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請教金融業投資相關的求職狀況
自己跟buyside比較熟(10+年公司債分析師經驗),所以簡單分享一下,不過因為沒有在台灣工作過,或許業界生態不太一樣請包涵
這個產業是夕陽產業嗎?我會覺得是也不是
主要是在於你所在的asset class還有function
像是股票基金這種近年來已經被ETF嚴重打擊的商品,的確前景有些艱難;但如果是像債券或Multi asset這種目前因為某些因素還能維持市場競爭力的商品,前景其實都還算可以
從function來看,如果你只是很單純的做portfolio implementation,那在科技發展後,你的工作當然就是夕陽產業;如果你是可以主動有系統的找到alpha source,這種人到哪都有市場
總歸一句,市場上的資金就是這麼多,總是會需要有人管理,asset allocation或許會不一樣,但是資金是不會變少的,投資者怎樣搶到資金,不論是藉由更客製化的solution或是更好的客戶服務,才是投資產業目前的趨勢
至於buyside主要的前台職缺,傳統大概就是下面幾項
基金經理人:負責操作基金的人,也就是最後拍板做「投資決定」的人,根據基金性質的不同(股票、債券、multi-asset)會需要不同的技能專業。大部分的情況都會是需要相當的相關工作經驗,junior的缺非常少,而且大部分應該都會是做portfolio的
implementation,比較少有機會真正做投資決定。
研究員(分析師):也就是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投資建議給基金經理人,自己並不做交易。研究員針對不同的資產類別可能會分為總經研究員(比較像in-house的經濟學家)、個股研究員、債券研究員等等,需要的專業也都不一樣。因為buy side通常組織結構都非常扁平,所以研究員大多也都是有相當經驗的即戰力(常見是從sell side找人來),junior的缺也是相當有限。
交易員:處理經理人交易的下單,通常也都是從券商跳槽來的比較多。(這方面我的了解比較少)
客戶/產品經理:前面有人提到他從事的工作,我個人認為比較像是基金經理人跟業務端的橋樑,最重要的是對基金產品本身的了解(投資策略、績效等),但也必須要市場環境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知道商品在目前要怎樣定位)。此外,因爲主要著重的方向還是在基金產品的介紹和銷售,簡報技巧和溝通能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有人問我要怎樣轉職到投資相關產業,首先要讓自己有心理準備,不論是sell side或是buy side,其實給沒有相關經驗的人的機會都很少:sell side可能還需要多一點新鮮的肝做financial model,buy side基本上第一天上工應該就得要跟基金經理人對幹了(如果你沒有經驗的話,真的是有點可怕的);另外還要能夠扛著績效跟市場波動的壓力(看看最近的雲霄飛車),這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合適的(不過如果自己交易其
實也是要扛就是XD)
至於推文很多都是在鞭機構投資人,說如果神秘的buyside這麼厲害,為什麼績效比大盤好的基金是少數
身為一個在buyside打工的人,不是想要幫我的基金經理人同事找理由,不過這些數落機構投資人的部落客,大概不知道基金經理人每天都在幹嘛
找好的投資標的嗎?當然是,但是其實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管理資金流動
簡單來說,如果有錢進來,你必須要馬上買進部位,因為客戶給你錢就是要投資的,不然存銀行不就好了;如果有客戶把錢抽走,你得馬上賣掉部位,不然沒有現金給客戶就完蛋了
因此所有的投資決策都必須要考慮到基金資金流動的情況,跟一般散戶想買就買,想賣就賣的情況是沒有辦法比較的。這樣缺乏「彈性」的結果,可能不時會有forced sell 或是forced buy的情況,對績效是有可能會有影響的
這還沒有包含很多基金有的風險限制和其他雜七雜八的客戶需求
簡單做個比喻,基金經理人大概就是一個拳擊手,站上MMA的擂台(大盤),散戶則是習慣MMA規則的格鬥選手,想當然就會覺得拳擊手超弱的;不過如果讓他們也來打場拳擊賽,大家覺得結果會是怎樣呢?
