金庸作品了嗎兩三十年前香港TVB拍了一堆金庸作品 台灣也拍了幾部 如今都剩下中國在拍了 怎麼台灣 香港都不拍了啊 是經費不足 還是取景會輸?11
Re: [問卦] 網飛帶韓劇世界飛,台灣還停留在家自慰?之前已經講過 過去20年,韓國電視劇穩定大量生產 養出一堆海外粉絲 台灣過去20年影視生產量逐年下滑 放棄自製八點檔跟偶像劇的電視台一堆X
Re: [問卦]除了曾經的香港 其它小國電影都不紅到全球什麼叫連臺灣都做不到 臺灣那個爛樣子還好意思去跟香港比? 香港一堆影視大咖 李小龍成龍 五福星 周星馳 梁家輝 梁朝偉 李修賢 李子雄 臺灣有一個大咖嗎 說的出一個名字嗎? 八九十年代華人地區都是看香港電影長大的3
Re: [新聞] 香港影帝TOP10!天王劉德華「只排第七」 網:第1名實至這是雞生蛋生雞的問題 反問當年香港男演員要出頭 扣掉那些武行的 除了從TVB出道 還有什麼其他有效的管道嗎?- 因為當初的所謂的臺灣演藝圈是全中國人才撐起來的。臺灣如此,香港也如此。 20年前,鄉民們的主流是認為外省人搶佔了絕大多數演藝資源,造成了本省人比例少、 出頭的少。現在看,以結果論倒推,不是外省人占資源所以本省人出頭少,而是全中國 選材的外省人更有優秀所以才出頭。 演戲的,林青霞,王祖賢,賈靜雯,都是外省人。
5
[問卦] TVB演員訓練班的卦?當年許多香港電影戲劇的一線港星幾乎都是從這個訓練班出來的,然而近幾年港片落寞、 港星嚴重出現斷層,香港TVB為何不訓練演員了? 有卦嗎 --3
Re: [討論] 港片是什麼時候開始進入黑暗期的?不論什麼行業,要把事情辦好,靠得也就資金和人才。97後比起政治審查的問題,先遇上 的應該是北上中國取得龐大資金與市場的誘惑。 先拿台港電影做例子,六七零年代,邵氏最強的時候,張徹、牟敦芾、桂治洪這些導演都 是先在台灣工作或求學,才過香港工作,畢竟那邊電影事業正夯。反過來說,當《梁山伯 與祝英台》在台灣大賣後,李翰祥也在資金支持下赴台灣創立國聯影業;香港武俠片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