※ 引述《garyddt (烏龍茶好喝)》之銘言:
: 在上市櫃公司底下的投資公司待了7~8年,分享一下給有想走這塊的朋友
: 我沒待過研究部/自營商,所以只了解我們公司或是類似公司的做法。
: 不同公司的招募策略不太一樣,我們公司喜歡自己培養新人,
: (vs大部份公司都要有經驗from承銷/理工/投資研究部…等)
: 在成立以來也大多是找商管背景,偶爾有理工人放棄高薪而加入學看案及投資評估,
: 招募頻率不是很高,大概3-5年才有一次,且常常是有人離職才有開缺,
: 也不太擴編,因為1個人若能管2億資金投次級而表現不錯的話,
: 不會再找第2個人再+2億,而是第1個人加碼管到4億,
: 再表現不錯就6億…一路慢慢加。
: 公司主要做cvc(後來較偏向pre ipo)/次級股權投資(台股為主含cb及特別股/
: 也有投些美股)/固收/基金
: 以aum來看,主要放在三本柱:轉投資事業/cvc/次級股權投資(台股)
: 1.轉投資事業:
: 需要有人做投後管,雖然持股比重高,但比較不是偏向主動投資人的主導性策略,
: 並不會派財會或是高管人員,而是定期追蹤財務及營運狀況。
: 同業的投後管可能策略不同,會要派人,這就需要較有管理經驗的人加入。
: 2.cvc:
: 由於是做pre ipo為主力,跟early stage的作法不太一樣
: 主要做案源開發/投審會提案/投後管,這部份的門檻主要是案源開發,
: 雖然都有公司的brand name,
: 但有業界人脈(會計事務所/承銷部/友好聯盟…)會較有資源或案源進來。
: 當投組規模越大時,需要做些汰弱留強的決定,也有盈餘上繳的壓力,
: 就看主管及經營層的共識,是否能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決策。
: 3.次級股權投資
: 這很看心性及人格特質,研究功力深入確實會有很大的幫助。
: 但我們跟投信或是自營部不同,
: 公司只要求我們:1)穩定獲利 ,其次才是 2)打贏大盤
: 能否在職涯過程中,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符合公司要求/緩解高管干涉投組決策的壓力,: 反而在投資公司是相對要更努力的方向。
: 不管是要走籌碼心理/總經產業top down/個股研究bottom up…都ok,
: 找到自己的勝利方程式是第一步,
: 對公司而言,更看重的是空頭時能控制風險,
: 做個能被放心交付大資金的經理人。
: 以我個人為例,對科技業的把握度較低,
: 在消息的追蹤上也不如圈內人士迅速,
: 因此這幾年大概轉為Non-tech重倉核心持股(aka 佛系投資):
: 找些具有長期成長趨勢且殖利率/本益比都適合入手的中小型個股,
: 更重要的是經營層能誠信經營,
: 季報公佈後與被投資公司的經營層更新近況,
: 偶爾月營收較異常時問一下原因,
: 可以三~五年都不用賣股票,
: 且隨著公司成長,以成本計算的殖利率可能從原先的5%跳到10%↑,
: 只在需要盈餘貢獻/股價過熱時調節。
: 少部分的持股,則是做trading,找些剛轉熱門的股,配合題材&籌碼進出…等,
: 比較不會有被認為"都沒做事"的錯覺。
: 另外,也會做些cb競拍…等,報酬率可能普通,但勝率/週轉率高,也是個不錯的獲利來源,
: 這部份就不多提。
: 回到求職面,當時我碩畢時其實投資經驗也不多,
: 都是在摸索的階段,也是有過L3通過但去投國泰人壽/N家MA被打搶的經驗。
: 不一定是要台股交易才算投資,
: 也是很多先進在vc/投後管…等領域發展,
: 就看個人的造化與追求。
: 能進投資領域,用公司的資金驗證想法,
: 然後在有穩定的本業金流/好融資的職業/能力長在自己身上,
: 我覺得都蠻建議想往這方面求職的朋友來此發展,
: 雖然是窄門,
: 但進來之後別有一番洞天,
: 這些知識與肌肉記憶,
: 在65歲退休後仍舊存在。
: 不一定要過度強調個人的財富自由/fire老闆,
: 如果能在職場上做到退休,
: 而工作環境/同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性都很不錯,
: 加上能leverage公司的brand name跟其他同業多有交流,
: 這其實已經是打工仔的理想狀態。
: ※ 引述《fatychatm (翔哥)》之銘言:
: : 產?
: : 論
: : 程
: : 的
: : 也
: : 小?
: : 借這篇也想問一下,金控最近的幾個跟投資有關的ma
: : 國泰CIM
: : 元大投資交易ma
: : 富邦基金投資/投資研究ma
: : 凱基投資ma等等的
: : 不知道版上也沒有人剛好也在這些ma裡面待過的?想了解一下實際進去後是在做什麼以及
: : 在台灣職涯發展大概長什麼樣
: : 另外想問一下這些錄取標準大概是什麼,聽說招的人十根手指頭就數的完,不知道cfa 3
: : 級通過+PE的工作經驗去投的話穩嗎 ?
: : 最近實在被各種招聘新聞洗到在想是不是該放棄對PE的理想好好去金控蹲ma穩穩過百也好
: : ....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T970.
--
人生原本就是這樣的
得、失、聚、散、歡、喜、憂、愁
走過人生不同的階段跟風景
點點滴滴
也許都沉澱在心的最深處
--
資金管理的工作永遠有需求 但在台灣你能做到多大 壽險
的部位是真的大 但AUM的成長也已到極限 這才是夕陽的
點
感謝分享!
那是不是不該讓拳擊手上MMA擂台?
認真說的話 你部位規模越大 限制就會越來越多
散戶在部位小的時候
殺進殺出很正常 也不用分散風險
但錢多起來後 分散風險就成為必須 也要考慮流動性
對啊,流動性對股票可能還好,但如果是債券的話就超
重要的
市場上目前大家還是比較偏好拳擊手,雖然可能不容易
贏,但被打死的機會比較低
推推 拳擊手比喻很有意思
沒經驗的要進來真的運氣運氣
天時地利人和剛好缺人
所以才建議自己先進場有點經驗
至少面試的時候有東西講
我後來發現一個小技巧 如果你要讓業內人士出來分享心
得 最好的方法就是亂噴這個工作 就會有高手出來闢謠
感謝分享
樓上XD 不過更多的是懶得回或沒空回的啦
沒差啦反正願意分享回饋的人本來就不多
有一個算一個呵呵
推
終於有專業點的人來說了,前面幾篇一堆外行...
內行的不願意出來說啊
那就只好讓外行的出來打醬油啦
好險前年有幸趕上債市大多頭最後一年進入這個產業XD
不然真的是怎麼投怎麼無聲卡呢
2018 2019真的相對好進債券市場找工作
不過我是FY22 年初上車的白紙哈哈哈
只拿200萬我也可以重壓拼漲停,aum 200億持股還有比例限
制,標的要依公開說明書,一個vip贖回隔天可能就有幾隻小
型股會被往下賣10幾個tick,經理人是真難當(還好我不是
感謝分享
以台股的話 研究員已經比以前好進了 一堆壽險跟投信的都
跳出去自己做
而且現在不少投資公司願意培養沒經驗的新鮮人 也是種不
錯的選擇
樓上內行 身邊一堆人自己做了
7
首Po各位大大們好!小弟是國立科大機械學士畢(非台科、北科),出了社會有一陣子在房地產, 但目前想考慮往投資的領域發展(偏向股票)。但這陣子找了很多該領域的工作,發現無論 像研究員、交易員、分析師、經理人類型的工作,普遍好像蠻吃學歷的,而且也很要求程 式的應用及外語能力,即使找助理類型的工作,發現門檻也不低;如果找理專、營業員的 工作,雖然門檻的要求相對不高,但畢竟是偏業務類型的工作,因此上下班及休假時間也6
小弟是飲料店秘書長顧問啦 送過很多外送給銀行常常跟行員聊天,所以給你一點建議跟方向啦 1.別來,在台灣金融普遍低薪,不如去科技業賣賣肝至少你的時間比較值錢。 2.真的很堅持就考金融相關的研究所或出國,以上看到的選擇都可以。 3.如果不補學歷,不願意做科技。考證照吧4
產? : 但目前想考慮往投資的領域發展(偏向股票)。但這陣子找了很多該領域的工作,發現無 論 : 像研究員、交易員、分析師、經理人類型的工作,普遍好像蠻吃學歷的,而且也很要求 程19
說到金融業的投資相關工作 我個人也是小有心得啦 不過投資這行類型也很廣 如有不足還請大家多多補充 投資這行呢22
在上市櫃公司底下的投資公司待了7~8年,分享一下給有想走這塊的朋友 我沒待過研究部/自營商,所以只了解我們公司或是類似公司的做法。 不同公司的招募策略不太一樣,我們公司喜歡自己培養新人, (vs大部份公司都要有經驗from承銷/理工/投資研究部…等) 在成立以來也大多是找商管背景,偶爾有理工人放棄高薪而加入學看案及投資評估,22
以下代P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篇請朋友代發,主要是本魯剛畢業時PTT還有很多熱心版友分享心得 覺得有朝一日也要PO文回饋版友,希望借題回覆一下,並記錄工作多年後的心得 ---
58
Re: [心得] 遲來的判決終究會降臨於主動投資者嗎?這篇說得很有道理,我了解到的就和這篇說得一樣,大致上好的主動型投資的投資人,一 年的績效大約在30%和100%之間。 我曾經作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類比IC設計工程師,主要是作射頻IC,後來就照自己的規劃轉 至Buyside法人金融機構工作,擔任國內的基金經理人期間,當時基金的規模較小,很好 選股,投資績效是兩年50%左右,sharp是0.65,beta是0.4,這是在單一持股不能超過10%50
Re: [請益]法金轉研究員認真回一篇。我就是法金ARM轉投顧研究員。 嚴格來說,我在國內某投顧,境外基金總代理的研究企劃部,產品分析人員 在台灣研究員的缺真的很少,而且研究的重點是後續行銷,最終帶進下單量 畢竟這裡是金融業不是研究所 投信:產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個股研究員13
Re: [新聞] 升息末段投資 瞄準A級美元債推文講不清楚,完整回文。 重點有3 1、債券類型和範圍。 2、直接買債券和債券ETF長期持有比較 3、主動基金績效風險問題。 ※ 引述《pupuliao (pupu)》之銘言:12
Re: [心得] 關於主動型基金 與 ETF先講關於標題, 我前面寫過,ETF是一種「交易形式」的基金,其實和主動型 被動型沒有必然的 關係。 開放型基金也可以是被動追蹤指數,ETF也可以是主動操作或使用主動策略指數。 然後開放主動型基金雖然費用率平均較ETF高,但個別其實不一定,10
Chasing Top Fund Managers [Common Sense Investing]Common Sense Investing 是 Ben Felix 的 Youtube 節目 Ben Felix 深入淺出的引用學術論文與實證資料來討論各種投資相關的topic 我覺得每一集都非常值得反覆觀看 本次主題: Chasing Top Fund Managers3
Re: [新聞] 升息末段投資 瞄準A級美元債先不論基金或是ETF的差異 單純一點看法分享 其實作債券投資時 都會因個人喜好/風險承受度,或是當時市場狀況分門別類去選債 可能是信評的高低 可能是區域(美/歐/亞/新興)1
Re: [請益] 應該要投資股票還是投資ETF?這個數據用想的就不大合理,也沒有提出數字來源,散戶和基金佔整體股市分別為多少。 所有的投資人如果是常態分佈,那頂多50趴的人可以贏過平均,以美國而已,機構佔了整個 美股的資金有八成以上,我不知道中國的數字是多少,先假設一樣0.8*0.7=0.56 代表有一 半的人贏過平均,以數學邏輯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更別說股市中有positive skewness的現象,就是少數股票漲幅驚人,一堆股票都是賠錢貨